南风股份——世界性突破的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千亿制造帝国起航!!!
她眉带凶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业务主要面向核电、地铁、隧道、风电叶片和大型工业民用建筑五大领域。拥有南方风机研究所和南方风机检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试验检测能力。公司核级通风系统业务的市占率为70%,核一级控制棒驱动部件(耐压壳,行程套管)业务的市占率近100%,资产优质,其将显著受益于核电重启与出口大发展。 公司已可产业化的重型金属3D 打印技术系世界性重大突破,市场需求强烈且空间巨大。十年磨一剑,重型金属3D 打印技术终成正果。①该技术为王华明教授继2003 年在钛合金激光成型技术上取得世界性重大突破后,又一革命性技术。已与国核旗下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签订合作合同,开启技术产业化大门;②该技术将首先在大型铸锻件领域掀起变革,仅此一项,对标市值至少300 亿元。③核电、海军工程等领域重量级人物已向公司集结完毕,我们判断,公司后续与更多行业巨头开展合作将是大概率事件。 重型金属3D 打印技术全称为“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依托于北航王华明教授团队。2003 年,王华明教授团队研发成功激光打印钛合金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刷新了3D 打印技术研究、产业化的记录。激光打印钛合金技术生产的零部件已广泛用于我国c919 和各型军用飞机上,且各项性能全面超越美国F22、F35 战斗机。王华明教授凭借该项技术获得了2012 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大型铸锻件——我国工业无法言说之痛:公司重型金属3D 打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大型铸锻件领域。大型铸锻件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础,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十分有限,一些关键领域——核电、军工、舰船、电力等大型铸锻件尚需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如核电领域压力容器壳、蒸汽发生器等大型铸锻件,虽然中国一重 、二重、上海电气 重工等可承担60%的生产任务,但由于其良品率仅为30%左右,很难保质保量的按时供货。我国依然需要从韩国斗山重工、日本JSW、法国克鲁索等花高出国内30%-50%的价格购买。然而由于国外巨头产能紧张和对我国技术封锁,外购之路也困难重重,造成红沿河等核电项目严重延期。其他领域部件,如船舶曲轴、汽轮机发电机转子及护环、烟气轮机大型盘锻件等等一系列核心锻件均存在上述情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型铸锻件国产化迫在眉睫。
传统自由锻工艺成功率低。①传统工艺流程中的温度控制、力度控制、形状控制等难以完全标准化管控。其中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上千万元的锻坯就完全报废。②传统工艺对于大型铸锻件必须分段制造,最后再焊接到一起,而高性能铸锻件的焊接非常困难。据我们核电产业链调研了解,设备焊接、后续安装等过程中的报废率高达70%,几千万的锻件设备就此打了水漂。即便设备能成功焊接、安装,后续运行中焊缝处也易出事故,这对于核电、军工、舰船、电力等领域将可能是致命性的。而公司的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不仅在工艺流程上远远比传统自由锻工艺简单,易于标准化;产品也可以一次打印成型几乎不需要焊接。其在产品性能、经济型、生产效率、安全性上全面超越传统工艺。
电熔精密成型技术的应用可使核电机组建设周期缩短10 个月。不考虑该技术对核电设备建造成本的降低和其他费用的节省,仅考虑提前并网发电产生的收益及节省的财务费用,可为每座核电机组多带来约20 亿元净收益。
据中国锻压协会及海关统计,2013 年,我国大型锻件的产量达到了86万吨左右,产值达到1977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大型锻件的消费量增长至174 万吨,总消费额达到约4600 亿。并且我国大型铸锻件消费量正在快速增长。假设2015 年我国大型锻件总需求额及进口额与2013 年持平。保守估计,若公司替代进口市场的份额达到1%,则大型铸锻件这一项业务估值就达到282 亿元。若公司大型铸锻件产品替代进口市场的份额达到10%,则仅该业务估值可达到惊人的近3000 亿。 涂层技术可使关键设备寿命提高至少4-5 倍,意义重大:据公司2015 年5 月18 日公告披露,其3D 重型金属打印技术还可派生出其他业务,如核电、舰船、冶金等领域大型设备的修复或涂层。可通过激光或等离子,找出同位素的粉末涂在设备表面,形成抗腐蚀、耐酸、超硬的介质。该涂层可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至少4-5 倍,即涂层后的一套设备至少相当于4-5 个无涂层设备。该技术意义重大。一些关键设备,如核电的海水泵、大型轧辊、高铁地铁轮毂、船舶曲轴等,其生产难度高、价值量较高、又多依赖进口,可以成功安装应用已极为不易。但由于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寿命普遍较短,贵重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如核电海水泵,其每台价值约 8000 万-1 亿,由于磨损强度大,使用寿命只有约 1 年的时间。使用3D 打印涂层技术处理过的核电海水泵,其寿命可至少延长至4-5 年。保守估算,若公司涂层业务收费额是涂层市场年均节省设备更换投资额的5%,则仅涂层业务对应市值为372 亿元,可再造一个大中型规模上市公司。
公司的重型金属电熔精密制造技术,其原材料配方、打印设备均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自主生产。考虑到技术的可拓展性以及王华明教授团队在金属3D 打印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造诣,我们认为,公司完全有可能在轻型及中型金属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上实现全面突破。届时,公司进入3D 金属打印材料业务、3D 金属打印设备业务将水到渠成。如果重型装备3D 打印为公司带来的市场是千亿级别,则3D 金属打印材料及设备业务的开展将把公司领入万亿级巨量市场的大门。除此之外,公司成熟的3D 金属打印技术完全可以与数控设备相结合,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真正的智能化制造工厂也将就此实现。 电熔精密成型技术是对传统铸锻技术的完全颠覆,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司的该项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制造业变革浪潮,为高端装备国产化、全球制造技术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在当下的制造业革命浪潮中,南风股份将是其中的王者:—个真正的智能制造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