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在学校有学对手、在单位有工作对手;同样的,在股市里,我们会有市场中的对手。即便是一对父子、兄弟、姐妹,在市场中也可能互为对手,倒不是说他们直接相互交易,而是说他们由于认识的不同而分别站在多空阵营之中。
如果我们今天在此聊多空对峙、多空互转之类的话,那就实在没必要浪费诸多眼球和口舌了。作为市场中的我们,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对手是谁,我们才有可能在市场中具备获胜的先机,否则当我们有一天发现我们在市场中已经没有对手时,迎接我们的不是芬芳扑鼻的鲜花和如雷般的掌声,而是灭亡。没错,就是灭亡!在这里舵手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警世恒言,只是想说说自身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何当没有对手时反而会灭亡,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随心所欲——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想怎么跌就怎么跌。举个例子,当年南方证券将“双哈”(哈飞和哈药)90%的流通盘控制在手中,真是达到了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地步,这样的后果是流动性的丧失,市场中的投资者谁也不敢跟它玩,因为没法玩了。现在有很多股票也是陷入了这样的流动性丧失的境地,股价的表现要么是涨停、要么是跌停,这下可把管理层急坏了,因为长期以往市将不市了。所以当你在市场里没有对手时,应该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恐惧。
接下来我们再从市场主体结构上来梳理梳理,市场的投资主体一般划分是基金、私募、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和散户。基金和私募早在多年以前就达成不成文的默契,就是各自为阵营一起将散户作为对手盘。然而经过2008年以来的7年熊市收割,散户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从2015年初新生长出来的散户,在此次暴跌中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如果基金和私募的对手策略依然是散户的话,估计还要等个10年、8年的才能让这个阵营再生长起来。当然在散户这个阵营中还有一批技术水平、分析能力都很不错的投资者,我们称之为‘散户高手’,他们的专业性并不比公募、私募差,我们可以将这批投资者归属到类机构团体中。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若干年股市中的战斗就在这四类机构的博弈中发生。未来的战斗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开呢?在分析这个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这四类机构的特点。
在这四类机构中,‘散户高手’的资金体量最小,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资金进出方便,一旦碰到不对的地方可以很快地逃跑。‘散户高手’属于滑头一类,他们的理念并不固定,一般以追逐热点居多。他们的作战风格类似游击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他们没有根据地,对付他们既不能实施‘围剿计划’,也不能实施‘三光政策‘,不过未来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在基金和私募的‘反偷猎陷阱’中断手断脚。至于基金和私募如何布局‘反偷猎陷阱’,不在本篇中讨论。
至于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他们的投资理念自然是西方的主流理念,以蓝筹加期指对冲为主。有时他们在蓝筹上不赚钱,但是他们可以在期指仓位上获利,这种灵活多变的投资策略未来会成为其他机构的效仿模式。而目前公募在期指上只能做套保的局限性让公募在市场下行中未能占据主动性,否则公募可以成为股灾中的最大赢家。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仿效外资的策略,同时摒弃现有的控盘模式。
控盘模式在股票上涨中可以让庄家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连续急剧下跌中会让控盘者瞬间从天堂进入地狱,本轮下跌(06.15-07.08)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大家可以在已经公布和即将公布的中报上找到他们的影子,大家在找的时候自然难以发现类似当初南方证券控盘90%的流通盘的特例,但是在一些小公司那里还是可以找到即使全部流通股被买下也不需要很多钱的事实。这些小盘股最容易被操纵,也最容易产生财务技巧性处理。即使是流通盘稍大点的股票,机构联合操纵的难度也不大,现在动则几百亿资金规模的机构操纵一、二十个小盘股并不需要很高超的技巧,仅仅需要的是股票账户和不同的席位号。而这对机构而言根本就是很简单的事情,资金买进小盘子的股票也同样是简单得不得了的事情,把价格往上推接下所有的卖单就可以了。既然控盘模式的实施只是资金的问题,市场只要有一家被允许,那就会有百家、千家来跟风,那么市场被打爆也就不奇怪的了。本舵曾经在5月17日的说说中写到:“对单个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控盘坐庄是理性选择;但若所有的基金公司都采取同样的策略,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集体非理性繁荣。”集体非理性繁荣的一个体现,就是理性分析会被严重鄙视。一个股票,它对应的是一家经济实体公司,它的财务盈利状况应该是股价支撑的重点参照。而当非理性出现时,市梦率和新估值标准会盛行,大家挂在嘴上的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机构的座右铭是“宁在狂欢中一起泻亡,而不敢在理性中特立独行。”自6.15开始以来的调整,给集体非理性机构们泼了一身的冷水,有的被淋醒了,有的还在回味之前的美妙快感,有的在悔恨,有的在期待更大的泡泡……
其实控盘也没什么不对,只要被控盘的对象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增
长和 持续的增长前景,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实体经济赚钱太难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用在上市公司上就是‘高增不超过三年‘,我不知道为何会这样,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实体公司是难以支撑起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市盈率。本舵曾在《危墙之下,尚能站乎?》一贴中对这样的公司发起了强烈的质疑,然而我们只看到5、6月份上市公司的大小非们高高兴兴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地减持,真是应了市场的一句老话‘钱多,人傻,速减’。甚至我们看到有的大股东在减持中连自己的控股股东地位都不要了,有的小非们直接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有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拼着辞职也要在高位减持手上的股份。对上市公司最熟悉的这些人,深知做成百年老店的难度之大,即使是存活50年都是难能可贵的,君不见强如
索尼 、
柯达 、
诺基亚 ......等都遭遇破产,更不要论其余没有资金基础、没有先进技术的私人小公司。在面对一个百年难遇的超级大泡泡面前,减持、大减持、坚决减持就是最理性的选择,而且高价退出一个公司,重新缔造一个公司将来在注册制下上市不是最好的选择吗?纵然市场大幅回落之后,小盘股的市盈率还是在100倍,难道不是半山腰吗?上市公司高官们在政府的号召下增持100股(1手,委买的最低单位),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如果未来筹码不值钱了,或者说可以低价再发行更多的筹码,那么现在的高价筹码全部给你又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呢?
在控盘模式中,独家控制绝大多数流通盘被称作‘吃独食’,大家不敢和你玩,但是联手控制绝大多数流通盘,其实也是变相的‘吃独食’,不同的只是两家或多家机构一起吃。其实这种利益结盟从来都不是很牢固的,一旦利益面临争夺时,结盟就无法进行了。当市场无法给控盘者提供足够的接盘对手时,盟友就是最好的牺牲品。猪一样的队友不多见,既然要出逃那就看谁更手快,自然股价往跌停板上靠拢。当下之急,不是我砸你的最重仓,也不是你砸我的最重仓,而是从控盘的局面中赶紧退出来。当下也不可能再回到一季度的结盟状态,结盟只要产生过一丝裂痕,再结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市场一旦出现了接盘侠,那么盟军出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谁跑得快谁就是胜利者。这次为何救火队急着退出?救火队也不是傻瓜蛋——任由赌博的筹码放在手里来亏下去,所以救火队一看,接下的每一份筹码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可如何是好?
那么‘散户高手’可以担当接盘侠吗?答案是否定的,散户高手们的资金总体是很有限的,无法担此大任。再就是考虑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是不是可以作为接盘侠呢?很可惜的是我们的高价击鼓传花游戏难以获得外资的认同。那些披着美妙的、梦幻的泡泡外衣的故事,可以将中国的很多散户骗得死心塌地,但是对那些什么没有见过的、投资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来说却难入法眼,除非可以利用这些高价筹码来砸盘做空。
既然救火队、散户高手、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都不可能充当接盘侠的角色,那么场内资金的内斗较量就将粉墨登场,谁能将盟友的委买大单成功吃掉就是每一次战斗的目的。最终市场的演变方式朝向囚徒困境,盟友们相互猜忌、相互陷害,谁都不想成为接盘的对手方,于是一场没有对手的战争注定是寂寞无边的......这个寂寞不是独孤求败,而是独孤求敌,左右互博之术在这个市场是没有观众的。
总之,得对手者得现金,失对手者得筹码,现金永远比筹码珍贵。
(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