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jsyy001 阿弥陀佛!
人生三大根本苦:变苦,苦苦,行苦。八大支分苦: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没有不苦的人和不苦的人生。所以人的痛苦感受是真实不虚的,有些根基慢慢成熟的人会感觉到,从小到大被教育和侵染的价值观很难真正的给自己带来安乐。对于人际关系会因此而变得迷茫,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常手足无措,对抗其实是人内心本真的至善光明的东西如白血球一样在保护心相续,苦苦抵抗,但不得法,所以辛苦,找不到和世界妥协的方法,总感觉有什么不对,但理不顺也找不到出口。佛陀当年也对人生有疑惑对想找到对治苦的方法而去寻道。这是每个人觉悟的起点。所有苦都可以变成我们成就智慧的顺缘。如果都是安乐的对境,就没有机会到人生的本质。其实,不管是一件衣服,一口美食,一首歌曲,一段爱情,带给我们的都是暂时的安乐,甚至最后会变成苦,成为苦之因。是不是那么苦,所以就更沮丧呢,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呢,宁愿自欺欺人的追求镜中月水中花,也不愿接受真实呢?知道真相,其实是最终要具备接受真相的心态。如果明白一切原本就不完美, 就不会苛责你的爱人,不会看不惯失误的同事,会随顺父母,会对小孩更耐心,会善待陌生人,会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活的太辛苦而体谅他们甚至生出慈悲心。会因此变得更加宽容和强大,你的心更广大也更安定,不再追忆过往,不再执着当下,不再妄想未来,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到那时候可能有人有能力伤害我们的身体,但再没有什么能伤到我们的心相续,因为我们不再执着别人借以伤害的理由,不执着就是最大的武器。欲望是执着,爱是执着,得失是执着,地位是执着,名声是执着,财富是执着。那么多执着,是不是都不要生活了呢,也不上班,也不学,也不跟人说话,也不社交了呢。当然不,不执着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是什么都要积极正派的去做,结果如何不去计较,一切都无所谓。
师父说过,世间人有很多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却不得法,而佛法中的调心方法俯拾皆是。
其实,你不仅仅已经知道苦是常有而圆满不常有了,你也正在思考加诸身上的各种名声地位财富其实是心的负担,“回到记忆里那田间的小路上,有和煦的阳光,麦芽的清香,轻轻拂面而过的春风......”这就是放下,这就是当下解脱,这段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去田间小路,而是一种放下的心态,我们知足,安贫乐道。你非常有智慧,你的观想放松其实也是有点类似于修定,由定生慧,你自然会感觉到放松,心也能有明显变得广大的感觉,痛苦的感受在那一瞬间荡然无存。原本一切都是心的显现,以定力拨开云雾显现出最真实的一面那种快乐难以言喻。只是,你自己不确定你是不是做得对,所以你要找地方印证。
你已经观察到自己的傲慢,这非常不容易,贪嗔痴慢疑五毒是我们烦恼的因,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他们总觉得,父母不理解我,妻子不支持我,公司不体谅我,朋友不呵护我,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却不知道,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是跟这五毒有关,而傲慢和嫉妒是最难被人观察到的,我们说嗔心,这个非常容易观察到,但傲慢嫉妒比较难,他对自己心的伤害非常大,你在尝试着认识自己,和观察自己,这很好,但方法不系统。
一般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自己是需要去了解的,这跟照镜子看脸上有没有脏东西漂不漂亮无关,这是心的观照。知道我们心时时的状态,尤其是学佛法明白道理后,依教奉行,躬行中道不堕两端,心偏离就拉回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有些人发脾气,伤害了人,自己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而沾沾自喜,其实是伤害了自己的心。但修行人即便做了这样的事情,当下或者很快也会醒悟,忏悔和纠正自己的言行心态。
你非常善良智慧,即便在最关键的时候也不会以伤害他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目前依靠你自己胡乱努力可能是不够的,去找一个正信 的道场,跟真正的法师学佛法去吧。学佛不是要出家,只是让我们知道真相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如果说你现在是一个完全不会做考题的考生到了人生的考场就紧张不安,那么以后你就会是明白答案,胸有成竹的考生,到了考场意气风发。
如果我说:只要懂得点佛法的皮毛,足以应付我们世间生活学家庭的一切问题,何况甚深的智慧。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