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先,非常感恩您的一番至诚善意。请您放心,我的家庭一直很和睦,可以说,认识我的人都很羡慕我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我虽向往出家,但也深知因缘未了,向往也没用。人这一生是否能出家,很大程度取决于过去生是否有发过出家的大愿,如果没有,今生也不是绝对没可能,但机缘恐怕难遇。
毫无疑问我前生没发过出家愿,不然,也就不会结一大堆因缘给自己出难题了。
今生我若出家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公婆及父母都成为佛弟子并支持我出家,夫妻同修,孩子成年。这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都无法达成。
我若硬来,就成了的伪佛子,既违背佛法,又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别说硬来,就是家人同意,哪怕有一丝丝勉强,我都不会去做。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顾自己喜欢,不顾别人感受,别说出家僧,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不合格。
我想,您之所以为我产生这个担忧,大致有两个原因:
1.您印象里的佛弟子大概多数并未因修佛法而变得更有智慧,也许恰恰相反,不学佛法还好,学了反而没法正常过日子了。
2.您对佛法缺乏真正的了解。
另外,我想告诉您,佛法作为信仰也好,作为自然法则也罢,如果可以被人亵渎,它就不是真货了。只有禁不起推敲的东西才怕被人否定。
在我心里,真正的(我说的是真正的)修佛人并非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敬畏。佛法,从来不会因为你信,它就存在,不信,它就不存在。
所以,请您不要顾忌,您没有亵渎我心中的信仰,我花了13年才确信的东西,不怕被人怀疑,任何人的怀疑都不能干扰到我,也不能动摇到我。
倒是您的慈悲提醒让我非常感动。
真诚祝愿您生活如意,六时吉祥。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楼主好,其实我一直想给你个建议的,但考虑很久不知道恰当与否。我真心希望你与你的家人朋友和睦相处下去,有缘和他们成为家人实属不易,不要对自己追求的东西太过于执着了,稍稍妥协一下如何呢?当我有这个念头时,我知道这也许会亵渎你心目中的信仰,我知道一个人有信仰后,是不易被改变的,也不准别人怀疑自己的信仰。[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无油干推
0
她的彬彬有礼,她的温文尔雅,她的柔和,她的神态,她说话的语气,甚至她的笑声。。。处处都能感受到邓丽君独特的韵味。这绝不是一个16岁的异国女孩能够模仿出来的。
模仿,和本来就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几乎不需要分辨。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我也很久没听歌了,好声音只看了第一季,因为名不副实,所以之后的都没看。昨天无意中浏览到“邓丽君转世”才找朗嘎拉姆的歌听一听,很高兴邓丽君的歌声再现,一如从前那样完美。由于两人相似度太高,又去找相关采访,结果发现了上面那个链接。朗嘎拉姆在美萍酒店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我很久没有听歌了,看见你这个帖子专门去搜了朗的歌,至今为止还没有谁的声音如朗一般如邓清澈纯净,直击人心![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他们想要的,仅仅是好声音吗?
我非常喜欢音乐,纯音乐。我也喜欢张学友和邓丽君这样的歌手。我对声音和神态的辨识能力很强。
朗嘎拉姆和邓丽君的相似度实在是太高了。
以前也有许多人模仿邓丽君,他们和朗嘎拉姆有何不同呢?
我的感觉是,同样是闭上眼睛,听朗嘎拉姆唱歌,我需要努力寻找什么地方和邓丽君不同,而听之前那些模仿秀歌手唱歌,我需要努力寻找什么地方和邓丽君相似。
很难理解,面对如此无可挑剔的歌声,四个导师为何没有一个人转身。
更难理解的是,为何当他们看到朗嘎拉姆本人时,尤其那英,后悔没有为她转身。
这件事,让我为他们感到羞耻。
要知道,他们所坐的位置是导师之位。
要知道,这个节目叫做中国“好声音”。
随着朗嘎拉姆的歌声结束,这个舞台在展现一颗耀眼的明星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中国乐坛正在发生的一幕巨大的丑剧。
我为他们感到羞耻,为他们头上顶着“导师”的帽子而感到无地自容。
人的心是公正的吗?
是平等的吗?
是慈悲的吗?
如果不是,这个世界如何公正,如何平等,如果充满善意?
导师尚且如此,学生又当如何?
做人尚且如此,何以为师?
1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一生奉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想了想,回答到:那大概就是“恕”字吧!(其恕乎!)
多数人认为,恕,是宽恕的意思。
实际上,“恕”是个会意字:如心,为恕。
何为如心?
孔子解释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面看,人,是用脑袋认识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
实质上,人,是以自我世界投射外部世界。
一个人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口舌尝到的,心中想到的,闭上眼睛后身体触摸到的,以及因此引发的一切情绪和行为,无不是内心的投射。
苏东坡喜欢参禅,与佛印禅师颇有交情,但他内心傲气炽盛,每次见到佛印总想斗斗禅机,却又常落下风,因此心中不服,总想找机会胜过禅师。
有一天,苏东坡来到金山寺,见佛印正在打坐,于是也坐下来,一会儿的功夫已觉心平气和,身心舒畅,六根清净。
打坐毕,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相如何?”
佛印望了一眼,说:“庄严、庄严,就象一尊佛!”
苏东坡非常高兴。
大师随口问道:“学士,你看我的坐姿又如何?”
苏东坡被禅师一赞早已得意忘形,看到佛印一身褐色佛袍盘盖在禅台上,脱口而出:“我看大师的坐相象一堆牛粪。”言罢哈哈大笑。
佛印笑而不语。
苏东坡以为这次自己占了上风,于是到处炫耀,苏小妹知道后诚恳地对他说:哥哥,这次你不但没赢,反而输得更惨,苏小妹解释道:佛法有云,相由心生。佛印大师心中有佛,故看哥哥是佛。哥哥看大师像牛粪,岂不说明心中有牛粪吗?
东坡恍然大悟。
所以,如心,也有不同境界。
心如明镜,所见清澈。
心如哈哈镜,所见皆扭曲。
0
这两天忙着安顿刚登陆的朋友。一母一子,举目无亲,行走江湖的经验几乎为零。
每件事都不难办,每件事都很重要。预计再有两天可以结束。
我对这两天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比我当初自己摸爬滚打要从容、流畅太多了。
以前也经常帮助别人,这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我能清楚地觉察到这两天我内心里的那种不情不愿、迫不得已的情绪从他们起飞开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竟然只有欢喜。
很感慨。
帮人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却常常把自己弄得不开心。
因为心里装的是”我应该怎样做“,而不是”我愿意怎样做“,于是就产生了无奈和不得已的情绪。
这么一来,常常把被帮助的人也弄得不开心。
因为人家会觉得欠了你的,或者,一边接受你的帮助,一边还得看你的脸色。
这样的”帮助“,是丑陋的美德,因为夹杂了太多自我和自私,主客颠倒,本末倒置。
不但不能让人生出感恩心,反而容易生出怨心。
无论如何,这次考试算是及格了,老实说,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及格。
之前的助人,都非真心。
衡量标准是什么?
就是欢喜心。
0
大孝,是指孝养父母之慧。
这个级别可大了。孝养父母智慧,首先得自己有智慧。
什么人能孝养父母之慧呢?
唯有圣贤。
所以,能尽大孝者,才是真正的高大上,令人敬仰。
平时年轻人嘴里所说的高大上,不过扯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