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被标普
穆迪列入“灰名单”
原创 2015-09-19 财新网
记者: 岳跃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9月17日宣布,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中信证券国际)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并将中信证券绝大部分债务的债务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9月2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已将中信证券的外币长期发行人评级和外币短期发行人评级列入下调复评名单,并将C
ITIC Securities Finance MTN Co., Ltd.(一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的中信证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的长期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和长期高级无抵押中期票据计划列入下调复评名单。
至此,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已有两家将中信证券的相关债务信用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或下调复评名单;另一家惠誉信用评级公司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还没有对中信证券出具评级报告,因此不予置评。
[blue]根据9月7日发布的中信证券财务数据简报显示,母公司6月的营业收入为45.5亿元,8月降至20.6亿元,净利润也从6月的23.7亿元降为8月的10亿元。由于是数据简报,外界还无法分辨净利润的下降是源于经纪业务的正常下滑还是其他业务的损失。[/blue]
据财新记者了解,处于风口浪尖的中信证券,其业务已受到严重影响。[blue]8月底以来,老客户转投其他券商、投行部门拜访客户遭遇闭门羹、被争抢IPO和再融资项目⋯⋯[/blue] 这些都让夕日“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感受到市场的冷酷。
截至9月17日,中信证券的市净率(PB)为1.34,市盈率(PE)仅为8.86,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10.87,均低于同行业的海通、广发、
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
降级风险
标普公司认为,警方对中信证券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国证券公司面临的行业风险上升,以及中信证券对波动剧烈的中国股市的风险敞口提高,可能显著削弱中信证券的信用状况。
穆迪表示,此次评级行动是在中信证券于今年8月30日宣布公司多名高管和员工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后作出的,并认为调查的结果和持续时间极不确定,可能加大公司的运营风险并削弱其品牌价值。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胡旸瑞称,“警方调查扩大可能在长期内对该公司的业务运营构成显著挑战。如果调查发现该公司对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负有部分责任,并因此受到监管处罚,影响可能较为严重。”
“有证据表明公司的日常活动因为调查而受到负面影响,导致财务状况转弱;调查表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十分薄弱;或监管机构作出新的决定,可能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公司被处高额罚款或业务活动受到限制。此外,虽然当前的市场震荡并不是促使此次复评的原因,但若中国股市进一步下跌,导致两融损失,削弱收入增长前景或造成投资损失,则可能成为评级下调的另一驱动因素。”穆迪表示,如发生上述情况,中信证券的评级复评可能导致评级下调。
七人涉案
新华社8月25日晚间发布的一则消息,“中信证券徐某等八人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让市场一片哗然。
五天后,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刘威,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房庆利以及另类投资业务部总监陈荣杰四名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15日,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运营管理部负责人于新力、
信息技术中心副经理汪锦岭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
9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张育军与程博明是同门师兄弟。
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内部最高经营管理机构执行委员会的八名成员中,已经有四人被要求协助调查,其中三人被公关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接受调查。有八名业务骨干被要求协助调查,其中四名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接受调查。
财新记者获悉,此前被带走协助调查的中信证券人士,已有部分回公司上班,其中包括执委会委员葛小波和证券金融业务部执行总裁姚杰。
“‘协助调查’还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一位律师对财新记者表示,“但如果被公安机关要求‘接受调查’,一般是指其已经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刑事侦查。‘刑事强制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可以是侦查阶段,也可以是起诉和审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