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还是自保 6月27日,央行决定降息0.25个百分点并实施定向降准,管理层态度开始转变。此后一连串的利好接踵而至,政府的态度不可谓不鲜明,但股市下跌的趋势不仅没有扭转,反而更是加剧。
2015年7月4日,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最高决策层果断决定,强力救市。7月4日午后,21家证券公司共同宣布投资蓝筹股ETF,并承诺上证综指4500点以下自营股票不减持。7月4日晚间, 国务院决定暂停IPO,28只新股暂缓发行。
7月6日,对中国股市能否止住溃退、扭转形势,是个非常关键的日子。大盘高开之后,一路下行,截至午间收盘,除了沪指飘红外,创业板、中小板又相继步入下跌。
形势依旧危急!
目前来看,本轮救市效果远不及预期。为什么?
其中因素,监管层的迟钝和迂腐肯定是一个绕不过的重要原因。
迟钝在于,监管层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缺乏预见性,且反应不够敏锐,介入过晚。导致市场在救市之前已经形成强大的下跌趋势,各类投资者如惊弓之鸟;而不是在下跌趋势没有形成强大惯性之前而果断出手,那样扭转形势所需付出的代价将会比现在小很多。
迂腐在于,管理层救市的发力点的失误,每一次出招的对象都是以银行和石油为代表的大蓝筹。
这样的救市,尤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自保”。 股票市场本身是个整体,沪市和深市是一个整体,传统蓝筹股和
新兴产业股亦是一个整体,唇亡而齿寒,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如此危急的形势下,最重要的恢复市场的信心;
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激发市场的人气;激发市场人气的关键在于变“给我冲”为“跟我上”,转变当下只为“自保”的思维。
当下首要改变的就是救市的发力点,变“自保”为真正的救市。通过主动做多超跌新兴产业股,来激发市场人气,恢复市场信心。否则,城门失火,必然殃及池鱼。如果只是“自保”,投资者随便翻翻屏幕,发现依旧是“满屏皆绿,唯银行独红”,又何来买入信心。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一荣俱荣,反而是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