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到金融风险仅三个台阶
台阶一:如不干预,去杠杆的自发调整远未见底。本轮下跌源于去杠杆,目前上证综指下跌约1200点,指数点位与4月中上旬相似,但场内融资余额比当时高4000亿,此外预计场外配资低于警戒线的约1000-2000亿,这些都是融资套牢盘,如果市场不能有效反弹,融资套牢盘强平压力仍然巨大。台湾股市88 年9 月因资本利得税导致市场调整,杠杆资金强平强化市场下跌趋势。暴跌之后88年10月开始台当局陆续出手救市,股市从10月21日到11月22日反弹31%,反弹过程融资盘仍继续加速清理。直到89年1月,股指和融资余额又都降至88 年5 月水平,意味着融资套牢盘全部出清,市场才重拾升势,而此时指数下跌幅度已达43%。另外,借鉴过去牛市中级调整,往往伴随着成交量显著萎缩,例如06年5-8月调整上证综指单日成交量从调整前60-80亿股降至调整末期的20-30亿股,降幅约三分之二,07年530单日成交量从调整前的150-200亿股降至调整末期的50-60亿股,降幅也大约为三分之二。本轮调整前成交量约700-800亿股,目前成交量450-550亿股,降幅不到40%,单纯依靠市场自身力量预计调整过程还将持续。更重要的是,连续暴跌后投资者预期悲观,已经由被动去杠杆走向主动去杠杆,市场过度恐慌将引发更大幅度的下跌。
台阶二:如继续下跌,会引发公募赎回潮的再次杀跌。市场持续下跌不但影响杠杆资金,还有可能造成非杠杆资金离场。05-07年牛市在07年10月见顶,但08年1季度公募基金份额仍在增加,说明投资者在下跌初期对市场仍抱有希望。但此时由于海外金融危机和国内政策犹豫,市场信心终被击溃,公募基金份额连续四个季度净赎回,基金仓位也从82%降至68%,加剧了市场下跌幅度。本轮下跌中普通投资者普遍预期4000点附近是政策底,而且3940点正好是技术上的牛熊半年线,如果跌穿就有可能击垮投资者信心。届时,下跌动力就不仅仅来自于杠杆资金,可能引发机构与散户竞相离场,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杀跌。
台阶三:股市持续下跌,有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股市持续下跌,将会对券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各类金融机构与股市相关的金融资产包括:券商是两融+股权质押、银行是结构化产品+股权质押+两融收益权、信托是结构化产品+股权质押。①两融风险:目前场内融资规模2.03万亿,草根调研显示,千分之四
保证金 比例低于130%的平仓线,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场内融资跌破平仓线的比例将加速上升,预计指数继续下跌10%、20%、30%后将有6%、20%、35%的场内配资跌破平仓线。②银行配资:银行资金通过结构化产品大量参与场外配资。目前,银行配资的结构化产品8000亿左右,杠杆比例多在1:2和1:2.5,预警线0.9-0.95,强平线0.85-0.88,预计超过15%达预警线,进一步下跌有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冲击。③民间配资:有2000-3000亿民间配资通过信托、P2P等形式进入股市,其杠杆率最高可达1:5以上,且缺乏有效风控手段,风险更大,预计多数已经面临平仓风险。④股权质押: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参考市值1.85万亿,其中券商、银行、信托质押参考市值分别为11000亿、3912亿、2044亿。按个股跌幅中位数36%推算,本轮下跌之前股权质押参考市值应在2.9万亿左右,根据目前市场平均质押率0.25-0.4,预计质押资金规模在7000-12000亿左右。目前股权质押资金预警线约170%左右,平仓线约150%左右,质押率在0.4的质押标的多数已接近预警线甚至平仓线,如果继续大幅下跌,更多股权质押标的将会受到冲击。以上四项金融资产总规模5万亿以上,如果放任市场下跌,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即便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爆发,局部损失出现也会对金融机构造血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并扼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影响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最终不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