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为A股再跌1000点做准备

15-07-02 16:21 10459次浏览
stewart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先将两桶油, 券商, 四大行高高拉起, 美其名曰是护盘, 实则积蓄持续做空动能.

此次战役, 空方有组织, 有预谋, 有策略, 有胆识, 步骤清晰, 设计连贯, 手法干练, 布局完美.

大致预估, 大盘还将再跌1000点.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yq92505

16-01-01 15:54

0
分析得不错,推荐!
stewart

15-12-31 23:58

2
2015年A股收官了.  上证指数2015年K线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的小阳星K线.  这根年K线有几个特点:

一,  1639点的超长上影,  仅有304点的小实体;

二,  年K线放出A股历史上的天量成交额132万亿元;

三,  年K线的量价关系极为背离.  在成交额历史天量的条件下,  年K线居然只上涨了9.4%.  反观2014年K线,  成交额仅有37万亿元,  但年K线却上涨了52.8%.

从对数坐标看,  上述2015年K线的形状和量价关系正在暗示,  A股年K线似乎正在构筑大双头的形态.  

展望后市:

A,  超长上影的年K线只有1993年出现过一次,  随后出现了1994年的惊恐下跌.  2016年亦有这个可能.  因为2015年的超长上影说明做多能量得到充分宣泄,  也反映被套者众多;

B,  在A股历史上,  从未出现过完整的年K线三连阳.  这是因为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绝大多数是"积攒型"的.  当一俩年释放完以后,  业绩会大幅的滑坡.

C,  2015年K线的成交额历史天量难以为继.  天量套牢盘需要数年去化解;

D,  江恩交度线1:1线已成为A股历史上的顶底分界线.  A股998点时正是受到1:1线的支撑而走出6124点大牛行情的.  而2015年K线的长上影则是在触摸到1:1线之后回落的.  经验告诉我们,  一旦江恩交度线成为重要阻力后,  指数随后都会出现连续性的下跌.

综上,  2016年是A股释放风险的一年.  A股下跌是必然的,  也是股市内在运行规律所要求的.
stewart

15-12-31 14:29

1
要深刻理解"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句话.

什么叫"显著"?  

起码在量上要比往年多出二,三倍.

任务已下达,  而且是割韭菜,  再夹带些私货,  那执行者可狠着呐.
stewart

15-12-28 19:46

0
美联储加息掀蝴蝶效应 人民币恐再贬值6.8%

2015-12-28 17:35:10 来源:和讯网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在作客和讯网《中国经济学人》时表示,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开启,2016年新兴市场将出现大幅波动,对中国而言,加息加剧资本外流,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预计明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再贬6.8%。

12月17日,美联储加息靴子最终落地,随即阿根廷比索大幅贬值超30%。12月21日,阿塞拜疆决定放弃与美元和欧元挂钩的汇率制度,该国货币马纳特当日暴跌50%。接二连三的货币崩溃引发市场对新兴经济体爆发危机的担忧。

赵扬认为,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将对新兴市场造成较大程度的冲击。从历史上看,基本上美国每次加息都会带来资本从新兴市场向美国回流。在美国加息之前,全球流动性宽裕,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增长良好,企业和家庭处于加杠杆过程中,催生了一些市场泡沫。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开启,经济条件面临冲击,特别是过于依赖于单一因素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比如完全靠大宗商品出口,或在前期较快增长背景下借入大量外债的国家就面临严重的问题。总的来说,新兴市场国家中,贸易赤字较大、外汇储备较低、企业拥有大量外债的国家都将面临巨大危险。

事实上,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人民币汇率也持续走底。赵扬分析称,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持续下滑,以前集中在国内的投资和私人部门积累的高储蓄将会部分转移配置到海外,所以即使美联储不加息,资本也面临外流压力,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另一方面,美国加息周期的开启将对中国资本外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预计,明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再贬6.8%
stewart

15-12-23 23:19

0
资源国货币全线崩溃 别认为新兴市场比97年强大 

2015-12-23 08:40:06 来源:和讯网  作者: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当下整个世界位于成长路径上一个相当尴尬的阶段,实体经济乏善可陈,史诗性创新聊胜于无,旧的全球化停滞甚至内卷;但同时流动性史无前例地汹涌澎湃狼奔豕突,犹如潮汐奔流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高风险类别资产和安全资产之间。

资本并非没有祖国,贪婪时收益就是它的祖国,恐慌时安全就是它的祖国,几个按键它就可以光速到达目的地,完全无视身后的一地鸡毛。这都来源于当前一股独大而又千疮百孔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由产品内分工而形成的资源国-制造国-消费国食物链的全球化结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周期都凌驾于真实商业周期之上,每隔一段时间上述波动模式就会以更剧烈的幅度重现而美元的加息和走强通常就是这个周期的开关,考虑到这毕竟是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因此,美联储何时加息以及加息通道具体形态如何已经不仅仅是美国自身货币政策的选择,更是关系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头等大事。

美联储终于如期宣布加息,短期看,  由于靴子终于落地,市场已经相对充分吸收这一冲击,甚至还报以压力释放的欢呼,特别是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则美元指数轻微上行,大宗商品则比较稳定。这样看,政策目标貌似已经实现,大多数推出政策的执行者其实并不想动静太大。但问题是,这种乐观情绪会持续多久?  这毕竟是多年来的首次加息,美联储毕竟调高了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同时下调预期失业率0.1个百分点,倒不是说它的模型有多么精确,而是向市场传达了经济渐进复苏的掌控感。

这种感觉通常随之会开启一个完整的加息周期。市场又要辛苦地等待第二只靴子,即第二次加息的时刻,两点构成一线,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加息通道的斜率和速率,市场普遍预期在未来一年是2-4次,点阵图显示2016年末的预期利率水平会在1.375%附近。如果是前者,流动性会继续去新兴市场寻欢作乐一阵,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迅猛且敏感,例如整个10月它们迅速返回高风险类别资产,制造了一波像样的反弹,不管是股票、货币还是大宗商品;但如果是后者,则意味着加息通道相当陡峭,只有最快手的火中取栗才能保证全身进退。

从历史经验来看,加息周期的开启也往往伴随着美元指数中期的上行。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货币,美元升值将影响到全球流动性的再分配,当下这种分配不太利于新兴市场,它们的货币会继续面临贬值压力。这在今年七八月份已经有所表现,由于市场一度预期9月加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印度以及中国均不同程度出现贬值。基本面上只有印度尼西亚具有贬值压力,而其他几个国家甚至具有升值倾向。
 
换句话说,除印尼的贬值与基本面相关外,其他几个国家并非由于基本面的恶化所引起。这种集中贬值也并非货币战,从时点选择来看,主要是因为资本外逃压力加大,资金避险所致。本次加息虽然美联储反复进行了前瞻性指引,但整个加息周期真的展开后,新兴市场仍将受到资本外逃的冲击,要特别留意明年一月的开门数据。政策选择上,新兴市场国家的选择之一提高利率,但这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如果一直投放流动性,则又会加速套息交易反转,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货币贬值的压力。更为诡异的情形也许是一旦出现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市场避险,它们大都会去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从而又压低长期利率。其实最近几个月新兴经济体都在抛售美债来维护自己的货币价值,但也并没有大幅度推动利率上行,可见增持美债避险的需求也是相当强烈的,而这可能又会推动美联储更持续的加息。

同时强化的美元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近期在不断升温的中东地缘冲突环境下,原油价格居然还是坚定地跌破了40美元,钢、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加上明年全球经济可以预见最多是弱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下滑至6.5%左右,考虑到大多数资源国的产能都附着在中国的价值链上,而中国的产能又附着在进展缓慢的欧美发达的消费型经济体上,这必然会抑制大宗商品的需求。实际上还有什么比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更好地作为全球化3.0的墓志铭呢?最高点11700点,现在500点,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既为资源国,也为生产国,也为目前的货币体系和被边缘化的人群/文明,更为全球化而鸣。

笔者认为,2016年来自资源国的风险需要特别警惕,有较大的概率会爆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这可能不再是尾部风险。8月份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澳元、加元贬值的跌幅高达30%,整个资源国货币基本全线崩溃。根据世行的数据,2014年除俄罗斯外,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国际收支均处于逆差状态。俄罗斯虽然国际收支仍然为顺差,但整个顺差规模在下降,一度掌握大量石油美元的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多年积累的储备可能在几年内告罄,油价的任何负面冲击势必影响到它们的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而美联储的加息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根稻草,除家底还比较殷实的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外,它们的整个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汇率贬值-资本外逃-汇率进一步贬值-资本外逃加剧-国内金融市场动荡”这类的金融冲击。

这种风险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爆发,有人认为现在的新兴市场远比1997年时强大,有充分的外汇储备,而且汇率弹性也更大,貌似可以吸收冲击的绝大部分,笔者则没有这么乐观,因为生产型经济体确实储备充分得多,但资源型经济体则没那么健壮,汇率的弹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缓冲的同时又加大了波动幅度,而在目前全球流动性狼奔豕突的险恶环境下,一旦越过阀值,则更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和过度反应。也有人认为拉丁美洲资源型经济体量有限,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那么看看1997东南亚危机的始作俑者马来西亚,以及2010欧债危机的小小希腊,你就不会那么信心满满了。而一旦局部风险出现,在全球经济脆弱复苏过程中犹如伤口上再抹把盐,这种蝴蝶效应将波及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进而影响到发达经济体。这必将再次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完美风暴,加上目前不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恐怖主义更可能火上浇油,这将是危机的第三波,其杀伤力未必小于前两波的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文章来源:*)
stewart

15-12-23 23:07

0
资源国货币全线崩溃 别认为新兴市场比97年强大 

2015-12-23 08:40:06 来源:和讯网  作者: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当下整个世界位于成长路径上一个相当尴尬的阶段,实体经济乏善可陈,史诗性创新聊胜于无,旧的全球化停滞甚至内卷;但同时流动性史无前例地汹涌澎湃狼奔豕突,犹如潮汐奔流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高风险类别资产和安全资产之间。

资本并非没有祖国,贪婪时收益就是它的祖国,恐慌时安全就是它的祖国,几个按键它就可以光速到达目的地,完全无视身后的一地鸡毛。这都来源于当前一股独大而又千疮百孔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由产品内分工而形成的资源国-制造国-消费国食物链的全球化结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融周期都凌驾于真实商业周期之上,每隔一段时间上述波动模式就会以更剧烈的幅度重现而美元的加息和走强通常就是这个周期的开关,考虑到这毕竟是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因此,美联储何时加息以及加息通道具体形态如何已经不仅仅是美国自身货币政策的选择,更是关系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头等大事。

美联储终于如期宣布加息,短期看,  由于靴子终于落地,市场已经相对充分吸收这一冲击,甚至还报以压力释放的欢呼,特别是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则美元指数轻微上行,大宗商品则比较稳定。这样看,政策目标貌似已经实现,大多数推出政策的执行者其实并不想动静太大。但问题是,这种乐观情绪会持续多久?  这毕竟是多年来的首次加息,美联储毕竟调高了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同时下调预期失业率0.1个百分点,倒不是说它的模型有多么精确,而是向市场传达了经济渐进复苏的掌控感。

这种感觉通常随之会开启一个完整的加息周期。市场又要辛苦地等待第二只靴子,即第二次加息的时刻,两点构成一线,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加息通道的斜率和速率,市场普遍预期在未来一年是2-4次,点阵图显示2016年末的预期利率水平会在1.375%附近。如果是前者,流动性会继续去新兴市场寻欢作乐一阵,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迅猛且敏感,例如整个10月它们迅速返回高风险类别资产,制造了一波像样的反弹,不管是股票、货币还是大宗商品;但如果是后者,则意味着加息通道相当陡峭,只有最快手的火中取栗才能保证全身进退。

从历史经验来看,加息周期的开启也往往伴随着美元指数中期的上行。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货币,美元升值将影响到全球流动性的再分配,当下这种分配不太利于新兴市场,它们的货币会继续面临贬值压力。这在今年七八月份已经有所表现,由于市场一度预期9月加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印度以及中国均不同程度出现贬值。基本面上只有印度尼西亚具有贬值压力,而其他几个国家甚至具有升值倾向。
 
换句话说,除印尼的贬值与基本面相关外,其他几个国家并非由于基本面的恶化所引起。这种集中贬值也并非货币战,从时点选择来看,主要是因为资本外逃压力加大,资金避险所致。本次加息虽然美联储反复进行了前瞻性指引,但整个加息周期真的展开后,新兴市场仍将受到资本外逃的冲击,要特别留意明年一月的开门数据。政策选择上,新兴市场国家的选择之一提高利率,但这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如果一直投放流动性,则又会加速套息交易反转,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货币贬值的压力。更为诡异的情形也许是一旦出现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市场避险,它们大都会去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从而又压低长期利率。其实最近几个月新兴经济体都在抛售美债来维护自己的货币价值,但也并没有大幅度推动利率上行,可见增持美债避险的需求也是相当强烈的,而这可能又会推动美联储更持续的加息。

同时强化的美元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近期在不断升温的中东地缘冲突环境下,原油价格居然还是坚定地跌破了40美元,钢、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加上明年全球经济可以预见最多是弱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下滑至6.5%左右,考虑到大多数资源国的产能都附着在中国的价值链上,而中国的产能又附着在进展缓慢的欧美发达的消费型经济体上,这必然会抑制大宗商品的需求。实际上还有什么比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更好地作为全球化3.0的墓志铭呢?最高点11700点,现在500点,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既为资源国,也为生产国,也为目前的货币体系和被边缘化的人群/文明,更为全球化而鸣。

笔者认为,2016年来自资源国的风险需要特别警惕,有较大的概率会爆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这可能不再是尾部风险。8月份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澳元、加元贬值的跌幅高达30%,整个资源国货币基本全线崩溃。根据世行的数据,2014年除俄罗斯外,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国际收支均处于逆差状态。俄罗斯虽然国际收支仍然为顺差,但整个顺差规模在下降,一度掌握大量石油美元的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多年积累的储备可能在几年内告罄,油价的任何负面冲击势必影响到它们的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而美联储的加息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根稻草,除家底还比较殷实的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外,它们的整个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汇率贬值-资本外逃-汇率进一步贬值-资本外逃加剧-国内金融市场动荡”这类的金融冲击。

这种风险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爆发,有人认为现在的新兴市场远比1997年时强大,有充分的外汇储备,而且汇率弹性也更大,貌似可以吸收冲击的绝大部分,笔者则没有这么乐观,因为生产型经济体确实储备充分得多,但资源型经济体则没那么健壮,汇率的弹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缓冲的同时又加大了波动幅度,而在目前全球流动性狼奔豕突的险恶环境下,一旦越过阀值,则更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和过度反应。也有人认为拉丁美洲资源型经济体量有限,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那么看看1997东南亚危机的始作俑者马来西亚,以及2010欧债危机的小小希腊,你就不会那么信心满满了。而一旦局部风险出现,在全球经济脆弱复苏过程中犹如伤口上再抹把盐,这种蝴蝶效应将波及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进而影响到发达经济体。这必将再次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完美风暴,加上目前不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恐怖主义更可能火上浇油,这将是危机的第三波,其杀伤力未必小于前两波的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文章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stewart

15-12-23 22:26

1
这计划,  那纲要;  今方案,  明规划;  昨决定,  后指南;  左战略,  右部署;  上意见,  下通知.  

远看琳琅满目,  近读都是文字游戏!
stewart

15-12-20 15:48

0
煤炭工业退出英国历史

2015-12-20 北京晨报
  

据新华社电 英国最后一家深层煤矿18日正式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重要燃料,煤炭曾与英国工业革命和帝国国运息息相关。煤炭工业曾是英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巅峰时期拥有约120万从业人员和3000多家煤矿。

由于煤对空气的污染等问题,英国在过去60多年间已经逐渐使用天然气、石油、核能和风能等替代煤炭,打造“后煤炭经济”。

英国深层煤矿数量从1913年超过3000家,逐渐降低至零。到2014年年底,英国仅有数家露天煤矿依然运营。

2014年,英国煤炭消耗量只有4900万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发电站。按照英国政府上月宣布的计划,到2025年将关闭所有燃煤电厂,这意味着英国这一主要经济体届时将与煤炭告别,彻底转入“后煤炭经济”。
longquanyin

15-12-19 07:53

0
入木三分
stewart

15-12-19 00:29

0
东方财富网:2016年来讲,股市资金面的压力有多大?

迅雷: 注册制,不会一步到位,还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让金融工程部的研究员测算了一下,目前A股市盈率中位数是99倍,平均数没有意义。一些银行股市值大,很容易把市盈率降下去。面对99倍的市场,注册制一推出,放开发行,市场肯定不堪承受。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