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股天乐之邀前来报道,其实对于数据派而言,基本结论是没有什么好保卫的。
从
保证金 情况上看,上周在打新资金转出11779亿之后,余额暴增7000亿以上,此种数据只能够意味着来自券商通道的基金或信托产品遇到了大额赎回,而整个基金的规模在5月底是7.2万亿左右,其中5月份新增1万亿以上,对应微观上的一些基金净值单日崩溃性下跌,也能够验证大额赎回事实上已经发生,所以卖股票来不及,导致可能利用了短期流动工具来偿还赎回,但留下的基金份额就遇到加成的损失!关于赎回这项数据的规模,相信在7月15号基
金业 协会发布的数据可获得证实,所以基金业协会在数天前罕见地发布了一个私募基金的同业倡议书,可能是公募基金遇到了大麻烦,私募的仓位还低些。
以沪指为例,619至625为反弹的第一阶段,大约成交约三万亿,其中两融买进的多头约4000亿,平均成本为4500点左右,场外强平的数据,证监会披露的强平数量不大,但3倍以上杠杆在当时基本会主动平仓(平仓时机和价格掌握在自己手中),场内两融平仓还款是5000亿左右,假设场外平仓也在这个规模当量上,那么场外部分为净流出,场内净流出规模仅为1000亿。由于负债业务的刚性特点,下跌之后,抄底的4000亿杠杆仍然对流动性存在较高要求(这类似你用本金100+融资100合计200元抄底,目前只有150元,但仍然需要130以上的对手盘去平出来),但由于资金净流出而形成流动性不足,所以前抄底资金在626之后形成一轮新的负反馈,而且626至630的抄底数据结构,和619至625也是类似的,目前就是在运行另外一轮负反馈,即626以后新抄底的4000多亿两融如何出场的问题。利好或利空,此时并不重要,价格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成交量,只要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个负反馈过程就无法阻断,或者说必须经过一轮大的崩溃,使融资盘一次性暴掉比较多,同时伴有大量的场外资金进入,那么至少有一轮周线级别的有力反弹。换句话说,如果不注入流动性,那么空言的利好即使短期维持了股价,但只是促使4200点一带的筹码密集成交区更加密集,目前这里也堆集了约2.5万亿的新成交,并且这些成交里面约有12%是新进入的场内两融(如果场外融资相当的话就是约25%),跌到一定幅度他们也得被动减仓。
在微观上,仍然存在不少公司维护股价的动机,但无法对抗趋势,类似
600478之类的公司,其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暴仓,所以看到晚上就停牌了,未来的中线市场机会更多地存在于类似品种之中,短期上看,如果有较强烈的反弹,那么大概率是定位相对低估的次新股或者原来盘中有资金维持的个股会有相对强的表现,严重暴仓过的品种(互联网类居多)也有一定交易机会。
那么局势到了最危急之时,到了需要直升机撒钱的时间点么,我的结论是没有,但未来可观测可预期,如果按照证监会发布的两融平均担保比例2.76计算,谈到危及券商系统或银行系统的担保物还为时过早。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这是明确的,但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对于一个有杠杆的市场如何去杠杆都没有充分的经验,包括数据派,也只是观测,我们无法推断杠杆总数量要降低到那个位置会产生大反弹。
至于短期趋势,如果沪指一天还是8000来亿上下,甚至更萎缩些,两融多头仍然保持12%左右的结构,那么一天场内也就是降低700亿上下,约1%的杠杆比重,这就意味着原来的负反馈结构大概率上还在持续运转,其原理就是降低的杠杆导致流动性永远消失,而场内仍然存在和新增的杠杆仍然需要流动性来对冲(如果流动性掉到130以下,就有本金损失风险了),而增加流动性这种事情,可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决定的事情,它也未必要发生,如果掉到一个合理位置,比如场外突然来了一个大的流动性,也是可以的。至于今天高举高打的暴力哥,13年6月28号就出现过,13年12月也再度出场,本人当时判断为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大约规模300亿左右,相对于汇金公司是个小块头,就是风格比较暴力,具体其暴力护盘以后的中级趋势,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这主要是态度,而不是决定性的流动性对冲力量。原文见:http://www.tgb.cn/Article/91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