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冰轮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所涉足的业务也与这个大战略多有交集。”
烟台冰轮集团总经理李增群说,冰轮集团的国际化分三步走,到目标市场销售产品,到目标市场建厂实现销地产,到发达国家收购知名品牌、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国际一流企业,‘一带一路’将提供强劲动力。”
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这些地区都有冰轮的足迹。越南建厂,收购马来西亚顿汉布什,23个海外办事处,5个海外区域营销中心,冰轮的国际化步伐在提速。
32%,冰轮的国际化率!
在芝罘区冰轮路冰轮集团新厂区一间办公室里,说起冰轮的国际化战略及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李增群侃侃而谈。
李增群先提到了一个数字,2014年,冰轮的国际化率达到32%。
怎么理解这个国际化率?
“就是整个冰轮2014年的出口及境外生产销售占总收入比例达到32%。”李增群说,这个数字的背后就是冰轮多年来坚持实施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冰轮集团,主要从事大中型工业制冷设备、中央空调设备生产。近年来,随着国内制冷市场的日趋饱和,冰轮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实施国际化战略,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冰轮集团的理性选择。
2006年,冰轮国际化战略迎来历史节点,投资总额552万美元的烟台冰轮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烟台冰轮(越南)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投产。
2012年,冰轮的国际化战略再次实现突破。这次,冰轮的目光瞄向了顿汉布什集团———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专业中央空调生产企业,在马来西亚和中国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收购完成后,烟台冰轮进入中央空调领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冰轮的国际化分三步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李增群说,第一步,走出去,到目标市场销售产品;第二步,走进去,到目标市场建厂,实现销地产;第三步,走上去,在发达国家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兼并知名品牌、企业。“通过这三步,加快冰轮的全球生产基地布局,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
冰轮商标将叫响印尼
今年,冰轮走出去的目标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他们计划设立销售和工程技术服务子公司,使用冰轮的技术及商标,在印尼境内销售产品、提供技术服务、承揽成套工程。“未来视公司运营状况可扩大设备组装及生产业务。”李增群说。
未来几年,冰轮将继续加大顿汉布什英国公司的投资,使之成为冰轮的海外研发机构之一,并负责核心产品高端压缩机的组装。“随着顿汉布什全球战略布局的逐步实施,将在东南亚、中东投资建设工厂,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敷设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北美的全球布局。”李增群说。
1998年,烟台冰轮第一个海外办事处在泰国成立。以自营出口为主的冰轮海外事业发展战略,由此真正启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烟台冰轮进一步加快低成本扩张的步伐。
目前,冰轮在世界各地设有23个海外办事处和5个海外区域营销中心。
“设办事处、建海外生产基地,实现的是产品与海外客户的‘零距离’。”李增群说,下一步将加强海外业务的公司化、正规化建设。东南亚区域,创新营销模式,加强成套工程项目营销;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中东等市场,依托并购的顿汉布什集团当地资源扩大销售区域;在俄罗斯实施冰轮与顿汉布什集团的双品牌营销,加强中央空调、制热和工业冷冻市场拓展;中亚区域,积极跟踪我国
中亚能源布局,以先进的油田伴生气回收、天然气液化技术和装备,服务于能源企业……
参与丝路经济带建设
冰轮如何深度融入“一路一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弱,随着经济带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供给离不开冷链系统,冰轮凭借在冷链建设环节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可以融资租赁、BOT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中。”李增群说。
不仅如此,能源的综合利用,也是冰轮关注的重点。我国在西北部延伸到中亚各国的能源布局,需要更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冰轮和中科院合作开发的天然气液化装备、伴生气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对提高经济带油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将会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积极和沿线能源企业探索各种合作方式,推进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中亚能源。”李增群说。
挺进“一带一路”,需要有研发实力做保障,冰轮眼下正向协同创新发力。为推动海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创新支撑企业发展、引领产业未来,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协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冰轮集团等20家单位共同成立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心”集聚成员优势科技资源,围绕海洋工程油气装备设计与制造、远洋渔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应用、海洋互联互通、生态海洋、海水养殖新技术、新装备等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我们的优势是油气回收、天然气液化技术和装备,所以在这方面肯定会作出一定贡献。”李增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