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上海医药H
工业营收49.63亿,30%+的增长,工业规模已经可比拟国内大型医药工业企业。一季度工业产品总体毛利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高了接近9%,高达59.44%,为历来最高水平。但令人兴奋的这一条,很快被行家们所搞明白,是因为两票制的开票(高)变化引起的,不能成为利好。
上药净利润增长的部分是真实的,4.22亿,21%的增长率,非常好。今年,按20亿利润,以及市场对工业最低水位25pe计算,工业部分的市值就值500亿人民币。现在上药(A+H)的总市值是612亿。按这种逻辑计算下,超过1500亿营收的医药商业,只值100多亿么?医药流通部分,上海医药是前三甲。有一些国企的毛病,但大问题也没有。现在,流通在拚渠道,拚资金,大鱼吃小鱼是必然的。这部分没有悲观的必要。
今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一致性评价。截至目前,公司一致性评价备案数已高达143个批文,是国内一致性评价备案数最多的企业。中西三维的盐酸氟西汀胶囊,上药常药的卡托普利片,上药信谊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已完成评价并申报至CFDA,并有约一半批文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可以预期上药一致性评价的领先的预期慢慢深化后,逐渐会成为上药工业价值被市场挖掘的一个利器。
目前,我持有的H股,略亏。要不要加点仓呢?
5、
海思科 一季报后是抄作业的最好时候。我只想抄茅台03兄的作业。海思科,已经抄了一点。
看点1,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连续6年保持在12%以上,这样一家小公司拼了命的投钱研发
看点2,聚焦高端仿,两个多腔袋,国内市场估计就是海思科和科伦的天下了
COPD方面,不管是这次的调研还是20号的业绩交流会,公司都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项目进度最快的厂家)。
缓控方面,目前只知道普拉克索已完成 其它不清楚啊。
高端仿上面还有卡泊酚净和磺达肝葵钠(这两个项目的难度系数,不是谁想搞就搞的了的吧,)预估今明两年可以拿下批件啊!替诺福韦在CDE的速度 那是相当的快啊……
看点3,创新药 3486这个临床方案设计很巧啊!主要终点非劣效,次要终点优效,大概率成功!
说下我自己的经历,打麻药做手术 (浅层局部麻醉),打完麻醉药做手术的地方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打麻药的时候那个疼啊!疼的我都快受不了了, 自己都感觉到血压波动明显,呼吸都不敢呼吸,手术到后期都快坚持不下来了,实在受不了。回过头来看看3486的临床设计方案,主要终点,麻醉镇静,非劣效,没什么问题,次要终点,基本无注射疼,血压波动明显降低!个人亲身经历,这恰恰是市场最大的卖点啊!如果两款麻醉药摆在我面前,我肯定选择无注射痛的麻醉药,而且血压波动降低可以降低麻药的用药门槛,个人看好。
第二款创新药,德恩鲁胺是恩杂鲁胺的改良新药,这个成功概率就大了!
临床前的COPD三联复方 ,以海思科在这方面的积累的功力,拿下应该不成问题!
抄这么多,外行看起来挺好的。主要还是抄作业。
安迪苏、顺鑫,已经涨高,要不要也抄一点,犹豫。
6、恒大
恒大的问题,和平安是一样的。我的买点太高了。买进后,就一直套着。
说是
房地产龙头的钻石时代,其逻辑如下:因城施政的调控下不同城市的周期完全错开,一二线城市对预售证的监管以及房价严控,让区域性小房企非常被动,而龙头房企布局全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销售额可以继续高增长;龙头房企因为土地储备价格低、融资成本低且渠 道丰富、操盘能力优秀、更好的营销水平以及品牌优势带来的马太效应优势明显,即便面对限购限售限价,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同时去化率和销售额大幅提升,所以 房企销售额向龙头集中是必然。
这轮楼市调控本质上是地产供给侧改革,更快的使得全市场中小房企产能出清,今后3年将是最后一次行业格局变动的窗口,未来全国可能只会剩下大几十多家房企。 调控限售限价实际上是在保护地产行业,抑制房价的暴涨,时间换空间。如果是刚需房,我觉得,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有钱就买。如果是投资房,不建议买三四五六线住房。现在一些限价厉害的一二线城市,一二手房倒挂厉害的楼盘都非常值得买 入。有一个很好的买房时机指标,什么时候首付利率9折甚至85折,就买入好了。这一般是一轮楼市周期启动前的冷清时候。(抄这段话,是给自己看的,找机会想买个房)
房地产股调整到什么时候,这个老天才知道,关注企业内在价值才是王道,对很多房企而言,18年内在价值提升在30%以上,融创在60%以上。融创目前账户现金970亿,未来一年到期债务大概600多亿,2018年销售额大概5000亿,现金流非常充裕。
碧桂园的极致快周转之下,销售额增速更快。恒大的战投将权益稀释至64%左右,但大笔降低负债,一举增厚1000多亿净资产,对恒大未来的经营与运转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老姚在2015年下半年大举进入万科,现在开始退出,实在是极高明的一招,稳赚不赔。现在,从收益风险角度来看,融创、恒大,都是好股。我持有的恒大不多,打算择机买进一些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