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镜头模块+生物辨识=车联网+互联网之全方位解决方案领导者
初次纳入研究范围,给予买入评级:研究中心初次将欧菲光 (002456 CH) 纳入研究范围,给予买入评级及目标价人民币62元,系根据2倍2016年预估企业价值/营收比推估而得。该公司为全球智能手机触控面板龙头供货商。
触控面板增长表现优于同业:欧菲光藉由增加自制零组件供应,积极扩大垂直整合。整合式的营运模式不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创造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此外,该公司产品也因此能缩短上市时间,以更有效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因此,其触控业务2014年同比增长率近100%,而同业同期增长则大多下滑。
新产品进一步带动增长:欧菲光已奠定雄厚的规模经济并与主要客户建立稳固关系。该公司接下来便是运用上述优势,提高主要零组件 (包括镜头模块及指纹辨识模块) 的销量以进一步带动增长。在镜头模块方面,今年总出货量将增长2-3倍,像素升级亦将带动平均售价上扬。而在指纹辨识模块方面,欧菲光目前与产业IC大厂合作,于2015年2季度开始少量生产。
财务展望:整体而言,本中心预估欧菲光2015/16年营收将增长27%/29%,镜头模块与指纹辨识模块的营收占比将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此外,镜头与指纹辨识模块业务比重逐步提高亦有助于推升其毛利率,并缓和触控面板业务毛利率下滑所带来的冲击。因此,本中心预估该公司2015/16年税后净利润亦将增长24%/45%。
战略布局智慧车联,二次创业空间巨大
事件描述
6月10日欧菲光公告拟设全资子公司欧菲智能车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加强汽车电子、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公司还拟以5000万元获得联车信息16.67%股权,该公司是一家具有总线设计和解析能力的车联网基础数据服务公司。同时拟以1500万元参股卓影科技获得20%股权,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影像产品及汽车电子主动安全系统(ADAS)的企业。
事件评论
此次公告决议标志着欧菲光正式进入智慧车联领域,标志着公司继消费电子领域成功之后的再一次转型。公司车联网业务具有起点高(初始投资20亿元)、布局广(涵盖中控平台、智能驾驶、人车交互、车联网络等全体系)、接近用户(子公司设立在上海,全面对接上海各大车企)的特征。我们看好欧菲光在智慧车联方面的执行力,看好此业务构成公司未来增长的一极。
参股联车信息,奠基汽车智能化及车联网产业。联车信息旗下的产品“联车魔方”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车辆远程控制及诊断系统,是车联网的基本刚需入口。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汇总大量车辆数据进行车辆体检和故障预测,在未来与第三方服务商可以建立合作,营造互联网商业模式。通过参股联车科技,有助于欧菲光在汽车总线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环节更好地布局汽车智能化领域。未来有望形成新的增值服务能力。
参股卓影科技,联合打造智能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卓影科技自主研发的前后双ADAS,360度全景高清视频记录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市面上先进的汽车电子主动安全系统。基于摄像头和算法的高级辅助安全类产品可提供车道偏离、前车防撞、行人识别、限速牌识别等功能。同时基于视频的算法分析可为半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提供数据信息,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关键技术。欧菲光主打产品之一的摄像头结合卓影科技积累多年的芯片研发和图像算法,可以有力的抢占高级辅助安全ADAS产品市场。
欧菲光作为消费电子硬件公司,布局智能汽车,与其之前的零组件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掌控住数据的入口。我们看好欧菲光在汽车电子方面的发展潜力,同时结合公司前期向智慧城市转型的步伐,我们看好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转型决心,而且结合其优秀的资本运作及管理执行能力,我们期待公司的华丽转身,因此强力推荐,2015-2017年EPS为0.85、1.17、1.80元。
互联网汽车龙头,正在崛起
欧菲光(002456)
重申推荐评级,目标价80元。 维持2015-2017年EPS 0.86/1.07/1.36元。考虑公司正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同时市场对于商业模式变革认识不足,上调目标价至80 元,对应15 年94X(可比平均98X)。
投资20 亿元,打造互联网汽车全产业链。公司拟投资20 亿元,设立子公司欧菲智能车联,以外延为抓手打造互联网汽车全产业链。我们预计,初期以硬件布局和后装市场开拓为主。后期,基于硬件入口引入软件服务,以后市场等方式实现变现。此次公司小试牛刀,分别投资5000 万元和1500 万元参股OBD 和ADAS 创业型公司。考虑在手现金余额和子公司投资额,我们判断后期通过定增等方式筹措资金并引入战投方将是大概率事件。公司大额优质并购落地,值得期待。
互联网汽车大风已起,中控屏是产业链制高点。从空间上来看,互联网汽车重塑的是一个超过10 万亿元的市场。从时间上来看,鲶鱼效应下,互联网汽车2015 之夏就是
移动互联 2008 之秋。从量上来看,中控屏是互联网汽车人车交互中心,是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基于硬件入口,互联网汽车龙头崛起在望。考虑未来20 亿元投资大部分用于外延,后期大额并购值得期待。根据公告,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基于已有触控优势延伸至前装中控屏将是大概率事件。若占领中控屏,公司就占领了互联网汽车产业制高点。而公司一贯执行力,则为向产业龙头进发提供了一种可能,更提供了一种必然。
风险因素:传统业务下滑风险,互联网汽车外延并购进程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