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蓝英装备(300293):智慧城市+工业4.0潜力标的

15-06-11 09:02 4679次浏览
顺风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核心投资逻辑:

(1)智慧城市方面,政府大力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潜在市场规模万亿级别。公司“浑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具全国示范效应,公司未来将以此为模板,继续在城市市政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扩大项目数量。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城市供电系统智能化领域不断开拓。
(2)数字化工厂方面,公司相关业务14 年实现收入1230 万,蓄势待发。物流自动化业务同样爆发在即,近期公司公告向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价值7950万元的自动物流系统。
(3)高端装备方面,公司智能机械装备及自动化集成系统订单饱满且增长稳健,轮胎成型机业务2014 年重拾增势,随着募投项目全自动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产业化项目201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投产,2015年预计业绩将翻倍增长。保守预计公司2015-17年EPS 0.39/0.57/0.77 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106/71/53倍。

研究要点:
智慧城市方面,政府大力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潜在市场规模万亿级别。公司“浑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具全国示范效应,公司未来将以此为模板,继续在城市市政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扩大项目数量。管廊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参考发达国家的管廊基本建完,我国未来管廊建设空间巨大,假设每年建8000公里,每公里1.2亿元,年市场空间可达万亿级别。浑南项目具全国示范效应,进一步巩固并扩大沈阳浑南新城综合管廊系统项目实施的示范优势及影响。在巩固公司原有业务、技术与产品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的技术与资源优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融合的基础上,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电力、水资源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及医疗卫生等六个领域的解决方案。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为公司在城市智能化创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借助已有的技术、资金、公共关系等资源,通过并购、深度战略合作等战略举措,对智慧城市产业链中的各个领域,如:安防、消防、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等进行全面布局,通过业务整合夯实业务基础,形成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特征,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向其不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凭借公司已实施的沈阳浑南综合管廊系统项目的优势,继续在城市市政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扩大项目数量。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城市供电系统智能化领域不断开拓。

公司数字化工厂14 年实现收入1230 万,蓄势待发。此外,公司物流自动化业务业绩爆发在即,近期公司公告向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了一套自动物流系统,价为7950万元。公司的物流自动化业务主要面向轮胎、快速消费品、包裹分拣等领域,包括输送、移载、分拣设备、堆垛、工业机器人 、立体化仓库、控制和管理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系统完整解决方案。数字化工厂的具体表现为: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计算机-堆垛机-货架”作业模式,智能机器人代替一线工人,节省劳动成本;物流作业设备和设施自动化,实时采集与追踪物流信息,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水平,降低仓储成本;采用自动立体库,物料周转速度快、作业周期短、提高仓库吞吐量;自动化立体库贮存量小,占地面积小,物料互不堆压,存取互不干扰,减少物料损耗;物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存货、递送及时性、交付一贯性等方面均优于同行业水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公司业务核心基于自动化技术,机械事业部以技术研发、装备为核心,轮胎成型机2014 年将重拾增势,2015年预计近翻倍增长,系统集成事业部为客户(电力、冶金、市政等)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预计增长30%。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耗能工业智能单元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和全自动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产业化项目分别于 2014 年 9 月 30 日和201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投产。上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提升公司相关业务的生产能力,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技术水平,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保守预计公司2015-17年净利润分别为1.04/1.55/2.08 亿元,对应EPS为0.39/0.57/0.77 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106/71/53倍。看好公司在新领域、新项目的扩张能力与速度,目前110亿的总市值成长空间巨大。

股价催化剂:外延式收购取得突破;公司承接新的智慧城市、数字化工厂订单。
风险提示:公司采用BT方式承接政府订单,存在回款拖延的风险;目前公司处于规模、人员快速扩张期,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免责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版权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六耳证券研究发表,并经六耳证券研究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六耳证券研究)及本页链接。
(更多内容,请关注六耳官网。微信公众号:六耳网)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