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上海市证交所成功上市(A股600619/B股
900910),此后携手外资进军空调压缩机产业,并逐步向制冷关联产业领域延伸。
如今海立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家用空调压缩机以及制冷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商,旗下共有9家企业,形成了“压缩机、制冷关联”两个产业板块。
1、2015-06-11:
海立股份: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文件一次反馈意见的回复2、海立股份拟收购富生电器100%股权
3、2015.05.21
住沪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赴南昌海立考察调研2015年5月19日,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吴志明为团长的住沪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来到南昌海立考察调研。考察团此次前往南昌主要就“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进行调研,并了解上海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在赣发展情况。江西省政协主席黄跃金,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南昌市市长郭安、南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熊一江陪同考察。
南昌海立作为海立集团制造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实现“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战略转型,于2007年12月在南昌经开区奠基投产,主营生产和销售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压缩机。到目前为止,南昌海立投资总额达16.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8.15亿元人民币。2014年产量达到706万台,销售收入达23亿元人民币。
海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建芳向考察团介绍了海立集团及旗下各产业状况,以及南昌海立今后的规划建设情况。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南昌海立空调压缩机年产能达到620万台,成为海立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为印度、绵阳、上海等地输送出优秀技术和管理人员。
根据海立集团十二五规划要求,尽管面临当前全球及中国经济放缓的环境下,但南昌海立最终形成1200万台产能布局规划不变。海立集团将依托国际化产业发展战略,审时度势地调整投资步伐,积极发挥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把南昌海立从单纯的制造基地,转变成集制造、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海立全球空调压缩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吴志明夸赞海立集团抓住转型发展机遇,成功实施南昌项目建设,符合上海市提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
吴志明在南昌海立总经理孙跃军的陪同下,参观了南昌海立工厂,对自动化设备、高精度加工及管理理念表示赞赏。在参观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热泵压缩机等新型高效节能产品时,对热泵产品未来发展表示关注。
4、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5月18日上午,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海立全球研发基地之一,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成运行,标志着南昌海立从单纯的制造基地,转变成集制造、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南昌海立是海立集团“走出去”战略跨出的第一步,自2008年1月18日奠基以来,历时4年完成了一期项目到四期项目的建设,至2012年形成62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年生产能力,并承担起了上海日立三分之一的市场重任。随着海立集团国际化产业布局的推进,南昌海立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上海、广东、德里、米兰、东京、芝加哥相继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后,海立又在南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历经一年的筹备建设后正式启动运行。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加工实验设备和高素质设计开发团队,秉承海立不断创新的技术理念,积极响应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坚持利用创新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出新一代“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压缩机,不断提升海立压缩机的产品竞争力。
作为本周开展的海立2015科技周的首秀,在南昌海立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仪式上,南昌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熊一江、南昌市工信委行业管理处处长伍秋平、海立集团董事长沈建芳、上海日立总裁郑建东等人为技术中心揭牌。当天,还举行了南昌海立技术报告大会。沈建芳在会上指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竞争,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增强人才实力和技术实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市场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南昌海立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海立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迄今已派出13名技术及管理人员奔赴印度、绵阳及上海等地,为海立的发展做出贡献。
5、海立打造全球领先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6、美国制造回流浪潮中的中国“创造”,海立在美设技术中心
7、
海立股份20年制冷征途再发力 打造空气能热泵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