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政府是此次牛市的幕后推手,并且如果政府愿意的话,牛市也可停止,就像关掉开关一样。但事实上,即使是强大的中国政府也在努力将股市拉回预设轨道。官方媒体确实在牛市开始之前的几天说过中国股票很“便宜”,但是向不活跃的股市注入活力是中国政府多年来的做法,尽管并未成功。其中包括减少股票交易税,冻结新股发行以限制供给。最近几周,官方的表态已开始不看好股市,并强调不断增大的风险。在CCTV关于公司“编故事”的报道之前,证券监管方誓言要打击操纵市场的行为。
东方证券 的经纪人邵宇说:“这就像狼来了。虽然证券监管方持续发出警告,但少有严厉的处罚,所以投资者就不太当一回事了。”
如果股市泡沫破灭,这无疑将损害中国经济。杠杆在此次牛市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过去一年中,用于购买股票的
保证金 融资已增长了五倍,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3250亿美元;见表二)。债务也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了股市,如“伞形信托”。银行通过“伞形信托”借贷给富裕的投资者,而不影响这些投资者的资产负债。
瑞士信贷 预计,中国的市场资本化6-9%是由信贷支撑的,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倍。
这么高水平的杠杆意味着最终的回调可能会十分激烈,因为投资者将竞相偿还贷款。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新领域。当中国的上一个泡沫在2007年破灭时,政府尚未允许融资交易。摩根斯坦利银行的分析师乔红表示:“现在,中国家庭极有可能会遭受更大损失。”
但中国还是能够处理好股市崩盘带来的损失。股票市场可流通的资金只占GDP的4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一般会超过100%。创业板占GDP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此外,此次牛市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帮助比想象中的要少。零售行业的持续放缓显示,股价上涨并未给产生积极的财富效应。有些家庭甚至可能延迟了消费,将更多资金投入股市。由此可以得出,股价大跌未必会引发过多消极反应,至少短期内如此。
股市狂热的长期后果更令人担忧。2007年股灾后,投资者多年来已对中国股市失去了信心。当时股票发行速度十分缓慢。因此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向银行寻求资金。这也是中国债务水平从2008年占GDP的150%飙升至现在超过250%的原因之一。许多人希望,通过允许公司借由股票募集更多资金,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此次牛市能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这才刚刚开始:今年股票发行势头强劲,但也仍只占企业融资总额的4%。如果此次牛市崩溃,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型将受到打击。麦格理证券的拉里·胡说:“监管者想要一头缓慢的牛。但是,他们得到的是一头凶猛的野兽。(编译/双刀)
本文由凤凰iMarkets编译自《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