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脸识别+谷歌眼镜:从此再无陌生人

15-05-30 21:28 10928次浏览
dsk36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NameTag 所宣扬的技术就像科幻电影一样。在Party上遇到一个人,直视他的眼睛,用谷歌 眼镜眨眼拍一张照片,你的眼镜查找到这个人的Facebook帐号,他的个人爱好,犯罪史……之后你可以去跟他聊一下大卫·林奇,或者直接逃开……

按照 NameTag的说法:“你的照片分享你”,“没有陌生人”。

人脸识别技术起源于1960年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使用范围越发广阔,尤其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反恐部门愈加依赖该技术。其实911之前的超级碗大赛上,警方就曾使用人脸识别检索入场观众来查找已知的罪犯。

然而与公法机构不同,谷歌眼镜一旦配合人脸识别将带来别样的后果。随着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设备的兴起,而且Facebook 和 Google+ 都坚持实名和真人头像,所有人都应该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网络活动ID。随着我们在互联网积累的实名/真实头像数据越来越丰富,在人脸与数字ID建立起相关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将反馈回你的现实生活,这就是未来的图景。当然,也许你讨厌这种未来。

基于隐私考虑,谷歌目前拒绝任何人脸识别相关应用进入谷歌眼镜的应用商店,NameTag也不可能例外。不过设备可以被破解,类似的产品也将一再涌现。智能眼镜+人脸识别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个世界,再无陌生人。

你识别别人,别人也会识别你。走在未来眼镜泛滥的大街上,每个人看到你,就能知道你的名字、爱好、当前感情状态(relationship status,感谢Facebook!),甚至最近发生的糗事。

“走进一家酒吧,你理应是安全的。不应该立刻被针对你的某些人识别出来”,已经有公司开始盯上隐私保护的生意,一家名为“名誉管理顾问”的公司最近上线了一项月费高达300美元的服务,号称能够 Anti-Glass,你的脸部信息不会被人通过谷歌眼镜识别到。当然这家公司并未详细解释其技术手段。

围绕人脸识别的争论仍将持续进行。数字时代里,隐私与技术之间将发生更多摩擦。也许NameTag和谷歌眼镜目前技术并不成熟,数据库有限、识别率有限;然而这类服务,不过是揭开了未来的一角。至于你欣然迎接还是被其狰狞吓到,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PS: NameTag 现在发布的原型是在iPhone上,通过拍照实现人脸识别。

A股市场上人脸识别概念股:汉王科技002362,川大智胜002253,佳都科技600728,欧比特300053,科大讯飞002230
A股市场上谷歌眼镜概念股:环旭电子601231,水晶光电002273,康耐特300061,长江通信600345,共达电声002655
打开淘股吧APP
19
评论(7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kzxlhl

15-06-01 21:58

0
川大智胜已经将人脸识别应用于金融行业,看好
dsk365

15-06-01 20:56

0
盐城:大丰启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5月26日,在盐城市大丰恒北村社会保障卡服务点,工作人员正在用“人脸识别认证系统”为参保人员拍照进行人脸建模,同时进行一年一度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据了解,新的养老金领取认证方式将有效降低传统认证过程中的失误和遗漏。
Tonylc

15-06-01 20:35

1
万一毁容了,就要自己证明是自己了
深深蓝

15-06-01 20:09

0
开始应用于反恐实际运用,这次终于抓住了一个好股了。
zs2701

15-06-01 19:33

0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高新兴、卫士通等全是人脸识别的
zs2701

15-06-01 18:43

0
立思辰:人脸识别技术首次亮相,目前重点面向金融领域 6月1日讯,“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周一正式启动,大智慧通讯社现场获悉,立思辰( 300010 )在此次展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了其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证一致核查系统”。目前金融等领域为其市场推广重点。
dsk365

15-06-01 17:44

0
“人脸识别”已用于反恐 广州地铁6月试点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反恐活动中,该技术为动态识别,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今年6月份将在广州地铁站进行试点。

公共安全的维护将再添利器。新京报记者6月1日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获悉,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反恐活动中,该技术为动态识别,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今年6月份将在广州地铁站进行试点。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田青对记者介绍,过去,不管是安检或者是警察破案时,对着视频只能人工识别犯罪嫌疑人,而今后这一现状将会被改变。

每秒可识别5个人,曾用于全国两会、APEC等

田青介绍,人脸识别系统的推广将使得“追捕逃犯”不再是海底捞针。该研究院开发的名为“面向未来”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便捷的采集终端,高比对准确率以及丰富的应用接口,构建网络世界的职能身份管理。

据悉,“人脸识别”是一种动态识别,一秒钟抓取5针,识别速度是每次200毫秒。这意味着,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

田青介绍,目前,在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中,已经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一些大型活动之中,如APEC会议、全国两会与博鳌论坛等等。

田青表示,如果进行全国普及,目前技术上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看实际需要。一般而言,只有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时候才需要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因此可以预计未来机场、地铁、汽车站和火车站将会用上“人脸识别系统”。

数据库资料基于被通缉者或逃犯

值得注意的是,该款“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库内是被通缉或者逃犯的数据资料。因此,如若数据库中没有资料的人脸将不会被识别。田青表示,一旦进行推广普及,全国各地的数据库也可进行联网。

此外,田青表示,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和广州地铁等都对该技术表示了兴趣。在6月中旬,该款产品将到广州地铁站进行试点。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被誉为“网络安全的国家队”。早在2002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就开展了人脸识别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同年在我国首次开展定期的人脸识别产品的测评工作,开创人脸识别在我国证件的应用模式,推动了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进步。
dsk365

15-06-01 16:29

0
谷歌眼镜增添人脸识别功能 暂不对外开放下载

  工控摘要:近日,一个名为Facial Network的研发团队为谷歌眼镜开发了一款人脸识别应用“NameTag”,几乎可以识别任何人的信息。

 
 
  NameTag基于一个巨大的人脸数据库为基础,可以将识别到的面部信息上传到云端的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通过NameTag,谷歌眼镜用户可以从包括社交网络、全国性的人口信息注册表、以及犯罪系统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当然,包括广大用户所熟悉的名人也在NameTag识别的范围之内。
  
  NameTag创始人KevinAlanTussy表示,NameTag将使人们的在线约会及离线社交互动变得更加安全,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人,更容易遇见有趣的人。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NameTag看到他的Facebook页面、个人主页甚至是在交友网站的基本数据。而这也给那些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的用户提供了更多聊天的话题,这一切都可以在谷歌眼镜上的NameTag来实现。
  
  未来人们可以登录www.NameTag.ws网站上来选择是否同意公开自己的这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而这并不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更好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目前,谷歌公司对于谷歌眼镜的面部识别功能有着严格的限制,原因是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会被泄露。随着“NameTag”的推出,或许将改变谷歌的态度,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渐开放对谷歌眼镜面部识别功能的限制。
中线炒股

15-06-01 12:35

0
抢了点水晶光电,这名字听上去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dsk365

15-06-01 09:47

0
可穿戴之父Alex称:目前的设备仍然很low


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Pentland)被称为可穿戴设备教父,在学术上,他在制定大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通用标准;在产品上,谷歌眼镜。乃至人脸识别技术均为他的在MIT实验室的学生主导。昨天,百度举行的第三期《big talk》活动中,Alex受邀来到中国,畅谈大数据与穿戴设备。

按照上面的介绍,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位“教父”是智能穿戴设备的狂热爱好者,甚至可能是武装到牙齿的“钢铁侠”似的人物,而在现实中,Alex几乎不使用任何只能穿戴设备,甚至包括谷歌眼镜等,在他眼中,目前的设备仍然很low,远达不到他期待的高标准,因为也不会使用这些不入法眼的小玩意。

在现场视频短片对小米手环等几款产品的测试中,我们发现手环与身体的监测无一例外出现偏差,甚至还有联网失败无法工作的情景,这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几乎就是废品,而在国内兴起的可穿戴设备热潮中,一个个的“废品”都成了炙手可热的“划时代”产品。不稳定性与数据的偏差,使得行业的整体水准底,这与Alex设想的大数据结合智能终端的未来相距甚远。

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我们到底需要可穿戴设备做什么?用alex的原话说,目前的设备不能告诉人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手环可能告诉你的心率,但普通用户不需要知道心率,他想要的是身体到底有没有问题,睡眠质量如何,以后该如何调理等,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大数据层面的应用,缺少软件与数据的支持,穿戴设备更像是个硬件玩具而已。

目前的穿戴式设备市场仍处于行业的培育期,商业模式远谈不上成熟,在未来应用方向上看,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健身运动类需求将成为最大亮点。有调研报告显示,2014 年或将成为穿戴式设备爆发元年——预期各类穿戴式设备出货量将超过 1 亿部,同比增速超过100%,而到了2018年,全球穿戴式设备出货量或将超过3亿部。

面对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还有一款真正引爆普通消费者的产品的确是个让人沮丧的事实。这让人不得不把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加以对比——2007年,iPhone的横空出世引爆了智能手机领域,随后开启了整个市场的竞争,这也符合行业规律,先有产品后有市场,而可穿戴设备几乎是先有市场未见靠谱产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即便是“教父”,也把希望放在了上一波浪潮的引领者苹果身上,Alex在回答现场提问时,就强调“苹果的产品,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很多公司把苹果作为一个标准,当前者建立起一套体系后,整个行业也就有了模仿对象,不过Alex也承认,目前传感器、电池等硬件仍是行业的瓶颈之一。

从整条产业链来看,可穿戴设备的硬件可划分的三个层级,上游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柔性电路板,柔性屏,非晶态合金,电池等,他们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基础,中游则包括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S麦克风,是上游核心零部件连接人体的“中间件”,下游则是具体产品,包括谷歌眼镜,各类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

在整场的演讲与回答中,Alex并没有过多构想未来的产品形态与功能,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大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中,在他看来,建立一套规则与标准更为实际,这其中又涉及到个人隐私与数据实用的边际等问题。与所有国外专家的演讲布道一样,“穿戴之父”在一个热门话题中所抛出的观点,总是与该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存在“代沟”。

在现场,国内从业者们似乎更希望看到的是产品理念,比如下一个谷歌眼镜什么样,苹果 iWatch 等等,而 Alex 显然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级,阐述自身理念时否定了大部分现有产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