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EMDrive技术。

15-05-13 16:31 2410次浏览
天汉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美国航空 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他们计划研发曲速旅行和虫洞旅行技术,使远距离宇宙航行成为现实。该机构称,他们此次研究将涉及未知的物理领域,展开“革命性的太空探索”。

NASA还表示,随着我们对引力、时空和量子真空理解的增加,也许不久我们就能派遣机器人 执行星际穿越任务了。

NASA为其接下来20年的科技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这一次宣布的突破性研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它15项领域包括机器人、人类探索、降落系统和纳米科技。

但通过虫洞进行时空旅行的确是最引人注目的新兴科技。随着NASA宣布该项目的进行,它将对实验室物理产生重大影响,并激发人们创造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机器。

“位于我们‘科技蓝图’之列的新科技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反复使用。”NASA华盛顿总部的技术总监大卫·米勒博士(David Miller)说道。他还补充说,这些技术“将来可以让我们在太阳系内展开更加复杂、距离更远的太空探索”。“NASA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将由此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激励年轻人的探索精神,并引领我们在整个太阳系中生长扎根。”

该机构表示,他们希望“对时空、引力、惯性参照系、量子真空和其它基础物理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也将促使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可能,如“机器人星际穿越任务”。

NASA指出,这一领域的工作需要细致的科学研究,因为物理学可以说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但最最有趣的一点是,该机构表示会支持相关研究,从而“在显微镜下揭示时空扭曲和虫洞引发的迹象”。从理论上来说,时空扭曲和虫洞都会使时空发生弯曲,从而让宇宙飞船在刹那之内穿越四维空间,到达极远处之外的目的地。

NASA并没有明确地提到该研究用了哪些技术,但在最近的一项进展中,NASA运用了EMDrive技术,即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火箭推进力、而不需要耗费燃料。运用这项技术,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将超过任何一种燃料产生的速度。

与此同时,今年四月初,NASA宣布将为革命性的Vasimr引擎提供资金——这是一种由等离子体提供动力的推进器,在短短39天之内便可到达火星,而此前的宇宙飞船需要飞上8个月之久。

去年六月,NASA的一名科学家哈罗德·怀特博士(Harold White)公布了一些适用于星际穿越的宇宙飞船的概念图。除了已有的“科技蓝图”之外,NASA还表示,他们在研究其它形式的推进器,包括反物质推进器、太阳帆和“光束”推进器(向宇宙飞船发射一道激光从而推动前进)等。NASA表示,如果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将会在2033年的一项火星计划中采用这些科技。

该机构希望研发出能让人类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工作的科技,并计划在2020年的一项小行星计划中运用这一技术。

他们表示,到2026年,人类也许能执行一项无人“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火星上的岩石带回到地球上;而到了2033年,或许能让人类来执行这一任务。他们还希望找到利用其它星球——比如火星上能源的方式,这将“降低人类探索任务的发射重量和发射成本”。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天汉

15-08-27 09:20

0
从美国高校获得专利的技术领域来看,2012年生物技术专利占最大的份额(达25%)。生物技术自1991年来就成为美国高校获得专利的最大技术领域。第二大技术领域为制药,但其在过去10年专利总数下降,从1998-2002年间平均每年491件下降到2008-12年间的平均每年369件。医疗设备领域也显示类似趋势,但降幅较小。其他主要技术领域则均有增长,其中半导体技术增长最快,从1993-97年大约每年90件增长到2008-12年每年大约210件。

3 美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活动主要指标

美国高校通过向企业授予许可和支持其教师的初创企业等手段商业化其知识产权。来自大学技术经理协会(AUTM)的数据显示这种专利相关活动的数量持续增长。在专利申请前提交给大学技术管理/转移办公室的发明披露描述了预期的发明,这一指标从2002年的12,638件增长到2011年的19,732件 (同期回应AUTM调查的高校数基本相同)。同样,AUTM所调查大学提交的新的美国专利申请也增长,从2002年的6,509件增长到2011年的12,090件。但美国专利授予给AUTM所调查大学在此期基本持平,仅最后两年增长,与USPTO批准的所有专利总数增长类似。当然,由于数据来源不同,AUTM被调查者所报告的专利统计数不能同上文USPTO的专利统计数进行对比(表3)。

表32001-2011年美国高校专利和许可活动主要指标

活动指标
 
2001 
(139)
 
  2002
(156)
 
  2003
(165)
 
  2004
(164)
 
  2005
(159)
 
  2006 (161)
 
  2007 (161)
 
  2008 (159)
 
  2009 (153)
 
  2010 (155)
 
  2011 (157)
 

 
 
 
 
 
 
 
 
 
 
 
 
 
 
 
 
 
 
 
 
 
 
 
 

 
 
百万美元
 

净版税
 
753.8
 
868.9
 
866.8
 
924.9
 
1,588.1
 
1,322.3
 
1,898.8
 
2,127.1
 
1,474.6
 
1,480.5
 
1,486.0
 

总版税
 
868.3
 
997.8
 
1,033.6
 
1,088.5
 
1,775.0
 
1,511.6
 
2,098.8
 
2,397.2
 
1,782.1
 
1,790.1
 
1,814.0
 

付给其他的版税
 
41.0
 
38.8
 
65.5
 
54.4
 
67.8
 
67.8
 
63.7
 
114.8
 
153.2
 
164.4
 
175.5
 

未偿付的法律费用支出
 
73.5
 
90.1
 
101.3
 
109.2
 
119.1
 
121.5
 
136.3
 
155.3
 
154.3
 
145.2
 
152.5
 

 
 
数量
 

所获发明披露
 
11,259
 
12,638
 
13,718
 
15,002
 
15,371
 
16,855
 
17,677
 
17,694
 
18,163
 
18,635
 
19,732
 

新的美国专利申请
 
5,784
 
6,509
 
7,203
 
9,462
 
9,306
 
10,748
 
10,899
 
11,197
 
11,222
 
11,075
 
12,090
 

美国专利授权
 
3,179
 
3,109
 
3,450
 
3,268
 
2,944
 
2,895
 
3,291
 
2,933
 
3,088
 
4,018
 
4,296
 

新创公司
 
402
 
364
 
348
 
425
 
418
 
500
 
510
 
549
 
555
 
613
 
617
 

运营新创公司
 
1,904
 
2,070
 
2,090
 
2,451
 
2,652
 
2,960
 
3,148
 
3,076
 
3,175
 
3,339
 
3,573
 

活跃许可
 
18,845
 
20,927
 
22,091
 
23,269
 
23,896
 
26,070
 
26,094
 
26,816
 
28,763
 
33,309
 
33,284
 

产生收入的 许可/特权
 
7,715
 
8,490
 
8,976
 
9,543
 
10,251
 
10,733
 
12,467
 
13,231
 
13,927
 
13,995
 
14,754
 

新执行 许可/特权
 
3,300
 
3,739
 
3,855
 
4,087
 
4,201
 
4,192
 
4,419
 
4,416
 
4,624
 
4,735
 
5,398
 

权益 许可/特权
 
328
 
373
 
316
 
318
 
278
 
357
 
377
 
382
 
354
 
357
 
387
 

注:年份下面的括号内为调查样本数。

数据来源: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 (AUTM), AUTM许可调查(多年)。

尽管过去5年美国经济衰退,但新创公司的数量持续增长,并且以前新创公司仍在运行的数量也在增长;AUTM调查回应者报告在2003年,仅有348家新创公司成立,而到2011年则高达617家,使得2011年现存的运行的新创公司总数达到3,573。产生收入的许可/特权在此期间也增长。活跃许可稳步增长,从2001年的18,845增长到2011年的33,284。2011年,157家回应AUTM调查的高校报告来自持有专利的净版税收入总计为14.9亿美元,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这一指标从2008年21亿美元急剧下降,并在过去3年内总量基本上等同(表3)。
4 结论和启示

美国通过立法使技术转移制度化,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形成了通畅的成果转化渠道和信息平台。30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重视高校技术转移活动,鼓励美国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向企业的技术转移活动,出台了大量政策,并通过联邦立法来增强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技术转移中的责任,激励高校的创新活动和技术转移。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斯帝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拜杜法案》、《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不断修改完善,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通过立法,确立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从事技术转移的使命。其中《拜杜法案》对促进美国高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起了关键性作用。在该法案出台之前,美国没有统一的技术转移政策,对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产权定位不明晰,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政府所有,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归政府所有的知识产权的许可权程序非常复杂,严重影响了大学和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阻碍了研究成果向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流动。《拜杜法案》明确了大学、非盈利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拥有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允许大学、政府经营和拥有的国家实验室向企业转移研究成果。美国大学自《拜杜法案》实施后,学校、学院(系)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都非常重视技术成果的转移,为了协调各方关系,一般的大学都在制度上确定了技术转移激励分配政策。可以说,《拜杜法案》是美国科技政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美国国家专利战略上的一场革命。如果没有这项法案的颁布实施,就没有美国今天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的繁荣局面。

随着国家技术转移法律体系的建立,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制度也不断完善,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成果转化相关规章制度,并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等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的机构,这些技术转移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帮助教授和研究人员获得专利许可,代表学校和实验室与企业界商谈技术转让事宜,并帮助企业获得技术许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机构有专职从事技术转移的人员,这些人员有工程技术、法律和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有的还具有在企业从事研发或管理的工作经历,并建立了规范的成果转化规章制度,为激励教授和研究人员的技术创新和转化热情,还从成果转化收益上对他们进行奖励。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加注重知识和成果的创造和传播,而企业更加看重创新技术带来的市场价值和收益。技术转移机构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两者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转移的机制多样化,主要包括技术许可(排他的或非排他的)、新创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等,也通过科技园或孵化器的方式来实现。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评估了研究型大学状态并发布了《研究型大学与美国未来:对美国繁荣和安全十分重要的十大突破行动》报告,提出通过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来支持国家目标(NRC 2012)。报告建议美国高校应加强同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使新知识、技术和创新能更快地转化成生产力。美国高校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通过研讨会、合作研究、技术联盟和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从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知识和技术。

此外,美国政府还出资设立《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先进技术计划》和《制造业发展合作计划》等多项计划,以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STTR计划是美国政府为促进大学和非盈利研究机构向小企业转移技术而制订的直接财政援助计划,在促进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技术计划鼓励国家实验室与私营领域的合作,促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制造业发展合作计划通过联合建立区域制造技术中心,向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商业帮助,为中小企业和大学、研发机构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制造技术的扩散。

  美国高校主要的技术转移方式是技术许可,技术转移主要是学校通过专利保护和许可方式,将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界,由企业界完成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的工作,大学及大学的科研人员一般不再介入其产业化的过程。并围绕技术许可形成体系化的基础制度、组织和机制,如对发明的所有权归属、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冲突界定很详尽,对技术发明的激励力度大,建有校内孵化基金。相比较,受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不仅开展科技成果和专利向企业的转让,还通过校办企业直接参与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过程,技术创新和转让的相关制度、组织和机制不够完善。

美国是高校技术转移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学和借鉴。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关于知识产权归属、保护和利益冲突等方面内容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全面修订相关法律等,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调整技术转移中的各种关系。通过科技立法制定灵活的创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于产学合作的环境,不断完善投资体系,以项目开发、资金投入为纽带激励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要求研究型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并将成果转化纳入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工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I/UCRC),加强大学科学技术孵化器、科技园区建设;国家和地方应设立技术转移专项资金,为技术转移建立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使用效率。
天汉

15-08-27 09:19

2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修订版刊载于《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7期,有删改。参见:贺飞,姚卫浩.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高校科技,2015,07:60-63.

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贺  飞  姚卫浩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摘  要:美国通过立法使技术转移制度化,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形成了通畅的成果转化渠道和信息平台。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工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 专利 美国

技术转移是指“一个地方为了一种目的开发的技术或知识为了同一目的或不同目的应用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 (FLC 2011:3)。技术转移活动包括多种形式,包括发明披露, 专利申请和授予, 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许可以及同其他外部机构签订协议开展合作研究。高校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将其所产生的发明和其他知识资产转让给外部机构,供其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应用。目前,技术转移指标研究主要是持续追踪技术转移活动数量,要想系统地记录下游产出和转化的经济影响仍存在挑战,现有数据仍很不完整。

高校的科学研究产生知识产权,高校通过专利及相关活动来保护其研究成果并通过技术转移活动获利。美国高校承担着美国55%的基础研究,是开展基础研究,传播前沿知识并将新发现用于增强经济竞争力、国家安全及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来源。1980年代以前,大多数美国高校在管理其自有知识产权方面并不十分积极。当1980年《拜杜法案》给予高校一个共同的法律框架,主张高校可以拥有来自联邦资助的研究所产生的专利发现的收入后,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法案的实施改变了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所有权的分布状况,美国大学开始代替政府成为所有权的持有人,为了推动产生于实验室的新知识转化为受专利保护的公共知识,使其潜在能被其他机构或新创企业获得许可,许多美国大学开始设立技术管理/技术转移办公室等专门机构来管理相关事务。

本文讨论了美国联邦政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活动的主要政策措施,美国高校专利活动和技术转移活动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除特别注明外,本文中的所有数据来自美国研究理事会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4》(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NSB 2014)。

1 美国联邦政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主要政策

19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联邦决策者们强烈担忧美国产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及其如何增强全球经济竞争力。所担忧的突出问题包括联邦资助的R&D是否能够创造新知识和技术,并且被完全而有效地开发利用,从而服务于国家经济;私营市场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壁垒阻碍创新和新技术的商业化以及企业创造力提升,是否存在更好的公私R&D伙伴关系,来有效帮助企业创新,应对国家经济所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系统如何能够快速吸收和利用学术部门的R&D研究进展,有利于美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成为决策者们迫切需要应对的挑战。过去30多年来,美国制定许多国家政策和相关计划来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政策大多围绕如何更好地转移和开发联邦资助的R&D成果。其中一些主要国家政策就是强化正式机制来转化产生于联邦资助科研活动中的知识(Crow and Bozeman 1998; NRC 2003)。另一些政策加强有开发前景流向商业市场的早期技术,加速高校R&D的商业开发,并且促进创业小企业开展有商业潜力的创新研发活动。

自1980年代初期以来的美国联邦政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主要政策,参见表
表1美国联邦政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主要政策

政策(法案)名称
 
主要内容简介
 

1980年技术创新法案 (史蒂文森·威德勒法案) (P.L. 96-480)
 
通过指导联邦实验室促进联邦拥有和发明的技术转化到非联邦部门,确立技术转移为联邦政府的使命。
 

1980年大学和小企业专利程序法案 (拜杜法案) (P.L. 96-517)
 
允许小企业、大学和非营利组织获得联邦经费开发的发明的权利。还允许政府拥有和政府运行的实验室授予独占性专利权给商业机构。
 

1984年专利和商标明确法案 (P.L. 98-620)
 
进一步修订《史蒂文森·威德勒法案》和《拜杜法案》,涉及使用专利和许可执行技术转移。
 

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案(P.L. 99-502)
 
使得联邦实验室能够联合外部当事人一起进入合作研究和开发协议 (C RADA s),谈判实验室产生发明专利的许可。
 

总统行政命令12591, 促进有权使用科学与技术 (1987年4月)
 
里根总统发布,这一行政命令寻求确保联邦实验室执行技术转移。
 

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  (P.L.100-418)
 
主要关注在公-私R&D伙伴、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合作(此外还测度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设立制造业延伸伙伴(MEP)计划。
 

1989年国家竞争性技术转移法案 (P.L. 101-189)
 
修订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扩展CRADAs的使用,包括政府所有合约者运行的联邦实验室,并增加非披露规定。
 

1992年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 (P.L. 102-564)
 
对现有的SBIR计划再授权,同时增大SBIR在机构预算的占比和项目的最大金额。还设立小企业技术转移(STTR) 计划,增强政府拥有承包人运行的联邦实验室和小企业、大学以及非营利机构伙伴之间的合作研究机会。
 

1993年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P.L. 103-42)
 
放松合作生产活动限制,使研究合作体能够通过合作共同获得技术。
 

1995年国家技术转移和提升法案 (P.L. 104-113)
 
修订《史蒂文森·威德勒法案》使得CRADAs对联邦实验室、科学家和私营企业更有吸引力。
 

2000年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 (P.L. 106-404)
 
放宽CRADA许可权力,使这类协议对私营产业更有吸引力,加大联邦技术的转化。设立有联邦实验室的机构技术转移绩效报告要求。
 

2007年美国CO MPET ES(为有意义地促进一流的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法[COMPETES])法案 (P.L. 110-69)
 
授权增加R&D投资;加强从小学到研究生层次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创新基础设施。创立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促进和资助先进能源技术R&D;还要求成立“总统的创新和竞争力理事会”。
 

2010年美国COMPETES再授权法案(P.L. 111–358)
 
更新2007年美国COMPETES法案,授权在随后的3年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科学技术和教育计划 。许多规定旨在切实巩固美国经济基础,创造新工作,以及提升美国的海外竞争力。
 

总统备忘录,加速联邦研究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支持高成长企业 (2011年10月)
 
由奥巴马总统发布, 这份备忘录指导联邦部门和机构多种行动,包括设立目标、测度绩效、优化管理流程以及推动地方和区域伙伴计划,以加速技术转移并支持在私营部门商业化。
 

数据来源: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其中对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最重要的一项激励政策就是1980年颁布的《大学和小企业专利程序法案》,即所谓的《拜杜法案》。总体来看,《拜杜法案》对大学技术转移的主要激励措施包括:除非有事先约定,否则大学有权选择是否保留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如果大学选择持有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专利申请;大学可以向第三方转移上述科研成果,允许其向产业,特别是美国境内的小企业授权独占性许可,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转移收入;提供资金的联邦政府机构对于所有的科研成果持有非独占的无偿使用权,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强制所有权的国有化;在大学选择放弃该所有权的前提下,科研人员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持有所有权。到2000年代初期,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美国执行类似《拜杜法案》的政策,给予其高校 (而非发明者或政府)得到政府资助的研究所产生的专利的所有权(Geuna and Rossi 2011)。

除了以上联邦政策和刺激计划外,美国许多联邦政府机构还根据其自身机构使命的特殊性,出台了相应的促进联邦R&D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计划。例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 计划,支持大学和产业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产业化相关的基础研究、教育合作以及高校研究成果和技术的产业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通过伙伴机制为I/UCRC提供支持,根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统计,其经费投入通常会撬动10到15倍的企业和其他非联邦经费投入。目前美国有60家I/UCRC计划研究中心,超过1,000个非学术成员:其中85%为工业企业,其余为州政府、国家实验室和其他联邦机构。2011财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投入I/UCRC经费约为1500万美元,这些经费用于优先支持中心成员组织间开展合作研究。
2 美国高校专利活动最新趋势和发展模式

专利是走向创新的中间步骤,专利数据直接或部分提供创新指标。2012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共计批准了8,700件专利给美国和国外高校,占其所有批准专利的3.4%(图1)。其中美国高校共获得5,100件专利, 外国高校获得3,600件。图1显示,过去20年来高校获得的专利数量显著增长,从1992年的1,800件增长到2012年的8,700件,占USPTO所有专利的比例也从1.8%增长到3.4%。在1990年代,高校专利的增速快于总体USPTO专利的增速,高校专利所占比例也从1992年的1.6%增长到1999年的2.4%。尽管美国高校专利在2000到2012年间持续增长,但其占所有USPTO专利的比例稍有下降。相反,在2000-12年间,USPTO授予给国外高校的专利增长更快,2012年是2000年的6倍,达到3,600件,占所有USPTO专利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0.4%增长到2012年的1.4%。

另一主要专利机构欧洲专利局授予给美国和国外高校的专利总数也显示了类似增长趋势。高校占欧洲专利局批准的所有专利的比例从1992年的0.9%增长到2012年的2.4%。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稳步增长后,自2003年以来,欧洲专利局批准给美国高校的专利数量大约稳定在500–600件之间。而欧洲专利局授予给外国高校的专利在2000年代则增长迅速,并在2007年超过美国高校。

美国R&D规模前200的高校在美国高校(高校系统)所获专利中占绝对主导地位,1997到2012年占所有批准给美国高校的专利的98%。在这200所高校中,前20所高校(或大学系统,如加州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所占比例超过了50%。在此期间,加州大学系统所获得专利占美国高校专利总量的11.3%,排在第2位的MIT占4.2%(表2)。

表21997-2012年USPTO批准专利数前20位的美国高校

机构名称
 
1997–201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所有专利
 
2,734,378
 
111,982
 
147,509
 
153,481
 
157,489
 
166,033
 
167,327
 
169,020
 
164,290
 
143,805
 
173,771
 
157,282
 
157,772
 
167,349
 
219,612
 
224,504
 
253,152
 

批准给美国所有者
 
1,446,088
 
64,353
 
83,842
 
87,501
 
88,427
 
91,038
 
89,677
 
90,223
 
86,475
 
76,620
 
92,029
 
81,568
 
80,049
 
84,860
 
111,306
 
112,359
 
125,761
 

批准给美国非政府所有者
 
1,241,259
 
51,119
 
67,223
 
70,671
 
72,229
 
75,787
 
75,361
 
76,545
 
74,173
 
66,183
 
80,141
 
71,628
 
70,877
 
75,859
 
99,124
 
100,990
 
113,349
 

批准给美国高校
 
57,003
 
2,652
 
3,434
 
3,654
 
3,426
 
3,554
 
3,560
 
3,510
 
3,271
 
2,928
 
3,537
 
3,198
 
3,001
 
3,267
 
4,550
 
4,389
 
5,072
 

2012年R&D前200家机构
 
55,628
 
2,591
 
3,394
 
3,593
 
3,366
 
3,502
 
3,461
 
3,417
 
3,188
 
2,868
 
3,451
 
3,124
 
2,956
 
3,202
 
4,416
 
4,224
 
4,875
 

加州大学
 
6,425
 
312
 
421
 
470
 
462
 
443
 
467
 
466
 
449
 
410
 
443
 
371
 
256
 
275
 
396
 
370
 
414
 

MIT
 
2,414
 
109
 
148
 
155
 
121
 
142
 
152
 
135
 
139
 
146
 
143
 
145
 
138
 
141
 
190
 
173
 
237
 

德克萨斯大学
 
1,839
 
93
 
115
 
116
 
101
 
101
 
109
 
110
 
115
 
101
 
118
 
100
 
90
 
117
 
141
 
138
 
174
 

斯坦福大学
 
1,830
 
69
 
84
 
92
 
111
 
91
 
112
 
87
 
84
 
96
 
106
 
95
 
131
 
123
 
174
 
174
 
201
 

加州理工
 
1,828
 
50
 
95
 
103
 
108
 
128
 
117
 
144
 
136
 
112
 
123
 
117
 
106
 
94
 
138
 
113
 
144
 

威斯康星大学
 
1,585
 
64
 
85
 
89
 
70
 
76
 
82
 
89
 
74
 
79
 
106
 
99
 
92
 
123
 
145
 
150
 
16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342
 
61
 
86
 
110
 
89
 
87
 
97
 
81
 
101
 
80
 
99
 
69
 
71
 
62
 
85
 
77
 
87
 

北卡罗来纳大学
 
1,226
 
81
 
66
 
85
 
73
 
81
 
69
 
87
 
78
 
84
 
74
 
75
 
68
 
56
 
81
 
75
 
93
 

密执根大学
 
1,195
 
58
 
55
 
58
 
75
 
59
 
57
 
75
 
76
 
86
 
81
 
68
 
80
 
69
 
86
 
93
 
119
 

康奈尔大学
 
977
 
53
 
73
 
70
 
53
 
72
 
40
 
64
 
45
 
46
 
65
 
55
 
57
 
61
 
84
 
72
 
67
 

哥伦比亚大学
 
973
 
38
 
59
 
59
 
59
 
63
 
47
 
65
 
53
 
60
 
57
 
58
 
56
 
50
 
85
 
81
 
83
 

佛罗里达大学
 
954
 
51
 
60
 
55
 
68
 
59
 
47
 
64
 
45
 
71
 
83
 
63
 
47
 
57
 
49
 
60
 
75
 

宾夕法尼亚大学
 
869
 
60
 
80
 
64
 
38
 
55
 
49
 
32
 
35
 
47
 
49
 
43
 
48
 
40
 
79
 
63
 
87
 

华盛顿大学
 
822
 
45
 
60
 
54
 
63
 
52
 
44
 
36
 
33
 
33
 
44
 
43
 
47
 
55
 
84
 
52
 
77
 

伊利诺伊大学
 
821
 
19
 
20
 
34
 
29
 
36
 
34
 
44
 
63
 
37
 
51
 
47
 
51
 
70
 
94
 
99
 
93
 

佐治亚理工
 
810
 
20
 
28
 
38
 
42
 
40
 
49
 
47
 
37
 
45
 
55
 
55
 
48
 
47
 
82
 
90
 
87
 

纽约州立大学
 
782
 
48
 
54
 
59
 
65
 
42
 
55
 
38
 
39
 
32
 
46
 
29
 
45
 
58
 
67
 
45
 
60
 

哈佛大学
 
764
 
38
 
64
 
49
 
44
 
42
 
52
 
45
 
45
 
31
 
43
 
47
 
52
 
38
 
50
 
63
 
61
 

明尼苏达大学
 
686
 
36
 
48
 
55
 
48
 
42
 
42
 
43
 
46
 
42
 
39
 
40
 
36
 
39
 
42
 
46
 
42
 

密执根州立大学
 
682
 
42
 
61
 
54
 
44
 
41
 
53
 
51
 
30
 
27
 
36
 
38
 
48
 
43
 
43
 
39
 
32
 

数据来源: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天汉

15-05-13 16:38

0
相关股票无意义,别会意错,

NASA宣布将对虫洞展开研究,是NASA官网信息
VASIMR火箭,全称是可变特定动力磁等离子火箭,使用电流转换氢、氦或氘等燃料,在加热至1100万摄氏度状态下形成等离子气体。这些等离子气体然后通过磁场被引导进入排气管,从而推动航天器飞行。使用这种火箭发射航天器可实现55公里每秒的航速。

目前美国宇航局对这项最新技术表示关注,并期望哥斯达黎加华裔物理学家张福林所在的德州火箭制造公司能够协助实现新一代火星航天器。张福林说早期美国宇航局并不对这项技术关注,这是因为那时他们并未重视航天先进技术,而目前美国宇航局对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视。
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前任宇航员张福林(Franklin Chang-Diaz)称,使用他设计的高科技VASIMR火箭将明显地缩短航天器到达火星的时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过数十年研发。
美国宇航局将改变月球勘测研究的侧重点,而转向探索火星。现年60岁的张福林设计了一种非化学成份火箭,这种火箭将最终实现载人火星飞行,这无疑是“阿波罗”航天时代梦寐以求的“圣杯
天汉

15-05-13 16:34

0
来自中国的研究者们称,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台靠电力发动的引擎的测试。这台引擎据说并不需要任何一种推进燃料,也没有任何排放物。该引擎名为“EmDrive”(英文维基百科/EmDrive 官网),它能够直接将微波能转换并推进到内部的一个密封室内。哦,并且它完全没有噪音(据说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效率极高。所有的这些看起来都好得不真实,不过研究者们却声称他们已经有了一台原型机,而原型机工作正常,并且,他们刚刚才发布了一篇论文详细叙述它的工作。

在说到 EmDrive 的具体工作原理之前,先来补充一些背景信息。引擎就是将能量转化为运动的机器。引擎的种类有很多,能量转化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吧:一个火箭引擎里,有一根巨大的管道,里面塞满了一些有爆炸性的物质(推进燃料)。当火箭被发射时,这些燃料就开始燃烧和被消耗。燃烧时,能量很自然是会向四面八方扩展开的,但是由于燃料被困在了一个管状结构中,它的出口就只有一个。管状结构材质是均匀的,所以除了两端以外,推进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在结构内也是均匀的。这样,当推进燃料从后端逃离时,火箭也被推得更远了。

这个简单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引擎工作时总有某种反应在进行着。那些燃烧后你不需要的物质(排放物)是推进引擎和整个机器的关键之一。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这是物理学的基本法则: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具体而简单地讲,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存在的。同样,另一个原因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动量总和是恒定的。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必会成双结对地出现:其中一道力称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则称为“反作用力”。

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物体系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内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系统质心维持原本的运动状态。

上面两个理论的意思就是:要想让火箭向前运动,就必须要有物质朝与火箭反方向运动;同样地,要想让火箭向前运动,火箭后部就不能是密封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中国科学家们声称已经通过测试的引擎听起来很疯狂的原因: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样的引擎在我们的宇宙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这项技术的基本操作原理最早是由一个名叫 Roger Shawyer 的英国人在好几十年前所提出的。由于概念超前,前几年他的这些构思经常出现在媒体上。EmDrive 的实质其实只是一个微波共振空腔(microwave resonating cavity),而形状则是一个密封的缺顶圆锥体。你启动这个电动的微波产生器,随即它就开始在椎体内发射微波,微波在这个密闭空间内被反复地反弹,我们所运用的则是这个过程中在密封室内所产生的辐射压(radiation pressure)。
现在,如果我们仍然选择相信那些枯燥的物理学定律,那么我们会说这个东西根本没法移动,因为在密封室内弹来弹去的,由微波产生的能量最终会相互抵消,EmDrive 里根本就没有“消耗”。

然而,如果我们选择相信 Shawyer,那么 EmDrive 实际上可以产生一股比较小的推力让引擎朝圆锥地面积较大的那一面的方向前进。Shawyer 说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由于共振腔是一个缺顶圆锥体,在每一个横截面的直径都是不同的,所以微波的速率也会根据周长不断变化。这个速率的变化实际上已经足够在椎体“低端”施加一股较强的力,而在“顶端”施加一股较弱的力,这个力的差就形成了推力。Shawyer 本人还认为,这个引擎并没有推翻或是违反了任何物理法则,你需要将参与其中的电磁波看作一个独立的参考系——这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特殊理论相吻合——也可以说这个系统并非闭合的。

有很多人对这个引擎的原理都带着质疑,也有很多有着物理学和数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批评 Shawyer,说他是个疯子。不过我们却找到了一个2007年的测试视频,据说在视频中的测试支架上,一台 EmDrive 原型机完全靠自己内部的力产生了运动:
EmDrive 引擎被放置在一个类似于盒子的装置中,这也是说它“疯狂”的原因之一:它里面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产生反应,也不需要从外部吸收氧气或是空气,也就是说你把它严严实实地密封起来,它照样工作得开开心心的,照样能带着机器向前跑。把它放在你的袜子抽屉里,它会试图将你的整个柜子带到空中。吞一个被启动的 EmDrive 在肚子里,说不定你就飘起来了。将它封在一块水泥里,只要你能为它提供足够的电量,它甚至能让这块水泥飘浮在半空!

这里我要重申一次,要说明这个引擎不可能成功的理由仍然有很多,而科学界的舆论也倾向于认为 Shawyer 的引擎是因为其它一些原因而运动的,这个微波相对论的理论说不通。波音公司的幻影工厂(又叫“鬼怪工厂”)曾经派人去看过 Shawyer 设计制作的原型机之一,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动静了——当这种事发生时,它通常意味着这个东西名不副实,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根本就不管用。试想,如果在当时就算这台原型机只稍微动了一点点,像波音这样的制造商会忽视这种低成本的疯狂技术?

不过就算我们不信,中国的研究者们对它严肃对待,显然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已经努力了好几年。来自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宇航推进技术工程专业的杨涓前几日发表了论文《无燃料微波推进器的净推力测量》,在论文中,Yang 教授(...)在论文中说道他们所制作的 EmDrive 原型机之一能够产生2,500瓦特的电。虽然这听起来是个小数字,但是我们无疑还是得到了一种效率最高的空间飞行引擎。

总之,希望它是真的,但我仍然保守地选择暂时站在物理学的一边。[keep_beating via DVICE]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