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真正的主流板块既不是电商也不是高送转

15-05-11 17:40 13667次浏览
小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两市最近的两个四连板002657、600571,在5月6日、7日大量强势股补跌的两天行情里提前创业板指数启动,另有300380这只400元品种打开股价空间,相比电商板块周五靠消息刺激打出的鸡血,征信概念才是本轮创业板行情的灵魂。

今天征信概念继续大量涨停:300380、002657、600571、002197、002312、300339、300348、002177、000948、300178、300130、600570、600466

以上这些票看似只是与银行有紧密的联系或者是银行的软件服务商,但实质都有涉足征信行业,反观电商板块启动比征信已晚,靠着消息刺激又是脚底发虚,而高送转里领涨三连板的002326已倒,同样的前期三连板,600571、002657今天却顽强封死四板,说明高送转板块难堪大任。对于前几个月已反复炒作、股价又处在炒作高位的电商和高送转,随着创业板指数明后日可能的分化,市场届时必然喜新厌旧,能持续得到资金关注的一定是新颖的概念。
打开淘股吧APP
24
评论(2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小寳

15-05-11 17:43

0
信用就是财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5-05-11 10:35:33 来源:理财周刊 
 

理财周刊2015年第18期
理财周刊2015年第18期

   文/本刊记者 张瑾

  你知道自己信用的价值吗?随着个人征信运用的日益具象,多元化的信用评估及信用转化会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高信用人群也将越来越多地体验信用所带来的“特权”及价值,依靠信用走天下。

  《周易》有云:“人之所助者,信也。”信用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西方的个人信用准则至今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个人信用系统发展得十分完善,被西方人看作第二身份证。大到贷款、信用卡偿还,小到公交逃票、手机欠费都是个人信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租房、求职需要信用,车贷、房贷利率的高低也跟个人信用直接挂钩。拥有良好信用的人可以在生活中获得许多便利的权益,而有过失约记载的人在金融及社会生活中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甚至引发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的连锁反应。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信用体系,我国对于个人信用的评估与应用尚处于发展时期,多以银行信用征信作为主要依据。不过,随着近年来第三方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的逐步兴起,人们对于“信用”的认知及运用也开始日益多元。今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等在内的8 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 个月,“信用”内生的价值已开始悄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刷信用”边花边赚

  自个人征信业务开闸以来,“刷个人信用”边消费边生财的新型支付模式率先开启了“吸睛”模式。以首个“吃螃蟹”的民间征信机构“芝麻信用”为例,其征信评估借鉴国际通用的信用分模式,将个人用户多维度的原始征信数据经过模型处理,计算得出芝麻信用分,来直观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同时,将用户信用分值挂钩线上消费,推出“赊账消费”工具——花呗。

  按照相关规则,获得大于600 分信用评分的用户即可使用这一新型支付方式“刷信用”,于淘宝、天猫平台完成包括日用商品购买、机票酒店预订等在内的各种消费结算。根据申请者历史总花费的分配及信用记录的评定,“花呗”的免费授信额度为1000 元至3 万元不等,使用者确认收货后的下月10 日为固定还款日,最长免息期可达41 天,免息期间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除可在主流电商平台上“刷信用”先购物后付款外,无需抵押担保、纯凭个人信用即可申请线上贷款并“秒速”提现也已经成为可能。同样以“芝麻信用”新近推出的创新信用工具“借呗”为例,芝麻信用分达600 分以上的申请者无需提交传统个人贷款的财力证明或任何抵押担保材料,纯凭个人信用即可提出1000 至5 万元不等的贷款申请,最快数秒即可获批并可通过支付宝将相应金额提现至个人银行卡灵活支配。

  这就意味着,只要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购物频率较高、有较高流动资金需求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信用卡,无任何财力证明,也可依托个人信用,借助“阿里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招联好期贷”等信用金融工具便捷实现“先消费、后付款”的延时支付以及高效的信用贷款。如同时将手中的购物资金先行投入如货币基金等灵活性强、流动性强的投资方式中,还可换取一定量的收益,体验“信用”产生的经济效应,“边消费边生财”。

  “凭信用”便利生活

  除了在金融借贷关系被寄望于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个人征信评分在生活服务领域也已慢慢展现出可观的辅助区分能力。与传统征信数据不同,新兴的信用数据的收集不仅包括还款记录等传统银行征信数据,还涵盖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多领域,这些依据方方面面的信息以及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的数据合作,正巧妙地与网购、租车、租房、婚恋、签证等对外服务逐步形成串联。

  例如,芝麻信用与神州租车合作的租车业务就简化了原有业务流程中支付“押金”或“预授权”的环节。高信用客户只需通过服务窗预订全国700 多家直营门店且租车预授权在5000 元以下的短租自驾产品,即可免交租车预授权或押金。而“信用住”酒店服务计划则可保障高信用群体在“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210 多个市县的3000 余家酒店享受全程“零押金”入住服务。

  推及更多生活层面,当个人信用到达一定数值,我们的生活就会随之变得更为便利:租车时可以不用再缴纳高额押金,旅游旺季订房无需提前预付房费,办理签证可以不必费心办理存款证明,甚至在相亲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婚骗……越来越多的“信用系特权”服务或将慢慢融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养信用”聚水成渊

  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各主要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数据来源,阿里系的“芝麻信用”着重参考美国 FICO  信用评分模型,综合考虑用户5 个维度的信息:身份特质占15%、信用历史占35%、履约能力占20%、人脉关系占5%、行为偏好占25%,并以此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拉卡拉信用”的考拉信用分主要利用拉卡拉掌握的大量跨行转账数据、公用事业缴费数据和信用卡还款记录作为分析基础,用户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得到信用分以及可能得到的贷款额度。而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目前则主要立足集团内部需求进行内部测试,依托平安集团网贷业务等类金融机构的借款信息、银行的贷款记录以及车险违章等非金融信息作为征信数据来源。另有消息,“腾讯征信”目前虽未宣布公测,但业内预计其所坐拥的8.2 亿QQ 用户数据、4.68 亿微信用户社交数据以及3 亿财付通支付账户信息也都将转化为个人征信数据的重要部分。

  总体而言,各大试点征信机构在数据来源、模型算法及监测评估方面已较为多样地涵盖了各种细节行为。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个人而言,高信用的养成及被评估认可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除了迎接和享受个人信用所带来的便利与“特权”,持续提升及维护自身的个人信用同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建议大家可有意识地追踪自己的信用报告,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量入为出、按时还款、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有逾期记录,应该尽快还款。当有逾期信息错误时,则要提出申请及时纠正。在网购消费时也要注重遵守各项电商交易守则,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享受各类信用赊账工具及贷款工具带来的便利,逐步提升自身的信用分值及自身信用所能获得的服务及额度。

  常言道:“小信诚则大信立。”可以预见,随着个人征信运用的日益具象,多元化的信用评估及信用转化终将次第铺开,延展至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而高信用人群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这一“隐形财富”所带来的“特权”及价值,依靠信用走天下。
小郡主

15-05-11 17:43

0
好久不见,油推!
小寳

15-05-11 17:42

1
个人信用“金矿”待开发 大数据能否撬动征信市场

2015-05-11 09:34:00金融时报 高国华 分享 参与
2015年初央行批准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相关准备工作,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大幕就此开启。据机构预测,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而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总规模仅为20亿元。在很多人看来,征信市场是传统金融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最大“金矿”。
自1月5日央行向8家机构发放个人征信牌照以来,6个月的筹备期已过大半。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日央行分别听取了8家机构的工作汇报,考察这些机构是否达到正式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标准,首批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民间机构,目前正处于申请阶段,预计六七月份会有正式的牌照批复。
2015年初,央行批准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相关准备工作,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大幕就此开启。与此同时,一个待开发的庞大的征信市场受到空前关注。

宏源证券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而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在很多人看来,征信市场是传统金融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最大“金矿”。
大数据推动互联网征信体系
“以往提到征信,大家想到的就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它相对来说比较传统。”业内人士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金融的产品,例如招聘、租房、赊购、证婚等多元化的个体信用记录,最后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信用经济的全部。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征信体系的现状是,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覆盖了8亿人,但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也就是说,在中国13亿人中,有银行信贷记录的人占比不足25%。这将导致许多人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个人征信确实提供了很大的一个市场,因为通过它自身收集的数据,它所评估的信用很好地补充了我们传统的金融信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律研究部副主任王融称,用户在网络上的很多活动都可以间接反映信用,现在一些个人征信机构推出的业务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受到了互联网企业的欢迎。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围绕银行构建的个人征信体系将被无限丰富化。如芝麻信用曾率先对用户信用进行公测,并与国内3000余家酒店展开免押金入住合作。一些较小的失信行为,如使用打车软件爽约、网购到货不签收、拖欠水电费等信用小污点有可能被记录到用户的信用报告中,甚至可能影响到其未来的贷款行为。”芝麻信用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较短,大数据征信的可靠性和含金量仍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据业内人士介绍,大数据征信模式的难点在于,信息过多引起的数据杂乱,整合多方数据困难,且数据相关性分析需要较长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短期内信用评价数据精准性较低。
蚂蚁信用相关人士也表示,蚂蚁的金融数据可能是央行或者传统金融数据的有益补充,比如高端人群中可能用支付宝的比例并不大,就这部分人群的信用数据而言,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积累更有说服力。“各家数据一定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没有可替代性,单靠某一方面的数据可能会出现偏颇。”
P2P行业急需引入征信
数据显示,2015年4月,中国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551.45亿元,环比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继3月网贷行业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后,4月网贷行业再次刷新了上月的纪录。伴随着P2P的迅速发展,风控成为每一家P2P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风控依赖的标准主要是互联网征信。
由于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以及账户盗用、机构代办、申请欺诈等蓄意造假和诈骗行为,P2P传统风控手段开始失效,升级风控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市场对征信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P2P网贷要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道德风险的解决方式更多地需要监管和执法部门制定规则,加大监管力度,而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则需要借助征信体系提供支持。“征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P2P行业规范和持续发展的短板。”上述市场人士表示。有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八成P2P公司愿意加入央行征信系统。据介绍,为帮助P2P网贷公司实现信贷信息共享、防范信用风险,央行征信中心已经通过下属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建成网络金融征信系统,P2P网贷机构可以通过该系统共享信贷信息。截至4月20日,NFCS已经接入537家P2P机构,入库72.5万人,并建立了7025人的黑名单。
不过,相对于P2P对个人征信的巨大需求来说,这种支持显然是杯水车薪。很多P2P行业人士均认为,如果有较为成熟的第三方信用评估体系,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够从中获得客户的信用评级和风险信号,将会成为传统征信体系的重要补充。据芝麻信用内部人士介绍,芝麻信用正在和一些P2P企业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放开个人征信市场对于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在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和相关监管机制尚不明晰的情况下,面对愈加泛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征信数据如何用,个人隐私如何保护等问题,不仅是民营机构面临的问题,也是监管层必须考量的问题。
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个人征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呼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声音日渐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息共享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融360金融搜索平台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表示,现在只有银行接通了央行征信系统,大部分的小贷公司和全部的P2P还没有接入。“希望央行的征信系统开放给小的贷款公司,并逐步开放给P2P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很多需要使用个人征信数据的机构而言,数据之间的互通互联也是他们所期待的。“央行的征信数据就像以前的国道,现在民营征信就像省道,不管是国道还是省道,一定要互通互联,才是长期健康发展的数据和征信生态。”叶大清表示。
“目前,一方面是政府掌握了超过九成信息资源,大量分散在各个部门,彼此未打通,且多处于"沉睡"状态;另一方面是社会数据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征信行业对数据需求十分强烈。”有业内人士建议,在规范管理和保障信息主体权益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向市场开放信用相关数据,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社会各主要领域,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超过了90%。“以企业信用数据为例,目前主要分布在工商、质检、海关、公安、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商务、银行等政府和业务管理部门,只有少部分数据存于企业。政府信息尤其是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呼吁尽快进一步开放政务信息。
当然,在保证数据开放的同时,还应该对数据的数量、质量和价值加以筛选和评价。专家建议,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跨机构的专项领导小组等来作为政务信息开放的制度保障。
小寳

15-05-11 17:42

0
小米携手易方达进军互联网金融 将涉足大数据征信

2015-05-11 12:40:00中国网财经 佚名 分享 参与
中国网财经5月11日讯(记者 毕晓娟)11日消息,继58同城进军后联网金融之后,小米公司也正式涉水该行业,联合易方达基金推出“小米活期宝”理财产品,并表示未来将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等手段提高个人征信效率。
小米工作人员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小米金融目前在MIUI体系下,主要做零售金融业务平台和征信系统,不做2B的对公金融业务。”
紧随58同城 联合易方达基金推“活期宝”
5月8日,58同城正式对外发布58同城金融发展战略,推出理财品牌“58钱柜”,将利用场景数据打造“双重”交易闭环,即通过贷款和理财服务,实现58同城平台的交易闭环;基于58同城平台原有各重点业务线的生活服务场景,形成业务闭环。

11日,小米金融联合易方达基金推出“小米活期宝”理财产品。背后支撑的是易方达旗下的“天天理财”货币基金。而易方达基金是国内仅有的四家拥有千亿货币基金的公司之一。
数据显示,“小米活期宝”所选择的易方达“天天理财”货币基金今年一季度末合计规模达378.6亿,为国内十大货币基金之一,2014年A类份额的全年业绩稳居可比同类第3名。
致力于零售金融平台和大数据征信
不同于58同城打造“双重”交易闭环的思路,小米金融致力于打造零售金融业务平台和征信系统。小米金融业务负责人透露称,“小米活期宝”之外,近期小米金融还将很快在信用贷款、股指基金、证券业务等领域推出更多金融服务。
小米联合创始人、MIUI负责人洪锋表示,小米金融专注于零售金融业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和理财服务,希望通过数据化的征信和运营体系,以极低的成本、杰出的风控能力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打动用户。
“小米金融致力于做好两件事:打造平台和建立征信系统,”他表示,小米希望打造统一、便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体验,推出具有高性价比的金融产品。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方兴未艾,但相对于整个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服务于个人用户的零售金融业务有着巨大的空间,小米将通过与优秀合作伙伴合作的形式来提供服务,同时使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等技术手段提高个人征信效率。
“零售类金融服务在国内尚不发达,主要受限于征信门槛”,小米金融负责人表示,“过去传统金融征信是‘从金融到金融’,现在主流的机制是‘从交易到金融’,小米希望打造‘从行为到金融’的新型征信机制”。事实上,经用户授权,小米拥有较完整的用户行为数据,加上国内数据市场日趋成熟,得以通过云计算、机器智能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从行为到金融”的征信机制,从而提高零售类金融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