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迎战沪港通,迎战国际资金,最全的沪港通数据、研报,展大陆金融雄风。

14-11-10 15:37 1239次浏览
我心亦然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这样的标题,其实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关注!进入正题。

沪港通下周一就会开启,目前看,除了香港发生动乱之外,基本不会推迟了。意义就不说了,基本就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的序章。
目前个人账户不足以去港股市场打拼,那就先研究新进的资金对A股的影响吧。
上海股票市场A股目前953只,目前沪股通568只,据统计是占据了90%的市值。香港进入内地的资金必然是看中A股中在港股买不到的股票。如果港股有相同的更便宜的,不可能傻到跑内地来买更贵的吧!
沪港通A+H股一共86只,上证A股69只,其中南北车、洛阳玻璃 停牌,其余按照A+H溢价率排序数据如下: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我心亦然

14-11-10 16:19

0
研报:上海证券--沪港通策略专题:沪强港弱仍将保持
随着近期 A 股市场的强势表现以及“沪港通”将要开通的影响,两地AH的折溢价水平已经基本接近,大部分A股的价格已经超越了港股,虽然不可能股价完全一样,但同股的折溢价距离不会太大,一旦沪港通正式开通,两地相关个股,特别是中资股的同步性将进一步提高。

申银万国证券--再议“沪港通”对A股的深远影响:A股“美股化”时代来临
沪港通与原来的QFII/RQFII差异较大,实为互补。沪港通与原来的QFII\RQFII在投资者范围、投资标的限制、额度限制、锁定期、投资成本等方面差异较大,沪港通在各个方面更具备吸引力,但也难以形成完全替代,实为互补。沪港通正式开启之后,海外投资者可能主要通过沪港通渠道交易大盘股QFII/RQFII额度则主要用于其余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因此,如果沪港通开启,整体将实实在在地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 

海外增量资金介入仍值得期待。中长期,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步,经过测算,如果随着沪港通以及随后可能带来的中港基金互认、A股被纳入到MSCI指数EM当中等事件逐步推出,中性假设估计最终给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达到8000-12000亿元人民币。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利率在大半年来的货币宽松条件下持续走低,债券资产吸引力逐步下降,国内保险等大资金对于权益类资产的偏好也进一步提升,必须重视边际资金的边际力量,顺势而为,海外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将使得A股的估值体系国际化进程加速、投资风格更加回归投资本源。 

再寻核心资产:最看好蓝筹龙头。1)中长期来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蓝筹龙头”将重新成为核心资产,重点可关注国际竞争力、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高息率的“类债券”资产和国企改革;2)稀缺标的,重点关注军工、中药、白酒等相对独特的行业(具体见正文);3)AH折溢价几乎被消除殆尽,A股估值水平偏低的行业或有估值修复。综合以上几点,我们重点建议关注券商(业绩增速较快、监管层放开负债渠道和净资本监管、ROE有提升空间,行业景气度向上)、保险(成本端利率下行、资产端债券和股票市场景气度提升)、交运(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国际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大秦铁路、铁龙物流)、建筑工程(高息率、受益于一带一路,例如中工国际、中国建筑)、汽车家电(业绩增速稳健、有国际竞争力、高息率,关注上汽集团、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银行(高息率、尤其是H股买不到的,例如浦发银行)、机械(部分受益于一带一路,尤其是高铁
板块的南北车)、具有稀缺性的白酒(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中药(片仔癀、云南白药、天士力)。

香港市场与A股六大不同 
投资者结构 
•与A股相对封闭(按成交额占比来看,海外投资者不足1%)和以散户(>80%)为主的现象不同,香港市场中海外(46%)和机构投资者(61%)占据主导位置,A股换手率远远高于港股 资金及流动性 
•相比A股,港股市场更多受到全球资金流向的影响,而这又与海外市场风险偏好、全球宏观货币政策环境等息息相关 
市场制度 
•香港市场在新股发行、回购、退市制度等方面更为成熟;增发和配股等供给更加灵活;而交易制度上在交易时间、T+0交易、涨跌停板、融资融券业务等方面与A股市场也有不同 
市场工具 
•除股票外,香港的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更加丰富,其交易手段和机制也相对更为成熟 
行业分布 
•香港市场行业分布相对集中(金融、能源和电信三大行业占比较高),医药行业个股和权重偏少,但在互联网、博彩、部分消费子领域的上市公司有较强特色 
交易及估值特征 
•与投资者机构和受海外波动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港股波动性略高、换手率低、大部分小盘股相对大盘股存在估值折价。两地市场相关性在金融危机后明显升高 

沪港两市的差异——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结构: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体,占比高达80%-90%,并且80%多的散户投资者的持有市值在10万以下。而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多,散户较少(2012/13财年,港交所仅23%成交量由个人投资者完成) 

沪港两市的差异——交易特征
交易特征:与投资者机构和受海外波动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港股波动性略高、换手率低、大部分小盘股相对大盘股存在估值折价。而与此相对应的是,A股股票换手率高、大部分小盘股相对大盘股存在估值溢价。 

资本市场估值体系国际化、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美股化”等趋势都有利于蓝筹龙头的估值修复,四季度往往是第二年全年行情的预演,在9月推出蓝筹Alpha报告之后,已经有所表现,我们建议继续重点关注以下行业个股: 
• 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国际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国内) 
• 机械(南北车、中集集团、三一重工) 
• 医药(云南白药、天士力) 
• 白酒(贵州茅台、洋河股份) 
• 食品(伊利股份) 
• 建筑工程(中材国际、中工国际、中国建筑) 
• 汽车(上汽集团) 
• 房地产(万科A) 
• 交通运输(大秦铁路、铁龙物流) 
• 家电(美的集团、格力电器) 
• 金融(浦发银行、中信证券) 
• 钢铁 
• 石油石化(中国石化、中海油服、万华化学) 
• 珠宝(老凤祥)
我心亦然

14-11-10 15:48

0
  两地市场行业结构分布存在差异
  从A股和港股的行业市值分布来看,A股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在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A股市场的股票选择要多于H股市场;港股行业分布相对集中:金融、能源和电信三大行业占比高。与A股相比:
  ·医药行业不在恒指成分股中,在全部港股中也仅占1.6%的比重。
  ·港股中没有白酒公司标的。
  ·港股军工标的只有一只中航科工 (2357.HK).
  ·港股的旅行社/自然景点标的较为匮乏。
  ·大型稀缺资源股(比如稀土集团)在A股市场中更多。

  一方面,经过过去几年行情的剧烈分化,国企集中的周期性行业以及大市值股票的表现持续落后于整体,不少已经处于股价低于净资产状态。当前的不合理定价,使国企改革的推进也有障碍,随着资本市场开放,以沪港通为契机,海外投资者从全球配置角度进行定价有助于扭转当前A股市场对于国企蓝筹股的偏低估值。公用事业、日常消费、金融、交运等行业的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另一方面,体制改革,特别是受益于国企改革的军工、高铁、电力设备、金属新材料等,从改造空间来看,首推军工。一方面,军工行业是A股市场中国企占比最高的行业之一,仅次于钢铁、银行和交运,且离岸市场缺乏相关标的;另一方面,改革预期强,体外资产倍数大。研究所改制、资产重组上市是各个军工集团借助资本市场谋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灵活运用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将集团业务由非上市资产转为证券化资产。未来3-5年的体制改革将是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在内的军工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以航天系为代表的军工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有望提速。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