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道 书道 禅道

14-11-03 00:07 3812次浏览
扫云溪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养家心法论股市

1.本人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对市场情绪的揣摩,进而判断风险和收益的比较,并指导实际操作,故暂名曰心法。
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除去强权部分,与其说是信用社会,不如说是谎言社会,二级市场上的资本只能定位为投机资本。
基本面和技术面只可以作为参考,心理面即人性才是根本立足点,实际操作中则是跟随资金面。

2.高手买入龙头,超级高手卖出龙头。
一般高手着眼并聚焦于股,并意识到炒股在于交易强势股。
超级高手以资金管理统御全局,秉承现金高于证券的理念,体现于空仓高于卖出高于买入高于持股。

3.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婪,别人恐慌时我更恐慌。
趋势包括基本面趋势、心理面趋势、资金面趋势、技术面趋势等方面。
趋势包括产生、发展、强化、停止等阶段。
此观点可以理解为心理面趋势的自我强化阶段,包括涨势和跌势。

4.敢于大盘低位空仓,敢于大盘高位满仓;心中无顶底,操作自随心。
过程与结果本是辩证关系。
依靠市场所给信号,盘前不预测、盘中机械操作、盘后无情绪。

5.永不止损,永不止盈。
证券走势与持仓成本并无关系,一切以市场走势为准进行操作。
成本影响盈亏,盈亏影响心态,包括盘中控制力以及盘后情绪管理,需机械化处理。

6.得散户心者得天下;人气所向,牛股所在。
生于市场、融于市场、成于市场,以市场作为友军及对手盘。
立足于市场本身之内涵,高于T+1和涨跌停制度之外在。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3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扫云溪友

14-11-07 12:55

0
早上开盘出了 600546 ,上午盘核电、证劵板块强势。感觉踏不上节奏,休息。下午感觉大盘会往下走!
扫云溪友

14-11-07 12:53

0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股市题材概念也是如此。
扫云溪友

14-11-06 15:31

0
昨天晚上的复盘就 002366603100 两只票走出来。今天进抓了 600546 的买点,成功!
扫云溪友

14-11-05 22:24

0
今晚复盘,明天重点关注个股: 000750600851000027002366603100 、000524.“中国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概念”的个股狂涨,错过了就算了,欣赏欣赏也不错!股市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智慧和良好的心态。
扫云溪友

14-11-05 12:57

0
改过之法
一、改过三要素
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的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稳重之人,大都能获福。相呈刻薄,行为轻佻者,大都近祸。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
将临,也能从其人乖戾的行为发现得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谈到改过,“知耻近勇”是第一要素。试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默默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人若只贪恋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着别人作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可耻、更羞愧了!孟子也说过,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作到知耻就是圣贤;不知羞耻为何物,必是禽兽无疑。改过的关键就是在此一念之间,人所以异于禽兽,也仅在那一念之差而已。改过的第二要素是要有“敬畏心”。天地鬼神是欺骗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点点过失,天地鬼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过错,天必降给大灾难;犯的若是小过错,则会损及福祉之现报。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一个人就是生活在隐蔽的暗室里,天地鬼神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掩盖得很周密,作得很
巧妙,也无法掩饰善恶心思所产生的意念,“意念”就仿佛像一道“波率”,而鬼神恰似无形的导体,这也是鬼神无所不在,人必须要有敬畏心的原因。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恶,都有悔改的机会,古时有人一生作恶,临终前懊悔觉悟,发一善愿而得善终者,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恶,也就像千年幽谷涵洞,一灯来照,则尽去千年黑暗一般。因此说:“过失不拘大小,以能改为要。”人生无常,肉体易逝,若等到呼吸停止了,就是灵魂想改过也不可能,有人从此遗臭万年,使得孝子贤孙想洗也洗不掉。有人从此沉沦地狱永受折磨,就是仙佛菩萨也引渡不了。超拔之事但凭自身已意,一旦无常身逝,何日重生为人?清夜沉思怎能不怕?改过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气与决心”。人所以不能改过,只因为因循苟且误了大事,若能发愤图强,当机立断,碰到小过像竹刺伤肉一般,速与拔除;犯上了大过如毒蛇咬指一般速予断指,不犹豫、不等待,则如《易经》所言:“风雷增益”之象,风起雷动干脆利落,则改过迁善必可成功。人若能具备上述“改过三要”,知过能改就像春日逢冰,必能消失瓦解。
二、改过三阶段
一般人改过,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三个阶段,作法不同所行功效也不同。
譬如:前日杀生,今日戒杀,前日暴怒,今日静心反省,这是从事上改的方法,这种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的方法,很难达到改过之效。比较理想的改过方法,应该从理上改。譬如想改杀生之过,就想“天有好生之德”,物物都珍惜生命,杀它养已怎能心安?再加以水深火热锅鼎之苦,必痛彻骨髓。健康之道,首在本身元气之运化,而不在物品之希罕珍贵,就算山珍海味,吃过了也不一定能供养身体,蔬菜素品尽可充饥果腹,何必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化尸场!折损自己的福份?再想血肉之类必有灵性,与人同体,未能修养大德,使之像亲近小孩那样的亲我敬我,已属惭愧,怎可再残害生灵,使之仇我、恨我呢?若能想到此理,则必见物怜惜,下不了手,而达到改掉杀生之。想改掉暴躁的坏脾气也一样,就想人不可能一模一样,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没有十全十美的,因
6 此应该互相体谅迁就,就算不合我意,而互相干扰,对我们也没啥损伤,有何可怒可气的。再说,天下也

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天尤人之修养法,怎么可以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呢?日常生活有不能称心如意,是自己德行未修,涵养不够,必须再求反省,如此一来毁谤也会如举火烧空、必将自消自灭。若听到毁谤就动怒,想尽办法加以辩论袒护,正是作茧自缚,自取其辱的作法。总之,杀生、发怒都是有害无益的事,其他尚有种种过失,都可依此类推,细细思考,道理若能明白,过错就不会再产生。一般而言,人的过失虽然有好几百种,但归根究底,都是从心所起,若能心不动念,无私无欲,就不必逐样检讨名、利、色、货诸过失。只要一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一尘不染,就像太阳当空,鬼魅尽消一般,这就是所谓“本立道生”之理。也是最正确的“心上改”之法。因为过从心生,也当从心上修改,如斩毒树先断其根,则必枝叶尽落,就不必枝枝去剪,叶叶去摘。心上改之法,即在“治心”
,妄念一动即觉察,并加以克制,则过不生,是最好的方法。若作不到这种高深的境界,则只好明理以改过。再办不到,就只好随事而禁。能“治心”并“明理”兼“禁过”,是再好
不过的事。若只懂禁过,不明道理,不知治心,是笨拙的改过方法。因此发愿改过行善,最好能有亲朋提醒督促或请神鬼为鉴,一心忏悔,昼夜不得松弛,经过一段时日必有效验。
到此境界,自然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或处杂乱环境而不动心乱性,或见仇人而不怒反喜,或梦见吐出黑色的东西,或梦见圣贤提拔引接,或梦步太虚,以及种种罕见之胜迹妙景,这就表示消过灭罪,行而有证之象。但不可就此心满意足,自鸣得意,不再求进步。
吾辈凡夫俗子,过失像刺猬身上之刺一般之多,若冷静思考。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必是粗心大意,迷糊之人。凡是罪孽深重之人大都心神昏庸,失神健忘,无事烦恼,见到正人君子,则显出惭愧沮丧之状态,听到了真理大道则不高兴,有时施恩反招憎怨,或梦见一些颠颠倒倒的恶梦,甚至于经常发唠叨等„„上列种种都是自作孽之相。为人若有了上述情况,应该即刻发愤图强,改过向善以免自误。
扫云溪友

14-11-05 12:49

0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扫云溪友

14-11-04 22:33

0
今天的操作吃面的概率大,值得反思。近段时间的大盘可以明显感觉到低价股异动明显,主流资金应该都在这些个股运作。昨晚的复盘也选的是低价个股。但今天放的那三枪,确实不该。短线还是多关注涨停股,趋势为王,一切为趋势让路,不参与盘整。连拉几根阳线后要控制住仓位控制好手呀!
扫云溪友

14-11-04 12:44

0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训”,虽曰“四训”,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确确实实是人生之“至理名言”。“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
1基本评价 

 了凡四训 明代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古书今读修身养性。儒释道三家思想融汇,展现中国传统智慧。《了凡四训》(白话绘图版) 一部治国立家、泽被后人的训子家书!
明代袁了凡揭示命运机密的奇书,数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人命运的东方 励志宝典,曾国藩力主子孙必读,儒释道三家思想并重,展现中国传统智慧,以“信达雅”标准要求全译,迄今为止最为准确完备的译本,绘图参照丰子恺与弘一大师笔意,自出机杼而妙趣天成。
学者评价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5)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6)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丰富内涵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李金旺解
为什么要讲呢?可能有的人知道这本书,有的人没看过,不过不要紧。我用一句话把它说明白:《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给自己的儿子写的告诫书,因为有四个章节,于是就叫《了凡四训》,跟我们现代讲的家书,是一个概念,只是没经过邮政局而已。既然就是一个小小的告诫书,为什么要讲它呢?说实话,我跟各位网友聊聊这本书,还真不是因为多少学者重视这本书,也不是因为这本书多有名气,要说学者重视,名气度高,那古代典籍没有哪一本能够跟得上《论语》。既然要开讲了凡四训,原因是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最伟大的儒、释、道家三家学说,这在古代典籍中是极为少见的,如果是用采用活生生的个人经历来说明这三家学说,那就只有《了凡四训》一本。在这本书中,袁了凡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谆谆告诫儿子,我就是这样把命运给改了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命也就改了。这太震撼了!说的很简单,但是仔细一想,把“命”改了,这不是开玩笑吗?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中如是说: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2]
2基本介绍 

 了凡四训(3)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光是知命安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而在后期根据安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读了《了凡四训》,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了凡四训》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愿您读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勇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类文明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人们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决生命的问题,亦既生死方面的问题。佛法,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可以提供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了凡四训》阐明了佛法中的许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础和修行学佛的基础。
佛法,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而以出世间法为究竟。在世间法中阐明了十方无量世界成、住、坏、空不停演化着的世界观;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迁流,无始无终生命之流的人生观。在那千差万别的境缘之中贯穿着一条因果规律:自因自果、自作自受,而能恰如其分、毫厘不爽,由此形成了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 
佛教虽然重视世间法,但是更重视出世间法。因为世间法毕竟是迁流无常、虚妄不实的。宇宙总是成、住、坏、空不停的演化着,人类也莫不经历着生、老、病、死的过程,其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东西。因此有大智慧的人们,还必须进一步探求究竟解脱的出世间法。当然,人生在世离不开世间法,佛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所以我们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丰富内涵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3基本简介 

《了凡四训》:作者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仪。生平不做多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百度知道看。了凡先生于69岁时写了四篇短文,本意为教训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训子文》,后来从家训变为警醒世人的文章,虽然文章短小,但是道理深刻,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解了为人要懂得改变自己命运,而改变命运要懂得用怎样的方法。全四篇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每篇都有其要旨,通篇下来不仅是劝人要积德行善,还有区别于其它类似文字的积极一面,
扫云溪友

14-11-04 11:48

0
今天放了三枪, 低吸防御模式。5块3出了600546.


扫云溪友

14-11-04 09:00

0







书法作品欣赏(转帖)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