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马歇尔计划怎么能没有强大的海军护航呢?两船合并护航:北船中国重工,南船广船国际

14-11-04 16:14 3540次浏览
sthuazi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马歇尔计划怎么能没有海军护航呢?尤其是南亚,东南亚,以及土耳其海峡等地方,只能靠海军维护震慑!
继中国南北车合并,核电合并出海外,为配合资本输出,南北船合并,海军出海护航迫在眉睫
两船合并题材:北船中国重工,南船广船国际、广州广船国际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thuazi

14-11-07 15:31

0
中国马歇尔计划怎么能没有强大的海军护航呢?两船合并护航:北船中国重工,南船广船国际
sthuazi

14-11-04 16:42

0
“两船”维新样本:军工资产改革步入深水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时候外界并不大容易分清这两大巨头。
  
  以长江为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称“中船工业”)的船厂多在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下称“中船重工”)旗下船厂多在长江以北,业内分别称之为“南船”和“北船”。早在四五年前,两船就已先后突破千亿营收大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两大集团的总资产分别突破2100亿(南船)和3600亿元(北船)。
  在这背后,中央大力推动国资改革功不可没。业务广泛的“两船”旗下,均有重要的军工资产和被视为未来增长潜力的科研院所。一直以来,因国防安全需要和事业单位改制难,这些资产一直未能装入上市公司。
  但在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和转变战略的思路下,“两船”旗下的资产注入终于迎来曙光,有望拯救几家上市公司平淡的业绩。与此同时,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露出了冰山一角。

  “两船”基本面:规模庞大 业绩平淡  和南北车如出一辙
  回溯历史,“两船”原属同一家——由六机部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所属的15个大中型修造船企事业单位联合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为鼓励国有企业的竞争,1999年一大批国资企业被要求进行分拆重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当年也被分拆为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
  十多年后的“两船”,其规模与成立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中船重工集团和中船工业集团年营业收入已经分别突破了千亿元,各自总资产也超过2000亿元。根据其官网介绍,中船重工目前有46家企业和28家科研院所,中船工业的企事业单位也有近50家。
  长远利好:研究院所改制畅想
  “两船”旗下,存在军工资产改革空间利好的,不仅仅是上述造船企业。
  中船重工近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进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其中尤其提出,要加快科研院所的资产证券化步伐,推进优质资产重组,适时注入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2013年科研院所对中船重工集团利润贡献超过30%,这无疑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期待。
  中国海军装备领域的科研院所,大部分集中在中船重工集团,其下辖的28个工程技术研究所有近4万技术研发人员。根据官网的介绍,这些科研所的技术和产品涉及海洋装备、能源装备、电子通讯、材料环保等领域。其中,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即第701研究所)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蓝”;大名鼎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则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研究所)的作品。
  中船工业旗下同样有多家涉及国防军工的科研院所。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国防军工技术基础研究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则是中国船舶行业内以系统集成为主要业务领域的骨干科研单位。
  不过由于这些科研院所的事业单位性质,要理清资产性质和产权关系,仍需要进行大量工作,其如上市也要面临如何平衡信息披露与科研安全的难题。中国重工上市时,中船重工集团曾制定“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方案,2015年之前要完成体制改革。而在近日发布的《若干意见》内,中船重工也明确重申,要在今年内完成科研院所的分类方案,适时注入上市公司。
  终极目标:国有资产再添活力
  在民用造船行业长期低迷带来的业绩压力下,“两船”只能沿着中央深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加速自身改革,通过进一步明确国防安全与上市经营的关系和界限,来释放两大集团国有资产的活力。
  按照中船重工集团的长期发展思路,未来上市公司最终将形成以军品为核心,包含军品业务、海洋经济业务、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民船制造及修理改装业务、舰船装备业务五大产业布局。
  综合年报来看,中国重工的民用船舶制造、修理、改装和民用舰船装备两大块带来的利润,在三年前可占64%,当时军工则只有20%。此后民用船舶类业务占比逐渐下降,军工和能源交通装备开始上升。大连造船和武汉造船的航母等军工资产注入后,军工资产的利润占总比将超过一半,而上述民用船舶类业务则减少至不到2
sthuazi

14-11-04 16:33

0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在沪、深、京三地举办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的公告】
  
  证券代码:   601989   
   113003   证券简称:重工转债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在沪、深、京三地举办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近期,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和军工行业改革的情况备受关注,投资者纷纷致电公司希望进行深入交流。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愿望,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计划于10月13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深圳、北京开展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和中国重工高管将出席会议并与投资者展开交流。具体安排如下:
  
  10 月 13 日下午 3:30 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舜华宴会厅;
  10 月 16 日下午 3:30 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广东厅;
  10 月 20 日下午 3:30 北京民族饭店,锦绣厅。
  
  欢迎广大投资者参加。
  特此公告。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sthuazi

14-11-04 16:29

1
中国重工是海军装备第一股,也是海工装备第一股,军改第一股,马歇尔计划出海第一股。

中国经济走出去,必须有强大的海军护航,所以海军装备发展是今后至少10年的国家战略。
海洋经济,同样是今后中国经济100年发展的大方向,海洋经济,海工装备必须先行,海工装备是今后百年的发展方向。相信,好的公司,总会吸引市场高度关注。

中国重工成为今年基金三季度增持第二名就是明证。

公司也是希望股价上涨,因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再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只能增加外部股份,这样公司只有等待股价涨上去了,真正地表现了公司价值,那时候公司才好对外增发股份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
公司最近在深沪京三地举办了三场推介会和一场子公司现场推介会。随着公司逐步被外部了解,业绩逐步释放,逐步被市场认识,要了解公司情况,请各位浏览公司网站和集团公司网站以及国内主流媒体对公司的报道。
sthuazi

14-11-04 16:25

0
广船国际港股已经翻倍,请看A股海军装备第一股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与广船国际的差别:
1)广船国际亏损,而中国重工盈利,而且是A股军工股中业绩最好的公司;
2)广船国际只是注入一家中型军工企业,而中国重工目前有多家军工子公司,整个集团公司目前承担着中国海军80%的装备任务
3)广船国际注入的是一家舰船公司,而中国重工目前已经完成了中国目前唯一和最大的军工航母和唯一的核潜艇建造公司;
4)中国重工建造的海洋石油981等海洋石油钻探生产平台和其他海洋工程装备,蛟龙号深海科考船,深海工作站,地效翼船,正在建造的航母,核潜艇等等,都是广船国际不具备的;
5)中国重工28家科研院所,都是国家级的仅次于中科院规模的,也是集团公司最赚钱的核心军工资产,集团公司承诺注入上市公司中国重工,是广船国际没有的;
6)中船重工也就是中国重工大股东,承诺集团公司将变成投资控股公司,也就是集团公司承诺把集团公司全部军工资产整体上市,这也是广船国际没有的;
sthuazi

14-11-04 16:23

0
中国重工:海军建设第一股

  中国重工的主营业务由军工军贸、海洋经济产业、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舰船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构成,其大股东为中船重工。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重工承担了中国海军80%以上的主战装备的研制任务。

  10月13日晚,中国重工发布重组公告,将采取“新设”方式组建4家控股公司,对旗下16家科技产业公司进行重组整合。中国重工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推进公司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规划运作,并促进科研院所科技产业的资产证券化进程。而这也意味着中国重工的大股东中船重工正式拉开了军企改革的序幕。

  目前,中船重工旗下28家科研院所已经完成了“一所两制”改革,平台公司性质的科技产业集团已经搭建完毕,未来将有四大科技控股公司作为这批科研院所上市的载体,再一次开创军工院所改制的先河。

  此外,中国重工资产管理部主任郭同军也曾对外表示:“2015年和2016年将是中国重工的并购年,中船重工对上市公司的后续资产注入将是持续性的。”  股价方面,10月30日,该股收盘价为6.32元。安信证券和海通证券( 600837 )分别于9月15日和10月14日的研究报告中对该股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为8.00元、7.98元。海通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考虑到中国重工后续资产注入进度提速与外延扩张预期,给予2.5倍PB值,对应目标价7.98元,建议买入。”
sthuazi

14-11-04 16:21

0
造船业掀起海工热 上半年接单79亿美元全球居首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船厂新接海工装备订单总数为81台,占全球订单比重32.43%,超过韩国、新加坡,居首位,此外,中国所接的海工订单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六大船企。
  国内造船业掀起的“海工热”效果显著。2014年上半年,海工装备接单总数为194台,订单总金额为244亿美金。具体来讲,中国接单比重约占全球三分之一,超越韩国和新加坡,居世界首位。

  其中,2014年上半年,中国海工装备接单量为81台,订单总额为79亿美金,韩国接单量为4台,订单总额为29.9亿美金,新加坡接单量为12台,订单总额为29.6亿美金。

  中船重工抢海洋工程蛋糕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海工装备新接订单主要集中在中船重工、中远集团、中集集团招商局国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振华重工6大船企中。经过计算,2014年上半年,上述6大船企接单量占全国接单总量的61.73%;上述6大船企接单的总金额占全国接单总额的81.04%。

  “不过,虽然接单数量多,但主要停留在钻井装置层面,没有进入最难的生产平台。”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工商务拓展总监、海工业务总监陈巍旻如是说。

  对此,中船重工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在目前的造船企业中,多数企业由于海洋钻井平台多为进口,因此遭遇压价、低价等待遇,最后造成毛利率为零的结果。”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承接海洋工程订单的话,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能够自主研发。“只有大型船厂才能承接大型海洋工程项目,这不仅仅涉及到船厂要有自己的专业研发队伍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组成专业团队才有能力克服项目带来的各种困难。”

  据了解,为了抢占海洋工程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船集团确立了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海工产品建造、修理、改装“三箭齐发”的生产格局,进一步确立了大船集团在海洋工程领域国内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船集团共承接钻井平台13座。

  近年来,大船集团不断强化海工产品自主研发水平,先后建造了50英尺、300英尺、350英尺及400英尺系列自升式平台,尤其是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些产品已经成为大船集团“品牌”产品。

  “在这些系列平台建造上,大船集团通过产业化建造,有效缩短了平台水下舾装周期,稳步推进桩腿自行制作项目工艺,产品建造质量不仅得到客户的高度赞誉,而且为订单承接赢得砝码。”公司相关人士如是说。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