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家或参照南北车合并模式对核电领域进行调整。消息人士称,高铁与核电都是国家力推“走出去”的行业,且两者都存在海外恶性竞争、内耗严重的情况。因此,在中核、中广核以及国核技等公司之上,国家未来可能将设立一个总公司,统一管理海外扩张,包括项目竞标、合作谈判以及项目建设等一切海外业务。
  据测算,未来10年,全球除中国外,还会有60-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潜在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行业整合将有助于我国核电行业在国际市场实现新突破,行业龙头受益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中核、中广核以及国核技等公司合并重组对国内核电行业影响重大,新公司的出现有望逐步改变现有国内核电格局,加强行业竞争,促进国内核电领域发展。旗下公司
上海电气(6.25,0.280,4.69%)、
中核科技(20.32,0.250,1.25%)、
东方锆业(15.18,0.260,1.74%)、
中国一重(4.36,0.130,3.07%)将受益。另外,核电概念股
沃尔核材(12.38,0.040,0.32%)、江苏神通(18.48,0.080,0.43%)、中电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上海电力(5.39,0.070,1.32%)、
中电远达(21.51,-0.050,-0.23%)、
吉电股份(4.26,0.020,0.47%))也将受到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首席信息官郭宏波近日向媒体证实,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重组工作,目前重组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国资委。
  早盘核电板块受整合消息提振,个股集体走强,上海电气、中核科技涨幅均超4%。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建设包括了燃料供给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辅业集团、发电企业核输配电企业等几个环节:一是上游环节,包括核燃料、原材料生产;二是中游环节,包括核反应堆、核电核心设备(不含核反应堆)制造及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三是下游环节,主要包括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随着我国基础核物理研究的进步,发展核电的制约因素将得到有效解决,全产业链均将受益。
  而且,随着中国以及海外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核电爆发还有望引爆700亿核级用钢蓝海市场。按照“十二五”2020年在运核电机组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规划,核电投资加速将拉动至少7000多亿的投资。而久立特材(26.86,-0.080,-0.30%)、
抚顺特钢(20.73,0.510,2.52%)、
太钢不锈(4.30,0.000,0.00%)等特钢企业分别向山东荣成石岛湾国核CAP1400三代核电机组供货蒸发器U 型管、高温合金、核级不锈钢等高端核级用钢材料,则表明了我国特钢行业将从中显著受益,将分享700多亿核电用钢的市场蛋糕。而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的核电所拥有的广阔发展前景,显然将拉动特钢新
材料行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