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东方海洋(002086)

14-10-17 13:56 1768次浏览
cd4945242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东方海洋(002086):三文鱼第一,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养殖三文鱼的上市公司。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听你准没错

15-01-28 13:3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cd49452421

14-10-21 16:40

0
东方海洋( 002086 ):努力构建高效能海底牧场

  东方海洋(002086)周二针对投资者关于公司是否有底播增殖相应计划的提问做出回应,东方海洋(002086)表示,公司在不断努力构建高效能海底牧场。
  东方海洋(002086)的主营业务包括水产品加工出口和海水养殖。
纸币投资人

14-10-20 14:37

0
庄家实力不强。股性很肉
xiaoqing

14-10-19 17:02

0
满仓中
cd49452421

14-10-19 16:28

0
此次停牌,大多数的传言都把对象指向青岛中皓生物,传言东方海洋并购或者入股青岛中皓生物,对此,摘叶不评论真假,也无法知道真假,但是,大家只要知道中皓生物的人工眼角膜主要原材料是以海洋生物胶原蛋白为载体支架,培养出与人角膜组成结构、生理功能高度一致的人工全层眼角膜。而东方海洋早已经建成胶原蛋白生产流水线,并且于2011年9月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约成立了海洋食品研发中心。俩公司同处山东,并且都跟中国海洋大学关系非常密切。再看看下面这些报道就知道传言是不是空穴来风了。
  
  
  
  "青岛产"人工角膜获批临床 曾用狗猴子实验
  2014年01月15日 08:31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本报讯(记者高忠业) 记者从崂山区获悉,日前,该区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中皓”)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专家研发生产的组织工程人工角膜通过国家有关机构检测,拿到了临床的资格证,世界首批组织工程人工角膜实现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这项历时三年研发的组织工程人工角膜项目闯过重重技术难题,经过在兔、狗、猴子等多种类动物实验,历经波折,近日终于通过了专家检测,使我国的人工角膜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带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和医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人工角膜首度获准临床
  世界首创加上获准临床,国产人工角膜项目在2014年初就迎来重大利好消息。根据崂山区有关人士的介绍,我市组织工程人工角膜项目在通过国家有关机构检测后,进入临床阶段。
  青岛中皓有关负责人介绍,组织工程人工角膜项目由该公司和中国海洋大学组织工程角膜发明人樊廷俊教授团队合作攻关研发,该项目以海洋生物胶原蛋白为载体支架,培养出与人角膜组成结构、生理功能高度一致的人工全层眼角膜。在此之前,组织工程人工角膜已经在大白兔、比格犬、猕猴三种动物身上进行了试验,在一到两年的临床试验后,该产品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学院樊廷俊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组织工程人工角膜方面取得“国际首创、国际领先”的鉴定成果,建立了非转染、无致瘤性的各种角膜组织细胞系。2010年,青岛中皓开始投资该技术并启动了委托开发和共同研发,加速推进了项目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合作双方已研制出与角膜细胞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载体支架,构建出了形态结构正常的组织工程角膜基质、上皮和全层角膜,并在新西兰兔、比格犬、家猫和猕猴体内移植成功。此次项目获得临床资格,无疑将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共建青岛市组织工程角膜工程实验室,涉及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理化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万级GMP洁净车间、种子细胞库以及实验动物中心等,目前正为我市积累一批组织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专业实验设备仪器。
  建四大中心年产值80亿
  鉴于工人角膜强大的市场需求,青岛中皓提前在崂山海洋生物产业园进行了产业化基地建设,该基地总投资3.9亿元,将建设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四大中心,即组织工程研发中心、组织工程角膜生产制造中心、角膜移植及康复中心、国际学术交流及角膜移植培训中心。
  青岛中皓有关负责人介绍,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即角膜组织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这将是企业的核心大脑,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根据计划,青岛中皓产业化基地在三至四年内将实现组织工程角膜规模化生产,年产人工角膜30万枚;5-6年达到规划生产能力,即每年生产人工角膜50-60万枚,年产值80亿元,利税40亿元。“一旦达到规划的生产能力,该基地还将同时建成眼科药物筛选评价平台,研发无毒眼科用药、角膜营养护理液及麻醉剂等。”这位负责人表示,另外,青岛中皓还将建成医用级深海鱼胶原蛋白生产线,延伸产品线,提高配套产品的自给能力
  
  
  
  
  青岛中皓生物有限工程公司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13-05-06
  近年来,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并在多个方面酝酿突破。青岛中皓生物有限工程公司利用海洋生物作为支架材料,建立了国际上唯一一个安全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系,现在该公司的人工角膜实验已进入临床阶段,一旦实验成功,将会成为世界医学界一大革命性创新,在患者告别苦苦等待捐献角膜的历史的同时,技术的革新也将为该公司带来20亿~40亿元的经济效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抓紧制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这一产业今年被列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去年实现产值69.3亿元,增长35.5%,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5.1%)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17.6%)。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青岛市作为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整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初步构建了药源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天然化合物库和全球首个海洋糖库,明确海洋药用物种1479种,发现海洋活性天然产物3000余个,克级制备海洋寡糖标准品60余种;成功开发海洋新药6个,功能产品200余个。 
  
  青岛市作为国家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28家,海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77家,其中海洋生物领域33家;拥有海洋领域专家院士18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300人。“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65项、“973”计划2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8项,是国家以海洋生物技术为特色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我市共有海洋底栖生物330种、潮间带生物128种、藻类112种、鱼类113种,全国海水养殖5次浪潮均起源于青岛,这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搭建海洋医药服务平台 
  
  记者从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了解到,我市现在缺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化发展层次偏低。该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由于我们缺乏药效学筛选服务平台,无法很好地配合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平台,导致许多药学成果流失到别的省市。这也是我们现在成果产业化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成果的流失确实让人非常痛心。” 
  
  我市下一步将大力扶植相关企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中小企业。鼓励明月海藻、黄海制药、华仁药业、正大海尔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重组与兼并,完善其产业结构;大力扶植蔚蓝生物、中皓生物等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争取到2015年,青岛市年销售收入过5亿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达到13家左右。同时还将发展初创型企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关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青岛市将建立药源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洋天然化合物实体库,同时尽快完善海洋现代药物研发服务平台、药效学筛选评价与技术服务平台、药物安全性评价研发服务平台、海洋药物中试孵化服务平台和动物用生物制品研发中试服务平台等五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蓝色医药产业体系 
  
  关于未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重点开发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神经系统等海洋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争取在2015年获得两到三个I类海洋新药证书,八个左右的海洋新药临床批件。开展临床评价,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产业化基地。” 
  
  青岛市未来将深化对外合作程度,加大定向招商力度,采取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和区域合作平台建设两大措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同时,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市还将大力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企业与科研单位创造良好发展空间。预计到2015年,青岛市将能打造相对完善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整个产业产值有望在2015年达到300亿元左右,2020年争取突破1000亿元。 
  
  
  
  
  
  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中皓公司召开临床方案研讨会
  2014年01月09日 21:33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本站讯12月29日,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了组织工程角膜基质临床试验方案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王智崇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潘志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高明宏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曹秀堂教授等眼科专家及统计学专家共同参与。
  与会专家就“aPCS型角膜基质替代物临床试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该产品已于近日正式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测,取得了产品合格检测报告,这标志着该产品继五例预临床试验之后,已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通讯员:徐彬
  
  
  中国具备规模化体外构建“人工角膜”能力 2013年01月14日 21:05: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青岛1月14日电(记者苏万明)随着两批共4只猕猴在青岛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术,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规模化体外构建“人工角膜”的能力。此前,已经在大白兔和比格犬眼睛上进行过成功移植,而这次手术采用的猕猴,与人类的眼部器官更接近。
  
  “人工角膜”学名为“组织工程人眼角膜”。人角膜主要由3层细胞结构组成,由外往里分别为上皮细胞层、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层。“人工角膜”就是运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培育、构建人角膜的上皮细胞(层)、基质(层)、内皮细胞(层)以及全层眼角膜。
  
  据项目实施方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介绍,要完成全层眼角膜的体外构建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必须攻克两大国际性技术难题:一是必须获得大量功能正常的种子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二是制备生物相容性的“支架”。而人工眼角膜,则是以人的角膜细胞为种子,以海洋鱼类的胶原蛋白为载体支架进行种植。
  
  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教授樊廷俊及其团队,从2001年便开始研究解决大量功能正常的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2005至2010年,他们终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建立了未经任何癌基因染变、没有任何致瘤性的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系、基质细胞系和内皮细胞系,2011年9月份,研究人员初步开始建设细胞库,解决了“人工角膜”规模化生产缺乏种子细胞的国际性难题。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又成功实现了以海水鱼类胶原蛋白等材料制备胶原蛋白三维复合凝胶和去上皮层修饰羊膜,它们分别与人角膜的基质细胞、内皮和上皮细胞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成功解决了“支架”制备的国际性技术难题,这两类“支架”也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受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研究人员陆续成功进行了动物实验。
  
  今年上半年,“人工角膜”还预备开展人工移植临床实验。“由于角膜没有血管,不存在排异等问题,一般在两三个月后,如果角膜透明效果正常,证明它已经溶为一体,理论上永久有效,不会再反复。”王宝全说,按一枚眼角膜售价1.5万元至2万元,再加上手术费七八千元计算,大部分患者将能够承受,因而受益。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约有5000万名角膜病盲患者,其中中国有400万名。中国国内角膜捐献年仅3000例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据介绍,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大学目前正在建设人角膜种子细胞库,同时优化胶原蛋白支架,为产业化做准备。“如果顺利的话,明后年就可以投产,当然期间还需要国家审批。”王宝全说,项目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年产30万枚眼角膜,产值40至50亿元。
  
  
  本报5月22日讯(记者 陈之焕 通讯员 孙景军) 22日,记者从崂山区获悉,由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海大开发的以“深海鱼皮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的人工角膜技术取得突破,年底有望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据该公司董事长王宝全介绍,他们已成功对新西兰大白兔、家猫、猕猴进行了角膜移植实验,目前正组织技术人员对狗进行人工角膜的移植手术,并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审批,成为全省第二家、青岛市第一家具备猴子移植手术资格的机构。该公司于去年成功实施世界首次动物移植实验,标志着中国率先攻克了人工全层角膜合成这项国际尖端科技领域的难题。
   据介绍,该公司从国外购进了纯度最高的深海鱼皮胶原蛋白I型,将其与鱼皮硫酸软骨素交联,就做成了角膜载体支架。目前公司研制中的产品共有三种:角膜的上皮组织、基质和内皮组织,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研发上皮和基质的复合板层,以及全层角膜。
   据了解,下一步该公司将与政府、相关高校一起,建立青岛市组织工程领域的公共实验平台,让更多的生物工程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和仪器,并开工建设科研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移植中心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建成后,青岛将有望成为世界角膜生产和移植中心。
   根据相关规定,作为医疗器械,人工角膜在进入到临床实验阶段后,只要完成300例成功的实验,就可以获得生产许可。据统计,我国有近500万角膜盲人,青岛造人工角膜项目投产后,可以为他们带来光明。
cd49452421

14-10-19 16:16

0
分析“东方海洋”行业、比价、机遇与风险

  “东方海洋”总股本2.44亿股、除去公司本身持股6100万股和公司董事长持股804万股,其实实际流通股本仅剩1.75亿股,每股净资产5.73元、公积金2.8元,目前主营以海洋养殖为主、水产加工为次,产品以海参、三文鱼和海产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上半年该公司营业额录的3亿元收入,同比去年中期下降8%,纯利润同比去年中期下降10%至3445万元、每股减收至0.141元。
  行业:近海野放养殖并非无限,有限的海洋资源局限于该行业发展,同时、海洋养殖也存在极大风险、如海上污染、市场价格波动、这些都可以吹毁整个行业甚至可以吹倒整家公司,就以“东方海洋”前几年遭遇到福岛核漏、油井污染、船漏事件等严重威胁,这件事件稍有处理不当都会吹毁整个养殖生态。另外、随着养殖业发达改变养殖模式、平价海产充斥市场导致产品恶性竞争、这些都会影响到原生态养殖生存空间。养殖业的未来、养殖业的好景基本已经走到尽头,要有突破性发展非常困难,养殖业早几年已经走进下坡,彻底地说、养殖业早已是夕阳行业,养殖业的上市公司毛利连续整体下降已经是证明行业衰老。
  比价:两市不足2亿流通股的股票基本在9至13元之内,有预期利好出现的个股有些更到达16、17元。“东方海洋”经过一轮放量上升后近周成交均价11元上下,近日走势处于放量上涨过后整理中,按“东方海洋”目前股价与其它同等流通股本股票相比,它在股价方面并无多少优势可言,以“东方海洋”中期业绩、主业前景、等基本面相比都不存在多少优势,唯一能存有优势是净资产和公积金奇高,在这一方面“东方海洋”大有文章可做、未来有大幅送转股本潜力。
  机遇:重组、收购是市场恒久的炒作题材,资产重组并非是垃圾股的专利,只要有需要、其它股票同样可以享有重组乐趣。养殖业日落西下已经是事实、“东方海洋”扩大养殖后、无论营业收入、毛利、净利不进反退,行业整体滑落超于市场预期,行业的不景气做企业的不能座以待毙、另谋新出路是“东方海洋”唯一选择,在保持原有主业外、未来参股、收购、重组业务都是顺理顺章的事情,今年两次停牌已经反影到该公司领导层改变原状的迫切性,改变意味着进步、未来、机遇。
  风险:综合以上利弊分析,目前“东方海洋”股价下调空间很有限、还可以说成下跌的空间已被市场回暖所封闭,在11元股价之下介入的风险理应很少,拿它现在的基本面足够支持目前股价,股票不跌反之就是涨。未来、“东方海洋”的上漲动力来自大幅送转股本和收购重组题材来实现,向上拓展空问就看它题材大小和市场热度,在题材还没光顾前,采用守株待兔方法最为合适、方法是保守、但风险少,因为我们不是神、人不能预知利好何时会出现。
cd49452421

14-10-19 16:07

0
cd49452421

14-10-19 16:06

0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