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医出手,埃博拉会颤抖吗?

14-10-07 09:50 1187次浏览
经典传承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目前,埃博拉病毒正在西非多国肆虐,埃博拉出血热发病快、致死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字,此轮疫情涉及已报告的一千多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已有七百余人丧生。

对于如此可怕的恶性传染疾病,人类几乎束手无策,此次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恐慌。无国界医生组织认为,依靠少数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已难以控制疫情。国际间必须动员更多资源。

纵观数千年的文明史,人类一直在与传染病斗争,而每一次与传染病的交手,都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治疗传染病是西医的事,中医主要是调理和保健,然而,曾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扬名全国的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却对中医治疗类似的恶性传染病很有信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曾暴发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患者会出现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常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江浙一带是重灾区,一度造成社会恐慌。

据报道,当时中医治疗小组深入疫区,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统计表明,中医治疗的112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死率是1.1%,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在7.7%左右。特别是对死亡率最高的少尿期急性肾衰病人,中医应用泻下通瘀、滋阴利水的治疗方案,使病死率下降为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一九八八年,“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曾经到前苏联进行国际交流。

中医治疗流行性传染病被认为有着独特的优势,后来,对乙脑、病毒性腮腺炎和重症感冒等病毒感染性高热的研究,也曾被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课题。

非典时期,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和院长助理赴香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支援香港的非典疫情控制,是香港医疗历史上的突破。据报道,当时在对大陆的110名非典病人试用中药结合西药类固醇及抗病毒三坐核柑进行治疗后,病人的康复期缩短了3天,而病人的体温也下降得更快。

美国 中医药专业协会会长彭定伦医生认为:对一些罕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幸存的患者多数都是依靠其自身免疫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也需要西医的支持。

中医治疗传染病,并不直接针对病毒,而主要是调节人体免疫力。数千年来,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到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从伤寒学派的诞生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中医在抗击传染病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此轮西非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无国界医生组织认为疫情已经失控,需要国际协作和更多医疗力量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资深研究员的老中医胡斌,声称自己可以治疗埃博拉出血热,但他的言论却受到了舆论的普遍质疑。据报道,乌干达大使已于7月26日下午会在北京见了这位老中医,但目前尚未就合作或治疗事宜形成明确的方案。

中医在历史上曾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部分疾病的治疗中也曾显示出令人信服的功效,但在现代医学被引入以后,中医不断受到怀疑甚至抨击,中医受到的诟病主要原因是其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重复验证和双盲对照研究,以及对于部分草药毒副作用的认识不足等,被认为缺乏循证依据,从而难以进入主流防疫体系。

面对恶性传染疾病,各国都在动员多种力量,力图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历史悠久却在当今饱受质疑的中医力量如果要在这一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似乎不仅需要弘扬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吸收和借鉴更多人类文明的成果,进一步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经典传承

14-10-15 08:51

0
近些年来,每当国内出现大的疫情,什么板蓝根 连花清瘟胶囊就会畅销,是它们能治愈吗?
一江东流

14-10-15 07:24

0
忽悠吧,把中医再忽悠出国,
丢人现眼。
loud

14-10-15 07:17

0
龙药业新收购的“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转制于中科院下属研究院。
在中国科学院优秀科学家高博士的主导下,联合日本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英国GEN ERIC 公司、整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大学药物所、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资源共同组建成立。侧重于抗生素类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究。公司在完成自身研究项目临床外、大量承接国内外新药的I、II、III期临床研究。在埃博拉疫情下诸多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西药研制的临床试验中或将发挥其国际水准的临床研究能力,个人判断、风险自担
小心迷路

14-10-07 10:48

1
一笑粉就掉
经典传承

14-10-07 10:14

0
太龙药业几年前用1.1亿元投入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在五指岭种植2.1万亩地金银花,在伏牛山区种植3.2万亩地连翘。
经典传承

14-10-07 09:59

0
方3
【方药组成】生石膏30 克 金银花15 克 连翘15 克大青叶10 克 黄芩10 克 知母10 克 黄连10 克 生地黄10克 玄参10 克 麦门冬10 克 甘草6 克 粳米12 克

【制用方法】上药加水共煎, 煮沸20分钟, 滤取煎液; 药渣加水再煎, 煮沸30 分钟, 滤取药液。合并2 次药液, 约得煎液400 毫升, 分早、晚2 次温服, 每日1 剂。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生津止渴。主治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症见壮热口渴、头痛、腰痛、眼眶痛、面红、颈红、胸部红、腋下及胸背部呈现出血点者。

【医师嘱咐】同方2。
经典传承

14-10-07 09:58

0
方2
【方药组成】金银花20 克 连翘20 克 芦根20 克 大青叶10 克 牛蒡子10 克 杏仁6 克 黄连6克

【制用方法】上药加水共煎, 煮沸20 分钟, 滤取煎液; 药渣加水再煎, 煮沸30 分钟, 滤取药液。合并2 次药液, 约得煎液400 毫升, 分早、晚2 次温服, 每日1 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宣肺解表。主治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者。

【医师嘱咐】本病患者应注意休息, 多喝开水, 发热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恢复期给予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在本病发热期, 患者皮肤可见针尖样出血点或条索状出血斑, 此时可将三棱针(用大号缝衣针也可以) 用酒精消毒后, 在患者胸部、背部、颈部的出血点上, 挑破皮肤, 由浅入深, 挑出黏性纤维样物, 最后用酒精棉球在针挑处擦拭消毒。这种方法民间称为“挑羊毛疔”, 治疗本病效果很好, 可配合使用。不过,在挑治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过浅效果不佳, 过深容易发生危险。深浅适度, 安全高效,建议请专业人士操作。
经典传承

14-10-07 09:57

0
运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方法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的记载,组成方子的中药药性及用量都较安全,可对照证候以应急。

方1,加味银翘散

【来源】米伯让,《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7.5~35克,薄荷、竹叶、淡豆豉、牛蒡子各10.5克,荆芥穗7克,桔梗10.5克,生甘草14克,鲜芦根35克,党参、杭芍、升麻各10.5克,葛根14克。

【用法】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200毫升,煎二次总量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2次,早、晚饭前温服。

【功用】辛凉解表,透热解毒,益气护阴,散血净血。

【方解】盖本病发病急,传变速,即病就有气血分的证候,故不能按常法施治。本方是由《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党参、杭芍、升麻、葛根所组成,不仅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之主方,而且有明显的预防厥逆证(休克期)和越期而愈的作用。因本病与其他热性病不同,往往在发热期热将退时出现厥逆证,故应在解表药中加入补药以辅助机体抗邪机能,达到预防厥逆证出现之目的。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竹叶、甘草、芦根甘凉轻清,清热兼养胃阴;党参、杭芍益气护阴;升麻散热净血;葛根解肌生津、鼓舞胃气。诸药合用,具有祛邪扶正固本之功,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主治】温毒发斑挟肾虚病,卫分证(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辨证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7.5~35克,生津止渴;腰痛、阳虚者,加杜仲14克;阴虚者加知母14克,以顾肾气;咳者加杏仁10.5克,开利肺气;眼结膜及颜面轻微红肿者加知母28克,白茅根35克,凉血消肿利水;若胸腹斑疹隐隐,去淡豆豉、荆芥穗,加生地14克,丹皮、大青叶各10.5克,元参35克,以凉血解毒化斑;若兼见气分证:口渴、汗出、气喘者加知母14克,生石膏14~28克;若邪入营分,舌绛暮热,烦躁不安者加生地28克,元参17.5克,麦冬21克以保津液;衄血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生地28克,元参14克,麦冬21克,玉竹10.5克,侧柏炭14克,焦山栀14克,白茅根70克,以凉血止血;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各10.5克,以散热解毒消肿;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各10.5克,以防邪犯心包;若干呕、舌苔白者加姜半夏10.5克,藿香14克,以化浊燥湿止呕;苔黄者,加竹茹、黄芩各10.5克,以清热和胃止呕。

【疗效】屡用效佳。1965年,本方曾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高热患者50例,均未出现厥证现象而痊愈。

【附记】笔者应用,若病邪兼入营血分者,方中杭芍改用赤芍,再随证加入凉血解毒之品。验之临床,收效颇著,确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经典传承

14-10-07 09:56

0
山东部署中医药防控埃博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类别:健康新闻 | 点击量:21
  本报讯  (记者张忠田)山东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召开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省级培训视频会议,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相关文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分别进行了解读,并对山东省中医药防控和应对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提出,要将中医药纳入防控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在疫情防控应对工作中充分发挥好中医药作用;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流程,切实做好院内感染防控,严格执行病例转运工作流程,积极储备疫情防控物资,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山东省各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分管领导、中医科(处)负责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业务院长,省属中医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3and3

14-10-07 09:55

0
感觉现在周围没有真正的中医了,都是挂液的多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