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大众认识的观点
我们在7/7 日发布研报《
宜安科技:正在起飞的十倍股(Tenbagger)》,以详细的数据、强大的逻辑,旗帜鲜明地推断出公司极端乐观的前景,它是市场首次、独家,也是公司历史上首份极为前瞻的研报,在报告中,我们明确提出:公司在“液态金属”、“新能源汽车”、“医药用可降解镁材料”发展前景极为光明。作为一个市值24 亿的小公司,当前正处于三大市场启动的前夜,是有望成长为“十倍股(Tenbagger)”的珍贵品种
在市场对此三块业务概念还十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我们敢于亮剑,激情多地巡回路演。应该说,我们的努力没白费,结论已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肯定,推荐后2 月上涨幅度高达40%,远高于同期申万电子指数15%的涨幅。
9/11 日,我们又策划了公司的联合调研,近60 人参与,是公司历史上机构投资者参与最踊跃的一次,在公司高管耐心讲解下和实际产品演示中,市场终于领会我们推荐的逻辑。
为了让市场对公司新业务有一个更彻底、全面的认识,此份深度研究报告将抽丝剥茧为投资者剖析 “宜安为什么大概率是一个十倍股”,我们的逻辑:
1)公司的业绩低点随2014H1 已经过去,老业务轻合
金业务好转,新业务已经开始放量;
2)在市场还认为液态金属是实验室玩具时,我们已洞察到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先驱,并且处于全球技术的最前列。而这一新材料,商业前景异常光明:
a)液态金属具有优越的材料特性,是颠覆性新材料;
b)批量商业化生产极为困难,无论工艺配方、材料提纯、生产设备、材料工艺控制、结构件制造等各环节都困难极高,任何一个小环节失败将导致前功尽弃;
c)专利显示
苹果下一代iPhone7 将极大概率使用液态金属做保护框架,液态金属很可能是
继CNC 产能、蓝宝石之后,下一个苹果希望垄断的战略资源;
d)消费电子之后,液态金属将在军工、工业、
机器人、医疗、环保、航空等高富帅领域相继发力,前景不可限量!
3)宜安科技液态金属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走在全球前列:
a)目前全球仅LiquidmetalTechnologies 和宜安两家公司有能力在消费电子宣布商用;
b)公司在核心技术大块成型、表面处理,已经能提供5.5寸规格手机保护框,未来将研发更大型的结构件,我们判断宜安
的此类关键技术水平已超越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c)公司具有设计建造液态金属生产设备的能力,因此产能扩张不成为问题。我们预计,公司能在3个月内产能提升一倍,
能有效满足下游大客户产能拉升的需求;
d)基于公司和核心优势,结合苹果的液态金属专利,以及iPhone 产品的发布节奏,我们判断公司大概率成为苹果的液态金属供应商。
4)宜安医用可降解镁材同样走在全球科技前列,商用时间周期和市场空间都异常诱人:
a)公司医用可降解镁材是颠覆性产品,相对于现有的钢钉和钛钉,不需要二次手术取钉,一旦商用必然大规模替代现有的钢钉和钛钉(尤其在小骨);
b)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可降解镁材市场完全是一片蓝海市场,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国内37 亿美元,全球375 亿美元,而公司2013 年总营收仅仅0.75 亿美元;
c)欧盟国家已经开始实现医用可降解镁材的商用,国内市场启动已为时不远;
d)宜安是国内医用可降解镁材商用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国际标准组成员,同时也是国内标准的制定者,公司拥有一批在手专利,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
e)公司的技术路线有别于其他,从主攻70%以上市场的人体小骨入手,技术成熟度最高,且属于医疗器械范围,审批难度较低,商用速度快,预计今年拿到临床许可,2年内实现商用;
5)宜安的新能源车业务确定性高。
a)新能源车因电池技术瓶颈,而行车里程不足,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就是使用轻合金(镁合金、铝合金)车声替代原有的不锈钢部件,减少车
自身带来的无效能源消耗;
b)宜安兼具“大型压铸机产能+精密结构件”的双重优势,对新能源车厂商的吸引力很大,公司现具有1650 以上吨位压铸机7台,最高4000 吨,同时
公司长期深耕消费电子,对压铸件的精密程度远超其他应用,完全满足新能源车需求;
公司已经为
通用汽车和Tesla 进行了送样合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宜安科技集 “消费电子+液态金属+苹果+医用镁材+Tesla” 于一体,每一项业务技术水平走在行业、甚至全球前列,业务落地都具有极大的确定性,是A股中极为罕见的珍贵品种,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