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大势所趋,公司将在新能源汽车大显身手
汽车轻量化兼具内在需求和外在推动汽车轻量化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平均比发达国家同类轿车重8~10%,商用车平均重10~15%,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3.2%,比日本高37.8%。汽车轻量化是提升效率的内在要求,随着“节能环保”日益被重视,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根据测算,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车辆每减重100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约5克/公里。
世界各地的法律法规多对汽车环保性提出要求,政策的外在推动力加快了汽车轻量化的步伐。
其中,欧盟将实现CO2 排放控制目标的基础确定为汽车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美国“新一代汽车共同开发计划”(PNGV)将汽车轻量化列为汽车节能减排的三大技术措施之一。在国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明确将低能耗汽车列为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主题。
汽车锂电池遇能量密度瓶颈,减重是当前唯一可行之道
锂离子电池从诞生到如今已经有近50 年的历史,虽然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大部分场所,但其能量密度却是某些应用发展的瓶颈,比如说近几年锂电池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其电池能量密度一直成为汽车续航里程的困扰。
因此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研究如今增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如锂空气电池有望提高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但是进展缓慢,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每年低于5%,显示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车身减重。
首先,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重量比传统汽车大,无效能量消耗多,从效率角度理应减重。新能源汽车偏重的原因在于电池的重量比传统发动机明显增加。以特斯拉model S 为例,其总重达2108KG,仅电池就重量即超过500KG,此外还有驱动电机增加整车重量;而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总量一般为80-160KG。
其次,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同等重量电池提供的能量明显比燃油要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车身重量成为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选项。一辆70L 汽油的汽车行驶里程可达700-900KM,而载有500KG 的Model S 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仅400 公里左右,
比亚迪E6 电池重达一吨,续航里程仅250 公里,左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
新能源车轻量化途径
汽车轻量化的途径是:1)汽车主流规格车型持续优化,规格主参数尺寸保留的前提下,提升整车结构强度,降低耗材用量;2)采用轻质材料,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3)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4)采用承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其中,采用轻质材料被一致认为是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措施。
轻量化材质中高强度钢主要用于底盘、A柱等强度要求高的部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则更广泛的运用于汽车各类零部件,甚至车身等。我们认为采用铝合金(密度1.74)、镁合金(密度2.7)是汽车轻量化最现实的路径,钛合金、碳素纤维因供给量、价格因素现在不具备大规模运用的基础。
新能源汽车车身自重约消耗70%的燃油,而使用轻质镁(密度1.74)铝(密度2.7)合金代替不锈钢(密度7.8)作为车身部件,重量可以节省60~80%,节油效果最为明显
公司有望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宜安科技是国内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轻合金精密压铸行业领先者。公司专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具备国内领先的轻合金精密压铸技术,建立了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多项部件已经量产。
公司拥有超过1650 吨大型压铸机7 台,具有精密压铸件技术国内领先(能够做到精度小于0.4mm),并且已经与
通用汽车镁合金车门项目进行了合作,目前又与其他顶级新能源整车厂商多轮接触,在其迫切希望中国本地化的需求下,宜安有望打入其供应链,成为顶级新能源汽车供应商。
盈利预测与估值
假设条件:
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盈利预测基于如下假设条件:
1)假设14 年公司铝合
金业务有所下降而镁合金业务进行快速发展;
2)假设14 年及以后其他业务(电木\模具\锌制品\五金制品)缓慢成长。
3)液态金属在14 年小件批量供货,实现800 万元的营收;
4)液态金属在15 年及以后开始在大件批量公司;
6)新能源车业务15 年开始贡献收入,16 年上规模;
7)医用镁材在16 年完成临床获批,开始贡献收入;
我们测算,公司2014-2016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7.59 亿、11.14 亿,以当前股本计算公司2014~2016EPS 分别为:公司2014~2016 EPS 分别为0.49 元、0.91 元、1.43 元,下,对应PE 为60x、33x、21x。
当前估值并不便宜,但考虑公司在液态金属行业巨大的领先性、蓝海市场刚启动且具有极大的爆发性;公司医用镁材将颠覆既有市场,已占据标准制高点和先发优势;公司在新能源车业务的高起点、高确定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