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宜安科技300328,华泰证券一份研究报告引发的行情

14-09-25 18:27 2895次浏览
啦啦啦拉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为什么是十倍股-----华泰证券

7/7 日我们发布研报《宜安科技:正在起飞的十倍股(Tenbagger)》,市场首次、独家强力推荐公司,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股价同期运行大幅超越行业指数,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将详细分析为什么我们敢于喊出“未来十倍股”的勇气。

在市场还认为液态金属是实验室玩具时,我们已洞察到公司已成为行业先驱,并且将引领商业化进程。
行业层面:a)液态金属具有优越的材料特性,是颠覆性新材料;
b)批量商业化生产门槛极高,无论工艺配方、材料提纯、生产设备、材料工艺控制、结构件制造等各环节都困难极高,任何一个小环节失败将导致前功尽弃;
c)专利显示苹果 下一代iPhone7 将极大概率使用液态金属做保护框架,液态金属很可能是继CNC
产能、蓝宝石之后,下一个苹果希望垄断的战略资源;
d)消费电子之后,液态金属将在军工、工业、机器人 、医疗、环保、航空等高富帅领域相继发力,前景不可限量!

公司层面:
a)目前全球仅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和宜安两家公司有能力在消费电子宣布商用;
b)公司在核心技术大块成型、表面处理,已经能提供5.5 寸规格手机保护框,未来将研发更大型的结构件,我们判断宜安的此类关键技术水平已超越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c)公司具有设计建造液态金属生产设备的能力,因此产能扩张不成为问题。我们预计公司能在3个月内产能提升一倍,能有效满足下游大客户产能拉升的需求;
d)基于公司和核心优势,结合苹果的液态金属专利,以及iPhone 产品的发布节奏,我们判断公司大概率成为苹果的液态金属供应商。

医用可降解镁材公司同样走在全球最前列,商用时间周期和市场空间都异常诱人。公司是国内医用可降解镁材商用领域主要的推动力量,既是国际标准组成员,又是国内标准的制定者,同时拥有相当一批在手专利,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预计今年底将拿到临床许可。医用镁材属医疗器械,临床和审批低于内服药,2 年内实现商用。新能源车业务确定性高。公司兼具“大型压铸机产能+精密结构件”的双重优势,并且已为通用汽车 和Tesla 进行了送样合作,未来机会很大!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 EPS 分别为0.49 元、0.91 元、1.43 元,
下,对应PE 为60x、33x、21x,给予“买入”评级。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蓝色天际

14-10-13 20:07

0
估计要主升浪了
只做大牛股

14-10-13 11:17

0
公司医疗可降解镁材料属颠覆型产品,商用在即国内生物医用材料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
  
  
  
  镁作为医用可降解材料具有独特优势
  人体由50 多种元素所组成,镁是人体的常量元素。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定为700mg/d。镁在骨骼中仅次于钙、磷,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对促进骨形成和骨再生,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强度和密度具有重要作用。
  
  医用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极好
  镁Mg(1.738g/cm3)及其合金(1.75~1.85g/cm3)密度低,不到医用钛合金密度的1/3,与人密质骨(1.75g/cm3)极其相近。镁及镁合金有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弹性模量不到医用钛合金的1/2,能有效缓解骨科植入物的应力遮挡效应。试验表明,镁及镁合金浸提液无细胞毒性,不会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存活率。体外溶血率和细胞黏附试验结果证实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加快前成骨细胞在合金表面的黏附。同时种植体周围高浓度的镁离子可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
  
  医用镁材料的可降解性极好
  理想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在体内应完全降解,且其降解产物对周围组织无害。铁、锌、镁都能生物降解,但是镁材最佳。镁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含有氯离子的腐蚀介质中,呈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作为可降解材料具有天然优势。
  该材料制成的可降解镁骨钉可以在人体内完全降解,免去了病人二次开刀的痛苦,而且,对于老年人人员,身体条件甚至不允许二次开刀,相对于当前的钢钉、钛钉,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医用可降解镁材料无疑是一项颠覆型技术。
  
  公司医用镁材研究应用走在全球前列
  镁骨钉在欧洲已开始商用,市场已逐步开始接受此类产品。公司是生物降解镁材料国际标准的参与者,同时是国内生物降解镁材料的制定者,初步估计对应的市场空间国内37 亿美元,
  全球375 亿美元,成长空间将完全打开!
  从商用化过程看,骨钉骨板属于医疗器械,审批严格程度程度远低于内服药品,公司14 年底前应能得到政府临床许可,之后将快速组织临床试验,由于一颗镁骨钉的质量较少,在体内半年内将分解完毕,半年内为医疗观察期,镁材生物降解后为镁离子,本身是能被人体吸收的有益元素。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整个临床过程进展将比较快,两年内大概率产品商用,届时,公司是此领域标准的制定者和垄断供应商,有望在此领域塑造一个强大的消费品牌!
只做大牛股

14-10-08 11:51

0
支持楼主。
啦啦啦拉

14-09-29 11:28

0


来自雪球~~据说是液态金属材料的手机框~
啦啦啦拉

14-09-25 18:50

0
轻量化大势所趋,公司将在新能源汽车大显身手

汽车轻量化兼具内在需求和外在推动汽车轻量化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平均比发达国家同类轿车重8~10%,商用车平均重10~15%,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3.2%,比日本高37.8%。汽车轻量化是提升效率的内在要求,随着“节能环保”日益被重视,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根据测算,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车辆每减重100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约5克/公里。
世界各地的法律法规多对汽车环保性提出要求,政策的外在推动力加快了汽车轻量化的步伐。
其中,欧盟将实现CO2 排放控制目标的基础确定为汽车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美国“新一代汽车共同开发计划”(PNGV)将汽车轻量化列为汽车节能减排的三大技术措施之一。在国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明确将低能耗汽车列为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主题。

汽车锂电池遇能量密度瓶颈,减重是当前唯一可行之道
锂离子电池从诞生到如今已经有近50 年的历史,虽然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大部分场所,但其能量密度却是某些应用发展的瓶颈,比如说近几年锂电池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其电池能量密度一直成为汽车续航里程的困扰。
因此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研究如今增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如锂空气电池有望提高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但是进展缓慢,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每年低于5%,显示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车身减重。
首先,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重量比传统汽车大,无效能量消耗多,从效率角度理应减重。新能源汽车偏重的原因在于电池的重量比传统发动机明显增加。以特斯拉model S 为例,其总重达2108KG,仅电池就重量即超过500KG,此外还有驱动电机增加整车重量;而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总量一般为80-160KG。
其次,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同等重量电池提供的能量明显比燃油要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车身重量成为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选项。一辆70L 汽油的汽车行驶里程可达700-900KM,而载有500KG 的Model S 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仅400 公里左右,比亚迪E6 电池重达一吨,续航里程仅250 公里,左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

新能源车轻量化途径
汽车轻量化的途径是:1)汽车主流规格车型持续优化,规格主参数尺寸保留的前提下,提升整车结构强度,降低耗材用量;2)采用轻质材料,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3)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4)采用承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其中,采用轻质材料被一致认为是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措施。
轻量化材质中高强度钢主要用于底盘、A柱等强度要求高的部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则更广泛的运用于汽车各类零部件,甚至车身等。我们认为采用铝合金(密度1.74)、镁合金(密度2.7)是汽车轻量化最现实的路径,钛合金、碳素纤维因供给量、价格因素现在不具备大规模运用的基础。

新能源汽车车身自重约消耗70%的燃油,而使用轻质镁(密度1.74)铝(密度2.7)合金代替不锈钢(密度7.8)作为车身部件,重量可以节省60~80%,节油效果最为明显

公司有望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宜安科技是国内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轻合金精密压铸行业领先者。公司专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具备国内领先的轻合金精密压铸技术,建立了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多项部件已经量产。

公司拥有超过1650 吨大型压铸机7 台,具有精密压铸件技术国内领先(能够做到精度小于0.4mm),并且已经与通用汽车镁合金车门项目进行了合作,目前又与其他顶级新能源整车厂商多轮接触,在其迫切希望中国本地化的需求下,宜安有望打入其供应链,成为顶级新能源汽车供应商。

盈利预测与估值
假设条件:
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盈利预测基于如下假设条件:
1)假设14 年公司铝合金业务有所下降而镁合金业务进行快速发展;
2)假设14 年及以后其他业务(电木\模具\锌制品\五金制品)缓慢成长。
3)液态金属在14 年小件批量供货,实现800 万元的营收;
4)液态金属在15 年及以后开始在大件批量公司;
6)新能源车业务15 年开始贡献收入,16 年上规模;
7)医用镁材在16 年完成临床获批,开始贡献收入;
我们测算,公司2014-2016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7.59 亿、11.14 亿,以当前股本计算公司2014~2016EPS 分别为:公司2014~2016 EPS 分别为0.49 元、0.91 元、1.43 元,下,对应PE 为60x、33x、21x。
当前估值并不便宜,但考虑公司在液态金属行业巨大的领先性、蓝海市场刚启动且具有极大的爆发性;公司医用镁材将颠覆既有市场,已占据标准制高点和先发优势;公司在新能源车业务的高起点、高确定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啦啦啦拉

14-09-25 18:46

0
公司医疗可降解镁材料属颠覆型产品,商用在即国内生物医用材料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


镁作为医用可降解材料具有独特优势
人体由50 多种元素所组成,镁是人体的常量元素。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定为700mg/d。镁在骨骼中仅次于钙、磷,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对促进骨形成和骨再生,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强度和密度具有重要作用。

医用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极好
镁Mg(1.738g/cm3)及其合金(1.75~1.85g/cm3)密度低,不到医用钛合金密度的1/3,与人密质骨(1.75g/cm3)极其相近。镁及镁合金有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弹性模量不到医用钛合金的1/2,能有效缓解骨科植入物的应力遮挡效应。试验表明,镁及镁合金浸提液无细胞毒性,不会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存活率。体外溶血率和细胞黏附试验结果证实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加快前成骨细胞在合金表面的黏附。同时种植体周围高浓度的镁离子可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

医用镁材料的可降解性极好
理想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在体内应完全降解,且其降解产物对周围组织无害。铁、锌、镁都能生物降解,但是镁材最佳。镁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含有氯离子的腐蚀介质中,呈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作为可降解材料具有天然优势。
该材料制成的可降解镁骨钉可以在人体内完全降解,免去了病人二次开刀的痛苦,而且,对于老年人人员,身体条件甚至不允许二次开刀,相对于当前的钢钉、钛钉,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医用可降解镁材料无疑是一项颠覆型技术。

公司医用镁材研究应用走在全球前列
镁骨钉在欧洲已开始商用,市场已逐步开始接受此类产品。公司是生物降解镁材料国际标准的参与者,同时是国内生物降解镁材料的制定者,初步估计对应的市场空间国内37 亿美元,
全球375 亿美元,成长空间将完全打开!
从商用化过程看,骨钉骨板属于医疗器械,审批严格程度程度远低于内服药品,公司14 年底前应能得到政府临床许可,之后将快速组织临床试验,由于一颗镁骨钉的质量较少,在体内半年内将分解完毕,半年内为医疗观察期,镁材生物降解后为镁离子,本身是能被人体吸收的有益元素。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整个临床过程进展将比较快,两年内大概率产品商用,届时,公司是此领域标准的制定者和垄断供应商,有望在此领域塑造一个强大的消费品牌!
啦啦啦拉

14-09-25 18:44

0
另外,公司具有设计建造液态金属生产设备的能力,因此产能扩张不成为问题。我们预计,公司能在3个月内产能提升一倍,能有效满足下游大客户产能拉升的需求。

从专利水平来看,公司拥有核心的排他专利,如下列出宜安科技的核心液态金属专利:

专利一: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
授权公告号:CN203578719U 授权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2013207855478 申请日:2013.11.30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属于非晶合金成型技术领域。
该设备包括压射系统、合金熔炼系统、原材料进给系统、模具系统、真空系统和保护气氛系统,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非晶合金构件的制备,可以实现在真空和正压气体保护下进行非晶合金构件挤铸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在模具上添加排气口,有效解决合金构件成型过程中表面微小缩孔的形成,提高非晶合金构件质量。通过使用高真空罐或者保护气体罐,有效解决成型过程中真空或者正压保护气氛的获取时间,缩短成型周期,节约生产成本,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二:大块非晶及纳米晶合金表面化学抛光技术及抛光液
申请公布号:CN103789770A 申请公布日:2014.05.14
申请号:2014100521935 申请人: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块非晶及纳米晶合金表面化学抛光技术,包括化学抛光处理的常规工艺:机械前处理→碱洗除油→热水洗→稀硝酸→水洗→烘干,以及常规工艺烘干工序后的工艺为:化学抛光→水洗→钝化→中和→热水洗→烘干。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大块非晶及纳米晶合金表面化学抛光技术使用的由抛光剂主体、辅助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及光亮剂组成的化学抛光液及其材料成份为,针对于用金属模铸法或者粉末冶金法得到有较大边缘毛刺以及表面流纹、凹坑等缺陷大块非晶及纳米晶的产品。采用本发明所进行的化学抛光处理,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机械抛光,可与电化学抛光相媲美,本发明化学抛光处理的投资小,加工成本低,工艺流程短,控制要素合理且简单。

目前苹果在液态金属领域只有一个合作伙伴Liquidmetal Technologies,以苹果当前避免单一供应商管理策略看,苹果应在Liqidmetal Technologies 之外应至少再引入一家液态金属供应商,宜安是第二家宣布在消费电子商用液态金属产品的公司,且位于中国(根据最新苹果供应商名单,大陆有349 家供应商进入,位列各地区排名第一),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打入苹果供应链概率非常大。
啦啦啦拉

14-09-25 18:42

0
消费电子之后,液态金属将在军工、工业、机器人、医疗、环保、航空等高富帅领域相继发力,前景不可限量!
液态金属的目前已经应用的案例有:轴承、铰链、SIM 卡托/SIM 卡针、夹具、高尔夫杆头、钟表结构件等,由于全球供应商太少,还没能形成大规模应用。

液态金属因优越材料性能,Swatch、Omega 等手表高端品牌自2009 年开始在其产品中使用到液态金属。表内的数字和刻度由液态金属制成,它的无定形结构使其能够完美地附着于陶瓷表圈上,不会产生丝毫的缝隙。锆Zr 是液态金属合金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二氧化锆(ZrO2)陶瓷材质的重要元素。因为两种材质的优异硬度,使得表圈完美滑顺,同时能够抵抗磨损与腐蚀。
在消费电子领域,液态金属最初为大家熟知的是苹果将其用作SIM 取卡针,因其高硬度、抗腐蚀、高耐磨等性能远超普通金属。国内的OPPO、Vivo、华为等公司的部分终端已经使用液态金属材质的SIM 卡托槽、转轴。随着液态金属大块成型工艺的成熟,液态金属有望在智能终端保护框架和内部结构件方面得到批量应用,液态金属时代将呼之欲出。

未来,液态金属结构件攻克两块短板将极大的扩展应用范围:一是当前工艺决定单个液态金属结构件重量很难超过80g(大块成型难题);二上在表面处理处理较困难,比如倒角磨边、喷砂等,手感不如当前铝合金、不锈钢的高端工艺结构件。即便如此,避免表面处理的内部复杂结构件,因其强度要求高、成型复杂,比如双SIM 卡槽,液态金属也是最优选。
消费电子之外,未来液态金属在大块成型、提高非结晶度比率等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作为一种全新材料,液态金属的应用范围异常广阔。理论上,任何对强度、硬度、耐磨耐辐射、绝缘、高弹性等领域的复杂结构件都能利用液态金属替代,因此军工、工业、机器人、医疗、环保、航空等高富帅行业都将找到液态金属大量的应用场景!
比如:通过调节液态金属成分比例制作专门的散热器,可以避免其他传统热管散热器易于沸腾、稳定性不佳的缺点。一些关键结构件如果采用液态金属来制作取代原有应用可以显著延长汽车、房屋、生物材料以及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可让消费者节省许多开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液态金属技术可以使受损的金属有可能进行大面积的自我修复。在力学和其他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无论单质金属抑或合金都能自我修复。这一科研发明可用于研制更多应用在工业、军事等方面的新式材料,让金属的“再生”机能造福人类。液态金属除了能够快速自我愈合之外,其愈合受损神经组织的能力也开始受到关注。有研究称,金属在人体内可保持人体常温,液态金属能应用于医学手术。这项创新技术未来或可用于修复人类神经组织,造福病人。
宜安科技液态金属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走在全球前列国内进行液态金属供应商,尤其是Zr 基液态金属本身不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小量企业预言项目中,宜安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宣布可在消费电子商用的供应商,也是除LiquidmetalTechnologies 外,全球第二家在此领域商用的公司。

公司目前液态金属产品类别丰富,并且已经对下游一流客户形成了规模销售。

公司液态金属产品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等突出优势。一是性能优势,即高强度,高硬度,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二是工艺优势,即容易塑型,可以通过注塑、压铸等工艺得到理想的形状,轻薄小巧、精度较高,而且由于是在完全真空状态下完成塑型,表面的光洁度非常高;三是成本优势,即由于表面光洁度好,不需要繁琐的后加工,节省了工艺成本。
目前液态金属涉及到消费电子产品的工艺主要是美国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使用的类似塑料注塑的成型工艺,同时国内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摸索的压铸成型工艺。注塑、压铸可能是未来液态金属制备的主流工艺路线。
无论注塑和压铸都必须在真空环境中,以防金属在高温熔融状态迅速氧化,并且极快冷却以防结晶。因此液态金属结构件的制造技术壁垒极高:涉及到材料提纯、进料环节、出料环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快速冷却、注塑和压铸设备设计制造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失误,将导致前工尽弃!
宜安科技的液态金属采用的是压铸技术,苹果公司采用的同样也是压铸技术,但公司的材料配方与苹果公司不同,双方有各自的材料方面专利。而且,公司在核心技术大块成型方面、表面处理方面,已经能提供5.5寸规格手机保护框,未来将研发更大型的结构件,我们判断宜安的这些关键技术水平已超越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啦啦啦拉

14-09-25 18:39

0
其中一项被称为“大块非晶合金板材成形工艺”(Bulk amorphous alloy sheet forming processes)和“反重力中空形状的铸造工艺”(Counter-gravity casting of hollow shapes),都揭露了液态金属量产的部分方法。

而另一份US Patent No. 8,738,104 专利“整体地陷玻璃镶在金属边框方法和系统”( Methods and system Integrally trapping glass insert in a metal bezel)则直接揭露蓝宝石如何与液态金属完美镶嵌结合。专利中, 苹果列出了数个实用的方法, 让坚硬的蓝宝石玻璃镶嵌入液态金属中。具体方法是摒弃以往的塑料铸模方式, 改为金属铸模, 液态金属具有塑料的特性,以达到蓝宝石和液态金属达到无缝的一体成型效果。

蓝宝石已成为苹果的战略性资源,下一个战略性资源将是液态金属
2013 年11 月5 日,蓝宝石供应商 GTAT  宣布它与苹果签订了一份多年期、价值5.78 亿美元的高级蓝宝石材料供货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苹果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专门用来加工蓝宝石材料的生产厂,独家提供给苹果蓝宝石盖板玻璃。
在该专利中,苹果充分利用了液态金属很多非金属的优势,描述了包括蓝宝石玻璃是如何和液态金属机身完美镶嵌结合的。
GTAT 具有业界最先进的蓝宝石长晶炉,可以制造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晶棒,大规模产业化意味这苹果使用的蓝宝石盖板成本将迅速下降,与苹果的排他性协议保证了蓝宝石资源已成为苹果的垄断性资源(与苹果垄断CNC 产能何其相似,但给竞争对手设置的门槛更高)。
蓝宝石的摩尔硬度值为9,而玻璃的摩尔硬度值为5,并且,蓝宝石的断裂韧性值为2.3MPa√m,几乎是康宁大猩猩玻璃的3 倍,因此蓝宝石盖板的耐刮能力、手感将优于康宁玻璃。

但同时,蓝宝石也具有透光率低(相同厚度低大约3~5%)、密度更重(蓝宝石:3.98g/cm3,玻璃:2.54g/cm3)、更脆等弱点,所有毫无疑问,苹果的蓝宝石盖板玻璃应薄于现有的玻璃盖板(<0.5mm)。由此带来一个大问题:大尺寸(5.5 寸)、极薄、易碎材料的保护结构件必须要远高于当前的
铝合金结构件(iPhone 5/5S)、以及不锈钢+玻璃保护结构(iPhone4/iPhone4S)。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刚刚过去的2014/9/9 日发布会上,苹果为什么没有在iPhone6/iPhone plus使用业界翘首以盼的蓝宝石盖板,原因无它,以目前的铝合金结构件强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起到保护蓝宝石盖板的,而苹果此时在液态金属准备还不成熟,只能忍痛割爱!而首先只在Apple Watch 上使用蓝宝石盖板,实际是因为手表屏幕小、且被固定在手上,被摔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因而规避了高强调保护框需求。也就是说,iPhone 如果使用蓝宝石盖板,是无法规避不使用液态金属保护框的!

我们预计,苹果极大概率在iPhone7 上大规模使用蓝宝石,原因:苹果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蓝宝石长晶炉产能投资,目前已建规模超过2500 座,单炉晶棒重达200kg 以上,AppleWatch 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消耗如此大规模的产能。iPad/iMac 上使用蓝宝石盖板不经济也不实用,唯一的可能的应用就是iPhone 盖板!
基于以上的推理,我们认为: iPhone7 及后续机型必须使用蓝宝石盖板,与其配套的保护框,液态金属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液态金属从材料的“超高强度+高可塑性”,将秒杀目前可看的任何其他任何材料(塑料、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我们甚至断定:在不使用液态金属的蓝宝石iPhone,很可能难以通过手机跌落试验( 1 米高手机跌落硬地)。而且,使用液态金属还将带来额外的好处:
1)非导体,可以支持iPhone无线充电(现有iPhone5/5S 因为金属外壳,电磁屏蔽无法支持无线充电);
2)产能拉升速度极快,因为可使用类似注塑一次成型工艺,所需的后期加工较少,加工效率将远超目前iPhone 使用的CNC 精雕工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判断:液态金属很有可能成为苹果下一个战略性资源!
7 月17 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苹果关于环绕式屏幕的专利申请,环绕式屏幕将由蓝宝石材质打造,呈透明属性,将会安装在液态金属框架之上。
啦啦啦拉

14-09-25 18:36

0
液态金属着色也具有明显优势,以使用广泛的铝合金为例,通过现有的阳极氧化工艺虽然也能着上多彩的颜色,但是着色限于表面并且硬度较低,后期使用因此普遍存在掉漆和划伤的情况,而液态金属可以通过改变表面的结构,来改变它的颜色,后期装饰工艺丰富,颜色也更加自然同时耐磨损,不易刮擦掉色。


液态金属商业批量生产极为困难
液态金属生产过程涉及两个核心技术:液态金属的配方以及生产液态金属件的生产工艺控制。配方学术界已研究多年,通常某种金属占比较高,辅以其他比例金属。比如铁基非晶合金(主要应用于变压器的铁芯、IC 卡的卡芯)配方可能包含Fe、Ni、P、B 元素;锆基非晶合金配方可能包含Zr、Cu、Ni、Al、Nb 元素。实际上各家公司对自己的配方严格保密,因此包括元素比例和新增元素(比如增加La、Ga、Ti、Np、Pu 等)各家都有所区别。
大部分金属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规则图案的结晶体结构,而液态金属的生产要求人工干预,使其凝结过程中拥有的是类似于玻璃的原子无序随机排列堆积,液态金属结构件的生产难度极高,包括工艺配方、材料提纯、生产设备、材料工艺控制、结构件制造等各环节都极为困难,同时需要非常精确的成分控制、过程控制和很小比例的掺杂,生产过程必须真空环境和快速冷却,任何一个小环节失败将导致前功尽弃,材料的结晶和氧化就会很快形成从而导致产品良率大幅下降。由于以上的这些难度,导致液态金属材料虽然很早就被发现,实际商用却并不到,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经过如此高标准的生产过程,很难做到一个大体积的结构件(大块成型),控制大件的非晶过程远远难于小件的非晶过程,而要让液态金属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大块成型是的重要前提,因为保护框、支撑件、外观件、夹具等都需要大块液态金属产品。

专利显示苹果大规模商用液态金属箭在弦上
我们调研的信息显示,苹果对液态金属的跟踪研究已长达8 年。在2010 年时,苹果与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液态金属科技公司OTCBB:LQMT)签订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后者合金技术的独家权利,并且已经在iPhone 的SIM 卡槽捅针首度商用液态金属。此为苹果在液态金属材料长期布局的第一步。

另外,苹果与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Cruci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系列液态金属性能改良、批量制造方面的专利,为液态金属商业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