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转型后的苏宁值多少钱?
如此割裂估值肯定是欠妥的,各个板块间的磨合会产生阻力(负向估值)或协同作用(正向估值),且会程乘数倍放大。看看也无妨。
苏宁云商的线上交易已经超越
唯品会,苏宁的物流规模即将接近顺丰,线下门店营收相当于两个国美,仅是与这三家公司估值的横向对比,就已经达到了1900亿元,而苏宁云商还有
飞速增长的用户规模、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O2O业绩、电商金融服务平台等无数个N,当下估值却还是571.44亿元。
不得不说,苏宁被严重低估了。
2014年的双十一已经过去一周,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最开始由阿里巴巴主导的购物狂欢节,已经成为众多电商平台角逐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节。除了消费,每年双十一的重要看点,就是各个电商平台怎么和阿里玩逗猫咪捉迷藏。
而今年,苏宁在11月11日当天北上广的主要报纸上的“打脸”广告,让人印象深刻,和京东历年来双十一期间针对天猫投放的欲言又止的擦边广告不同,苏宁更为直接与犀利。
刚好,结合苏宁第三季度财报和双十一,解读一下转型后的苏宁,到底值多少钱,寻找一下苏宁与阿里硬碰硬的底气来源。
苏宁线上营收起飞,营收超唯品会但市值被低估
零售业的趋势是什么?互联网。所以看苏宁能走多远,线上营收是核心。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苏宁云商仅线上营收就有84亿元,同比增长52%,单季度营收超过了上半年的82.82亿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在
美国上市的唯品会,刚刚发布了三季度报,总营收为8.8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亿。这就意味着,苏宁线上84亿的营收,几乎相当于1.5个唯品会。
可是,问题就来了,唯品会的当前市值多少?138.8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850亿元。而整个苏宁云商的市值呢?571.44亿元。难道拥有线下1600家门店、线上自主式B2C规模全国第二、拥有电商平台中国最大物流规模的苏宁云商,估值却比不过一个唯品会?显然,上市地的差异,使苏宁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
我们再看苏宁的这84亿线上营收构成,其中最具有看点的,是来自开放平台的11.47亿元交易规模。虽然看起来,开放平台的占比仍然不算太大,但是这是在短短半年间,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量级上增长起来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苏宁云商从一家以自营为主的零售企业,在向平台型零售渠道转变。
物流规模电商平台第一,合理估值应该近200亿元
可能有人说唯品会是妖股,其本身的估值标准与体系就异于一般的电商平台,不具有可比性。这个也有道理,那我们看看物流。
一直以来,京东在物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从三年前的C轮融资开始,刘强东就号称投资百亿建物流。然而从上市招股文件中可以看到,直到2013年底,京东在物流上的投入,充其量只有35.3亿元(其中土地使用权5.98亿、设备软件等10.2亿、在建工程12.4亿),截至2014年4月1日,京东布局36个城市的仓库总面积为150万平米。
同样是物流,苏宁的半年报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公司拥有的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达到了352万平方米。可见,苏宁云商虽然很少吹牛,但物流规模,已经超越了京东,成为国内电商平台中最大。
苏宁物流到底该怎么估值?这一块在电商平台中很难拉出来计算,我们只有和物流公司进行比较。
去年年底,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对顺丰投资80亿,占股不超过25%,如此算出顺丰的估值约为320亿。11月初,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上海新开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N。
苏宁近年来转型的主题是O2O,讲究的是双线并进、相互融合。如果只看线上的交易和用户,不看移动端和线下,显然不能体现其O2O的成绩。
实事上,在苏宁云商整体营收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移动端占比从上半年的20%提升到24%,而线下门店单店销售也恢复到增长车道,单季增长4%。移动端领衔线上增长,门店端不降反升,集中体现了目标市场对苏宁云商O2O战略转型的最大肯定。
说到苏宁的O2O,就不得不提苏宁的线下服务。从免费贴膜、免费清洗油烟机、免费早餐等灵感式服务营销,到集近十种特色售后服务的体系化建立,苏宁云商已经从一家价格驱动型的零售渠道商,转型为一家服务驱动型的互联网零售平台,这其中的软转型,可能长期意义远比商业模式上的硬转型更为重大。
半年前,张近东说苏宁转型正在经历拐点,当时外部的人还很难看到具体的拐点在哪里。可第三季度的财报一发,仿佛有关张近东的拐点说,已经清晰了起来。
说到底,苏宁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本质上应该还是苏宁内外部体系融合、线上线下融合O2O战略的成功,验证了这一两年来苏宁O2O战略选择,取得了初步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