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绸市场“嘉兴指数”渐成全球风向标
将打通“网上丝绸之路”·杭州日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报记者 吴幼祥
罗森格是意大利一家丝绸服装公司的客户经理,他每天工作再忙,总要抽出时间从网上了解一下远在中国的交易信息,这就是位于浙江嘉兴的中国茧丝绸市场的交易情况。近年来,这个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丝绸价格的“嘉兴指数”,已在全球丝绸界成为共识,
全球丝绸的定价权已牢牢掌控茧丝绸市场的手中。这使我国丝绸业由此在国际市场上主控了茧丝价格的“话语权”。 全球最大的茧丝绸交易平台 1992年,由中国外经贸部和原纺织工业部批准,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会同江苏、浙江、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及嘉兴市丝绸总公司共同出资,在嘉兴市组建了全国性的中国茧丝绸市场。
市场以组织交易、引导产销、合理配置资源为主线,逐渐探索出一条茧丝绸流通管理的新方法。市场根据场内经营者的需要,不断推出各项新的服务,在原有
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着重建立了资金、仓储和物流配送服务等,使市场的“信息流”能有效地与“资金流”、“物资流”汇合的现代化、规范化市场体系。
市场设现货网上合同订购交易和现货即期实物交易二种模式,其中现货网上交易采用会员制形式,通过B2B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公开交易。现货即期交易由经营者在市场内租用营业房定点自主进行。这也是全国最大也是首个网上网下打通的交易市场。网上交易由会员之间产销直接对接,并已实现异地同步,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做天下贸易。目前市场交易约90%通过网上实现。
市场进场经营者分为会员单位和驻场企业两种。全国丝绸100强中的95%以上是市场的会员单位和驻场企业,目前,市场内经营者400余户,代理客户1000余家,联系全国企业约2000户,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全国茧丝绸稍具规模的产区均有企业参与市场。
据茧丝绸市场总裁刘佳林介绍,市场通过各项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了企业的“千辛成苦”,保持了交易的“前瞻性”和公正性,也保证了信息的公开性和对称性,使茧丝绸市场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高速发展。1994年,茧丝绸市场为10亿元市场,1999年为50亿元市场,而到了丝绸经营放开的2001年,一跃成为百亿元市场,2003年为200亿元市场,居全国前三甲,全国同类市场首位。去年,市场交易额达260亿元,市场全年缴纳各类税收5500余万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茧丝绸交易平台,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近年来也被国家有关部委列为我国茧丝绸市场体系建设基础平台,浙江省“重点市场”、“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试点单位,2005年11月,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专业商品市场竞争力50强中排名第4。
全球丝绸定价参考“嘉兴指数” 无论在印度、或者欧美,当两家公司要洽谈有关丝绸面料或服装时,都要参考一下中国茧丝绸市场的交易价格。
茧丝绸市场交易以茧丝绸为主,其他相关商品为辅的原则,经营品种除茧、丝、绸、绢纺、丝绸服装以外,其他纺织原料、染化料、面辅料、服装、纺织机械设备及零配件等均可经营。茧丝绸商品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额的95%以上,上市商品全部明码标价,并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公布,网上交易品种100%通过第三方国家指定的质检机构检验,最终出口商品100%有品牌、有商标。
作为全球最大丝绸供给国,在以前,定价权却一直受制于外商。外商会同时面对许多家中国出口企业,让这些企业相互压价。一位丝绸从业人员感慨,当丝绸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外商人手里时,我们国内经历了丝绸行业的10年萧条,倒闭了许多工厂,也让种桑养蚕的农户“伤透了心”。2001年丝绸流通渠道全面放开,随着中国茧丝绸市场成交量的日益增大,中国人终于有了丝绸的定价权。而目前由于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了定价的话语权。因为,全国丝绸百强企业95%都是市场的客户。其每日的交易价格信息,被业内称为“嘉兴指数”已成为全球茧丝绸行情风向标。不少外商和国内出口企业已直接参照茧丝绸的市场价格实现合同成交。
“电子商务”将打通“网上丝绸之路”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丝绸客商们都会通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快速地进行交易”。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丝绸论坛上,来自印度瓦拉纳西的丝绸协会主席海斯·波卡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期待,他的话同时也道出了前来嘉兴参加论坛的
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际丝绸客商的期待。
为了搭建一个国际丝绸交易平台,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今天,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让全世界的丝绸客商足不出户就能做买卖。中国茧丝绸市场正加快国际化步伐,市场已与国内各高校的科研人员合作,进一步开发国际茧丝绸电子商务系统项目,该项目已于2005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专门立项。交易市场已将其网上交易系统交易规则翻译成了英文,英文交易界面也在建立中。 刘佳林满怀豪情地向记者描述未来构想,先是升级和新建网上交易平台,使网络可延伸至国际范围。建立网上出口商品交易系统,实现市场交易商品的国际化。另外,要建立一个网上拍卖系统,满足个性化、特殊化需求,还要开发三年期交易系统,设立丝绸行业大型数字化仓库,为行业提供预测周期性变化的智能工具。交易市场正在极力促成国际丝绸民间联谊会和国际丝绸采购团的建立,使国内国际丝绸客商成为“一家人”,实现贸易信息共享。另外,目前的丝绸国标已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市场将发挥平台和组织功能,推进标准修订,并努力促成修订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使之权威化,形成类似澳大利亚羊毛市场标准为全球执行认可的标准。
记者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看到,市场三期一幢23层商务大楼已经结顶。刘佳林说,三期建成后,全部采用开放式货架运作,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售后服务,“大卖场+酒店式办公楼+第三方物流”的全新业态将使市场实现质的飞跃,为构建国际丝绸交易公共平台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
【相关新闻一】
2000万蚕农去年增收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