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可折叠手机样机将亮相 带动上千亿产业链(图)
复制链接
打印
2014年04月02日11:20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中国证券网
昨日,重庆商报记者从墨希科技了解到,根据拟定的时间表,该公司将于年内推出可折叠手机样机,3至5年内有望批量应用。这种注入石墨烯“元素”的新型手机,外观看起来不仅会比现有的智能手机更薄,还可以实现弯曲折叠。
值得指出的是,伴随石墨烯材料进行产品应用,这条产业链将形成上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的产值,并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和行业。
A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包括:南江集团有2家绯闻单位
华丽家族 、上海新梅。上海新梅引入南江集团作为股东,并因此傍上石墨烯概念题材。南江集团为华丽家族控股股东。此外,石墨烯概念股还有:
金路集团 、
烯碳新材 、
方大炭素 、
乐通股份 、
中国宝安 、
力合股份 、
龙星化工 、
中航三鑫 、
伟星新材 等。
研究人员在弯曲的单层石墨烯触摸屏上测试书写功能1
研究人员在弯曲的单层石墨烯触摸屏上测试书写功能
手机更薄还可弯曲折叠
去年1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成功制造出尺寸达国际最高水平的单层石墨烯。随后,该院与上海南江集团成立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线于去年12月底试产成功。
“按计划,今年石墨烯薄膜产量预计可达30万片。” 墨希科技总经理崔华亭表示,石墨烯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新能源、航空等领域,公司今年的重头戏是着力推动石墨烯在手机行业的应用,将在年内推出可折叠手机的样机,并力争3至5年内实现批量应用,触屏手机会更薄,还可以实现弯曲折叠。
为了推动以上计划的实现,市经信委几天前组织召开“以石墨烯为屏幕材料的触屏手机”应用对接会,在渝手机制造企业国虹科技、赛丰基业、宝捷讯、国信通、高讯电子和百立丰等,与墨希科技展开了近距离接触。
手机制造厂商兴趣浓厚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有手机触摸屏的工作层材料为氧化铟锡(ITO),不仅价格高、易碎还不环保。与之相比,以石墨烯为材料的屏幕导电性好、透光性强,而且具有更环保省电、抗震动等特点。它的应用能助力手机供应商抓住先机,争取到更大市场份额。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浩飞透露,包括国虹科技、赛丰基业、宝捷讯等在内的多家手机制造企业,已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重庆赛丰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迅表示,对手机制造企业而言,是否推广应用石墨烯材料,有四大关键点需进一步明确,包括成本、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用户体验感受、零部件和软件系统之间如何融合等。
“我们最关心的是石墨烯材料在应用初期的成本是否会过高,性能是否稳定等问题。”重庆宝捷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刘琼则表示,此外,现有的手机软件与可折叠手机是否兼容也是关注的焦点。
已启动研发配套零部件
“新技术的应用距离真正的商业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一部手机要实现可折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史浩飞表示,除了屏幕外,外壳、电池、电路板等零部件也需要满足可折叠的需求。
他透露,为满足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目前,墨希科技已与国内数十家企业展开对接,寻找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合作伙伴。同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已启动研发可折叠手机外壳。未来折叠手机实现量产后,价格有望与现在的智能手机持平。
按拟定的发展规划,墨希科技将分三步走:首先将推动石墨烯取代氧化铟锡(ITO)作为手机触摸屏的原料,充分验证材料的可靠性和商用价值;第二步是实现可折叠手机的应用;第三步是时机成熟后,进军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速推动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市经信委将在搭建对接平台的同时,围绕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石墨烯应用的扶持力度。
可带动上千亿产业链
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栋算过一笔账,伴随石墨烯材料进行产品应用,这条产业链将形成上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的产值,并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和行业。
事实上,已有企业在石墨烯领域“策马扬鞭”。去年底,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在高新区开园,重庆市川马电子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企业,投资1亿元建设以石墨烯为原材料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产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
据悉,重庆高新区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石墨烯应用研发企业20家以上,引进、发展下游应用生产企业100家,建成产值达1000亿元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
A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包括:南江集团有2家绯闻单位华丽家族、上海新梅。上海新梅引入南江集团作为股东,并因此傍上石墨烯概念题材。南江集团为华丽家族控股股东。
石墨烯概念股还有:金路集团、烯碳新材、方大炭素、乐通股份、中国宝安、力合股份、龙星化工、中航三鑫、伟星新材等。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