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新闻了。关键是容量,这是关键。
0
中证资讯获悉,工信部正在研制鼓励短程低速电动车发展的方案,可能会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据媒体报道,2014年山东省各区市(不含青岛市)购买使用节能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企业和单位,将获得每辆3万元至4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
0
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年)》。根据《方案》,上海市计划到2015年推广应用13000辆新能源汽车。
0
我国科研又一重大突破:新型超级电容器在津问世
记者今天在天津市政府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在津研制成功,取得了我国纯电动车动力电源研究的重大突破。
这种新型结构的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是在天津市重大项目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由中国工程院周国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3年刻苦攻关成功开发的。经检测试用显示,超级电容器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有效解决了国内电动汽车电源技术瓶颈问题。推广使用后,将缓解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周国泰院士介绍说,以一辆公交车为例,采用超级电容器后,每年就可节约运营费用约13.5万元。这个项目的研发成功,将推动我国超级电容器产业发展,对抢占世界新能源汽车科技制高点、缓解能源紧张有重要作用。
据悉,天津市将致力于推动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品在津实现规模产业化。通过聚集各方面优势,在津建立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业化基地,一期达到年产1000万只30亿安时的产能,二期工程将建成1亿只300亿安时生产能力。
0
0
0
0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协同会战”的结果
话题回到采访周国泰院士的开头。他还是坚持说那句话,超级电容器的研发,是多方支持,多领域、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的成果。
“周院士说的是事实!”原海军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柱讲起了周国泰。
周院士是一位军人科学家。多年来,他创建了我们国家的军事科研的新模式和新路子。他作为领军专家,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他把军内外有关专家,战略研究的,军事需求的,科研管理的专家都联合起来,充分集成地方的科研力量、技术成果,甚至地方的资金资源,高效组合起来,形成优势。这就是他的“小核心大联合”的科研创新模式。
陈同柱说,就说超级电容器这个新能源项目,看起来是解决电动汽车动力问题,最终是军民两用,可能在潜艇、航天,包括新型飞机、导弹都可应用,解决国防军事急需的新能源,花了最少的钱,取得了大成果。现在,导弹、飞机、航天火箭,液体燃料的推力远远不够用了,他的科研找到了路子,很可能要在这方面突破。这就是军民融合.
0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老百姓也用得起
有专家说,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种种迹象表明,电动汽车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但电动自行车风靡全国,每天提几公斤的电池上下楼,在居民小区并不鲜见。电动汽车怎么办?
为此,有学者发表文章,对电动汽车提出种种担忧和质疑。有说电动汽车在电池上不成熟的,有说原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任何电池都不环保的,各种议论不绝于耳。
有各种质疑和担心,也属正常。科技创新,正是在质疑中前行、在争论中创新的。说着,周国泰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有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电池的问题卡住了电动汽车的脖子,这也是事实。”他扳着手指头,就说公交车吧,一辆公交车,走100公里,若用油30升,按8元1升算,要240元;而用电,走100公里。用电70度,每度电平均按6毛钱算,是42元钱。还是用电省吧。因此,发展电动车,不应动摇!
还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与超级电容器比,锂离子电池成本7万元,充电2000次,每充电1次按行驶100公里算,20万公里就要更换电池;超级电容器,也按充电1次行驶100公里算,可充电5万次,甚至可达10万次、50万次,超级电容器的价格不高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回收后,对材料再激活处理后还可以使用。计算一下,综合成本有多低!这样,老百姓是不是就能用得起了?
超级电容器的生产是环保的,你可以到淄博年产100万只的生产基地去看,生产车间,只有一个地漏,那是用来打扫卫生冲水用的,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没有污染排放。还用担心环保问题吗?
0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外接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简称PHEV。目前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一直是各大汽车集团花费巨资研发的新兴领域。
然而,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还就是电池。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在2011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存在两个明显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缺乏深层次技术。比如电池的化学问题、物理问题、温度问题、结构问题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研发还不够,没有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另一个缺点是缺乏评价体系。比如电池的安全性怎么样,在高温、低温环境下能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没有一个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