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因为无常,所以平常心

14-03-07 21:48 5014次浏览
hjgyms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为了帖子发在证券区就先说说票子,评论区办事。

当前A股进入集中摘帽期,摘帽概念股逐渐成为市场资金关注的焦点,进入“拣垃圾”时段。株冶集团(600961)、中航黑豹(600760)近日摘帽后均出现强势涨停的走势,关注持续性。 个股方面关注*ST鞍钢*ST河化 、*ST九龙、*ST济柴*ST韶钢 、*ST贤成、*ST联合、*ST亚星*ST西仪*ST生化 、*ST北磁、*ST远洋、*ST彩虹、ST澄海、*ST中冠A*ST南化 、 *ST祥龙、*ST上控 等。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hjgyms

14-03-10 10:05

0
新股、油改、国企改革、特斯拉、蓝宝石均走弱,摘星摘帽相对较强,指数走弱
h5121188

14-03-09 17:25

0
600760 几个涨停
天养

14-03-09 16:44

0
感谢
炒股靠蒙

14-03-08 16:53

0
看看
期待之永远

14-03-08 15:11

0
@hjgyms 受益匪浅,谢谢您的文章!
hjgyms

14-03-08 10:26

0
持续的实践是成功的唯一秘诀。(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
实践出真知。以战养战,不断实战是提升水准的不二法门。
hjgyms

14-03-08 10:24

0
“不要期待任何的感知。也不要对任何的感知有任何的留恋或反感,保持一颗「平等心」。在观察中你会发现,这些感知都具有无常的共性。你要做的只是客观地观察。”
“观察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它成为的样子。(Observe it as it is, not as you want it to be.)”
————————————————————
1、永远没有一只股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热爱。高手急流勇退,低手恋栈不舍。
2、客观的遵从市场,而不是意淫,先入为主。意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意淫伤身。
hjgyms

14-03-07 22:31

0
认清自己,所以平常心,所以淡定从容,宠辱不惊,不悲不喜。如何认清自己,“内观”可能会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中国内观网http://www.vipassana.org.cn/vipassana-qa.htm
注:非广告,仅作资源共享。
hjgyms

14-03-07 22:23

0
后记:两千五百年的智慧——Vipassana
关于冥想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
如果你耐心看到了这里, 那么最后这一点点的时间,我想讲述在整篇文章中都没有讲述的、关于「内观」(Vipassana)的秘密。
作为一个受西方教育影响、及其强调科学考据的理科生和不可知论者(接近无神论者,但稍有不同,即认为人类无法证明神的存在与否),我回到世俗后做了许多的考据。以下所有内容都有据可考。
在2500年前的印度,创造「内观」这种冥想方法的释迦族人,名叫悉达多?乔达摩。你现在可能更多的听说过他的另一个称呼: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修行成就者“。这个称呼带有略微宗教色彩,但鉴于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我们接下来就用这个称呼吧。
在释迦摩尼开悟以后,他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也从未教导过任何的宗教主义或是派别思想。
他一辈子只教了三件事——戒、定、慧。
戒(sila),也就是我们在十日修中,新生要遵守的五戒,老生要遵守的八戒(“猪八戒”的来源。)
定(samadhi),也就是所谓的禅定、入定、修定,其主要修行方法就是在前三天中所修的「观息」。
慧(panna),也就是修智慧。而戒和定都是为了让心境达到可以修智慧的状态。
其实,在当时甚至更早的印度,已经有许多人教导修行戒与定,慧也已经存在,至少有闻慧或思慧。许多人普遍同意心的不净烦恼是痛苦的根源,认为必须根除他们,获得解脱。释迦摩尼只是找到了如何做到的方法。
当时所欠缺不了解的,是感知的重要性。当时和现在一样,一般都认为我们是对外在的六个感官对象,也就是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产生性反应。然而释迦摩尼向内观察实相,发现这六个外界事物和我们的性反应之间有个被忽略的连接,也就是内在的感知。
这六个外界事物和相对应的器官相接触,就会产生感知,心马上会对它做出好坏评价,感知因而变成愉悦的或不愉悦的,我们因而升起贪爱或厌恶的性反应。
这个过程极为迅速,性反应已经反复多次后,我们的意识才察觉到,而这时性反应已经强到足以主宰控制心了。若要克服性反应,就必须觉知到反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而反应是从感知开始的,因为我们必须察觉到感知。
释迦摩尼发现了这个过去不为人知的事实,使得自己开悟,达到完全的身心平衡。所以他在肯定客观事物存在的同时,一再强调身体内在物理感知的重要性。通过「内观」来修智慧,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故事其实就这么简单。
释迦摩尼同学其实只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智者,就好像中国的老子一样。在发现上述事实以后,就开始传播他的发现,希望能帮助到更多。
但普通人一具有大智慧,就容易被后人拿来搞宗教,将原本纯净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浑浊。就好像老子只是创造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后人却把它发展成了“道教”,把老子变成太上老君供奉起来。
所以一百年以后,如果有了什么“苹果教“、”马云教“,毫不稀奇。什么?你说现在已经有了?
关于释迦摩尼,后来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他逝世后的一百年,所谓的“佛教”发生了“根本分裂”,部派佛教时期开始,各种派别间不断争斗。再后来佛教基本变成了“上座部佛教”(蔑称“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派。在大乘佛教中,释迦摩尼就从一个智者变成了一个法力无边、具有各种超能力的神。再后来大乘佛教从印度向北方传播,又有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然后大家完全不知道释迦摩尼最初教了什么,只是有事没事求佛保佑了。
我修行还不到家,所以如果换作我是释迦摩尼,看到后来的这些事真的是血都能吐出来。
当然,释迦摩尼所教授的纯净内容在很多经典里依然能够见到身影。
我回家以后,找到了可能是佛经中流传最广的玄奘翻译的《心经》。《心经》虽然是大乘经典(比如已经有“观音菩萨“的出现),但如果你看完了以上十日修的心得,那么以下就是一个惊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波罗蜜多”意为“美德”,而所谓“般若”就是戒、定、慧中,“慧”(panna)的音译。
上文中所写到的人的六个触角——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体皮肤和大脑——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所谓的”六根“。
而这六个触角所接触到的外界相对应的六个事物——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所谓的”六尘“。
根尘相触,就有了本文开头所写到的四个步骤中的“意识”,就有了“识”。
“识“有了以后,你就会去辨别这究竟是什么,也就有了“想”。
“想”有了以后,你的身体内就会产生愉悦或者不愉悦的感受,也就有了“受”。
“受”有了以后,你就会开始产生贪求和厌恶的性反应,这也就了“行”。“行”也就造作了痛苦。
这就是《心经》中的: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而“受”、“想”、“行”、“识”,再加上所有的客观事物,“色”,就构成了“五蕴”。也就是《心经》开头的那句: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一直在说的两种对于内在感知性反应“贪爱“和”厌恶“,相信你也已经想到了,就是“三毒”中的:”贪“和“嗔”。
你可能会想,那么我在思想上,不“贪”、不“嗔”,不就好了吗?
理论上是的,但问题是你做不到。
做不到的原因是你可能都没察觉到,真正迷恋或厌恶的,是身体最深层的感知。而察觉不到,又是因为我们对于识、想、受、行的整个发生过程完全无知,对于身体内在的感知也完全缺乏觉知能力。因此,我们一直纠结于最表象的图像、言语、思想、回忆。
这种无知,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所谓的“无明“,也就是“三毒“中的最后一毒:“痴”。
所以一切的一切从“无明“起,「内观」便是释迦摩尼同学作为一个智者,发现的破解无知的方法——通过向内观察最自然、真实、根本的感知来培养对根本感知的意识(Awareness)和平等心(Equanimity),从而达到“无无明”。这样人才能主动把智商用起来,而不是被“贪”、“嗔”被动控制。
这一切都和后来的加入了很多神的宗教无关。
而中文中所谓的“禅“,出自巴利语的“禅那”(jhana)。修行“禅那”的方法只有两个:”奢摩他“与”毗婆舍那“,中文称之为“止观二学“。
止,也就是“修定”,也就是奢摩他,Samadhi。
观,也就是“内观”,也就是毗婆舍那,Vipassana。
这,就是冥想最纯净的全部。
---
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写这个系列,能读到的,都是缘分。而这段后记,单纯地分享给喜欢涨知识的朋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以此文,感谢于去年9月去世的S.N. Goenka老师——”The Man who Taught the World to Meditate“,引用自《赫芬顿邮报》在他离世的报道标题——“那个教会世界如何冥想的人“。
hjgyms

14-03-07 22:21

0
第十天和第十一天:答案
早上的两场冥想之后,我们可以开口说话了。
大家似乎都没有太多的不适应,互相之间开示分享彼此在这过去9天里的心得体会,但更多的,是分享彼此来到这里以前的故事。
仙风道骨、爱乱动的老香港人是一名中医药师。谦卑憨厚的另一个老香港人是一名刚刚退休的政府公务员。那位年轻的香港人是名刚刚从泰国交流回来的香港大学生。
而来自澳大利亚的禅定“老僧”已经结了婚,是在广州玩乐队的乐手。现在想来,我很好奇他玩的是什么样的音乐。
一身精壮肌肉的法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在云南大理做导游和修太极的。
憨态可掬的印度人有两个孩子,从孟买到纽约到伦敦到香港,在某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工作了十几年,一路做到合伙人。他在孟买时一只想去修内观却抽不出时间,因缘际会下却在香港成行。
谦和善谈的新加坡人也有一个孩子,也是新加坡某大型政府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来之前排除了工作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过上了十天没有黑莓手机、没有邮件的离世生活。他说他这一次收获非常的大,今年年底前还会再来。
另一个本以为是马来西亚人的新加坡人是一名珠宝设计师,之前曾是个获得过红点、IF产品奖的工业设计师。他在过去五六年里对许多禅修和冥想的方法有过研究,却说这是他目前遇到的“最纯净”的方法。
最后,我们也终于有机会认识那两个为我们服务了整整十天的三十多岁的香港人。他们都是已经参加过两次十日修的老生,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做义工。
和意想中的欢呼雀跃相反,这天格外的平淡。我们还是会安静地照着时间,打坐冥想十个小时,中间休息的时候,三五人聚在一起聊聊生活的点滴,和在各自完全不同的事业工作中遇到的趣事。
第十一天的早上,大家四点起身,做清洁工作。
我非常用心地刷完了服务了我们十天的马桶、下水槽、垃圾桶和淋浴室的每个角落。这才理解为什么第一天来的时候觉得这里马桶如此干净。
八点,和大家告别,离开了禅修中心。
和我一起搭同一辆出租车前往香港机场的,刚好是做投资银行的印度人和做私募的新加坡人。
我们三个人排排坐在后面,我问了一个困惑着不少我身边朋友的问题:
“你们觉得金融从业者能够从这份工作中找到可持续的愉悦和平和吗?“
我不用说,但大家都理解,金融业或许是地球上最充满自我、欲望、物质、执念的行业。
大家安静了几秒钟。
最后,那个印度人说:
“在这次修行之前,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现在,这是我的答案:Anicca。“
因为Anicca,所以平等心。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