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万向 55倍是梦想么?

14-03-01 15:55 7080次浏览
山高水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万向--鲁冠球是否值的跟进5年?满仓吧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5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rejee

14-03-01 19:50

0
市场对万向钱潮的估值已经发生转变,开始用新能源汽车龙头的标杆来衡量。比如说拿比亚迪来衡量万向钱潮的估值,哪怕注入预期还在几年后,但是目前万向钱潮对比比亚迪低估的可怕。万向钱潮市值仅有比亚迪的1/10 而且比亚迪还在不断的涨。而特斯拉估值更高。而美国对特斯拉的估值也在不断的提升。特斯拉在3月很可能上300以上。
如果用新能源龙头来衡量的话,那万向钱潮再涨5倍也是合理的。当然实际上可能在没注入前是到不了。但无论如何目前11元多的股价还是低估。万向钱潮目前业绩和比亚迪差不多,而比亚迪快60.哪怕短期内不注入新能源汽车资产,但是万向钱潮匹配万向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配件,那么随着万向新能源汽车发展。万向的业绩也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一旦新能源汽车盈利,那么注入上市公司也是水到渠成。

至少涨到20 也才300亿市值,和比亚迪比起还是比亚迪的零头而已
山高水清

14-03-01 19:20

0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所谓,心静,自然凉!  


 听说过:禅的最高境地是无声;音乐的最高境地是无词;爱的最高境地是无言;生活的最高境地是理解;朋友的最高境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是否人的最高境地是心静?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只是试问世间有谁能做到呢?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凡事到达了极致,剩下的只有恰似明月清泉自在怀的静谧!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手握空拳,一无所有地离世而去,并且终将化为尘土。
  因此我想,我们不必渴求生活的至善至美,凡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我们都可以在平静中欣然接纳,不必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并不影响生命内涵的东西。我们只需用平和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一切,你就会感到险壑也是滩涂,峻岭也是平原,沧海也是一粟;用宽容的态度,包容一切,虽然你临时蒙冤受屈,但心里坦荡安稳;看待事物,取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什么荣辱得失、沉浮笑骂、是非曲直,一切都能视之等闲。既然心静如水,那就应该是一汪的水面,平静如镜,没有波涛汹涌,却有思想,他的思想像微澜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前推进,不会聚结在某一处,停滞不前,任其杂草丛生,腐朽变质,他永远是新奇的,充满活力的!所以说,心静如水是一种奢求,是一种理想,是我们追求的境地。寻求这样一种状态,纵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有惊涛骇浪,虽然有过微波荡漾,涟漪不断,却能逐渐趋向于微波不惊,宁静,淡定。心静如水,不是消极怠世,也不是躲避现实、漠对人生,而是静水深流,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所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都是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深处真实地出发的,我们只能从生活里去寻找,这样努力的寻找是一种自助和自救,而不是一种自欺欺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躲避生活里所有的挫折和风雨,我想幸福就是宁静心绪下深埋的一种感觉吧,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人生中永远的美丽、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得以存在与连续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在时光遂道有多少事物都永远不会重回,可是那一种幸福的感觉却能够重新再次完完整整地进入我们的思维,入我们的心中,这样幸福感觉中的唯美,也永远是我们心中彼此向往的如诗的心境,当爱恨在岁月中消融,当看尽千帆过尽之后,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便剥离了那些浮躁与不甘,心湖干净得只剩下一汪沉静的碧水,终于在朝朝暮暮的简单重复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宿世的安宁与平静,不让烦恼占据我们的思维,那颗曾经火热的心依旧在跳动,却静静地如一潭清水,能够在市井人流的熙攘喧闹中博取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时我们会笑着对自己说: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山高水清

14-03-01 19:20

0
不能为法忍苦所以难 


  现代人在“白纸黑字”上做文章,文句写得很美,却只是皮毛上的了解,懂得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已!过去的人较易透悟真理,大家也听过“千里求师、万里求艺”。禅宗二祖慧可为求一法——“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甘心跪在雪地七日七夜、断臂求法,唯得一句开示:“不思前,不思后,即是父母未生时本来真面目!”求法者当下体悟了个中真谛,即得不退转道心。为什么对现代的人,讲了千经万论也安不了他的心?
  过去的人走了千里路,跪地七天,只得到简单一句话,他就能受用无穷,那是因为他能一心一志,雪地断臂都动不了他的心,再恶劣的环境他还是一心求道;现代的人之所以不能体解妙法,是因为无法舍弃享受欲乐,更不能为法忍苦,所以其心易随境界转动。
  反观释迦牟尼佛未证道前,他在宫中,地位多么尊贵,享受的是父王为他建筑的“三时殿”,使他的生活永远是四季如春。父王的爱护、姨母的疼爱、又有全国人民的爱戴,但是他却没有让荣华富贵的生活缚住他的心,毅然修行去了。
  他在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期间,受了千辛万苦,忍人所不能忍的苦。冷的时候忍受人所不能受的寒冻,饿的时候,忍受人所难忍的饥饿。前后11年,这种苦难的环境就这样坚毅地熬过了。直到在菩提树下,天魔来扰乱他,他都能一一降伏魔军,即使再美的魔女来引诱扰乱,他都不受色欲心念所动,心念益发坚固,睹境而不动心……终于成佛了;成佛之后,佛陀依照自己的愿力,在印度恒河两岸辛辛苦苦地说法度人,广度群生。
  杀身之祸由贪起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走在路上,忽然佛陀说了一句:“阿难,有毒蛇啊!”
  阿难以为真的有毒蛇,探头一看原来是一堆闪亮白银,但是阿难也回答:“是的,世尊,是毒蛇!”两人视若无睹地走过去了。
  后面有一对父子,听见佛陀说:“毒蛇!”阿难也回说:“毒蛇!”他们起了好奇心,于是也探头去看个究竟——“哇!哪里是毒蛇?是一瓮银光闪闪的白银呀!”
  这对父子动了心,父亲告诉儿子:“赶快把它搬回家,我们已经发财了!”于是父子俩把白银很快地运回去,并且把白银拿到市面去使用。
  原来,这些白银是小偷从国库偷出来的,他们暂时把银子藏起来,想避过风头后再去拿出来。没想到佛陀和阿难经过该处发现了,又被跟在后头的那对父子取走。
  在城里,官府已贴出通缉令,要捉拿罪犯。国库的白银上面一定都会印上“国银”二字,那对父子把银子拿去用时,就被认为是偷国库之重犯,因此被逮捕了,甚至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当这对父子即将被处决时,父亲非常慨叹的向儿子说:“儿呀!真的是毒蛇,我们现在已经被毒蛇咬了!”
  执刑的人听到他们的话觉得奇怪,于是报告国王。国王觉得这些话的寓义很深,绝非一般庄稼人能想得出来的,因此就传令押回。亲自审问之后,才知道整个案情经过。国王是虔诚佛教徒,他觉得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听到佛陀讲话,不管他是否领悟,总是与佛有缘;佛陀慈悲救度有缘人,何况他们只是捡到而不是偷盗犯,所以就敕免他们。
  所谓的动心与不动心,要看我们是否有贪念,佛陀说:“睹境不动难”,看到境界而能不动心,对凡夫来说真的是很难。像那对父子看到那么多白银怎能不动心?而佛陀和阿难看了却当它是毒蛇,不但不动心,而且还避得远远的,这就是凡圣之别啊!
  再说,平常享受惯了的人,在环境较差的时候,你要他们接纳、忍受,这当然不简单。气候稍变,心就跟着动,热时坐不住,话也听不入耳,这都是凡夫的境界,况且要睹境不动,谈何容易?
  我们听法的时候,心里都会觉得很好,常会认为自己都了解了,可是离开了听法的地方,凡夫心又会起。尽管知道不可以贪、瞋、痴,也知道瞋火会烧毁功德林,可是一旦遇到不顺意事,即时无明火还是会冒起来——你是你,我是我,要争个输赢——凡人就是这样,常让境界所转。明明曾下定决心精进,且似乎与佛的境界已逐渐在接近,偏偏心一动又坠落凡夫地。
  我们学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调伏自己的心,使心能自主,来去自如;但是凡夫俗子的心境却常被外境所缚,被牵引得团团转而落入境界之中,无法超越六道。
  轮回六道皆为贪嗔痴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是天堂;心若守规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瞋恨,就是阿修罗;心若起杀、盗、淫的恶念,便容易堕入地狱;起了贪念就是饿鬼的境界;若乱节无伦常,将来就会落入畜生道。这六种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转动而无法解脱。
  心为什么会被境界所转?简单的说是因为有贪、瞋、痴。心中若有贪念,境界一现就很容易被它迷惑。
  贪色的人就着迷于男女色欲,有些男人看到漂亮的女孩就忘了自己,极易被女色所迷,轻者引来家庭不和,重者会因而倾家荡产,更严重的会因色而引起奸杀事件,像这样就是色境引动贪色的念头。
  若是贪财,其实财不转人,而是人心自转。如一堆白银,它本身虽是银光闪闪但其物体自在,只是人心自贪迷。心如着迷财物,则轻者会引发内心的烦恼,重者致精神失常。比如现在常有什么六合彩、玩股票的情形,目前常听说有人为了六合彩而精神错乱,或为了股票的跌停而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于家破人亡,这种种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社会问题。
  有一次,我到台中时,有一位电台记者大清早就来跟我说:“师父!现在的股票已经迷惑了人心。”她又说:“有一天我去彰化的一家医院采访新闻时,凑巧从其他医院转来了很多患者,约有十几位,他们都是精神病患者。那家医院本来生意就很好,忽然又来了那么多精神病患,因此没有病房可以容纳,医生也照顾不来。有人赶紧去问院长,要如何处理这些患者?院长说:‘那很简单,去拿个板子,上面写着股票涨停板,贴在墙上就好了!’这帖药真的很管用,墙上张贴了股票涨停板后,那些精神病患看了非常高兴,大家欢喜鼓掌,笑得好开心,有的安心的睡着,有的精神也恢复了!”
  只要数目字涨了,那些人精神病就好了;数目字跌了,他们又患病了,完全只因数字的起落而定。除了那些人之外,街上还有很多喃喃自语的人,他们的心都随着数字的起落而转。心中若有贪念,社会上就有很多引人堕落的陷井。
  有人说:“色不迷人,人自迷;财不害人,人自害。”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把财、色、名、利等看得较为淡泊,他把感情运用在觉有情之上,难得生于人间,难得有这分感情的功能,应该要好好地把这分功能散播于人群中,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山高水清

14-03-01 19:19

0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其实是最小的。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药山惟俨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宗大师,他与许多高僧一样,善于从眼前小事物入手,启发弟子们的悟性。
  有一次,惟俨禅师带着两个弟子道吾和云岩下山,途中惟严禅师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道:“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茂盛好?”
  道吾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茂盛的好。”
  惟俨禅师摇摇头道:“繁华终将消失。”
  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
  谁知惟俨禅师还是摇了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有一位小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禅师便以同样的问题来“考”他,机灵的小沙弥不紧不慢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茂盛的让它茂盛好了。”
  惟俨禅师这才颔首赞许道:“小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修行的态度。”
  万物的枯荣有其规律,花儿不会因为人们喜爱而常开,月亮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满而不缺。自然的法则是博大的,也是残酷的,繁荣也好,枯萎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要消失的。《心经》里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越是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
  以前在报纸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先生在听完女歌手的演唱后,来到后台告诉她:“你有演唱的天赋,但照现在情况继续下去,你不会成功。”
  女歌手很讶异地说:“为什么呀?”
  老先生说:“不瞒你说,你长有龅牙,所以你在歌唱时一直想要掩饰它,嘴巴不禁要合起来,这时你在台上很不自然。如果你相信我,那我告诉你,龅牙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它正是你的特色。所以,不要顾忌它,只管好好唱歌,你会唱出最美的歌声。”
  这位女歌手因为这位长辈的指点,在歌唱上脱胎换骨,最终成为成功的歌手。
  龅牙是天生的,不是你的错误,何必耿耿于怀,让它影响了你在舞台上的发挥呢.
  人生其实就像一个舞台,也许你天生一副笨嘴笨舌的样子,那是你的本色,何必忧心忡忡;也许你天生一副多情善感的样子,但绝不要违背内心显示你的坚强……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可爱。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不是凤凰;小鸭学着天鹅的嗓子,也永远成不了歌王。
  无论如何,你都不必让人家一个眼色来动摇信念,试图改变自己。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造物主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性,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极致。
  人活着必须顺其自然,依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我们的社会,潜藏着一种刻板的错误观念,成功就一定要怎样怎样,幸福就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只有达到某个标准的人才算成功幸福。其实,人生不是比赛,幸福和成功也不需要终点。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未必幸福;在生活上过得愉悦自在的人,未必拥有庞大的事业。只要你能认清这一点,你就会肯定一个事实: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能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
山高水清

14-03-01 19:06

0
一日当中,总有那么一会儿,有点魂不守舍,精力涣散; 

    一月当中,总有那么几天,觉得百无聊赖,无所用心;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情绪低迷,不知所以;    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时期,心力交瘁,怅然若失。    这是生活的疲惫,也是灵魂的低潮。常规的生活容易引人疲惫,何况,生活的内涵从来就包括诸多的无奈与失落呢?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尝试一种崭新的生活,也不可能时刻都保有那种对生活的全部激情,虽然我们挂在嘴上,总是这么勉励自己;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接受生活中的巨大诱惑和拒绝那些生活中的不快,哪怕我们拥有足够的金钱和自由。    更重要的,无论对谁,生活的本质是平淡的、朴实的,甚至是琐碎的,乏味的。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那种只有幼童过年时方有的渴望、兴奋与冲动呢?    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人尽管有着聪明才智和活跃,也不过如此。对于生活,尽管我们的想法很多,志存高远,但首先总得直面它。尤其要直面它的疲惫,疲惫后面的无奈,无奈后面的威胁。    为什么有人在的征途中猝然倒下而毫无先兆?为什么有人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退却以逃避?为什么有人在灵魂的拷问中甘于沉沦而投降乞怜?    生也有涯,总有烛光熄灭的那一天,除了本身,什么都不能带来,也什么都不能带走。疲惫有时,总有志气昂扬的那一刻,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必在意,也什么都不必认真。    因此,当我们生活时,首先学会呼吸;当我们奋然前行时,必要懂得保存体力;当我们准备赞美和享受时,就不要吝惜探询的眼光和脚步,就不要在乎掌握的财富和光阴。    一日的匆忙之中,不妨稍作驻足,抬眼远望;    一月的紧张之中,不妨淡出数日,诚意正心,凝神静思;    一年的之中,不妨临水登高,探幽涉远,给身体松绑,给心灵放假;    一生的执着当中,不妨栽几棵恬淡的花,喝几杯淡雅的茶。    下几盘得意的棋,交几个相知的友……    所谓真谛,无非自然;所谓质量,惟其真实;所谓真生活,就是该放松时就放松,到自由处尽自由。因此当生活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作好准备,舒展身心;当心灵的疲惫来临,我们早已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当生命的低潮将至,我们早已调整,闲云野鹤。
山高水清

14-03-01 19:06

0
许多人都说过:平平常常过日子最好。可是真正过上平常日子的人,并不甘于平常,而是苦苦恼恼,怨天尤人。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平常,不愿意寂寞。  


  于是一生奔波,忍辱负重,前后周圆,喜笑啼悲,无非是想超越于平常人,做个不平常的人,过上不平常的日子。可是当一个人在人生苦旅中,撞得焦头烂额,九死一生,终于有一天,事业发达了,地位有了,名誉有了,金钱也有了,却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没有,仍就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
  因为他仍旧无法超越自己,无法让自己的心释然,他没法让自己感到满意,甚至内心深处还有深深的负罪感。  
  也有的人,虽然一生奔波,费尽心血,曲尽人情。结果他的人生,却一败涂地,梦想中的生活,他没能实现一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倒霉事都给他碰到了。他感觉他活的委屈,上天错待了他,这个世界都对不起他。
  于是,他连个平常日子都没有心情过了,干脆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他的整个身心都占满了痛苦和恨怨,他没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也正因此,他的朋友、亲人也越来越离他而去。他越来越孤单,越来越焦虑不安,他如何能摆脱自己呢?   
  另有一种人,头脑清醒,为人淡泊,看起来安心过着平常日子,他既不会曲尽心机,也不会自暴自弃。他有他自己的活法,有他自己平凡的事业,平凡的日子。但是,他却没法纳受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其他事,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有竹的清节,却没有竹的虚心。他虽有玫瑰的美丽和芳香,可惜带刺,很容易伤到别人。
  所以,他虽然过着平常日子,却从来没有体会到平常日子是什么滋味,因为他的内心世界,始终是自命不凡,是不平常的。他仍旧没法超越自己,没法摆脱心的痛苦。 
  禅的修行,关键在于对一切事物,一切人类,具有一个平常心。   
  一般的人,往往于事物发生之时,迷惑不能自己,由着自己的性,迸发自己的极端情绪。既发之后,不是后悔,就是怨忿。或有对情绪控制稍好一些的,虽不走极端,也是自命不凡,冷眼观世。这都不是平常心的修行。   
  平常心的修行,往往是于事物未萌之先,常常于内心深处洞观事物的虚幻不实,从而主观的不去在意它,不去计较它,不去争,不去怨,更不冷眼视之。而是一种清醒的包容,纳受,自持,不动。在这样一种豁达的心境下,树立起来的恒定的人生观。  
  平常心的修行,既不高昂,也不消沉,更不孤芳自赏。它是一种全然的接受,清醒的接受,平静的接受和容纳,这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顺适的还是忤逆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他都能全然接受和容纳,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依因傍缘的,如过眼烟云,片时消散,它没有永恒。
  平常心是道心,三祖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无憎爱,洞然明白。”只有于平常日子中,常常用平常心,无憎无爱,无取无舍,也就是在平日里没有妄想,才能安于平凡简单的事情,所谓运水搬柴,无非是道。安心于种种平凡的世事,才能锻炼出一种不平凡的心境。
  用心于平常日子,才能于不平常的世事中,用上不平凡的心态,才能清醒的处世、待人,才能完成一段超宗逸格的人格品性。
  只有修养出一段平常心,才能安于平常日子,才能体会到平常的滋味,才能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才能如六祖大师的“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山高水清

14-03-01 19:05

0
做自己的领袖

 

 

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每天落下又升起。迎来白天送走黑夜,送走黑夜迎来白天。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宇宙天体运行简单至此,生命亦应简单如此。活得简单点儿吧!简单地活着,其实很简单。 

  活在复杂的社会,我们常常忘记“简单”的必要与美丽。寻觅简单,找回自己。每天我们投入到人生的战场去拼搏。学会了“复杂”,忘却了“简单”;幸幸苦苦构筑了一个丰富、但是疲圈的人生。于是,一切,仿佛并没有那么美好。
  其实,人生许多的美丽不一定惊天动地;以优雅之姿,它们俯拾皆是,信手可得。月夜、雨声和风响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最真诚的礼物。问题是,你胶着于没完没了的人生要务,无从自忙碌抽身,浑然不闻、不见天籁美景。
  太阳没日升起,日子却不见得每日有趣。或许,可以试着中新找到那个曾经愉快欢笑的自己?俗务烦心,简单却可以让忧劳一时除尽。何不回归到孩童般的单纯寻觅?在密麻的要务网络中,掌握一些可喜的空隙?浇浇花,到外面跑几圈,或者,散步?
  不起眼的细事琐务,都可以是别有洞天的人生好风景。只要还记得自己的小喜好,尚未忘记曾几何时的赏心乐事,或者,重新开发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小欢乐?
  到底,人生的路,必须每一个人一步一步自己走过。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你可以用力的燃烧;也可起眯起眼,硗着脚,渡过一个懒散的午后。有上百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觉得,在回旋的空间里,你待自己不薄。
  有人放风筝,有人逗小狗小猫,有人下棋打牌,有人喜欢风雨故人来。人生的安慰与欢乐点点滴滴,积聚成流。
  快乐的小溪在心底潺潺而流,你终于明白:活着,简单的活着真好!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拥有独立和完整的人格,不是任何人的附庸,坚强而自由的活着。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再次拉开距离,不必担心看到不可以看的东西,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到,亦不想看。只是知道了,才知道什么是枉然,什么是徒劳。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远离暧昧,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和简单。其实一直都很安静,只是不知道这份安静的对面,是有怎样的猜疑、误解和不屑。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端正位置和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为的事情,决不为之。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学做一个旁观者,而不必置身事中,引来无端的仇恨。要学会怎样做朋友,怎样去处理关系。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坚持自己的思想,不屈服,不虚伪,不做作。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热爱工作,朋友,家人,自然及所有高尚的和美好的人事,这些都是生活的福祉。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不计较,不争辩,坚守自己的公正和清白,所有的不白都会澄清,至少,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谦和,举止优雅,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学会做生活的贵族,这比什么都重要。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做自己的领袖。
  人之天性本善良坦诚,只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才有意无意地给自己裹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渴望坦诚,又缺乏付出坦诚的勇气;寻求理解,却又惧怕别人的靠近。人生是短暂的,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快乐与你轻松拥抱,让烦恼低头悄悄走掉,这才是真正的海阔天空,才是真正的永恒美丽,该来的终归要来,该去的终归要去,该面对的终归要面对,该做的终归要做,既然如此,那么就坦然面对吧!不回避,不躲闪,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不为过去后悔,不为将来担忧,实实在在过好今天,人生将简单而快乐,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山高水清

14-03-01 19:04

0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南怀瑾 

 

人一定都会做梦。世界上不做梦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至人无梦。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以及有最高智能的人。二是愚人无梦,笨到自己没有思想,那就没有梦了。 

  我真的碰到过这样一个不做梦的人。六十年前,我从峨眉山闭关下来回到家里,我父亲一个朋友,单独请我吃饭,吃完后拉我到他家楼上去,不让别人听到,他说有个问题问我。
  他问:“我听人家说你去得道了!这事别人我都不讲的,因为你得道我才问你。”
  我说:“伯伯啊,我没有得道。”
  他说:“不管,你要告诉我,什么是梦?”
  这个问题把我问得愣住了,我说:“伯伯啊,你没有做过梦吗?”
  他说:“没有啊,我六十岁了,没有做过梦啊!不晓得什么叫梦,你们都说做过梦,好奇怪哟!”
  可是,他是个大好人,不是愚人。他经常帮助别人,专门做好事的。
  我很难对他解释,当时我引导他说:“现在就是梦。现在我们讲话很高兴,你还看着我。但你眼睛闭起来就看不到我,我也不讲话,这个时候梦就没有了。”但他好像似懂非懂。
  梦就在开眼闭眼之间,就在脑神经闭合之间,这是非常大的科学了。
  释迦牟尼对这门科学讲得最清楚。他说,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想,弹指之间有九百六十个意识在转动,一昼夜有十三亿的思想在转动,我们自己不知道。现在的医学研究、脑科学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譬如我们的睡眠,只是脑子一部分休息,另一部分还在活动。所以,人睡着了才会做梦。没有一个人不做梦,只是睡醒时已经忘了。如果对梦有记忆的话,这个人脑子就很特别了。梦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反映。我们白天有眼睛、耳朵、身体等感官综合起来帮助配合思想,当我们睡着时,眼睛、耳朵、身体都休息了,第六意识作用在人睡着的时候,就变成了梦。也有一些人修道、打坐、冥想、练功时,把身体慢慢放松了,也能出现第六意识的境界,还有脑衰弱、精神病也会有这种现象。
  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觉,这个是知性。当我们一觉醒过来,第一个是这个东西,那个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个东西—思想来了。是不是这样?
  一个人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那些思想都是妄想,也可以叫浮想。这个妄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讲到“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了。
  所以你静下来的时候,不要怕妄想多,你的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这个。前念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就看着现在。如果你常常这样反省、体会,时间一长,你就会很空灵了。
  当你很宁静时,妄想也比较少。忽然一个思想来,明白了一些事,这叫做“觉”。这个“觉”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能的初步作用,在西方哲学叫做“直觉”,也叫作“直观”。这当然是好的,但也是妄想。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当下很空灵,没有直觉的妄想,这就叫“智能”、叫“般若”了。
  佛学里有一句话:“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它比喻人的思想、情绪,是像水流一样连着的。香象就是象王,普通的象是两根象牙,菩萨骑的象王有六根象牙,体形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象王渡过急流时,不转弯走,急流力量那么大,它用身体把急流切开。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断众流”。
  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形容有勇气的人,叫做“提得起,放得下”。
  同样,思想也可以有勇气。我常常告诉人,“想他妈的个屁”,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截断众流,也就没有了。要自己对心念有很大勇气,要有截断众流的勇气。但是,这不是压制。千万不能压制,如果很紧张地硬压住,那对脑神经、对身体都会有妨碍。我倒还有个方法,就是一个人到最伤心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大喊一声,痛苦就没有了。
  很多人喜欢唱歌跳舞,就是这些人都很苦闷。物质生活的压迫,他在唱歌跳舞时放松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把握。在唱歌跳舞的时候暂时忘了,一回到家还是感觉凄凉。如果他把握到放松空灵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你一旦身心空灵,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你会流下眼泪,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也不是欢喜。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独怆然而泣下”的独字,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这就是大悲的境界,菩萨的大悲心。
  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在这种境界中,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合一了。从科学上讲,你把自己脑神经一放松,就很少生病,从而健康长寿了。
  所以我的结论告诉大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寂寞的享受是没有用的。
山高水清

14-03-01 18:54

0
希望万向在今天的A股市场竖起一个新的标杆,一个新的价值投资的标杆,就像一面领航的旗帜,引导A股市场朝着更加健康兴旺的方向发展。随着万向股价的崛起,人们的目光开始向这里聚集,崛起背后的深层意义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真正价值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万向可以说打响了第一枪,其在政策支持,资本利好的环境下,必将成为民族工业的脊梁!衷心祝愿万向今年可以成为百元股!
山高水清

14-03-01 18:51

0
29楼的股友,A股的股价上百元是很困难,当然小盘股多些,0559这个盘子上百元就更困难了,但是中国国情是送股等,0559现在开始3年左右后复权价格我认为能到550元,但是我不希望0559公司送股和配股,希望鲁冠球在A股竖起一个大标杆,当然这还要看上市公司的意愿!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