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呼唤“虚拟养老院”

14-02-28 14:04 3168次浏览
好好晃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呼唤“虚拟养老院”

2014-2-27 2:35:00 来源:新疆日报 字号:T | T

  □杨英春

  新疆首家民办托老站——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爱心居家托老站2009年6月19日开业。可在不久前,该托老站负责人却沉痛地告诉笔者:由于房租屡屡上涨,托老站入不敷出,不得不关门歇业。

  据笔者了解,我区目前主要有两种养老服务模式:一种是在养老院养老,一种是在街道社区设立“日托站”或“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但这两种“实体化”养老服务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我区各大城市养老院、“日托站”建设和运转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养老院和“日托站”举步维艰;即使有一些养老院和“日托站”能够靠涨价坚持,一些中低收入的老人根本就住不起、“托”不起。

  可是在南京,当地政府已经把“实体化”养老服务转向“虚拟化”。比如:南京市白下区创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没有一张养老床位,也没有工作人员洗衣烧饭,老人只需使用呼叫器轻轻一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会收到呼叫,随后回拨过去询问需求,并帮助联系好服务商。尽管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虚拟的养老院,但却能让老人们足不出户便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养老服务。

  笔者认为,这种虚拟的养老院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积极化解了城市场地、资金、人力等面临的难题,达到了养老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新疆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新疆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居家养老刚刚起步,社区养老缺乏依托,机构养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6.7张,远低于全国平均23张的平均水平。

  要短期内破解养老难问题,笔者以为,自治区相关部门应该拓宽思路,挖掘社会资源,大力借鉴、推广南京这种“虚拟养老院”模式,让更多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manutdDeng

14-05-16 17:54

0
002231  得看公司的志向了, 有没有做大的决心
前景是光明的
一吹就死

14-03-12 08:31

0
这下死了
湿地公园

14-03-11 21:16

0
002231 大有可为
wanpixiaozi

14-03-11 21:07

0
继续吹
好好晃

14-03-11 10:35

0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公司简介

 招聘职位
 公司评价(0)
  

 

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中心是专为老人服务的政府公益性服务中心,该中心是由成都市民政局领导、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十大服务特色服务,老人可通过中心提供的专用手机按一键通(SOS),或拨打中心24小时公开服务热线电话:12349,连接到老年服务专用座席,寻求紧急救助、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社区生活等为老服务。 
 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中心是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有效整合社会各种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居家养老综合信息平台运营机制,全面建设居家养老为老服务体系。
公司名称: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公司规模:1000-9999人
公司行业:其它行业
公司类型:股份制企业
联系人:崔女士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成都武侯区武科西三路2号西物慧鼎B座9楼 (
好好晃

14-03-11 10:08

0
虚拟养老院圆居家养老梦


记者王艺
 
 
 

  本报讯  如果我市建设这样一种信息服务平台——老人只要有需要时,就可以通过电话联系这一平台,平台会联系服务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民革市委在本次政协会上的建议就透露一个信息——这种信息服务平台并非遥不可及,它就是可以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虚拟养老院”。

  民革市委建议我市将这种虚拟养老院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并就如何推进大连建设虚拟养老院给出详尽建议。民革市委认为,建立虚拟养老院,政府应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与管理监督作用。政府出资搭建平台,出面与相关企业沟通。一方面加强政府扶持,对运行主体给予优惠和照顾,减免一些费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直接投入力度,比如信息平台建设、场地等硬件,还可以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由政府通过公益性岗位来承担。必要时给予政策和资金保障,并将虚拟养老院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虚拟养老院还可以依托社区就近服务。老年人所在社区内的新型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置美容美发、康复训练、洗浴等服务项目,还可以根据个别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安排各类活动。除必要收费项目外,其余服务项目及服务设施均实行免费服务。对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训练、培养、储备一批养老护理人员,走进老年人家里提供上门服务。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据老人自身经济条件,有偿提供不同层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而家庭困难老人则提供由政府购买的家政服务。
好好晃

14-03-11 10:06

0
虚拟养老院”或成为中国解决养老难题突破口 


文章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4-03-10

责任编辑: 陈保龙

放大缩小

 

 
新华网天津3月10日电(记者毛振华、李鲲)在人口红利面临拐点的中国,养老正在成为最受关注的人口课题。目前,在中国多地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养老形式——“虚拟养老院”,它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正在成为各地解决养老难题的突破口。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部分与会代表关心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芬就认为,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应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也表示,复星集团将来会在养老产业加大投入。

目前,中国老龄化人口已占总人口数量的14%,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4亿。但截至2013年底,中国现有各类养老机构仅4万多家,床位只有380多万张。需求多而供应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虚拟养老院”的概念最早由苏州市沧浪区正式提出。经过多年完善,如今的沧浪区可为“虚拟养老院”的老人们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民、应急救助六大类53项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养老服务。

86岁高龄的印邦炎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自得其乐。记者在天津南开区新园村小区见到他时,他刚从外面打完麻将回到家中。“老了更离不开家了,哪里也不如家里舒坦。”记者在他家中看到,屋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操持。

他告诉记者,他与84岁的夫人査禹琴都是大学退休教授。如今每早8点,保姆李玲都会买好菜准时来到印老家中,根据老两口的口味做好三餐,然后还会把家里打扫收拾一番。而与自己雇保姆不同,李玲是由天津市河东区民政局与易盟集团合作成立的“虚拟养老院”介绍给印老的,李玲并不只为印老,她还为多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易盟天津分公司负责人付艳娟说,公司有呼叫中心,签约老人可直接联系为其提供居家服务。作为一家专业家庭服务机构,2012年9月,公司就与政府部门开始合作,用呼叫平台承担起了河东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同时通过增设门店的方式,将虚拟养老院的各种服务辐射延伸到了天津市各个区县。在位于该公司河东区呼叫平台,“入住”老人的详细资料和需求都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还有的养老院为对口社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养老院床位没有增加一张,服务的老人数量却增加。自2012年以来,天津已有14家养老机构陆续开展社区延伸服务试点,为上千名老人提供了十余万次服务。“虚拟养老院”虚拟的是床位,而真实的却是养老服务,它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在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传统养老方式成为对现有家庭“421”结构(4位老人、2位年轻夫妇以及1个未成年小孩)最为现实的挑战。尽管社会养老院不断完善,但养老不离家仍旧是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虚拟养老院”受到了越来越多老人的欢迎。

“‘虚拟养老院’的居家养老目前看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快捷的现实养老方式。”来自天津的全国人大代表穆祥友说,完备的养老安排不但体现人文关怀,更对接了当前老龄化社会愈演愈烈的迫切需要。

专家表示,除了“虚拟养老院”,解决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统筹各种养老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此外,专家建议政府应稳定养老服务队伍,对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以减轻虚拟养老院的用工成本。同时可考虑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课程或专业,加快养老护理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
好好晃

14-03-11 10:01

0
表建議加快發展社區養老服務 應對人口老齡化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4-03-09

責任編輯: 蘇向東

放大縮小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李俊傑)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表示,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如何破解日趨尖銳的養老難題,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任務。他建議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

據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統計,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億人,到本世紀中期,老年人口比例將擴大到佔全部人口的1/4。

目前,中國養老主要為傳統的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兩種模式。但隨著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家庭變化,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再加上社會競爭壓力增大,傳統的完全由家庭包攬的養老模式正日益面臨著難以承受之重。而機構養老成本高企,絕大部分家庭無力承受,加之中國短期內不太可能建立大量養老機構來安置老年人,養老問題凸顯。

廖仁斌由此建議,大力發展以居家養老和規範的社區服務相結合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充分依託社區,將社區服務延伸到家庭,是實現使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最現實、有效的養老途徑。

同時,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納入民生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在財政投入、運行體制和機制上予以保障,並強化社區的養老服務依託功能,加強城鄉統籌,區分城市社區與農村社區的不同情況,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加快由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向城鄉一體化轉變。

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廖仁斌建議打造專業化的隊伍,一方面要加強養老服務行業的培訓工作,另一方面國家要通過設立養老公益崗位等多種途徑提高社區養老、護老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吸收社會上有相應技能和業務素質的人員參與到社區養老服務工作中來,逐步實現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完)
好好晃

14-03-11 10:00

0
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打破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瓶颈


  2014年03月09日 03:27  稿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分享到:

0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报道专页

2014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问:您为什么关注居家养老问题?

  答: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亿,到2030年将突破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如何养老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问:这一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得怎么样?

  答:目前看,许多城市都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种养老服务资源,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这一养老模式虽然比较好,但发展还不充分。在经费投入上,除了市、区两级政府的建设补助资金,运营补助等管理资金来源有限,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硬件条件上,建设用地和养老设施等比较紧缺,养老机构数量偏少、床位不足,布局也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管理体制上,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定位不清,缺少协调配合,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问: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答:首先,要完善保障体系,持续加大投入。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此外,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现在老年工作多头管理问题,出台社区照料服务条例,建设智能化服务网络,构筑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为网点、网络中心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吴林红、黄永礼)
 
标签: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
好好晃

14-03-11 09:59

0
“居家养老”成为两会委员代表关注的焦点

发布时间:2014-03-07 16:40:45  来源: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秘书处新闻组

【养老网 居家养老】关于“居家养老”最新消息,小编得知“居家养老”成为两会委员代表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发展不断加速,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各地的两会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议题就是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日前小编从全国老龄办获悉,正在进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作为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的“居家养老”方式,成为与会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居家养老”成为两会委员代表关注的焦点

“居家养老”成为两会委员代表关注的焦点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基本国情。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都将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相重叠,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领域相交织,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复杂、持久的,能否正确应对,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积极应对。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发展迅速。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根据《“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提供的调查材料显示统计和预测,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大关,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将突破4亿,至205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4.87亿,届时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的高龄、失能、慢性病、空巢特征显著:截至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一,2013年已达2300万,且年均增长100万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2050年后将超过1亿,是全球高龄老年人口总和的四分之一;失能老年人口2013年为3750万,2015年将达到4000万;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3年已突破1亿大关;2013年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已超过50%,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突破1亿大关,且呈继续增加趋势。

如此庞大且增速迅猛的老年人口,尤其是大量且快速增加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空前的,迫切需要统筹安排,全面应对。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即依靠家庭养老。然而一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委员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迅速噶站发展、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家庭规模的急剧缩小以及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急速转变,家庭养老功能正不断弱化。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治疗受到严重影响,老年人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困扰,家庭和谐和社会建设面临重重困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但综合各国经验和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看,机构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仅仅是补充。“9073”的养老格局标志着全国近97%的老人将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因此,解决我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不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需要另寻途径。

作为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的“居家养老”,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所谓的“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从而是老年人在家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家庭生活,接受社区机构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最大的特征。

一位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委员认为,居家养老能在尊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同时对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秘书处新闻组供稿)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