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信贷助推房价
居民购房需求的突然爆发,源于信贷政策的变化,而这种爆发的结果,进一步影响了房价的走势,成为房价上涨的助推器。
国泰君安(17.440, 0.17, 0.98%)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变动,对购房者支付能力影响很大。购房需求容易受到房贷政策影响而出现集中爆发现象,短期内易推动房价过快上涨。
合富
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分析称,购房门槛降低之后造成需求溢出,供不应求,房价迅速上升,带来财富效应,进一步放大需求,造成房价进一步上升,形成循环。
从实际表现来看,2014年9·30新政出台,央行开始降低购房首付,11月进行“双降”,之后在2015年3月30日再降低首付以及持续的降息后,房价一路反弹,截至201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综合平均涨幅分别为7.7%和7.6%; 2015年全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647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9.1%。
分城市看,深圳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二季度开始,深圳房价快速上涨,部分区域如龙华、蛇口、西丽等多个项目上涨幅度达到50%甚至翻番;全年来看,深圳房价同比上涨48%,一举超过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深圳房贷余额也快速飙升,同比增幅在40%以上。
今年春节前后上海楼市的爆发,也与个贷增长呈正相关。据央行上海总部统计,今年1月份上海地区个人住房贷款单月增加346.3亿元,单月增量打破去年9月份所创纪录,创下近3年来新高,环比多增139.9亿元,同比多增243.1亿元。
把时间拉长了来看,近十年的央行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与房价的走势呈现出一致性。在信贷政策松动的时期,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全年住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主要是个贷)增速分别超过20%、30%和25%,房价也获得了显著增长,增速约在15%左右。尤其在2009年,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高达59.73%,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速为23.18%。
反之,在信贷政策收紧的时期房价走势出现了回落,2008年和2012年全年住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速落在10%-13%之间,房价增长速度也有明显的“跳水”,增速回落到10%以下。
“场内外”的加杠杆
与2009年不同的是,这一轮房地产信贷放松,是以降低首付比例、放大杠杆为核心的。2015年3·30新政出台,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公积金贷款首套首付最低为20%,二套降至3成。
2016年2月2日,央行银监会进一步降低首付比例,首套房商业性个贷首付比例下调至25%,对于不限购城市首付比例最低可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
张大伟指出,这种宽松与2009年最大的区别是,降低首付放大了杠杆。央行最低20%首付是5倍杠杆,其余80%利用银行贷款,这可视之为场内加杠杆。“场外”通过首付贷再次加杠杆,10%首付是10倍杠杆,5%首付就是20倍杠杆了,这样的案例现在市场上都已经存在;但与此同时,购房者支付了低首付,导致贷款额增加,贷款成本提高,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只给95折利率,月供、还款压力很大。这在楼市去库存的背景下带来了风险,一旦房价下跌,出现断供的可能性便会增加。
而2009年的宽松政策核心则是降低利率,用(首套房)利率7折降低了购房者的成本,彼时房屋总价也没那么高,所以增加杠杆的风险非常低,购房者的还款能力也比较强。
还有一个不同是,2009年的信贷宽松是“普惠式”的,全国几乎每个区域房价都在上涨;而2015年以来的宽松则是结构性的,资金仅仅流向了一线城市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推动了深圳、上海、南京等地房价大幅上涨,区域之间剧烈分化,也导致风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