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汽车的性能、操控、经济性与汽车重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随着燃效法规的日益严苛,汽车轻量化几乎成为每家车企追求的目标。高强度钢材、铝材、甚至碳纤维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现在人们逐渐转向此前被认为过于昂贵的镁材料。
根据汽车媒体WardsAuto消息,
美国能源 部先进研究计划署(APRA-E)已经拨款3200万美元辅助车企开发汽车轻量化技术,其中,镁材是重点开发对象。
镁的密度为钢铁的四分之一,为铝的三分之二,不过相对地,其成本比钢材高出75%,比铝高三分之一。由于成本偏高,因此镁材的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此外,其生产加工的过程并不是很环保。
目前全球大部分的镁材料均从中国出口,各国除了要承担进口税之外,对于中国来说,在加工镁材时将产生大量污染,生产中使用的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在美国,大部分的镁材加工工厂位于犹他州,使用电解法从该州的大盐湖(GreatSaltLake)中的熔融盐里提取镁。
在提取镁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镁材大量运用的关键。为此,APRA-E向西北
太平洋 国家实验室(PNNL)拨款2百万美元成立研究项目,试图从海水中提取镁。PNNL预计新的提取方法相比现有的方法效率高出50%,表现为提取过程中产生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更低的能量消耗。
有了全新的提取方法后,第二步是要决定镁材究竟该用于车身的哪些地方。
答案是非常广泛。经预计,到2020年,车企制造的每辆新车中将运用350磅的镁材,运用部位包括行李箱盖、座椅框架。大众的XL1车型中就大量采用了镁材,用于加固车纵梁和碰撞架构中。
福特公司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其研究方向是将镁材用于加强部件的延展性,从而使车辆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剪切应力。目前,镁材尚不能在结构件中大量运用,因为其比较容易发生断裂。但福特公司表示,通过适当的化学加工方法,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该公司还表示镁材的大辆运用能够降低整车重量20%左右。在镁材成本昂贵的问题上,福特认为这并不是障碍,因为这类材料主要运用于高端车中,而镁材的成本则与之匹配,另外带来的减重效果能够使汽车的操控、经济性上升,从而抵消其成本。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镁合金出口量10.19万吨,同比增长10.44% 。出口单价3176.43美元/吨,同比下降3.91%。
2013年中国镁合金出口仍然集中在几家知名工厂及贸易公司,出口格局与2012年比变动不大。
其中,西安海镁特镁业有限公司仍稳居首位,全年出口量9606.15吨,占比10.47%;其次为山西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8707.35吨,占比9.49%;第三位是南京瑞宝金属有限公司,8500.39吨,占比9.26%,该公司是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南京云海公司全球销售的业务平台。
过去的一年,我国镁工业遇到了一些困难,行业新增投资有所放缓,产业总量增速也明显放慢,加工应用推广领域进展收效甚微,消费领域也趋于缓增。
但是,我们看到:2014年,中国镁工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时期产业转型的又一拐点,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路线设计图中未来面临的新机遇。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中国经济必须从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逐步转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模式。
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大力发展高精产品工程和精深加工的战略,明确提出要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重点满足飞机、高铁、轨道列车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实现我国资源优势且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镁合金及其加工、深加工产品系列。规划中还列出了需要重点开发的镁合金产品,包括低成本AZ、AM系列镁合金压铸,低成本AZ系列镁合金挤压型材和板材,镁合金轮毂、大截面型材、宽幅1500mm以上板材、高性能铸锻件。
这其中,镁产品深加工业务则是以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所有的生产均来自于市场的需求,紧紧围绕市场,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产品的研发、创新空间比较大。只要用心去发掘市场,持续创新做出好的产品并服务好你的客户,市场需求是永远存在的。未来镁产品深加工业务的盈利状况将会明显好于上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