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也来开个中医帖

14-02-09 15:57 27262次浏览
htht40000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学中医好几年了,最近一年多,自我感觉进步巨大。
医理上面有通透的感觉,主要读了伤寒论、火神三书、金匮要略快看完了。

前几年还是粗粗的学,看视频,都是中医学院教授的,有了些印象。
后来儿子晚上睡觉不乖,老是半夜不安,看了不少医生,包括专家,
但是没解决问题,
都是清心火安神之类的
当时那水平都觉得专家给的方子是狗屁,根本没有辩证。
没办法,自己学,总算儿子走上正轨了。
打开淘股吧APP
57
评论(54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crcccac

14-06-16 23:25

1
楼主好![淘股吧]

四处搜寻,在网上查到一个小药店有卖五苓胶囊。昨日下午买到,晚上三粒、今早三粒。未至中午,腹痛、胀的症状基本小时,排尿顺畅了,尿也不黄不臊了。
神效!

多谢楼主! 您的中医水平远在那些知名专家之上。我得这个病一年半了,看过十余位知名专家,挂号费都在300元,没一个有这么快的效果,没一个专家给我看好了。
楼主再树世人对中医的信心,功德无量!

再次感谢!
明天去同仁堂配汤药,然后五苓胶囊和汤药同服,有何效果再报楼主!
秋儿

14-06-01 15:24

1
失眠,就是中医说的少阴病。。。
得用回阳药加直灸才能治好
我女儿就是直灸喝四逆汤。。你得找个懂传统中医,懂直灸的医生给你孩子治疗。。。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htht400005

14-04-15 10:56

1
飞龙在天8988   :[淘股吧]

你女儿的症状明显是阳虚阴盛。
用五行藏象学说,就是水盛火衰,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
本来是土克水,但水太盛,反来侮土,脾胃就不正常了,进而继续上攻直逼心火。
本来水就克火,水这么盛,心火更被克的厉害。
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火被克,当然健忘、恐惧都来了。

查了下医法圆通,惊悸一节,我帖一段上来:
夫曰惊者,触物而心即惶惶无措,偶闻震响而即恐惧无依,此皆由正气衰极,神无所主。法宜扶阳,交通水火为主,如白通汤,补坎益离丹之类,多服自愈。悸者,心下有水气也,心为火地,得阴水以扰之,故心不安。水停心下,时时荡漾,故如有物忡也。法宜行水为桂苓术甘汤,泽泻散之类。若悸甚而心下痛甚,时闻水声,又当以十枣汤,决堤行水,不可因循姑惜,以酿寇仇也。

这一段说的很明白了,温阳,用白通汤、补坎益离丹。
利水,用苓桂朮甘汤、泽泻散。
从你描述的症状看,偏于惊,温阳就可以了。
温阳剂都有附子,稳妥起见,用起来要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以知为度。
宏图

14-04-05 21:49

1
@htht400005 补充每天早晨醒来嘴巴发苦,胃容易反酸
宏图

14-04-05 21:44

1
@htht400005  40岁 畏冷怕风 虚胖 胃寒,夏天都不敢喝冷水 大便不成稀搪、粘,每日起码两次。鼻炎咽炎,易感冒,马上变成支气管炎,咳嗽半个月。我的体质应该是湿寒,从睡觉爱流口水看脾虚。幽门螺旋杆菌3+,口气臭。有时候晚上出虚汗,口干每天喝很多水,还是干。睡眠容易入睡但多梦,呼吸暂停症造成质量不好,次日醒来头蒙蒙的,过一阵才好。怎么调理。谢谢
天水流长

14-03-28 19:17

1
[淘股吧]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如是解答 不知兄是否满意,
急性穿孔在古代也未必就等于束手无策啦。
风梳柳

14-03-27 17:55

1
人的体质有平和质与偏颇质之分,而偏颇质又分为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共八类。每种体质所得疾病视其病因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差别等又有诸般演变,外感有风,寒,署,湿,燥,火以及兼夹六淫各种病因的区别,内伤者也有痰湿,饮食,气郁,瘀血等等情况。临床所见,十之七八是火热之证,阳虚者少之有少。楼主断病用药多是姜,桂,附之类,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是已走上了歪路。李可所用姜桂附,俱是大病重病,有起死回生之效,但寻常疾病也不大用的。楼主所知只是中医的片面知识,恐怕连资质也未取得,在这里大讲特讲,难道不怕误人吗?
htht400005

14-03-06 16:48

1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此理论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滋阴派当然也是错误的。[淘股吧]
阴阳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阴阳必须在一个系统之内才能适用,不在一个系统之内的阴阳对比就没有意义,
或者说不在一个层面上就无法论阴阳了,那些互根互用、相互制约、转化就无从谈起。
但是这个前提很多人往往会忽略,以至于造成很多混乱。
天地交媾,天阳地阴,化生万物。
人就是万物中的一种,就一个生命而言,健康的必然是阴阳平衡的。
人的躯体是阴,人的生理功能是阳,也就是人活一口气的这口气。
这口气和人的躯体匹配,就是阴阳平衡,才健康之人。
人的这口气,有升有降,有散有收。升为阳、降为阴;散为阳,收为阴。
也就是这口气又可再分为阴阳,也必须是阴阳平衡,这口气才是正常的。
如果这口气中的阴阳不平衡,阳偏盛或阴偏盛,那都必然使得这口气弱化,相对躯体而言都是阳虚了。
mypbpay

14-03-05 19:30

1
呵,我说现代人作息不定,饮食多肥甘厚味,至体质会偏于“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这里只是个倾向,并未特指这孩子。而这偏向也并非纯阳有余而纯阴不足,本来阴阳就互生的,红楼梦中湘云对侍女的一番话解释得最传神。你这完全不是讨论的架势了,至于这么火大吗?现正值春季,肝气生发的时候,多注意平肝火啊。[淘股吧]
纵观你对几个人的诊断,全是一把板斧以生阳为主,须知一般久病都是寒热杂错的。我只是提醒下,内经里常常提醒医家,医者要父母心、临症要如履薄冰。我曾见过一个医案,作者说跟了一名医四年,才能体会到四字“能合脉色”。四诊中的观相观舌之色如果和脉息不同,都会误判,可见得多么慎重才是。象这么隔着网铁口下论断,与张绿豆有什么区别?好好的中医生生被这神棍害得成了“巫术”。
我自己也是因爱好自学了中医,多年下来,其间经历了自信满满胡乱自己开方到后来反复重温的暗自惊心,是药三分毒,我自身的毛病由于非常了解,可以相应用药,但对孩子却要慎之又慎。希望能给你借鉴共勉
htht400005

14-02-12 09:36

1
又有朋友来提示风险了,很好,谢谢!给大家都提个醒,很有必要。
风险无处不在,年轻的时候真觉得没什么,什么都不怕。
到了40了,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真的是到处有风险。
所以有风险不可怕,不要一味回避风险,你强烈的回避某个风险,往往另外一个方面就出大漏子。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当然很妥当,但是还有神圣工巧。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尔知之谓之巧。
金匮要略里面常常有上工、粗工,呵呵,有文字表达,问而知之也很正常,只要必要的信息都具备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