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有钱”成了春节亲朋之间拜年用得最多的热门词。那么,马年如何实现“马上有钱”?股市、楼市、理财产品、黄金,乃至比特币等等理财选 项,哪个更容易实现“马上有钱”?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采访一组普通人在过去一年中的理财经历,讲述一组中国式理财故事,以给读者马年的理财提供借鉴。”
“牛散”华总在2013年的A股市场里摔了不小的一个跟头,因跟风“上海自贸区”概念,误入银行股赔掉40万,目前仍被深套其中。到目前为止,华总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银行股的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我到底哪里买错了?”
“牛散”往昔辉煌战果
买股、买房均翻倍
“牛散”华总今年38岁,但已有近20年的股市投资经验。他1994年就开了股票账户,算是比较早的中国股民。“你要知道,1990年12月 19日,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才成立”,华总回忆,刚开户那会儿,自己还是个大学生,兜里也没几个子儿。“2001年以前断断续续买了几次股 票,但一直没赚到钱,感觉股市不靠谱,我就出来了”,华总并不愿意谈起自己早年失败的投资经历。
华总更津津乐道的是自己在2006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的辉煌战果,“我拿了40多万本金,先买了垃圾股翻了一倍,然后又赶上了牛市的最后一班车,买了招行、万科,一直做到100万元”,“像我这样的盈利在上轮牛市里根本不算什么,翻了几倍的股民多了去了。”
华总的一位朋友告诉北青报记者:“华总在上轮牛市的收益也就是个及格分,但关键是,他不仅抓住了股市牛市,还抓住了楼市的牛市。”
“2008年,我看A股市场的形势不大妙,就将在股市里的100万元拿了出来,在传媒大学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之后因为工作调动关系,我要到北边 工作。由于上班太远,就将传媒大学附近的房子卖了,出手时185万元,然后又在亚运村附近买了现在的房子,当时买的时候2万元左右,现在每平方米已经5万 多了,”华总说。
去年想在A股捞金
全仓买入银行股已经赔了40万
“现在的房子不管涨到多少钱,我也是自住,没有多大意义”,华总打算在京第二次置业。“去年上半年,我将原来单位在宁波分给我的房子卖了160万元,想在北京再买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左看右看,也没一套能买得起的。”
此时,华总想再回A股捞金,赚了钱再去买房子。不过,这一次,华总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去年8月,上海自贸区概念炒得正火,我看很多股票都炒上 去了,就在其中选择了我最熟悉且市盈率很低的银行股。我全仓买入了
浦发银行 (9.17, -0.12, -1.29%)、
招商银行 (10.36, -0.15, -1.43%)等,结果惨不忍睹,没想到银行股这么便宜,还跌得这么惨,前两天,我 看了下资金账户,160万元只剩120万元了。”
“当时损失20万元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毕竟也就10%多一些,总觉得能赚回来。而且我一直认为银行股足够便宜,肯定能涨回来,但半年多过去了,还没什么动静,因为损失也比较大,就套在里面了”,谈到这里,华总有点郁闷。
感叹“A股最不靠谱”
今年会在境外股市作更多尝试
“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去年12月,我看港股还不错,就卖掉了赔得最少的招行,兑现了一部分现金,转战港股,而且买了相对熟悉的手游股”,华总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看收益还不错,已经赚了80%。”
做了近20年的股票,华总感叹,“A股市场最不靠谱。”对于此次在银行股上的失利,华总至今仍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全球金融危机最惨烈 的时候,我曾在美国股市抄底
花旗 银行,之后赚了接近1倍。当时的投资逻辑就是在最便宜的时候买入最有价值的股票,但这样的逻辑在A股市场却行不通,我真想 不通。”
“今年我会在境外股市作更多的尝试,相信会有不错的收益”,华总谈到2014年的股市投资仍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