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航空发动机起飞进入倒计时。
涡扇-20可能在
航空动力总装下线试飞成功。近期环球网报道称:一种不同于俄制D-30发动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被安装在一架伊尔-76空中试验台上,该发动机的短舱和结构类似于美国的CFM56-7发动机和GE90发动机。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就是上市公司航空动力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自行研制的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将主要用于运-20大型运输机,未来还可作为大型客机、新型双发中型运输机、飞翼布局远程隐身轰炸机和第二代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要动力。据外媒推测,这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已经进入飞行试飞阶段,将在未来5至7年内投入使用。
千亿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有望在近期推出,提振军工板块热情。预计1000亿元规模的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可能将投资周期缩短至10年以内。相对于其他重大专项20年左右的周期,投资强度大幅提高。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大专项的承接载体有望突破以往格局,在抽取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企业实体进行专门研制,淡化型号要求,重点发展准货架产品。另据外媒报道,该重大专项还将包括重型燃气轮机。因此,重大专项推出后,航空动力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并将传导到各上游配套企业。
经济实力支撑航空发动机未来20年3000亿美元的巨额投入。一国经济实力与军工实力在发展上通常存在着大约20年到30年左右的时差。所以在30年快速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军工产业如今呈现的“井喷”现象,不足为奇。如无意外,此现象应可持续维持二三十年或更长。据路透社报道称,在接下来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将在发动机领域投入多达3000亿美元。而据估计,普惠公司为F-35战机研制F135发动机共投入了约84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投入了可同时维持多款先进性能喷气发动机和大型涡扇发动机研发工作的资金。
中航工业集团2014年收入挑战4000亿,军民融合战略再深化。1月20日闭幕的中航工业集团2014年峰会称,除军品外,今年中航工业将推动民用直升机4S店和飞行俱乐部建设,凝聚社会资源谋求通用航空发展。
争取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000亿元、利润150亿元。2013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6%;资产总额6760亿元,同比增长19%。2009-2013年,中航工业集团年均营业收入增长约18%、年均利润增长约15%。除航空发动机外,我们重点推荐
哈飞股份(直升机)、
中航电子(航空电子产品)等军民融合度高的航空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