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记录一下 [淘股吧]其实刚开始只是随便问一下,毕竟只是网友而已,但是看到兄写了那么多,可以看出写的都是发自肺腑的,我不得不审慎的思考着回复了。
首先呢,兄能够对我开放心扉写那么多,要感谢兄的信任,毕竟没有多年的交情,就把自己多年的经历完全告知,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蛮感动了。
再者,我也说说我为什么选择炒股,其实和多数人一样是想要财务自由罢了,没想过要通过炒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但是我是想要通过不断的翻倍获得自己对股市盈利的真正的理解,然后我是打算走私募路线(自己发私募)的,同时生活中也有认识一些做一级市场的创投人,主要是想先累积本金,然后进而做一级市场的投资,兄既然有招行工作的经验,那么我们沟通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没什么太大的代沟,我是想主做天使轮的投资,就是说目前的打算是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营上双线作战,没办法,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人生大方向就是这样。也许多年以后,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福布斯排行榜上有我的一个小小名字,那才算是我的终极目标。年轻人嘛,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所以基于对人生大方向的考虑,炒股而且是赚到相当大一笔钱,是我人生的一大步,目前结合自己20周岁的年龄,可以给到极限岁数:25岁。就是5年不到千万,是万万不会再进行股票炒作了。
由于家境贫寒的原因,赚大钱变成了唯一一种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所幸的是我相当喜欢用脑子赚钱,所以现在真的是除了炒股外,我再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行业更加适合我了。
然后说说股票的操作方面,我也是在摸索期,所以谈不上指点哈。
超短是一项基于强势股的操作系统,手法分为打板、低吸、追涨、点火、引导,五大类,后面两者是大资金的玩法,所以目前可以先不用管,资金到了,理解也就到了。
分别谈谈前三者的理解。
打板、追涨、低吸,本质上都是围绕涨停板的一系列操作。而实际上这三种可以统称为做板,我的理解如下:
功夫浅的板上买,因为已经板了,所以不含任何预测成分,这就是打板,是最简单的操作(显然多数人都没做好。。。)
功夫好些的可以在上涨途中买,因为还没板,所以赌的是板,已经包含了预测,需要很多分析,这就是追涨,也叫半路板,已经比第一种难多了。
功夫最高的是下跌买,这种逆势而为的操作,完全是靠的自己的分析了,难的一笔,绿盘低吸,收盘涨停,大肉一枚,可以看出来潜在收益越大,越难。。。当然了,如果只是为了低吸而低吸,不是考虑当天收板,那就不算是做板了。
如果再细分,其中还包含了竞价买,也叫起点板,还没正式开盘,没有走势就断定收盘涨停板,这比低吸还难了。
以上都是日内基于收盘板死不开的预期的操作。
看到兄说只不打板不参加实盘赛就不好什么的,感觉兄陷入了思想的怪圈,真正的强势股该在意的是介入的时间,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更多的还是看自己对于要买入的票的预期和确认,极度看好怎么买都对,一般看好甚至可以不介入。
事实上配合着大盘的走势,除了单边上涨市中,打板和低吸都是特定适合某种交易环境的,有一段时间打板的赚,有一段时间只能低吸才赚,我也在摸索,等到什么时候真正搞懂了何时该低吸何时该打板,那就是真成了。
另外,从兄的实盘帖中发现一个问题,兄对自己的操作系统经常是以盈亏而大幅的变动,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才能稳定赚钱。
这点我的感触比较深,由于入市初期对股市的超级热爱,去年下半年读了200多本炒股的书,国内的国外的只要是有名的书都去找来看看,把我们市的市图书馆、新华书店、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一本看一本,可想当时我脑子里的炒股理念是多么的繁杂了,多少大师都号称赚了多少倍多少倍的,但是竟然方法都不一样,甚至于有时候两本书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完全相反。我特么当时就郁闷了,究竟咋炒啊?!
后来通过在市场上不断的实战,慢慢的才把很多错误的思想都删去了,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对着自己交割单的分析,才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股容易赚,什么样的操作容易亏,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加个容易呢,以为炒股本身就是在做大概率事件,没有百分百的必赚模式,这样子才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一旦形成,不论多么拙劣,都不要想着去摒弃它,因为这是自己对于市场理解的自我认知,需要做的是不断的进行完善,某笔交易大亏也许只是因为运气问题,哪怕操作系统有90%的胜率(已然超级高),也可能会运气差到连续遇到10%的意外。。。大肉或者大亏都应该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包含着,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大肉或者大亏就质疑自己的操作系统,尤其不要和别人比,炒股本身就是差异化操作才会产生财富重分配,两个人观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太正常了。
完善操作系统而不是摒弃它,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不断被完善后的操作系统,是提高大概率的过程,把胜率从对半变成大于一半,60,70,甚至是80,90,就很难亏损了。
额,就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