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诚信托30亿元信托计划必将刚性兑付

14-01-26 21:49 2897次浏览
枯木龙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文已投稿,剽窃者自重)

  这几天,有多个朋友问我对“中诚信托30亿元信托计划”一事的看法,我的观点很明确:“该信托计划必定刚性兑付!”
  原因有三:
  其一,是不兑付带来的声誉损失。工商银行 和中诚信托都是业内的顶尖机构,而且这个信托计划的投资者还是工商银行的高端个人客户——私人银行 客户。如果该信托计划不能得到兑付,由此带来的声誉损失将难以估量,这是工商银行和中诚信托都难以承受的。基于声誉风险的考虑,应该保证该信托计划的兑付。
  其二,从法律关系上说,中诚信托有义务保证该信托计划的兑付。按照银监会《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公司因违背本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而中诚信托在业务办理中,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否则如果抵押物足值、完好,也不至于面临现在这种风险。既然中诚信托导致信托财产损失,就有义务赔偿投资者。所以在这个事件中,不存在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的问题,而是中诚信托全责。对中诚信托来说,要么破产、要么保证信托计划的兑付,天经地义。当然,由于本事件涉及金额过大,超出了中诚信托的赔偿能力,工商银行或地方政府或中诚信托的股东们有可能施以援手,但这并不改变中诚信托负全责的地位。
  其三,目前中国的市场还未做好打破信托“刚性兑付”的准备。如果中诚信托违约,将意味着所有的集合信托产品都不再安全,必将引起整个信用市场估值体系的全面混乱,这个影响可能会是灾难性的,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比信誉风险更恐怖。这就像中国的债券市场,有AAA级的债券、也有AA-级甚至级别更低的债券,两者在收益率上相差很大,但都能够到期兑付,至今没有任何债券出现违约。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然而目前的债券市场估值却是建立在这种不正常的信用体系之上的,如果有一单AA-级别的债券出现违约,AA-债券的收益率必将出现大幅飙升。从长久来看,债券必将出现违约、集合信托也必将出现违约。不过在目前,整个市场还没有做好迎接集合信托违约的准备,即使将来出现违约,也必将从民营的、小型的信托公司开始,不会从银监会直管的中诚信托开始。
  所以我的结论很明确,中诚信托必将保证该信托计划全部本金的刚性兑付,这点应毫无疑问。甚至我怀疑,最终的结果应该还能保证全部或部分利息的兑付。
  对这个结论,中诚信托也许会觉得很无辜。按照媒体的报道,项目是工行介绍的,销售也是工行销售的,中诚信托只是“通道”。我认为这种说法很不准确。
  首先,在整个交易架构中,中诚信托并不是“通道”,如果是通道,那应该是单一信托,但现在是集合信托,意味着中诚信托并不是“通道”。而且中诚信托收费2%,这也说明不是通道,如果是通道,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单一信托的通道收费大约只在0.3%左右。当然,市场上也确实有个别以“集合信托”出现的“通道”,但那往往有违规的抽屉协议做背书。在这个项目中,工商银行出具抽屉协议了吗?而且,即使这种以“集合信托”出现的“通道”,收费一般也只在1%左右。
  其次,尽管工行收费4%高于中诚信托,但是工行收取的费用是财务顾问费、代理收付手续费、托管费,行使的职责分别是介绍项目、代理销售、信托保管,这些职责均不对项目风险负责。中诚信托可以质疑工行收费过高,但收费高低并不意味着责任的转移。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枯木龙吟

14-01-28 14:12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是的,融资成本17%,没有什么实业可以承受。所以这种产品,一般是投向了当时暴利的房地产和资源类企业,或者不计成本融资的政府平台。
ssruos

14-01-28 11:03

0
如此现状,股市怎么能好?无风险收益这么高,没有资金愿意到股市。
也许,过几年,信托产品大面积出问题,没有了无风险、高收益的门路,牛市才会到来。
如此高收益的产品,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实业的收益不足以支付高额的利息。
长缨在手DXA

14-01-28 10:54

0
“10年前就在银行投行部门工作”却看不出这个产品的实质,我只能呵呵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枯木龙吟

14-01-28 10:27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是你在混淆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我的文章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银行理财,是你的回复把这个混淆为理财产品,请注意下面红字标出的你的回复。
1、我不是工行员工;
2、我10年前就在银行投行部门工作,你可以继续呵呵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葫芦水娃娃

14-01-28 10:24

0
本来就是工行自己搞的东西增加存款,信托只不过是一个方式,出了事又开始演戏,也就演给不懂人看看,还这么多人分析来分析去
长缨在手DXA

14-01-28 10:15

0
实际上中诚信托的这个信托产品也是投行业务,你却把他混淆为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代理收付信托产品,混淆其实质,其实任何一个理财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投向,不然这么高的收益谁去支付。我估计你是工行员工,在为其开脱。另外,一个产品不在于有多古老,而在于高速发展,这才有生命力。银行的投行业务高速发展也不过5年时间,还说做过多年。我只有呵呵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枯木龙吟

14-01-28 09:5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你提到买入返售,看来你是银行资金口的员工吧?
这笔是银行的投行业务,做过很多年了,比你说的买入返售起码古老十年。
长缨在手DXA

14-01-28 08:55

0
不是我混淆了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代理收付信托两个概念,而是你不知道这种产品的实质,实际上这是目前流行的买入返售产品的变形。中诚信托承担风险,工行取得最大收益,这合理吗?现在这个产品已经承诺兑付了,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谁是兜底人就会明白了,最终肯定会有人承担责任的,会被处理的,看看是工行的还是中诚信托的人。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枯木龙吟

14-01-28 08:52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后半句同意。但前半句认为是故意放出风声,我倒不怎么同意,这么大的金额,涉及众多投资者(按平均1000万一份,投资者也有300个),盖能盖的住吗?
枯木龙吟

14-01-28 08:49

0
事情“圆满”解决:
1、本金全部兑付。这是意料之中。
2、前两年的利息没有抵扣本金。这也是应该做的。
3、第三年的利息没有兑付。这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利息没有刚兑,本金不再刚兑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