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全球第一个石墨烯动力锂电池将在维科精华诞生(冲电比加油还快)

14-01-26 09:53 7834次浏览
阳光和你都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全球第一个石墨烯动力锂电池将在维科精华600152诞生(冲电比加油还快) 石墨烯锂电池充电比加油还快,真正让电动汽车普及

刘兆平团队的石墨烯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刘兆平的全球首个石墨烯动力锂电池即将诞生
应聘结束后,回国工作已成定局。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才真正地开始思考起我未来的研究方向的问题。考虑到我在日本做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层状材料的研究,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多数是具有层状结构的,我开始设想将来是否可以首先开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而扩展到整个锂离子电池领域。正好,隔壁实验室的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就是锂离子电池界的先驱人物,其实验室有不少中国学生,我与他们之间有过很多的交流。我发现他们普遍较受困于电极材料的制备,而这正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基础工作。可以说,微粉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正是我擅长的,也许我只要将现行的电极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了。

开展实验工作之初,我选定了两种材料作为的研究对象:一个是磷酸铁锂,另一个是石墨烯。这两种材料可以说是当今材料科学界的最受关注的对象,前者是未来电动汽车车用电池的主要原料,后者则是材料科学界的当红明星。然而,车用电池的磷酸铁锂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发,该材料在导电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振实密度、低性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在目前还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对于磷酸铁锂材料,普遍认为纳米化技术是解决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美国的A123公司因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了磷酸铁锂材料的纳米化技术的公司而名噪一时,我国亟需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看来,我长时间的纳米材料研究经历将大有用武之地了。对于石墨烯的制备,我选择的是化学剥离的路线,这一制备路线正是我在日本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的主打技术,可以说层状材料的剥离方法对于我来说是很轻松的活儿,以至于我们很快就发展出了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对于石墨烯的应用,我选择了主攻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或者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研究。尽管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我们瞄准它的这一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整个研究方向的统一。

(供稿:纳米事业部 刘兆平)
打开淘股吧APP
15
评论(3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ko4399

14-01-26 10:50

1
那也是N年之后的事情了。
阳光和你都在

14-01-26 10:07

1
宁波材料所的刘兆平团队将石墨烯每克生产成本从5000元降到3元[淘股吧]
宁波科技牛人的石墨烯制备技术
昨天卖出两亿天价
本报通讯员 张彩娜 本报记者 邵巧宏
  昨天下午,在宁波东港波特曼大酒店,华丽家族(600503)大股东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镇海区政府三方举行了石墨烯产业化项目签约仪式,决定通过设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生产。
  南江集团以2亿多元的天价买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关于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
  记者了解到,这个价格已经远远打破了宁波史上25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纪录。
石墨烯用途广泛
制备成本是黄金十几倍
  说起石墨烯,很多人未必了解,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2004年才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2010年,两人以此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奖。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而且结构非常稳定,柔韧性很好,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导电性、导热性最出色的材料。
  因为这些特性,石墨烯用途非常广泛,不但可以用来开发制造纸片一样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还能做出超坚韧的防弹衣。
  在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石墨烯也大有用武之地。如果平板电脑的处理器采用石墨烯材料来制造,可以3个月都不用充电。
  目前,石墨烯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新材料之一,甚至连股市中A股的石墨烯概念股也成了最活跃品种。
  不过,石墨烯的制备成本也很高,价格达到每克5000元,是黄金的十几倍,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
宁波牛人将石墨烯生产成本
从每克5000元降到每克3元
  在石墨烯制备技术上,宁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作出最大贡献的就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刘兆平及其团队。
  2008年,刘兆平率领团队开始研究石墨烯制备技术。
  3年中,刘兆平把所有心思都投进去了,甚至连刚出生的女儿的名字都取成了“刘墨希”。
  2010年,他取得了成功,研发出了石墨烯产业化制备技术,将石墨烯的制造成本从每克5000元降至每克3元。
  2011年7月,他所在的研发团队跟宁波一家企业合作,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年产30吨石墨烯的试验性生产线。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制备高品质石墨烯的生产线,也标志着宁波石墨烯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去年9月,在宁波2011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上,刘兆平借此项目获得了最高金额的100万元大奖“海外人才创业奖”(详见本报2011年9月20日《宁波城事》6版报道)。
2亿元技术转让费刷新宁波纪录
  2011年,宁波的石墨烯技术在经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国内外很多企业或投资机构的极大关注。
  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专门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了考察。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上海南江集团最终成功入选。
  上海南江集团1993年以房地产起步,现有资产上百亿元,集团的董事长王伟林夫妇在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151位。
  根据昨天的协议,南江集团为取得制备技术,需要向中科院宁波材料支付2亿多的技术转让费。
  而在此前,宁波历史上,技术转让费的最高纪录仅为2500万元。
南江集团将在镇海建立生产基地
  昨天,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镇海区政府与上海南江集团三方签署了在宁波签署了《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
  南江集团董事长王伟林明确表示,项目一定会放在宁波,生产基地就建在镇海石化经济开发区里。
  记者了解到,基地的生产线将在一年内建设完成。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