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年,在年初的时候看市场,看到的却是这么多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还是要把思绪大致整理一下,看看透过市场的迷雾,哪里才是前行的方向。
看看国际金融市场,舆论几乎一致的看多美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看空中国(以及新兴经济体)。布隆伯格是最典型的例子,每天的市场评述,凡是上涨就归因于美国,下跌就归因于中国,几乎找不出反例。面对这样一边倒的观点,让我不禁要想,真理是不是已经悄悄地偏向了少数派的那一边?
年初以来十多个交易日的市场走势无疑是发人深省的。
高盛 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第一声,警示美股的泡沫。数据是冷冰冰的:美股过去一年的惊人上涨本质是基于估值的上涨(PE倍数的上升),而不是基于企业盈利的好转。QE退出已经是早晚的事,PE上涨的泡沫还能维持多久?当泡沫破裂之时,那些高高在上的热门股,是不是绝佳的做空对象?
再看看日本:西方媒体们大多为日本经济的起色欢呼。有多少人认识到,消费的增加、物价的暂时上涨不过是透支了2014年的消费?当2014年4月(日本的财政年度是到3月31日结束)到来,大宗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因增税而戛然而止时,经济数据的变脸会不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变脸?又会带来哪些交易机会?
欧洲咱近来关注不多,暂且撇过不谈。
新兴市场近来风波不断。去年6月的一波下跌,让市场对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保持高度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惊起一滩鸥鹭。但正因如此,新兴市场的估值水平才降到了历史低位。举个例子吧:巴西石油公司(地位相当于我们的
中石油 加
中石化 ),近800亿美元市值的大公司,PE不到6倍,PB大约0.5倍。这样的估值水平,长远看,是向下的空间大还是向上的空间大呢?
对于中国、印度、巴西、印尼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永远有让投资者担心的因素:政局、腐败、冲突、环境。问题在于判断:什么是当前国家、社会、市场的主流。长远看,我对这些经济体都看多。那么,当前的市场动荡是不是抄底的机会?
某非著名财经评论人刚刚发表了题目耸人听闻的博文:中国经济奇迹止于2014,文章结尾却判断中国经济今后几年的增长率将维持在7.5%。呵呵,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按PPP计算),经济增长率不要说7.5%,只要能在5%以上再维持5-10年,都堪称奇迹了。对于中国,看多看空都有道理,但请不要这么自相矛盾好不好?
因此,2014的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我愿意对金融市场提交一份少数派报告。选择站在少数派的这一边,最大的危险是因冒进领先市场太多而成了先烈。因此,这份报告几乎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个问号。现在当然不妨可以建立些试探性仓位而预作准备。当市场的迷雾散开,对于这些问号可以有相对明确的答案时,或许就能有确定性更高的投资/投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