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打新股:请注意--------

14-01-15 19:24 1718次浏览
华仔88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转:炬华科技 IPO股东套现8.6亿 或步奥赛康 后尘 2014年01月15日 16:17 中国网

继6只新股上市前夜被暂缓发行后,此轮以发行价55.11元/股的炬华科技亦被关注,其发行价仅次于奥赛康,而老股东发售1560万股套现8.59亿元,有中签的投资者担忧炬华科技成为第二个奥赛康,直呼千万别再挂牌之前被暂停。

  招股书显示,炬华科技主要从事电能计量仪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此次发行定价55.11元/股,发行市盈率33.17倍,此次发行1988万股,其中公开发行新股428万股,股东发售1560万股。

  13日晚间,炬华科技公布中签率为2.249%。按其发行价计算,网上冻结资金292.27亿元,网下冻结37.64亿,合计冻结资金329.91亿元,超额认购倍数为44.46倍。

  面对相对较高的中签率,已中签的打新族在喜悦背后却引发了炬华科技能否顺利挂牌的担忧。

  此前,拟在创业板 上市的奥赛康IPO因发行价高达72.99元、市盈率67倍以及股东套现32亿元被暂缓上市,引发市场对新股市盈率和发行价高度关注。此次炬华科技虽然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同在创业板上市,面临同样的高发行价以及股东套现问题,最终能否挂牌仍存变数。

  而55.11元的发行价成为众矢之的,有媒体质疑炬华科技“顶风作案”。

  众所周知,新股发行价由众多因素考核最终确定,除了考量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技术水平以外,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预测市场空间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炬华科技的市场空间并非如招股书中描述的美轮美奂。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描述了该行业现状:现在智能电能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出现供给稍大于需求局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两大公司已经控制供应商的数量。面对没有新生市场份额的市场,炬华科技想要和行业龙头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恐怕很难。

  “现在两市已经有华智控股林洋电子三星电气浩宁达 等多家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场饱和了还让新公司上市算是罕见了,这么高的发行价,将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该分析师如是说。

  除发行价过高外,股东套现金额高达8.59亿元则成为了另一个被质疑的对象。

  招股书显示,公司股东共计发售1560万股,按照55.11元发行价计算,套现金额高达8.59亿元。而其募资金额仅有2.08亿元,股东套现金额达其4倍之多。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之所以股东套现超过募资额由两大原因构成:一个是发行价,一个则是新股发行中规定的比例。按照《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公开发行的股份需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炬华科技定价如此之高,不但轻松的完成了募资额度,也为股东套现大开方便之门。

  另一倍受质疑的事件,则是炬华科技第五大股东崇德投资的精准入股。三年爆赚十倍的操作被投资者质疑暗藏利益输送的黑幕。

  2011年,刚刚成立两个月之久的崇德投资出资1543.75万元突击入股炬华科技,以4.75元/股的价格获得炬华科技325万股,一跃成为公司第5大股东,占股4.33%,按照当年净利润计算,折合仅4倍市盈率。

  而这次精准入驻是在炬华科技开始IPO进程的5个月前,崇德投资更像是为了对炬华科技股权投资而专门设立的公司。此外,崇德投资出资人此前曾有过突击入股的相似经历。

  资料显示,崇德投资由杨富金与陈建青共同出资2000万元成立,其中杨富金出资1800万元,占股90%。引发人们关注的是,杨富金为原银江股份 董秘,此前曾与银江股份原股东杨增荣曾经突击入股金固股份 ,并收益颇丰。

  巧合的是,上述三家公司保荐机构均为海通证券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提前知道消息后而有计划的操作,其背后是否藏着利益输送的链条引人深思。

  肖刚主席倡导“宽进严管”理念,这些从暂缓发行的6家新股中已经显露端倪,而崇德投资如此精准的入驻很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注意。尽管炬华科技已经完成网上发行程序,但仍存在暂缓挂牌的风险。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华仔888

14-01-17 18:44

0
 继晶方科技1月15日因出现“信访待核查”事项而临时暂停新股发行后,石英股份昨晚也发布公告称,因近期收到举报且需要核查,决定暂缓发行。
华仔888

14-01-17 18:43

0
打新炒新步步惊心,不参与不甘心,参与难称心,愿新股不要成为“绞肉机”,
华仔888

14-01-16 10:36

0
出现信访待核查事项 晶方科技(603005)  暂停IPO  !
华仔888

14-01-15 23:18

0
转:陕西煤业近百亿募资缩水 神渭输煤管道项目受质疑  2014年01月15日 00:03  况娟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13日,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业”)完成了深圳、上海、北京三地的推介路演。在时隔两年后,被称为“中国西部煤炭航母”的陕西煤业终获证监会批文,于1月8日公布了最新的招股意向书。

  招股意向书显示,陕西煤业计划募集资金98.33亿元,这是2014年IPO重启后82家已过会公司中募资规模最大的一家。作为82家中唯一一家能源企业,业内对陕西煤业IPO褒贬不一。

  1月10日的上海从推介会情况看,作为IPO重启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陕西煤业还是吸引了不少机构投资者,有50余家机构的80人参加。机构投资者对于陕西煤业的资源储备及煤炭产销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对于陕西煤业有一定期待。

  上市成功后,陕西煤业将成为继中国神华(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中煤能源之后的国内第三大上市煤企。此外,陕西煤业母公司陕煤集团的煤化工业务未纳入上市公司,这一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也为其未来重组增加了砝码。目前陕西煤业已经迎来战略投资者,1月10日伊泰煤炭投资3.5亿认购陕西煤业。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不看好,其中的一大原因,分析师认为是其超高的融资额。此外,由于在煤炭市场低迷,陕西煤业的后续发展也受到了诸多质疑。其中也包括陕西煤业最大的资金投向“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被直指竞争力不强。

  陕煤化集团副总经理孙喜民在路演上回应,神渭管道输煤项目目前虽还没有完全建成,但一年左右可以投产,盈利性还是非常可期的。

  煤炭弱市影响扩产

  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炭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自2011年预披露以来,陕西煤业就因体量巨大而备受关注。根据此前的招股书申报稿,陕西煤业发行规模为20亿股,拟募集资金172.51亿元。

  两年后,发行规模缩减后仍有近百亿。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煤炭行业早已经从高歌猛进急转下行。而煤炭业务作为陕西煤业经营的重点,近四年占比均在95%以上。由于陕西煤业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煤炭业务,其盈利能力非常依赖于煤炭价格。

  煤炭市场形势的转变从陕西煤业的业绩可见一斑。2010年至2012年,陕西煤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4.70亿元、90.74亿元、64.17亿元。2012年吨煤销售均价同比下滑12.99%,净利润同比下滑29.28%,2013年1-9月,吨煤销售均价下滑22.51%,净利润同比下滑40.51%。陕西煤业预计,2013年四季度净利润仍有51%至55%的同比下降,但环比会有1%至5%的提升。

  据记者获取的一份券商分析报告显示,煤炭行业受需求增速下滑,产能运能投放持续压制,煤价难有可观涨幅,预计陕西煤业2015年后产能才有大幅增长(约25%).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炭行业券商研究员也称:“产能过剩将是常态,需求增速取决于宏观经济,煤价仍将于底部徘徊,目前来看今年宏观环境很难出现大幅改善,煤炭需求增速大幅提升概率不大,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2014年煤价仍将处于低位运行,这将对煤炭企业盈利造成很大影响,目前来看行业投资机会不大。”

  尽管煤炭市场短期内难言复苏,这为陕西煤业的后续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招股意向书》也写明煤价下跌对生产经营和财务业绩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也有机构投资者表示这正是陕西煤业的一个机遇。

  “陕西煤业从储量和新增产能来说挺不错的,动力煤煤质比较好,资源储备丰富。之后陕西煤业将新增五个煤矿,新增产能有投产的利润。”一位参加路演的机构人士说。

  根据陕西煤业董秘张茹敏介绍,陕煤的核心优势在于,陕西煤业产量规模大,产量达到350万吨以上的矿井共有9对;煤炭可采储量达到了97亿吨;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80%-90%煤炭产能可就地消化。

  此外,据陕西煤业管理层介绍,除彬长矿区外各矿区均有自有铁路专线与国铁干线相连,而通常情况下,通过铁路外运的煤炭销售净价比地销价格要高约100-200元/吨。今后其所在产矿区将连通8条铁路,节约交通成本。

  募投项目盈利存疑

  煤炭市场低迷,前三年业绩并非十分出彩的背景下,陕西煤业的后续发展也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陕西煤业最大的资金投向“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被直指竞争力不强。

  陕西煤业此次计划募集资金拟用于煤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补充公司营运资金等。募集资金由之前的172.51亿元调整至98.33亿元后,用于神渭输煤管道建设资金也由68.58亿元降至21亿元,成为缩减资金最多的项目。

  对于神渭输煤管道项目募集资金缩水近七成的疑问,陕西煤业董秘张茹敏在路演上回应称:“项目工程量并未减少,目前仍然需要这么多资金,只是调整了融资方式。两年前的68亿是全部为募集资金,现在是21亿元是从二级市场募集,其余所需资金会通过银行(行情 专区)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

  神渭管道输煤项目是我国第一条输煤管线,管道全长748公里,设计年输煤能力1000万吨。根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4月1日神渭煤炭长输管道已经全线开工,2014年6月将完成建设任务。

  目前神渭管道输煤项目尚未建成,并且并未有先例,市场对该项目的盈利性仍持怀疑态度。

  尽管与修建同等运力的铁路、公路相比,管道输煤工程的综合投资只有前者的1/3到1/5,管道吨公里营运成本也仅为铁路运费的36%。但管道输煤项目也面临更多的问题,上述券商研究员指出,神渭管道输煤项目是一个大型的复杂工程项目,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中包括施工难度和运行中技术方面难题。

  据陕西煤化管理层在路演上的回应则是,从长期来看,神渭管道的建成会对陕西煤业的发展带来利好,盈利性是非常可期的。
冷静

14-01-15 20:15

0
ipo排队上市,改革第一步就是让大小非们可以直接套现
屁民们拿出血汗钱抢购
改革第二步就是退市成为常态,
屁民的股票归零,进行投资者教育
高、实在是高
华仔888

14-01-15 19:44

0
转:安控股份产销数据现疑云:与披露财报不相吻合  2014年01月15日 02:11  张云  第一财经日报

   安控股份(300370.SZ)前日正在进行网上申购。作为最后一批免于证监会新股发行监管风暴的公司,其产销数据却出现了重大矛盾。

  安控股份主要销售RTU(远程监测)产品,为油气、环保等行业客户提供、实施以RTU产品为应用核心的远程测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其招股书披露的主营产品通用RTU产品在2010年、2011年、2012年贡献的收入,与招股书后续披露的单价与销量计算的结果并不吻合。

  该公司招股书显示,通用RTU产品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种类之一,分为两个子类:一体化RTU和模块化RTU.

  按照招股书的介绍,安控股份的收入确认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产品销售,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与实施,相关运维及技术服务。

  产品销售模式下,根据销售标的,该公司产品销售业务又分为通用RTU产品销售及油气、环保行业专用产品销售,这三类明细销售收入数据在招股书中有披露,其中通用RTU产品在2010、2011、2012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30.99万元、2050.04万元、3025.60万元。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查询招股书中通用RTU产品的单位售价与销售数量,却得出与报表数字不同的答案。

  招股书显示,一体化RTU产品2010年年均单价为6245.49元/个;2011年5850.21元/个;2012年5671.14元/个。虽然整体单价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但好在销量逐年上升。

  一体化RTU产品2010年销量为2900个、2011年为3543个、2012年为6151个。据上述两项条件计算,2010年一体化RTU产品给该公司带来的收入为1811.19万元、2011年为2062.10万元、2012年为3488.31万元。

  那么通用RTU产品的另一个子类,模块化RTU产品销售情况又如何呢?招股书显示,“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模块化RTU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3500.49元、2698.71元、2659.81元。”该子类的销售单价也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好在销量仍在增长。2010、2011、2012年模块化RTU产品的销量是分别1187个、1203个、3001个。

  因此,2010年~2012年与此对应的模块化RTU产品收入应为:415.50万元、324.65万元、798.20万元。

  一体化RTU产品和模块化RTU产品两项销售收入合计后,通用RTU产品在2010年收入应为2226.69万元、2011年应为2386.75万元、2012年应为4286.51万元。这三个数字明显大于招股书中产品销售模式下面“通用RTU产品”一类的明细数据。

  多位审计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使用单价与销量计算的金额应当与最后损益表的分类收入中同一类别的数字完全相等或者相近,“前者比后者小是正常现象,因为公司有可能还有围绕着该产品的附带收入,但是前者比后者多就不太正常了。”

  按照常理,营业收入账户反映的应为库存商品销售单价与销售数量相乘并扣除增值税的结果。

  “一般来说招股书中披露的单价应是已经扣除增值税后的产品单价。”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这样告诉记者。那么使用产品单价与销量则可以测算出该公司销售该产品所赚的资金。

  原因为何?招股书没有说明。本报记者以此询问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他们表示数字如果小于或等于分类明细数据是正常的,因为可能有其他周边服务的收入一起计入了该类收入,但大于分类明细数据则显得不太正常。
华仔888

14-01-15 19:41

0
转:IPO新股资质大揭秘 良信电器募投项目遭质疑  2014年01月15日 11:53  华西都市报

  临近春节的资本市场通常是平静无波,但今年年前的资本市场,却因IPO重新开闸而显得格外热闹。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到一系列配套新政出台,从51家企业获批密集上市到六新股紧急公告暂缓上市,在IPO开闸的这短短一个月内,层出不穷的消息与前所未有的状况令人眼花缭乱。

  暂且抛开机构爆炒新股“三高”的老问题不说,本次IPO中的新股的负面消息已足够令人咋舌。奥赛康,大股东天量套现且曾受环保处罚;恒华科技,被指“电网依赖症”疑业绩注水;全通教育,靠给教师回扣推广销售的模式遭质疑……

  此时此刻,“价值投资”这四个字越发显得珍贵。毕竟,“打新”这块美味的蛋糕终究还是属于机构的盛宴。再完美的修辞不能粉饰企业的真貌,再优秀的“造假”也经不起抽丝剥茧的分析。谁会成为真正的“明日之星”?谁又会在上市后突然“变脸”?尽在华西都市报IPO风云栏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赵雅儒

  本次新股密集发行过程中,不少即将上市或已经上市的新股都是负面频出。无论是曾经受过行政处罚的奥赛康,还是被质疑业绩注水的恒华科技,本次IPO浪潮中不少公司的资质可谓是良莠不齐。

  本次新股发行制度中对于老股转让的新规定无疑是市场关注的亮点之一。证监会此举原意在促进新股合理定价同时缓解“超募”等问题。但成也老股转让、败也老股转让,本次IPO首只暂缓发行的新股奥赛康,其大股东高达32亿元的天量老股转让就为市场诟病不已。事实上,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企业最为了解的大股东,其减持多少也能看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动力。而没有涉及老股转让的公司或许更好。

  但哪些企业是真正的明日之星?哪些企业上市后便有可能业绩“变脸”?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特别针对本批IPO企业资质进行了梳理,并在IPO风云栏目持续关注新股,一一起底。

  新宝股份(002705)

  九成营收来自海外

  新宝股份发行价为10.05元每股,市盈率为30.08倍,略低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无老股转让。第三次冲刺IPO的新宝股份主营小家电(行情 专区)产品。外销收入占比超过90%。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出现下滑,特别是欧美市场的经济形势若无明显好转,公司将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所导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下滑的风险。

  良信电器(002706)

  募投项目遭质疑

  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19.1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24.64倍,与行业公司水平大致相当,无老股转让。公司募集资金项目之一“智能型低压电器产品生产线项目”主要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计划投资,扩大产能。然而,相关报告显示:低压电器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达50%以上。在路演推介会上,募投项目遭到在场机构质疑。公司也承认目前没有实质订单。

  天赐材料(002709)

  子公司安全事故频发

  IPO重启首批获得批文的企业中,天赐材料(行情 专区)是唯一一家涉足高新材料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企业。而值得注意的是,子公司曾被曝无证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此外,中金公司指出,天赐科技还面临着下游客户拓展不力、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估值中枢下行的风险。此次天赐科技的发行价格为13.6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8.08倍,发行新股数量为2161.32万股,老股转让数量为849.18万股。

  全通教育(300359)

  “收费禁令”下的隐忧

  全通教育是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专业运营机构。就在公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同时,一项“收费禁令”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从2014年1月1日起,深圳教育局要求“校讯通”业务不允许向家长收费。尽管公司在深圳并没有业务,但业内担心未来“禁令”范围将扩大,公司这项业务的收入将面临“清零”的风险。此次全通教育的发行价格为30.3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51.37倍,将发行新股480万股和老股转让1150万股。

  天保重装(300362)

  保荐机构突击入股

  10日开始申购的天保重装发行价为12元每股,发行市盈率为41.38倍,无老股转让。公司主营大型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设备。2010年至2012年净利润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公司管理层预计2013年度公司净利润增幅为0至5%。此外,在2011年2月,东证融通以每股4.5元的受让价获得天保重装2.38%的股权,而东证融通是天保重装的保荐机构东北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全资子公司。

  应流股份(603308)

  业绩一反常态

  此次应流股份的发行价格为8.2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9.6倍,无老股转让。公司主营泵及阀门零件、机械(行情 专区)装备构件。此次IPO,公司的业绩高增长也引来质疑声音。2010年度,在同行业大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纷纷下滑的同时,应流机电一反常态,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70%。而与此相对的是,公司负债率三年来居高不下。
华仔888

14-01-15 19:36

0
转:  光洋股份关联交易恐成抽血机  2014年01月15日 18:44  李 飞  法治周末

  一边是告紧的资金;一边是高企的存货,双重压力之下,上市是为了圈钱,还是单纯的谋求企业发展,光阳轴承的目的似乎并不单纯。而对于业已存在的关联交易,光洋轴承的态度则更是诡异

  “追求产品‘零缺陷’!”一直是常州光洋轴承的口号。然而好不容易熬到了上市前夕,光洋轴承却被发现其并非“零缺陷”求上市,相反,更像是受到“双重挤压”而被迫寻求上市。

  3月30日,证监会对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进行预披露。这家以滚针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与轮毂轴承为主营业务的轴承生产企业正欲登陆深交所,预计发行股数3332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3328万股。

  据了解,光洋轴承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情 专区)变速器、离合器、重卡车桥等总成,也就是依附于汽车行业的零配件产业。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汽车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光洋轴承2012年业绩将持续下滑,成长性堪忧。

  全年利润不敌短期借款

  对于光洋轴承业绩成长性的质疑并非无端揣测。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光洋轴承2009年营业总收入3.8亿元,2010年5.62亿元,2011年只有5.47亿元,下降2.67%,营业收入呈现较剧烈波动。而这种波动恰好吻合汽车行业增速放缓的趋势。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巨幅变动,光洋轴承解释称,201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滑144.43万元,主要是因为商用车客户的需求大幅降低。但同时也承认,宏观调控趋紧、汽车业增速放缓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

  方正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机械(行情 专区)行业分析师彭民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市场里中高档乘用汽车轴承多以国际品牌为主,而世界八大轴承企业也通过建立合资、独资企业的方式在国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进入原来以国内品牌为主的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企业利润受损。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出具的轴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也显示,国内共有4000家以上的轴承制造企业,全行业规模以上轴承制造企业1850家,CR10轴承与CR30轴承的产业集中度长期维持在30%、45%左右,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因此行业竞争激烈。如果光洋轴承在技术和市场上不能紧跟或快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将可能逐渐削弱,进而导致光洋承轴利润水平下降。

  事实上,利润水平的下降已经开始体现,光洋轴承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2009年为4143万元,2010年为6204万元,2011年则下降到了5581万元,降幅达到10.1%。而在利润已然趋于下滑的境况下,光洋轴承却还得“硬着头皮”应付另一个难题:借款到期。

  记者查询招股说明书发现,仅2012年3月至10月之间,光洋轴承就有11笔短期借款到期。到期借款金额累计1.03亿元,占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的近五分之一。而公司2011年利润总额也才6467.9万元。由此看来,光洋轴承2012年全年的利润都可能不够塞到期借款的“牙缝”。

  而光洋轴承《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也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正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3137万元,到2010年仅剩102万元,而2011年更是出现了-1554万的数字,不断扩张的背后,是资金压力的日趋明显。

  “潜在的资金压力往往是迫使企业寻求上市的主因。”证券律师臧小丽告诉记者。

  高额存货反致利润虚增

  即使资金压力日趋明显,但光洋轴承仍对上市之后的扩张抱有美好的憧憬。“以战养战”似乎成了公司的求生之道。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发行3332万股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汽车精密轴承建设项目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额35088.40万元,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产能将增加5000万套,产能增幅达到81.43%。由此看来,光洋轴承似乎是想以高产能拉动高销售,从而缓解资金压力。但实际上,即使现有的5000万套产能,公司也未能完全消化。

  记者查询发现,光洋轴承存货价值在2010年末就达到了1.62亿元,比2009年末暴涨54.97%。对此,光洋轴承解释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下游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采购需求和“零库存”的采购模式所保持的安全库存。

  但对于这1.6亿元的“安全”存货,光洋轴承并没有任何计提跌价准备(计提跌价准备: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而横向比对已经上市的13家同行公司可以发现,仅有两家公司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光洋轴承似乎自信过头了。

  到2011年年末,光洋轴承的存货价值仅减少了100万元。这时,没有对存货进行计提跌价准备的风险开始显现:其资产减值准备额一路缩水(即资产可收回金额减少,以致资产的账目价值降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379.50万元、146.94万元和71.37万元。而这部分缩水,此后仍将由公司利润冲抵。“如果光洋轴承成功上市,公司利润无疑将受到蚕食。”上述业内人士不无担忧。

  “虽然降低资产减值准备从账面上看有利于利润的增长,但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臧小丽告诉记者。

  关联交易处理一笔带过

  一边是资金压力,一边是存货高企。遭受双重重压的光洋轴承仍想保留“零缺陷”的童话,但关联交易却是它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记者翻阅其招股书发现,尽管为应对上市,光洋轴承想方设法减少关联交易措施,但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报告期内,公司仍与关联企业频发关联交易。其中常州玉山橡塑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几乎垄断了光洋轴承塑料零部件的供应,而玉山橡塑正是光洋轴承董事程上柏配偶吴雪琴100%持股的企业。

  三年间,光洋轴承向玉山橡塑采购塑料件分别达到1086万元、1619万元和1105万元,占光洋轴承塑料配件采购金额比例为78.43%、72.22%和51.52%。2010年和2011年采购量仅次于第五大供应商金额,2009年玉山橡塑更是光洋轴承第三大供应商。

  尽管光洋轴承一再注明关联交易符合公允价值,但数据显示,三年来玉山橡塑向光洋轴承的销售金额分别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92.75%、90.61%和70.90%。2011年光洋轴承采购比例缩小22.14%后,玉山橡塑的净利润就由295.8万元直落而下,仅剩16.17万元,下降幅度高达94.53%。如此大的落差引发业内人士的质疑,光洋轴承采购缩水的部分几乎等于玉山橡塑的全部净利润,如何保证之中不存在利益输送,交易符合公允价值?

  法治周末记者就相关问题电话联系光洋轴承证券事务代表,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正面回复。

  而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光洋轴承的全资子公司常州车辆有限公司身上。

  报告期三年间,公司与常州车辆发生的关联交易为租赁常州车辆场地及水电费、采购常州车辆工位器具、租赁常州车辆设备等。以光洋轴承2010年向常州车辆采购工位器具为例,光洋轴承定价为165.71万元,但是同为购买方的光洋机械定价为28.79万元,天宏机械为11.31万元,光洋轴承的采购价远高于两家公司,但对购买数量却并无明示,难以保证价格公允。

  直到上市前夕,光洋轴承才通过厂房搬迁消除关联交易。而对于此前其他的关联交易,光洋轴承多以一句“2011年后该类交易不再发生”一笔带过,并未注明如何清理关联交易。

  对于待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臧小丽认为,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无疑加大了其业绩中隐藏的风险。一方面如果该公司上市,操纵利润就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不排除关联方借机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为上市公司的“抽血机”,造成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对此,投资者应提高警惕。
随大流

14-01-15 19:34

1
1560万股套现8.59亿元  妈了个比。  这些应该给中纪委看看。
华仔888

14-01-15 19:25

0
弱弱的问一句:会破发吗???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