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新股永远搞不好的核心秘密

14-01-11 16:04 12330次浏览
立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所谓市场化,就是有涨有跌,有赚有亏,进入市场的人,为自己的判断负责,对了赚钱,错了输钱,此为天道,是公理,一个人只要在社会里长大,很自然的就会懂这个道理。

搞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制度,像一件衣服被七七八八的改了无数次,改到今天的结果是:连一件衣服的原型都快看不出来了,越搞越复杂,越改越乱,把一个简单直白的公理搞成相对论那么复杂,当下新股肯定能发的出去,但是整体大盘以市值迅速缩水来应对,融资300亿,缩水3万亿,如此下去,怎么持续?

新股发行永远搞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股是必然赚钱的,而且顶层设计上这个必然赚钱的利益就是明摆着给了机构的,中小投资者摇号中签率远远不能和机构相抗衡;这样一个几乎包赚不赔的生意,来钱的速度连毒品交易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没有什么严刑峻法的震慑,那么各种各样的大脑,对着它好好运作一番,这一世富贵,很快唾手可得。

对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你、我、他,如果有这样合法快速致富的机会,一定会道义放两旁,不遗余力的钻政策空白点。

要回答为什么在中国新股必然赚钱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查阅和学很多背景知识,国际、国内投行业务运行等等,我想我不需要在这里搞长篇大论费笔墨了,大家看结果就可以了,本文开篇就说了,市场化的表现就是盈亏是常态,而且长期看基本持平,这是市场化的绝对体现,是一个公理,没什么可辩解的,二十几年来新股发行必然赚钱,甚至到要摇号抽签的抢手地步,这是你制度设计上的重大缺陷,只要有这个指导思想在,再换十次证监会主席,再搞100次IPO改革,结果都一样,三高依旧,变本加厉!

实际上中美投行业务流程大体上是相近的,获取利益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就是上市辅导费和募集资金总量的提成,所以从功利角度上看,投行业务寻找好的标的,并努力使之超募是必然的,但是分水岭在于美国投行最终要靠他的一系列工作赢得各类买家(基金、券商、各类资金)的认可,并以此建立商誉,所以最终的定价和估值是很计较,很严谨的,即便这样也常常会让众多买家承受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损失,但是商誉是依靠多年积累而来,综合下来,某投行业务经手的新股发行让各路买家获益保障度较大,品牌也就树立起来了,如这里面的佼佼者高盛。

中国则不然,投行业务流程之后,首要的问题是能否获得审批,买家不是问题,因为制度帮你设计好了,不需要担心没人来买,不仅积极,还要打破头,众多机构永远在一级市场食利是一张明牌,他们申购后也完全有实力在二级市场上把股价哄抬上远离发行价的位置,这种财富效应让所有市场参与者欲罢不能,是最结实的市场教育,投资领域居然有包赚不赔的生意,所以尽管中签率低,但仍然对所有投资者和资金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造成的结果是,聚焦点不在公司业务和业绩评判上,而是在于是否能获得审批上,在这个架构下,出现四大恶果:
1.寻租成为必然
2.三高是必然的
3.投行与买家的市场化互动与商誉建设为零,专业性素质提升为零
4.中小投资者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本来,这样的制度设计已经是相当糟糕了,但是这道百毒宴的毒性还远远不够,辅助性恶法还在后面,那就是当日不设涨跌限制,次日开始T+1并设涨跌限制,如此一来,操纵股价简直如获至宝;另一条,也是违背天道的做法,就是几乎没有退市,这让新股上市越到后面,越成为大众心理的重磅压力砝码,而新股必赚的制度设计并未改变,如此一来,抽老打新成为必然,增量资金想进来也被这如此毒气昭昭的阵势吓到了,故而股市市值损失成为必然。

世界上任何一个资本市场,没有新股不败的神话,九条的起草者,如能看到此文,请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制度设计,抽了谁的耳光?

上周市场大跌,投资者情绪激动,但是希望大家看清实质,想中国资本市场变好,表面功夫都没用的,根本在于建市思想,为谁服务?为什么服务?怎样服务?这些核心问题,一些部门恐怕都没什么发言权,不知道要用多么残酷的市场下跌和市值损失来唤醒管理者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市场的建市思想,六年下跌,今天已经进入第七年,连希腊都能进入牛市,你价值回归到何时?还是你所认为的价值,它根本就不是什么价值?!

*
新政虽然败笔连连,但是大方向还是有肯定之处,只是当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仍然搁置,如此下去,彼岸之花虽美,怕是永远无缘闻到那馨香了。
打开淘股吧APP
86
评论(11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畅游

14-01-11 18:11

15
取消注册制,实行“自由上市制度”:采用市场决定上市的方式,原则性条款主要有:[淘股吧]
                  
                     1、公示相关资料数据,对未来三年派息情况作出分析承诺,有虚假或不能如期兑现承诺的者处以重罚(比如企业所有者权益的10%),由公众自行审查其投资价值。(需要公示哪些资料数据,有统一的要求,但必须真实。该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由公众自行判断,你也可以跟随某些人去认购。自己决策,责任自负。)
       
               2、定期发行(比如挂牌认购期1个月),企业自定发行基价和加价价差,由公众以等于基价或加N价差单位的任何价、任何量认购,实行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比如发行定价为20元,加价价差为0.1元,则只能以20、20.1、20.2.。。。价位认购);对同一认购价以时间优先原则认购。发行股数被全部认购后,按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实行“抢价认购”,即抢购当前最高价位、最后认购者的份额(比如,某股最后以40的价认购完最后一份发行的股,那么,其后出40.1的人就从最后出40元的认购份额中获得份额,当前份额不够抢的,被抢目标移向已认购的更低价位);同一帐户允许抢价认购三次(即自己第一次认购的被别人出高价抢走,则自己可出更高价从别人手中再抢,最多抢二次);发行期间每天公示各认购者以何价位的认购量;认购的最高份额不得超过帐户资产的一个比例(比如不超过50%),有效认购应在规定的交款期内全额交纳认购金。按认购总额的10%交保证金,因被抢购而造成认购失败的,保证金全额退还;认购十日后自行撤销认购的,保证金归发行方所有;发行期结束前10日认购的,不得撤销认购。
       
              3、发行期满,被认购量未达到发量总量的60%者,示为发行失败,保证金全额退还,并由发行者支付保证金等额的赔偿金(防止乱上市)。认购后不交款的,交款结束的次日,由帐户所在营业部按其认购金额强行平仓其帐户股票交款,并收总额10%的手续费.。
                   
             4、发行成功的,单一或关联投资者持股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必须作出投资说明,持股3年限售。你看好就多拿一段时间吧,以防止与上市公司联合圈钱或恶性炒作。投资说明虚假的,与上市公司发虚假信息同罪。
       
           5、发行成功的,以最低认购价为开盘价,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万年劫

14-01-13 08:15

3
如果国务院给证监会出一题:新股要发,同时要保持市场的稳定。此题是否有解?如果无解那A股应该下跌,如果有解但触犯了某些既得利益者不能实行,那说明A股的涨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至少没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重要,只有等到市场下跌到利益没有了的时候再来考虑。
cool007

14-01-11 17:17

3
是啊,好多股票至今都没有回到上市第一天的最低价。照理说,炒新的早应该被市场消灭了啊,为什么每次新股还是会被爆炒。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一万点

14-01-11 16:10

3
美女,美股,美楼,是我们的

世界是你的
hgldl

14-01-11 21:38

2
给中国股市烧纸
hsl333

14-01-11 21:25

2
毒才是核心 屁民没选票
趁火打劫

14-01-11 20:46

1
T
利息机

14-01-11 20:39

1
我的建议:新股的发行,建议一年一次,好像高考,1000名只录取365名,每个交易日上2名,让投资者来选,365名的明年再来考试。投资者在投钱后一个月内准备钱就可以了。整个市场是有计划和规则的。 @立春
赌徒甲

14-01-11 18:36

1
我不懂,只是觉得简单就好。市场的事情就得交给市场办,公司是保真的,市场开价钱,自主决策,觉得合适就买进。类似集合竞价,价高者得之类。但是怎么防止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哄抬,还没想明白。申购账户全公开?防止基金或其他关联人串通报高价?
中国的事情太复杂。

不过,觉得IPO重启之前,没有退市制度,一切都可能是瞎掰。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自由之成

14-01-11 18:24

1
古天乐,请你放宽审查,很多公共媒体很宽松的,而淘股吧比人民日报还严格。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