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行到水穷处

14-01-04 09:20 3231次浏览
柒柒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朋友去一个农家乐玩,老板要招待他们吃狗肉,准备杀掉自家养的土狗,于是召唤土狗到厨房,狗听见主人叫,摇着尾巴就跑过来了,接下来主人抡起砖头就狠狠砸土狗的脑袋——一下没砸死,土狗脑袋破了,无比惊恐、不解,悲鸣着逃到对面土坡上去,血流如注的远望着主人。主人不甘,又尝试叫唤土狗,土狗即痛又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如何惹到主人生气了,踌躇不敢靠近——但是毕竟是自家主人在叫,在犹豫了数分钟之后,土狗顶着个血脑袋,又摇着尾巴,小心翼翼跑回主人身边。于是,土狗死了...

股票就是生活。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4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柒柒

14-03-26 21:18

0
52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庆幸的是,我们学会了理智地看待与处理问题;可他妈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在理智地看待与处理问题。
人们有许多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变。
一惯性的就当按一惯的策略去做,当这个一惯发生改变的时候,也许最小阻力的方向就发生了变化,及时感知它,并调整策略跟随它就可以了,世间本无完美的事物,也无完全平衡的状态,只是一直在奔往平衡的途中。
今天也许又到了一个小的临界点。
柒柒

14-03-18 21:12

0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作用
知觉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知觉的选择性既受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又受知觉者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知识经验、观察能力或分析能力等。知觉的选择性与知觉的其它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被选择的知觉对象通常是完整的、相对稳定的和可以理解的。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象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
所以,人们总是有选择地只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作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象能够得到清晰的反映,而背景只能得到比较模糊的反映,这样,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清晰的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学生把黑板上的文字当作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东西,比如头顶的电扇、墙上的标语、同学的面孔等便成了知觉的背景。
你在街上碰到了自己的朋友,在你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你们所听见的不只是对方的话语,而且还有商店打折促销的广告声、汽车发动机的噪声、行人的说话声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朋友的说话声是你的知觉对象,他的讲活你听得很清楚。而其他声音则是这种谈话声的背景,尽管声音很大而你仍然听不清楚。喧闹吵杂的餐馆里,你却能够辨析出你的朋友在喊你的名字,这通常被成为鸡尾酒现象。
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图形,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图形转向另一个图形时,新的图形就会“突出”而成为前景,原来的知觉图形就退化成为背景。因此,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决定着知觉图形如何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特点
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
(1)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光线强、声音响、轮廓分明的刺激物容易被成为知觉对象而被加工。反之,光线暗淡、声音微弱,轮廓模糊的刺激物不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符合知觉组织的原则,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或者具有连续性的刺激物、在视野中相似的刺激物等,都容易组成图形而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被知觉加工和处理。
(3)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在视野中,对称部分、具有良好连续的部分、存在简单结构的部分等容易组织为图形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4)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闭合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视野中封闭或趋于闭合的部分容易组组织为图形而成为知觉的对象,它符合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3.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4.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依赖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还与知觉者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个体的意义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案例思考
我在高中时爱上了一位同班女同学,她的生日是一月二十三日。自此以后,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每当我无意中看手表时,时间【一定】是一、二、三的组合,像是一点二十三分、十二点三分、三点二十一分等等。
【为什么每次看手表,都刚好是一、二、三有关的时间?】我很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心想这绝对不是偶然,一定隐藏着什么含义,甚至有什么启示。
尽管嘲笑我吧!当时的我只是个因为恋爱而过度兴奋的高中生,不择手段的想把她和我联系起来。当然,如果不是陷溺在爱情中,应该不会被这种蠢事给蒙骗的。
每个人一天当中总要看好几次时间,经常有事没事就瞄手表一眼。我们对这种无意识的动作通常没什么感觉,比方说,要是时间是五点四十五分,甚至会忘了曾经看过手表。
但是,如果偶尔是一点二十三分或者三点二十一分的话,这个【符合】就会强烈吸引我的意识,以至于当后来回想起来时,就会相信【看手表时《一定》会出现一、二、三的组合】。
这个原理就叫做【选择性记忆】。刻意只留下感兴趣的记忆,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即使实际看过或听过,也会忘记。
当然它们其实还留在潜意识里,只不过有时是刻意不去回想,有时候是想也想不起来。
三大阶段
选择性记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信息的输入阶段。一般来说,受众对接收到的语言和文字信息,很少能记住原来的具体词句,而是概略性地记住其大体意思,只有经过反复背诵才可能记住原有词句。对图像信息的记忆也基本相同,人们只能记得其中最精彩的、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些画面。所以,传播者要想使受众记住自己的讯息,就必须在讯息内容的制作上下苦功,并对讯息不断重复,通过反复接触来增加受众的注意。
2、信息的存储阶段。记忆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彼此间互不相关的数字的记忆量一次仅有8个,对于不相关字母的记忆量则仅有7个,对于不相关的单词,则是6个。而短期记忆信息储存量主要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否有意思。在长期记忆中,人们一般都是把意思抽象出来加以记忆。这些意思有时还会伴有视觉听觉的或其他的形象在人脑中以命题的形式组成网络而被记忆下来。因此,传播者不可高估受众的记忆,那些在广播电视上连续出现的数字号码等信息,往往并不能为受众所记忆。
3、信息的输出阶段。一般来说,记忆有两种输出方式:辨认和回想。前者是指人们在接收到某一信息后,能够辨别出自己是否曾经接触过这种信息。而后者则是指人们能够以不同符号如语言文字或图像把接触过的信息复述出来。通常,辨认比回想要容易一些。在需要对信息进行辨认和回想时,人们会尽可能地从记忆中找出所需的信息内容并将其重构成信息。新闻机构每天对新闻的播送都有好几次,其目的就是要使受众在短期记忆中对信息加以辨认。而人们在接收信息后向他人转述时就主要是借助回想来进行记忆输出了。
一般认为,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主要是来自于普遍存在着的受众的心理选择。对于那些争议较大的信息,这种心理选择的干扰也较大。传播者尽管能够决定传播的内容,却无法决定受传者是否接受、怎样接受和接受什么。因此,传播者只有减少这种干扰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而对于受众来说,这种心理选择过程却并非出于故意,是非常自然地存在发生的。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恰恰体现了整个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柒柒

14-03-11 16:40

0
好了,谢谢股天乐兄。
股天乐

14-03-11 12:57

0
@柒柒 兄好,好友动态问题已处理,兄可以刷新下试试:)
股天乐

14-03-11 12:51

0
@柒柒 兄好,已提交技术部检查处理,给兄带来不便之处,请谅解,谢谢。
柒柒

14-03-11 12:47

0
股天乐,为什么好友动态不能显示, “出现错误,无法获取好友动态,请过一会重试。谢谢!”,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网站的问题?
柒柒

14-02-28 22:49

0
26
爱 怨 悲 喜
我们阅读了太多这样的情感,
得到 失去
我们也听说了太多这样的故事。
可终有一天,当它真真切切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
你才能了解他们的含义
由此,你可能放弃以前看得很重的东西,
由此,你以前不喜欢的事情反而更心甘情愿地去做。
也许是个分水岭,
也许什么都不是,
只看它在你心中的份量。
完美的棋

14-02-27 13:30

0
被招待的这朋友也不咋地
财上平如水

14-02-25 22:19

0
柳清风

14-02-25 19:10

0
好帖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