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4的记录

13-12-30 23:33 2303次浏览
马耳东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13过去了,2014来临,记录一些教训与经验,作为每次交易前的提醒和警示。

1、企业的业绩增长永远是本质,概念只是故事;
2、2014的扩容不可能是牛市开始,有限的活跃资金更多在小盘股里头折腾;
3、如2,不要去交易已有一定涨幅的JJ重仓股,里面的各路JJ狗咬狗逃离的概率大;
4、回避2013年涨幅大的板块,如手游、影视、机器人 、医药等;
5、注意移动互联、网络信息软件、二次土改、以购物娱乐中心为转向的零售、白酒类(洋河30以下较为合理);
6、大的机会应该是跌出来的,注意市场情绪的崩溃点,大股东对股价的态度,资金流的进出,尽量减少交易次数,每次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及上涨空间;
7、每天留意涨跌幅排行榜的家数,以确定市场强度及热点。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马耳东风

16-11-23 20:28

0
2016.11.15
增加7.9万
马耳东风

16-08-02 11:30

0
楚云风《简简单单做股票》 
简单说下个本人情况,我是靠做股为生存的,简单说就是靠在股市中赚钱的。股龄大概10年,经历了磨难多多才算有点成绩,本人05年入市,转眼也在市场上混了快10年了,前面8年都非常惭愧,不是亏钱就是小赢利。还好在2014年有所顿悟,化繁就简,不敢说脱胎换骨,也算是风貌一新,立此帖,抒发心得,心得重点在于“简单”二字。

  关于简单第一个心得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开始交易时,听从当时一些前辈的建议,一开始就想建立一个基本的交易系统,但发觉条件非常难以确定,做历史回溯的时候所有这些系统条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区间,当时是非常郁闷,就不停看书,不停在论坛上晃荡,希望能构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系统,这个过程历时数年,最终毫无所获。

  痛定思痛后,最终领悟到,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只做一种形态,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把股票中的一种特定形态80%以上抓出来,那就够了,这简单的领悟让我几日内就构建成了现在的交易系统。

  追求完美不停学之路,在股市上很多时候都是死路一条。三千弱水取一瓢饮,够了。

  这种形态是什么其实不是很重要,你打开任何一副K线图,列出能赚钱的入点,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常见的形态就行了。

  关键在于你要坚定只做这一种形态,做的多了,这种形态就会成为你的提款机,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有些时候它蕴含的金钱在灼灼闪光。

  关于简单的第二个心得是:删繁就简,恢复原始.

  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书籍,先是迷上了技术指标,搞了无数个指标,希望从中能够看透市场,然后又迷上了机械交易系统,看了数遍“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海龟交易法则”、“机械交易系统”等.

  然后又接触了波浪,江恩,一段时间苦读加实践后,发觉这些东西用在实践上困难巨大,而且有些使用虽然用对了,但复盘分析后发觉用简单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绕来绕去多此一举,多次迷茫后终于决定放弃.

  市场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只有一个买入和卖出,但是它又是无比复杂,复杂到任何理论都只是一家之言,因为复杂的市场如果能够被完全构造或者解释,就一定是有其本质,而市场的本质从其牵扯和影响而言,应该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释它,这也是我后来略看缠论就放弃的原因,想用一种机械的、几何的或者用一种从简单定理到复杂构建的思路来构建市场轮廓我认为是一条死路。

  另外,均线和趋势线之类我认为也意义不大,说白了,这些都是人一些主观定义而已,和市场没有关系,你用均线划分市场其实只是你对市场的人为划分,而市场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去除了这些东东后,还剩下什么呢?只有K线和成交量,这就是我对市场的观察层面,相当原始,但我感觉相当有用。

  理解并认同了这一点后,我的交易开始突飞猛进,更贴近了市场和股票的脉搏,2014里年9个月的时间我在股票市场上赚了7.5倍,让人感觉一旦解开了这些束缚,交易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关于简单的第三个心得是:简单并符合逻辑.

  这主要是关于仓位设置的,我先阐述一下我的使用过程。

  最开始我操作时候是被贪婪蒙蔽双眼,总是全仓进出;

  后来看了些资金管理的书籍,主要是外国的一些书籍,开始小仓位试探进出,中间还有2年多的时间主要做期货  ,小仓位成为标准方式。

  后来从期货市场上回来后,因为感觉股票市场没有杠杆,资金量也不算很大,感觉分仓必要性不大,又开始全仓进出,虽然还是全仓,但这时候我认为是不错的方式,特别是对资金量不大的散户来说,全仓进出可以将自己对仓位的考虑完全放掉,集中力量研究最重要的进出时机问题;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仓位管理方式,大道至简,最好的仓位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呵呵。

  随着资金量的扩大,惭愧,主要是近2年的事情,我现在的仓位采用的是双重仓位策略,1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超短期判断的对错,1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中期判断的对错;这是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方式.

  三段式:进来就错了,全走;进短期仓对了,加中期仓;短期结束短期仓出,中期结束中期仓出。这里面的要点是短期仓必须要确信自己对中期趋势的判断肯定是错的,所以短期利润总是能拿得到,这对避免坐电梯  ,避免被套,非常有帮助。非常简单,非常符合逻辑。

  关于简单的第4个心得是:紧抓重点,切勿面面俱到.

  仓位说过,现在来谈买入和卖出;这里面也有一段历程;开始时候我认为入点最重要,千方百计追求入点,常败;
  后来看书交流后,开始认同“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结果呢,一样,常败;

  再后来,我对入点出点同样重视,不断研究,结果呢,还是一样,常败。

  后来,我慢慢发觉,入点和出点是二位一体的东东,也就是说入点和出点常常呈现互关联,你的入点确定了出点也就确定了,当然这些也是常识,很奇怪我一直都没有认清楚。那么既然如此,那一个重要呢?我认为当然是入点,因为入点也直接决定了出点,换句话说,直接决定了赢利。

  到这里我的观念终于成型:以入点为绝对重点,对出点机械止损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统基本上只考虑“入点”;结合前面我说的我只做一种形态,想想就知道,这是非常简单的方式。(好像和最开始方法差不多,呵呵,难道这就是见山还是山?)

  关于简单的第5个心得是:得失要分明.

  这主要指的是选股,前面说了我只做一种形态,既然重点关注在这种形态上,我慢慢放弃了对股票本身的研究;现在的做法是“眼中无股”,认为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

  1、不了解造成的风险,所以前面我说了我的仓位策略是双重仓位,也有避险意味。

  2、换股会比较频繁,既然眼中只有走势,换股就不应该成为障碍。当然,这不意味着随意冲动换股入货,因为别忘了,我是以入货为最重要考量的,入货时如此,换股入货时也如此。

  说了这些,其实我的基本意思应该表达出来了吧,1、放弃寻找神奇的东东吧,放弃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取交易系统的念头吧,用简单的技术去观察实际的历史数据足够你构建出一个你自己的交易系统,你的交易系统一定要基于你自己的判断和方法。相信我,第一这个不难,第二这个比无数神奇的系统更有效更能赚钱。

  另外,技术指标我并不是一概不用,我放弃得是神奇,复杂的东东,但是,作为一种类似统计工具的作用(就像电脑上的计算器),我当然不舍弃,比如,有些东东我想知道,但从图上看有时候比较累,我就写个小指标来算算,这些指标都非常简单,因为指标的基础量就这么点,任何复杂的指标其市场含义必然模糊不清。

  另外,我对指标的参数调整非常厌恶,参数调整莫过于想精确,但这样很容易曲线拟合,同时过去的适合参数未来会有效只是一项情愿的痴人说梦罢了。

  我们用指标要用其明确的市场意义,用来指示一个方向性的东东,这就够了,我不使用任何调整参数,我用的指标参数都是固定的。

  关于简单的第六个心得是:级别要简化.

  学波浪理论的朋友可能都有体会,9级波浪是噩梦的开始也是成功的终结;

  交易不需要那么复杂,对我而言,我只看操作级别和次一级级别,操作级别确定交易方向,要买还是要卖,次一级别决定具体出入点;

  我不看高级别,因为根据我对市场的统计而言,这种类似于K线整合的东东其实作用很有限,要分析大一点的走势,多看几根操作级别的K线效果更好。

  对于次级别,只用来具体确定出入点,确定好后,它就完成任务了,在交易中它的涨跌我根本就不去关注的。

  关于简单的第七个心得是:操作方式要简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交易方式,首先要定位自己,我2009年从期货转到了股票市场,我来谈谈原因。

  不是因为什么期货风险比较大之类,根据我的经验,期货的风险并不比股票大,同时赢利能力比股票要高不少,很多所谓的风险其实是自己吓自己而已;特别是对于资金比较小的散户,在不提高风险的情况下,我感觉做期货更容易将小钱变成大钱。

  我退出期货市场主要的原因是期货需要盯盘的时间比较多,对于希望将交易作为终生职业的我来说,我希望它带给我财务自由的同时尽量少地占用我的时间,赚钱是用来享受生活的,不是吗,而股票市场无疑更适合我。

  但股票市场也有很多中做法,有些操作方法也是非常耗时间的,因此就要有所选择,这种选择就形成了我现在这种非常简化的操作方式,这种。

  方式说白了很简单,首先,通常仅以日线收盘价分析和交易;其次,临近出入点附近的股票增加固定关注关键时点,比如10:00、14:30,各关注10分钟左右;也就是白天盘中最长关注和交易时间不超过1小时,平时基本上在10分钟以内。

  其实市场有它的运作规律,你时时关注它,反而会看不清楚这个市场。

  当然,晚上的复盘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是固定时间段来做。这样,大把的时间就回到你身边来了。

  不要认为这个不重要,其实这才是交易的长久之道,准备终身做交易的朋友,一定要关注这个问题。

  交易要想简单,一定要放弃患得患失的心思,比如仅使用收盘价操作,必然会有许多盘中眼花缭乱的机会来迷惑你,就算这些机会真是好机会,也不要去碰,只有这样,你才能将简单的交易骨架建立起来,而我认为,只有简单的交易骨架才能支撑起稳定盈利的目标。

  如果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追求,那么,该放弃的都放弃吧。一个足够复杂的市场不能用足够复杂的操作来应对,因为其中的变数之多,足以毁掉整个交易。

  到现在为止,我的交易系统只有1页纸了(原来是11页,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提示2页),非常简单。

  但是要能做到心无旁骛,忍受众多的利润模式从眼前飞过,忍受无数的读书笔记,无数的交易日志交易心得变成废纸,忍受自己从滔滔不绝变成沉默无言(因为可说的实在不多),忍受交易技术原来只是平淡无奇的东东而已,还是有点艰难的,不过,我们只是为了赚钱,这本来不就是简简单单的目的吗。

  高手为何多寂寞?_因为悟道后才发觉炒股其实很简单,却又不能对人言。因为这份简单是通过千辛万苦的学和资金的亏损换得的,这是他立足股市的资本,就如身怀绝技之武功高手是不会把绝技传给外人的,听听楼主的开悟心得就行,是种启发。真正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还是需要自己去学,到时机成熟时真的是能够开悟的。
马耳东风

16-06-30 21:41

0
2016年1月被溶断一下造成百分之三十的亏损,太TM可怕了,之前股灾1.0和2.0都避免了大的回撤,掉以轻心了,谨记。
最低好像到了65左右的市值吧,短短2、3周亏损30%的数字确实不太敢面对,于是本年度就是为追平而努力了。
年初曾重仓过天齐锂业,买入逻辑已经很清晰了,如果持股不动市值也新高了,可惜没拿住……
 
目前半年度市值为84万,比年初亏损8%,与最高值比还差了14%,努力吧!骚年!
马耳东风

16-01-02 00:21

0
2015年末,91,+72.3
目前满仓,因此也就可为一个帐面不断变化的数字而已。
展望2016年,如操作上有所盈利,将尾数转至银行,计提为生活费用。
必须本次操作完成后,将资金分配为40%港股,30%国内,30现金。
马耳东风

15-08-14 11:18

0
]任何的操作动作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心态上面。
1、丢掉快速暴利的思维,比如融资,比如大仓位追高无实质性业绩的题材股奢望第二天涨停,由于缺乏良好心态基础下的操作,必然容易影响判断,动作变形,导致快速亏损。
2、大的仓位应该等待买入价位足够便宜的长线成长股,如果没有机会就将资金转出
马耳东风

15-07-06 18:07

0
今天是值得记录的一笔。早盘过于相信国家救市的手段了,盘面上高开低走没有及时做T,反而将申购新股退款去追高了,实际上今天早上退的申购款国家就是让你去做炮灰的,周末密集嘴炮利好,然后及时退款给股民抄底吗?事实上是大盘让散户资金开盘追高后开始下行,到十点下滑太多了才托两油上行,但是8股已经再次信心丧失逐波往下了,又是一个斤斤计较式的救市动作,申购取消退款的时间举措极为不厚道。看来时刻不能忘记江湖险恶啊。

另外要反省的是密集利好公布后自以为抄到了底部拘泥了以为是底价可以持仓不动,而不是根据在市场情绪没有彻底稳定前应充分警惕大幅高开而后低走的盘面,一切根据盘面决定动作。(此点是基于中长期大市不看好许多个股价格仍然高高在上的考虑应对)
马耳东风

15-06-30 22:46

0
不知不觉年中了,记录一下市值变化,截至今天84万吧
年初是52.8万,这样盈利暂时是59%,比论坛许多人差了,惭愧。

重复重要性
  对未来的投资标的及策略必须具体条件化:
  1、业绩增长为本质,大股东对市值的重视及股权激励是催化剂。
  2、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少部分大股东注重市值的国企。
  3、原则上标的总市值不宜超过50亿,总市值在100至200亿的必须是行业龙头及确定性高的。
  4、企业管理人的价值最大。
  5、每年9月应该开始重视高送转概念。
  6、对突发利好股票资金的介入成本更好判断。
  7、将资金总额的90%集中在1至2只股票,剩余10%做短线投机,以保持市场触觉。
  8、90%至95%的资金进行中线及长线投机更为适合自己,不应该一再试图超出自已的能力范围,试探性进入后,能越跌越高兴的买进才是好的标的。
马耳东风

15-04-04 00:17

0
1、 600271 +37+120(157)

90%至95%的资金进行中线及长线投机更为适合自己,不应该一再试图超出自已的能力范围,试探性进入后,能越跌越高兴的买进才是好的标的。
马耳东风

15-03-28 23:41

0
对未来的投资标的及策略必须具体条件化:
1、业绩增长为本质,大股东对市值的重视及股权激励是催化剂。
2、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少部分大股东注重市值的国企。
3、原则上标的总市值不宜超过50亿,总市值在100至200亿的必须是行业龙头及确定性高的。
4、企业管理人的价值最大。
5、每年9月应该开始重视高送转概念。
6、对突发利好股票资金的介入成本更好判断。
7、将资金总额的90%集中在1至2只股票,剩余10%做短线投机,以保持市场触觉。
马耳东风

15-01-09 19:41

0
1、 600271 +37
2、 600100 +0.8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