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泽其:智能终端冲击PC市场早该预料到
2013-12-17 00:59
中关村在线 原创 作者:王乐 | 责编:王乐 评论(22)
无线音频未来将与智能终端互联
汪泽其认为,奋达的优势是在音频的外设的厂家中对于无线技术的把握是比较领先的。从现有的人才储备到内部系统的建立来说,奋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传统上来说,音频厂家着重的是几个方面:功放、电源、电声喇叭、结构和外观的设计,但这属于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如何能够和移动互联网或者智能终端结合起来?如果不突破这里面的魔咒,音频制造企业永远会被边缘化。
无线技术能够使得我们摆脱线,不同的设备能够连起来,同样也包含着音频的连接。这个平台建设起来了以后,无线技术包含了电子界两三样相当有意思的技术,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射频部分,是整个消费电子或者是现在的互联网智能终端、最核心的几大部分之一。奋达在这方面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软件、算法做的还算不错,这就可以在后面做一些软硬一体化的设备和产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这其中,奋达还可以把关键器件、部件、软件,到数据库到算法,有目的的布局。甚至,是内容有目的的布局合纵连横,在关键的地方都有布局,这样就会形成对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整体以后往上走的支柱。不过很明显的是,如果是一个柱子是不够的,实际上必须要有几个点这样连在一起的几个点才能形成一定的面。目前为止,奋达从原来单一的以音频外设制造为主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电声、无线、精密制造、软件四大支柱,这四个支柱是目前已经具备的,汪泽其准备再上面再搭房子。
智能穿戴设备要走高端市场路线
关于奋达在今年台北电脑展上所发布的智能手表的问题,王泽说奋达现在有很多款可穿戴电子正在开发,并且智能手表第一款产品现在在试生产,马上就要出货了,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关于配置上的一些问题,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东西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数量上,很明显可能就不止一款了。
奋达做智能手表,竞争战略是针对特定行业细分市场所做的可穿戴电子。目前为止,整个智能穿戴设备行业里,特别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奋达都在做,并且钻研的比较深,也是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奋达的第一款是针对高尔夫的,除了高尔夫之外还有很多的行业要面向具体行业的专业的产品,不过走高端市场路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汪泽其透露,奋达首款智能手表的出货要在2013年底了,并没有赶上圣诞的促销旺季。汪泽其认为,这款智能手表是针对高尔夫用户群体所推出的,如果非要赶在圣诞节前出货来迎合这个时机似乎并不是特别好,反而不如仔仔细细把应该做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传统音频行业本身就是自成体系
汪泽其认为,传统所谓的几大多媒体音响厂商、传统的大品牌在国内接下来的日子会非常的难过,并且在2013年已经有所显现。首先,PC的下滑导致了传统多媒体音箱市场的不断萎缩的,以至于目前看到国内几大传统多媒体音箱的品牌都不是特别的理想。
而转机在于无线蓝牙音箱现在成长非常快,去年成长更是惊人,从增长的百分比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数量。奋达在做传统音频的时候,传统的音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技术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完善,自成一个体系,传统的多媒体音箱厂家积累的优势是有护城河的,十年传统国内几大著名的品牌,尽管会有其他的公司冲击它,它的城堡相对是比较牢固。
无线产品不一样,无线技术,无线产业,这些技术所代表的产业链的复杂程度,无线这个行业比音频行业还要大,无线行业本身就是自成体系的体系,无须依附于音频行业而存在。无线市场火爆到今天这个样子,传统的音频厂商就傻眼了。之前传统的音频厂商所有人要跟着游戏规则走,但在无线市场里绝对不是这个样子,毕竟关于技术的壁垒在外国人手里
在音频行业过去30多年都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看到这个变化的没有深刻的跳出来世界往回看的企业和领导者,汪泽其认为必然会淘汰。
中国音频品牌无线市场机会更多
汪泽其认为,中国的品牌中国的厂商会有比以前多得多的机会和市场,这是毫无疑问。以前HiFi是部分人的喜好,大多数老百姓实际上没有办法像今天一样随时随地的能够这么便利的、这么容易的享受到音乐。不过现在来看,大家现在随时随地不管在哪里,想听到音乐都很容易。
20年前只能回到自己家里,打开HiFi一套音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了这个之外能听到的音乐也就是小学课间高音喇叭放出来的东西。而现在的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就算在公交上、地铁上随时随地也可以享受音乐。现在信息消费越来越碎片化,信息消费必然会带来设备。听音乐是人类本能的需求,是无可阻挡的,所以这个兴起给整个中国的行业公司带来的机会汪泽其认为比十年前要多得多。
2014年耳机将成为重点产品线
在谈到奋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是否会转型的时候,汪泽其毫不避讳的说到,2014年耳机会是奋达重点的产品线。其实,2013年奋达已经有几款耳机已经开始卖,但没有做任何的推广,这是在试水的表现,起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反馈程度怎么样。如果大家不接受的话奋达也就准备悄悄的撤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反馈还不错的。
奋达是传统中国本土企业电声技术还算是不错的企业,而奋达的耳机在同等价位上的竞争力还是比较突出的。然而谈到BOSE等品牌的耳机产品我,汪泽其坦言确实不错,不过只是因为价格的问题他自己也不可能会经常购买。
对于产品调音风格上,汪泽其是非常有个性的,他根本就不关心外面说什么,他喜欢就拿去卖并且相信总有人跟他的品位一样。奋达要把产品做的很好,这是奋达2013年的想法。奋达2014年不会大规模的攻击、占领大众耳机的市场,这也不是奋达2014年的战略,不迎合大众,喜欢奋达的认可奋达的就是风雨同舟,就是兄弟了,喜欢其他品牌的自便。
想法不一样的人无需迎合其需求
2014年,奋达预计会推出一两千市场零售价的高端产品,而奋达相信完全有技术、有电声实力去完成这件事情,这通过厂里一堆昂贵的仪器就可以知道答案。这并不重要,问题的根本在于奋达这个品牌是能承载一两千的产品?汪泽其认为,目前奋达这个品牌如果要占据相对主流的高端的市场,奋达品牌还不能承载。
那么奋达能干什么?奋达能够承载价格相对合适的,但是正儿八经是对声音有感觉,有味道的人。汪泽其认为,外面80%买耳机的老百姓是什么都不懂的,不懂耳机好听不好听。奋达要迎合他们吗?汪泽其认为没法迎合,这80%不懂声音的消费者,他们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也无从迎合他。奋达做的声音就是好的,有20%的人喜欢了解声音,这就已经足够了。
奋达要找的用户大概是这个样子,他们不关心这个牌子之前是不是做过耳机没关系,如果能得到这部分人士的认同,对于奋达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不过弊端也很明显,就像是销量方面的问题一样,所以奋达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市场。
行业寄语:
汪泽其的加入给老牌音频厂商奋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的,而汪泽其本人也非常谦虚的把这归结为奋达本身的基因所在。不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汪泽其看到的要比所有人都远很多,就像是无线音频芯片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这对于目前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的奋达公司来说,已经是胜券在握,汪泽其很有信心打赢这场未来的无线音频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