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不久我看过《幽灵的礼物》,其中叙述了两个规则,规则一:在交易未被市场证明正确之前,不能加仓只能减仓;规则二:对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仓位,必须加码,且要正确加码。在这只股票的操作上,这两个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 何谓被证明正确,我认为只有第一笔买入有了10%以上的盈利时才能初步证明买对了股票,后面可逐步正确加码,何谓正确加码?使成本价必须和当前股价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是正确的加码。
当时我是菜鸟,因为不懂和对市场的敬畏,买入时一点一点的买,从开始的800股到最后持有10000股(后来达实10送10,变成20000股),总共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交易10多次才完成建仓,中间还做过几次高抛低吸,赚个三五毛的差价,在建仓过程中,我的成本价始终和股价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有10点以上的盈利,主力多次震仓洗盘也没有把我洗出去。
/***可以先建仓试验,寻找那些合适的慢牛股,并在一段时间内长久持有***//***关键就是试验***/ 当然,因为我是内行人士,对达实的了解也坚定了不断加仓的信心。 2012年9月7号的大阳让很多股民冲进去抄底,不久大盘走势的宣告了市场的残酷,很多人在这波抄底中被套了,市场一片恐慌,这只股票也开始下跌,接连跌破10日20日均线,这时我通过观察量价和盘中分时走势、逐笔成交,判断主力是借势洗盘,于是我在低位补了3000股,在我买入后的2周内,股价上扬了近20个点,我的买入价基本上是阶段最低价,后面只有10多分钟的成交价比我的买入价低。
至此我满仓了,无买入计划了。后来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花絮,那是2013年3月8日,达实借第二大股东减持消息跌停,我判断去年底的几单大宗交易应该是二股东卖的,接手人应该就是庄家,这时借消息披露搞暴跌目的是洗盘,在当天接近跌停价时我买入3000股,结果证明这个买入时机很不对,后面跌了好多天,还可以买到更低价,这是我应对跌停经验不足的缘故,再后来证明我的买入是正确的, 股价创新高了,在5月下旬达实拉涨停时我第一时间把这3000股额外增持的股票抛了出去。
/****耐心持仓,持仓达一年****/ 今年我在6月再战兆驰也基本上沿袭了同样的建仓风格,6月买入一部分,在9月兆驰出大利好买了一部分,在10月调整期又买入一部分,9月的买入位置是错的,当时我的想法是买错也要买,如果不买它连拉几个涨停就赶不上了,我有底部筹码做后盾,不怕。现在回头作比较,兆驰的建仓操作不如达实做得好,照理过了一年,我的经验长了,应该操作得更好才对,反而更差是什么道理呢? 原因在于我赚钱了,对股市的敬畏少了,操作步子就大了,步子大了就容易扯着蛋,步步轻仓这点做得不好。如果照操作达实那样小心翼翼,如略薄冰,即使6月份的1849大跌又能拿我怎么样,顶多是暂时损失点吃大餐的钱。/***还是耐心持仓,延时达4个月***/
3、持股
很多散户选对了股,却拿不住股,中长线持股最大的困难在于面对较大的调整如何处理。这个是我最头痛的问题,说来你们可能不信,面对1949、1989和12连跌,我每次都持股不动,从来没有试过做高抛低吸或减仓观望,每次都造成较大的利润回撤,我可以忍受利润的损失,但是每一次内心都充满了挫折感,这么明显的下跌,我无动于衷,究竟是勇者无惧还是无知者无畏呢,就不能做一次高抛低吸,每次事后我都反思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心理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我看好手上持有的股,以至于我宁愿错过高抛低吸降低成本的机会而不愿因为做错而下车,还有就是这时我手上的股票有较大的盈利,能顶得住较大的调整,从技术角度看,我平时的操作对技术指标是不敏感的,太敏感的话拿不住股,在利润较大的情况下,我通常对10%以内的调整无动于衷。
我认为面对1949、1989和11连跌这样大的调整而无动于衷,肯定不是正确的操作 ,虽然后来股价涨回来了。也许对我来说更多的还是要从心理调整入手。希望中长线操作的朋友能多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普遍的观点认为,中长线持股应该看远点,不要一叶障目,这观点我认同大部分,中长线持股肯定要看远点,不为短期波动所动,这是对的,但是有时间还是可以多看看分时图,看分时图的目的是通过连续的看盘,了解股性、庄家的风格、多空对比,短期的K线可以骗线,长期的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正如周K线一样,骗线的难度很高。从我的经验来看,在中长线持股中,除了长远的形态指标是持股的判断根据,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也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面对技术破位的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没有大局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未必没问题,专家还经常受骗上当,当年“汉芯”骗了一堆专家,要是这些专家真的做过“低层次”的DSP编程而不是整天在那高瞻远瞩,就没那么容易受骗了,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甚至还能深及叶脉,那就非常非常好了。
既然不能在1949、1849、12连跌来临之前高抛,那么在大跌来临之际究竟是坚守还是止盈?减仓还是抄底?我认为和上手个股的质地和盈利状况有关系,如果我的股票盈利不多甚至是亏的,肯定抛出先保证安全,如果我的股票盈利比较大且比较看好它,那就拿着观察,拿着要有拿着的逻辑,即我凭什么拿着?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逻辑分析。 我主要从量能、主力控盘程度、股票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主力和散户的心理博弈、分时异动等去分析。特别要站在庄的位置去换位思考,平时看盘的好处也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和平时相比,此时的分时走势有哪些异动,对这些异动要从博弈心理去分析。
在1949,我的主打股票是
达实智能,我持股的理由:
题材很有搞头,业绩良好,主力高度控盘,逆势拉升满肚子货,还没完成操作,虽在分时盘中经常作出出货的样子,但这时出货出给谁?前面逆势拉升5个月都坚持下来了,如这时候出货那等于主力失败了。就拿着吧,这时我还是盈利的是不?
在1849,我有三只股票跌停,在大盘非理性的极致下跌中,我认为看个股的表现已经没意义了,技术完全失效了,这时我思考的是大盘问题,我认为大跌成这样是人祸,要说政治经济的基本面,这几年一直都是这鸟样,一夜之间就崩溃了? 我认为不可能,这是人为造成的,当时我没想过减仓或割肉,即使要割肉,也不能在大跌中割肉,要等反弹后割肉,我几次割肉都没有在大跌中割肉,甚至有一次在一只亏损股逼近跌停的当天做过超短的高抛低吸,然后反弹几天后割肉。我认为在大跌的当日割肉是最失败的操作。在1849中,我一股不减。
在2013年12月的12连跌中,我的主打股是
兆驰股份,在12连跌的前面几跌中,兆驰并没有跌,反而借利好拉升了,后来才跌的,我拿着这票的理由有几个:
首先,我的利润可以抵抗较大跌幅。
其次,大盘虽然跌得凶,有不少人说要跌破2000点,但前面我说了,我认为A股就是半瓶水,涨不到哪,跌不到哪,一年到头,做空的理由就那几个,老狗玩不出新花样,在IPO来临之际,以股指期货操作者为首的空头把股指打到2000以下固然可以获利,但是说到底空头也要在股市这口碗里捞饭吃,哪有砸了饭碗的道理?
再次,从十月中调整开始我一直盯着兆驰的换手率,它的换手率很低,这是个利好不断的题材股加业绩股,这样的低的换手率说明主力高度控盘,它还没有完成周期运作,看不出它想在年底前了结的迹象。没放量,我怕什么呢?
/*****如何持股??持股的心里活动,值得耐心一看 ****/
4、卖出
趋势交易理论告诉我们在趋势结束的时候卖出股票,看上去很有道理,问题在于怎么判断趋势结束? 在中长线持股过程中总会碰到多次大的调整,如果从技术分析看,趋势已经结束了,是不是该卖出,但往往是后来的走势告诉我们这是调整不是结束。
以我卖出达实为例,我卖出的理由不是基于趋势判断,而是基于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判断。早在2013年3月份我就有个在5月结束达实智能的操作,因为6月份该股大小非解禁,解禁后跌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分析了大量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案例,一般来说,在解禁前如果个股处于明显上涨的趋势中,解禁后上涨的概率大,解禁前下跌,解禁后基本上上跌定了。
在2013年5月下旬,达实以涨停开始了拉升,拉升到最高22.元开始了下跌,下跌中的分时成交很诡异,这时离解禁没今天了,下跌的趋势基本上难在几天内逆转了,我判断解禁后股价将会下跌,就开始抛出,在21元、20元、19元的价位区间都卖出过,就是没有在22元这一最高价位卖出过,这次我只抛出过半仓位,留了近半仓位。事后证明我做对了一半,做错了一半,这时卖出是对的,没有全部卖出是错的。这次操作决定了全年的利润高低,如果我全部卖出,持币面对大盘暴跌的6月,或者在七八九月份不要在达实上纠缠,出了加仓兆驰,2013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从2013年下半年,达实一直处于横盘状态,证明了我保留部分仓位是错误的,后来我逐渐减少了达实的仓位,现在还有几千股。当初我保留近半仓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达实虽然在过去一年逆势上扬,但是始终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绪性爆发上涨,我觉得后面它应该补上这一场戏,我想见证奇迹的发生,另外一点是对达实有感情,毕竟是第一个带给我翻倍收益的票,有点不啥。而在2013年3月卖出兆驰时就没有一丝犹豫和不啥,一笔卖出,干脆利落。
有时对错只在一念之间,我一直想找一个中长线卖出的决策依据,而不是靠临场发挥一念之间的决策,如果达实没有2013年6月份大小非解禁的显著节点,我依据什么去卖出?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后来看了茅台03的帖子《对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这是一篇很有营养的帖子,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首先是由情绪决定的短线波动交易;然后是由逻辑决定的中线估值交易;再就是由事实决定的长线翻牌交易”。 这话对中长线和短线的描述非常到位,给了我启迪,我知道了该如何分析达实卖出问题。
我是这样的理解的:题材业绩加上庄家运作是中线涨跌的逻辑依据,中线炒作的题材能否开花结果是决定长线股价的事实。
从12年5月拉涨停开始算起,到12年5月底,已超过1年了,从主力的角度来看,拉涨停之前还有吸筹建仓的时间,他的操作时间还更长,一年多的时间无论对机构还是散户来说已超越了中线,向长线迈进了,从逻辑上讲,股价已反映了了过去一年的题材业绩和主力运作的结果,或者说已有的题材业绩和主力的耐力只能支持股价走到这一步了,股价要上一个台阶,必须有更亮丽的题材业绩了,庄家也需蓄力再发,我寄望的情绪性爆发从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一个长跑运动员你不能指望他能在末程百米冲刺。
将来达实还有没有戏?这个得看它在建筑节能做的布局能不能开花结果,以及地铁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前面我说过建筑节能目前的成熟度就相当于儿童阶段,哪天它茁壮成长起来了,达实会牛气冲天,但这是长线的事了,至少暂时是看不到结果,在逻辑上13年5月底必须卖出,以后等机会再进去了。
将中长线股价能上涨的逻辑列出来,如果逻辑上缺少支撑,那么中线得卖出,如果能很确定公司长线的数据支持,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能确定,先出来。
兆驰也将是这样的运行逻辑,2013年年它做了很多战略布局,现在股票运作还没有完结,存在中线上涨的逻辑,长线股价能否空中加油,继续上涨,就看它在智能电视、LED、电视盒子等所做的布局能否传来捷报。到时再看吧。
5、长线股中的短线操作
据说说有些高手长期拿着一只股,在上面反复短线、做T,收益惊人,我没试过,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原因没别的,长期拿着一只股,对这股的股性太了解了,在上面做短线和做T比做其他股更有把握,我曾有过在自己的长线股上做短线的念头,2012年就不说了,那时太菜,但在2013年还是没有去做,不得不说2013的功课没做足,今后得补上。在长线股上做短,我不担心短线技术的问题,对股性的了解就是最大凭仗。这是中长线操作的增值方法,值得去做。
六、如何看待亏损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把亏损当做是交易中的销售费用,这和企业的销售是一样的,试问一个公司特别是搞工程的公司要拿到单,不付出销售费用能行吗,这些费用包括吃喝玩乐、广告宣传和灰色费用。想想公司的销售为了拿到一个大单,金钱啊美色啊关系啊都用上了,最后还拿不到单的多的是,以工程项目的销售为例,如果一个销售跟的项目中标率有50%,他这一年的业绩就非常非常好了,和我们炒股的一年几倍的回报差不多了,有的销售一年下来连个大单也拿不着,且销售费用没少花,还整天三陪喝得伤肝又伤胃。我以前所在的业务部门,不断投标,屡败屡战,中标就如大海捞针,很不容易啊。
相比之下,我觉得炒股的“中标率”比他们好多了,亏点小钱作探路费,如果能探明一只能搞的股,这回报率还是很划算的。
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都有个控制目标,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的比例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炒股也一样,亏损/资金的比例也要合适,以100万资金算,“销售费用”不宜超过10万,如果花了10万还不能搞到一只能大赚的股,那就认输吧,回去反省。/*****以10%的亏损率(销售费用)试验到一个能大赚的股票,有试验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