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随记1

13-12-19 15:53 1947次浏览
只赚不亏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 · 原创: 白头鹰 2013-12-19 15:40 只看该作者(-1) 】
此轮南下,重手都在后面,券商前期积累一定获利盘,头肩顶打下来,带动银行加速下行,蓝筹折价行情,才是优先股无风险介入条件!!
别以为锁三年人家爱来,从不低也不干的!!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只赚不亏

14-01-17 17:18

0
【 · 原创: 北上北上北上  2014-01-16 10:41 只看该作者(-1)  】  炒股炒心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忽略过程,到达终点的时候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好。
  
  与大家分享一句话:
  所有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如果你觉得现在还不够美好,那是因为还没有到达终点。
  坚持就是胜利!
[第32楼] 引用  @Ta
只赚不亏

14-01-17 17:17

1
【 · 原创: 北上北上北上  2014-01-16 00:26 只看该作者(-1)  】  纪念300323和300129
  
  
  看到这两股大约是一周前,当时觉得回调便是极好的买入机会。
  上天真的给了我机会,14日上午卖出金亚科技和金证股份后资金一直没动,下午看到300323在13.9左右,300129在8.8左右,准备买入。可是愣是没动手,当时的心理是:还在回调,不知道能不能止住,干脆等他涨势再确定一点再买吧。结果后面就错过了,后面就买了环旭电子。
  
  分析总结:
  1、不敢动手的原因其实是知得不够,内心还不够确定。以后要多看股票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2、临盘做决策时往往过分纠结细节,没有大局观。以后要多看股票技术分析方面的书籍。
  3、自选股太多,总是可以看到很多股票大涨。从现在开始,严格执行周K线选股,自选股不超过5只,每只股票持仓时间不低于5个交易日。
只赚不亏

14-01-17 17:16

0
【 · 原创: 北上北上北上  2014-01-16 00:04 只看该作者(-1)  】

    某位论坛名马甲说过:K线是船,均线是水,只可顺水推舟,不可逆流而上!  
   顺势而为,则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必前途无可限量。
[第28楼] 引用  @Ta
只赚不亏

14-01-13 14:04

0
机构对有些公司的业绩预测,纯粹是瞎糊掰,纯粹是瞎胡讲,绝对不能相信。
比如对当时华锐风电的预测,错的离谱!
现在对600062的预测,也是一厢情愿,
最关键的是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
又没有这个可能?
行业增速、市场容量,等等等等!

以后对所关心的公司业绩的预测,一定要靠自己,决不能相信机构预测!!!
只赚不亏

14-01-11 15:37

0
点亮(0) 咖啡卡 【 · 原创: ghl6768  2014-01-11 15:13 只看该作者(-1)  】

    要想在资本市场活得下来,练好内功才是王道,这才是生存条件唯一依据!
只赚不亏

14-01-10 09:17

0
最终,奥赛康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决定将73.88元以上的报价给予剔除,占本次发行累计拟申购总量的12.23%,双方确定的有效报价区间为72.99元-73.80元,有效报价投资者的家(人)数为19家(人)。其对应的入围申购总量为8160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19家有效申购对象中,广发基金[微博]旗下广发聚丰和广发稳健双双入围,其申购价格为73.00元/股,分别拟申购2000万股和200万股。此外,广发证券(11.74, 0.00, 0.00%)亦有上榜,拟以73.20元/股申购175万股。

  当天,广发基金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72.99元/股的价格说起来还是有些偏贵,但也不是高得离谱。不过,今年来看,可能没什么钱赚了。总体来说,新股询价估值说是一门艺术,尺度不好把握。公司独中两元,完全是碰中的,纯属巧合。”
/****真的持股一年后才准备赚钱吗?*****/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但是,也不能完全只看发行价的绝对高低来进行价值判断。公司会参考保荐机构作出的投价报告以及其他卖方研究员的报告,主要还是以成长性作为估值的基准。若按照第三方研究机构给出的研究报告,预计公司2014年每股盈利2.12元来计算,对应动态市盈率也就30倍左右。就成长性而言,这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估值水平。”

/***以成长性估值,所有股票都如此,君不见房地产和银行才5倍市盈率吗?****/
只赚不亏

14-01-10 09:06

0
沪指25天重挫9.95% 144只创新高个股扎堆三行业2014年01月10日 05:18  证券日报  我有话说 
热点栏目资金流向千股千评个股诊断最新评级模拟交易客户端 新浪财经客户端:证监会新政激活A股 IPO改革八大关键词 
  编者按:自去年12月5日调整以来,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在25个交易日内整体下跌9.95%。尽管如此,盘中仍有很多股票逆市创出新高,成为弱市中的亮丽风景。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本轮调整过程中,有144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家用电器(15.69%)、医药生物(15.43%)、计算机(15.38%)等三行业的创新高个股家数占比居前。本文特对以上三行业进行仔细梳理,并挖掘相关龙头个股的投资价值,以飨读者。

  家用电器

  历年二月超额收益最明显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申万一级家用电器行业中的51家公司中,自去年12月5日以来截至昨日,共有8家公司股价逆市创下历史新高(后复权),占比为15.69%,成为行业内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家数占行业总上市公司家数比例最高的申万一级行业。

  具体来看,这8只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分别为华声股份、老板电器、青岛海尔、美的集团、浙江美大、格力电器、蒙发利、奥马电器[微博]。从市场表现来看,去年12月5日以来截至昨日,华声股份(2.73%)、老板电器(0.93%)等两只个股在期间内实现上涨。

  虽然相关个股在冲高后大部分出现回调,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相关概念股在智能家居概念走强的背景下,有望重回升势。具体来看,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全球出货量最高的智能机生产商三星[微博],并没有展出任何一款手机产品。相反,围绕智能家居概念,三星发布了一系列高清电视、冰箱、洗衣机、专业平板等产品。同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四川长虹[微博]、青岛海尔、海信[微博]电器、TCL[微博]集团、深康佳等均有智能家居的具体产品亮相展会,引起市场的极大反响。

  业绩方面,在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有5家,且均实现预喜。其中,蒙发利的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类型为略增的公司有华声股份、老板电器、浙江美大等3家,另外,奥马电器业绩预告类型为续盈。

  对于行业的投资机会,兴业证券表示,从历史角度来看,家电板块在2月份的超额收益最为明显。另外,低估值、业绩佳的属性使得家电板块在历年四季度的回报均不菲,估值切换的逻辑基于对来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推荐业绩增长较快的行业龙头格力电器以及美的集团。

  医药生物 两大主题值得关注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申万一级医药生物行业中的175家公司中,自去年12月5日以来截至昨日,共有27家公司股价逆市创下历史新高(后复权),占比为15.43%,成为行业内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家数占行业总上市公司家数比例排名第二的申万一级行业。

  具体来看,在这27只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中,上海莱士(41.33%)、翰宇药业(31.91%)、恒康医疗(28.89%)、阳普医疗(26.65%)、金城医药(24.46%)、国药一致(24.27%)、佐力药业(24.07%)、华东医药(21.32%)、福瑞股份(20.75%)等个股涨幅居前,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20%。

  良好的走势自然与资金面的青睐密不可分,具体来看,这27只个股中超过半数期间均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康缘药业(22904.54万元)、新华医疗(12128.34万元)、泰格医药(10756.62万元)、恒康医疗(9328.99万元)、翰宇药业(8084.18万元)、华东医药(8074.11万元)、国药一致(5735.12万元)、和佳股份(2968.92万元)、尚荣医疗(2365.40万元)、益佰制药(2282.23万元)等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2000万元。

  业绩方面,在上述27家上市公司中,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有13家,其中实现预喜的公司达到11家。具体来看,业绩类型为预增的公司有两家,它们分别为恒康医疗、金城医药,另外,亚太药业亦有望在2013年实现业绩扭亏。

  投资策略方面,光大证券表示,2014年看好两大主题:第一是子行业或产品线保持较快内生增长,例如大健康、大消费、医疗器械、处方药优势品种;第二是具有外延并购机遇,例如优势地区商业、连锁扩张。同时建议可以关注国企改革、上游资源掌控、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云南白药、以岭药业、众生药业、三诺生物、瑞康医药。
只赚不亏

14-01-09 23:04

0
【 · 原创: ytwmx  2014-01-07 23:09 只看该作者(-1)  】  关于系统性,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点小心得,借楼主贵地抛一抛吧。
  
  三个大系统
  一个是宏观大系统(国家政经大势、经济状况、政策。不同的情况下,对证券市场有不同的要求,希望其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二个是市场系统(个股、板块、市场)
  三个是载体系统(公司的管理、技术、产品、市场)
  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不停的变动中相互作用,一支股票的涨升下跌,是宏观、市场、载体(公司)三个系统的共振作用下形成的。
  自上而下的共振,一般沿如下路径:出台政策——市场信息反馈,形成板块效应——资金选择个股,形成上涨共振。
  由市场引发的共振,一般沿如下路径: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比如智能穿戴)——市场信息反馈——资金选择个股。
  以上都是概念炒作、主题炒作的路径。
   还有一个是以公司为主体的路径:社会政治经济大趋势的配合,加上公司因素而形成的共振(公款消费与茅台、社会安全与大华、“苹果热”与歌尔声学),这样的票一般是中长线的大牛,一般人骑不住。
  最后,是完全依赖公司的优秀而形成的穿越牛熊的股票,这样的股票只依赖公司的发展而克服了多系统共振带来的周期变化,或者说将周期性共振波的作用消解掉了,这样的股票一般出自我们的日用消费领域,如白药、家化。
  上述三个层次,都有共振作用。但自上而下,共振作用是越来越弱的。
  TGB的大神们都是第一个层次的炒作,眼疾手快,赚一把就走。能在第二个层次大赚的恐怕万无其一。能在最后一个层次上从头吃到尾的,我认为吧里不一定有。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公司的价值,买入后就是不看了(或者每年记录一下),那是老巴的层次,你说这个吧里有这样的大神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老太太买股票,碰巧买到了,碰巧又忘了股票这回事,一直放了十几几十年才想起来,于是成就了另类的股神。因此,真正的“神”只有两个人:大智、大愚。大智若愚或大愚若智,事物的极致对立最终就是事物本身。
只赚不亏

14-01-09 23:02

0
继续发。
  七、炒股的风险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很多人眼里,炒股如同赌博,是高风险的事。但做什么没风险呢?年过四十的上班族,处于风险比较大的职业时段,当然如你是公务员另外; 周围很多不上班发财心切去开店做生意的,亏损的概率超过了5成。
  
  不具备做某一行当的素质和基本知识,是亏损的最大原因,无论你是炒股还是做生意。
只赚不亏

14-01-09 22:57

0
  入市不久我看过《幽灵的礼物》,其中叙述了两个规则,规则一:在交易未被市场证明正确之前,不能加仓只能减仓;规则二:对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仓位,必须加码,且要正确加码。在这只股票的操作上,这两个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 何谓被证明正确,我认为只有第一笔买入有了10%以上的盈利时才能初步证明买对了股票,后面可逐步正确加码,何谓正确加码?使成本价必须和当前股价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是正确的加码。
  
    当时我是菜鸟,因为不懂和对市场的敬畏,买入时一点一点的买,从开始的800股到最后持有10000股(后来达实10送10,变成20000股),总共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交易10多次才完成建仓,中间还做过几次高抛低吸,赚个三五毛的差价,在建仓过程中,我的成本价始终和股价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有10点以上的盈利,主力多次震仓洗盘也没有把我洗出去。
/***可以先建仓试验,寻找那些合适的慢牛股,并在一段时间内长久持有***/

/***关键就是试验***/
  当然,因为我是内行人士,对达实的了解也坚定了不断加仓的信心。  2012年9月7号的大阳让很多股民冲进去抄底,不久大盘走势的宣告了市场的残酷,很多人在这波抄底中被套了,市场一片恐慌,这只股票也开始下跌,接连跌破10日20日均线,这时我通过观察量价和盘中分时走势、逐笔成交,判断主力是借势洗盘,于是我在低位补了3000股,在我买入后的2周内,股价上扬了近20个点,我的买入价基本上是阶段最低价,后面只有10多分钟的成交价比我的买入价低。
  
  至此我满仓了,无买入计划了。后来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花絮,那是2013年3月8日,达实借第二大股东减持消息跌停,我判断去年底的几单大宗交易应该是二股东卖的,接手人应该就是庄家,这时借消息披露搞暴跌目的是洗盘,在当天接近跌停价时我买入3000股,结果证明这个买入时机很不对,后面跌了好多天,还可以买到更低价,这是我应对跌停经验不足的缘故,再后来证明我的买入是正确的, 股价创新高了,在5月下旬达实拉涨停时我第一时间把这3000股额外增持的股票抛了出去。
/****耐心持仓,持仓达一年****/  
  今年我在6月再战兆驰也基本上沿袭了同样的建仓风格,6月买入一部分,在9月兆驰出大利好买了一部分,在10月调整期又买入一部分,9月的买入位置是错的,当时我的想法是买错也要买,如果不买它连拉几个涨停就赶不上了,我有底部筹码做后盾,不怕。现在回头作比较,兆驰的建仓操作不如达实做得好,照理过了一年,我的经验长了,应该操作得更好才对,反而更差是什么道理呢? 原因在于我赚钱了,对股市的敬畏少了,操作步子就大了,步子大了就容易扯着蛋,步步轻仓这点做得不好。如果照操作达实那样小心翼翼,如略薄冰,即使6月份的1849大跌又能拿我怎么样,顶多是暂时损失点吃大餐的钱。
/***还是耐心持仓,延时达4个月***/
  
  
  
  3、持股
  很多散户选对了股,却拿不住股,中长线持股最大的困难在于面对较大的调整如何处理。这个是我最头痛的问题,说来你们可能不信,面对1949、1989和12连跌,我每次都持股不动,从来没有试过做高抛低吸或减仓观望,每次都造成较大的利润回撤,我可以忍受利润的损失,但是每一次内心都充满了挫折感,这么明显的下跌,我无动于衷,究竟是勇者无惧还是无知者无畏呢,就不能做一次高抛低吸,每次事后我都反思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心理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我看好手上持有的股,以至于我宁愿错过高抛低吸降低成本的机会而不愿因为做错而下车,还有就是这时我手上的股票有较大的盈利,能顶得住较大的调整,从技术角度看,我平时的操作对技术指标是不敏感的,太敏感的话拿不住股,在利润较大的情况下,我通常对10%以内的调整无动于衷。
  
  我认为面对1949、1989和11连跌这样大的调整而无动于衷,肯定不是正确的操作 ,虽然后来股价涨回来了。也许对我来说更多的还是要从心理调整入手。希望中长线操作的朋友能多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普遍的观点认为,中长线持股应该看远点,不要一叶障目,这观点我认同大部分,中长线持股肯定要看远点,不为短期波动所动,这是对的,但是有时间还是可以多看看分时图,看分时图的目的是通过连续的看盘,了解股性、庄家的风格、多空对比,短期的K线可以骗线,长期的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正如周K线一样,骗线的难度很高。从我的经验来看,在中长线持股中,除了长远的形态指标是持股的判断根据,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也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面对技术破位的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没有大局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未必没问题,专家还经常受骗上当,当年“汉芯”骗了一堆专家,要是这些专家真的做过“低层次”的DSP编程而不是整天在那高瞻远瞩,就没那么容易受骗了,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甚至还能深及叶脉,那就非常非常好了。
  
  既然不能在1949、1849、12连跌来临之前高抛,那么在大跌来临之际究竟是坚守还是止盈?减仓还是抄底?我认为和上手个股的质地和盈利状况有关系,如果我的股票盈利不多甚至是亏的,肯定抛出先保证安全,如果我的股票盈利比较大且比较看好它,那就拿着观察,拿着要有拿着的逻辑,即我凭什么拿着?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逻辑分析。 我主要从量能、主力控盘程度、股票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主力和散户的心理博弈、分时异动等去分析。特别要站在庄的位置去换位思考,平时看盘的好处也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和平时相比,此时的分时走势有哪些异动,对这些异动要从博弈心理去分析。
  
  在1949,我的主打股票是达实智能,我持股的理由:
  题材很有搞头,业绩良好,主力高度控盘,逆势拉升满肚子货,还没完成操作,虽在分时盘中经常作出出货的样子,但这时出货出给谁?前面逆势拉升5个月都坚持下来了,如这时候出货那等于主力失败了。就拿着吧,这时我还是盈利的是不?
  
  在1849,我有三只股票跌停,在大盘非理性的极致下跌中,我认为看个股的表现已经没意义了,技术完全失效了,这时我思考的是大盘问题,我认为大跌成这样是人祸,要说政治经济的基本面,这几年一直都是这鸟样,一夜之间就崩溃了? 我认为不可能,这是人为造成的,当时我没想过减仓或割肉,即使要割肉,也不能在大跌中割肉,要等反弹后割肉,我几次割肉都没有在大跌中割肉,甚至有一次在一只亏损股逼近跌停的当天做过超短的高抛低吸,然后反弹几天后割肉。我认为在大跌的当日割肉是最失败的操作。在1849中,我一股不减。
  
  在2013年12月的12连跌中,我的主打股是兆驰股份,在12连跌的前面几跌中,兆驰并没有跌,反而借利好拉升了,后来才跌的,我拿着这票的理由有几个:
  
  首先,我的利润可以抵抗较大跌幅。
  其次,大盘虽然跌得凶,有不少人说要跌破2000点,但前面我说了,我认为A股就是半瓶水,涨不到哪,跌不到哪,一年到头,做空的理由就那几个,老狗玩不出新花样,在IPO来临之际,以股指期货操作者为首的空头把股指打到2000以下固然可以获利,但是说到底空头也要在股市这口碗里捞饭吃,哪有砸了饭碗的道理?
  
  再次,从十月中调整开始我一直盯着兆驰的换手率,它的换手率很低,这是个利好不断的题材股加业绩股,这样的低的换手率说明主力高度控盘,它还没有完成周期运作,看不出它想在年底前了结的迹象。没放量,我怕什么呢?
  /*****如何持股??持股的心里活动,值得耐心一看 ****/  
  
  4、卖出
   趋势交易理论告诉我们在趋势结束的时候卖出股票,看上去很有道理,问题在于怎么判断趋势结束? 在中长线持股过程中总会碰到多次大的调整,如果从技术分析看,趋势已经结束了,是不是该卖出,但往往是后来的走势告诉我们这是调整不是结束。
  
  以我卖出达实为例,我卖出的理由不是基于趋势判断,而是基于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判断。早在2013年3月份我就有个在5月结束达实智能的操作,因为6月份该股大小非解禁,解禁后跌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分析了大量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案例,一般来说,在解禁前如果个股处于明显上涨的趋势中,解禁后上涨的概率大,解禁前下跌,解禁后基本上上跌定了。
  
  在2013年5月下旬,达实以涨停开始了拉升,拉升到最高22.元开始了下跌,下跌中的分时成交很诡异,这时离解禁没今天了,下跌的趋势基本上难在几天内逆转了,我判断解禁后股价将会下跌,就开始抛出,在21元、20元、19元的价位区间都卖出过,就是没有在22元这一最高价位卖出过,这次我只抛出过半仓位,留了近半仓位。事后证明我做对了一半,做错了一半,这时卖出是对的,没有全部卖出是错的。这次操作决定了全年的利润高低,如果我全部卖出,持币面对大盘暴跌的6月,或者在七八九月份不要在达实上纠缠,出了加仓兆驰,2013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从2013年下半年,达实一直处于横盘状态,证明了我保留部分仓位是错误的,后来我逐渐减少了达实的仓位,现在还有几千股。当初我保留近半仓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达实虽然在过去一年逆势上扬,但是始终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绪性爆发上涨,我觉得后面它应该补上这一场戏,我想见证奇迹的发生,另外一点是对达实有感情,毕竟是第一个带给我翻倍收益的票,有点不啥。而在2013年3月卖出兆驰时就没有一丝犹豫和不啥,一笔卖出,干脆利落。
  
   有时对错只在一念之间,我一直想找一个中长线卖出的决策依据,而不是靠临场发挥一念之间的决策,如果达实没有2013年6月份大小非解禁的显著节点,我依据什么去卖出?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后来看了茅台03的帖子《对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这是一篇很有营养的帖子,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首先是由情绪决定的短线波动交易;然后是由逻辑决定的中线估值交易;再就是由事实决定的长线翻牌交易”。 这话对中长线和短线的描述非常到位,给了我启迪,我知道了该如何分析达实卖出问题。
  
  我是这样的理解的:题材业绩加上庄家运作是中线涨跌的逻辑依据,中线炒作的题材能否开花结果是决定长线股价的事实。
  
  从12年5月拉涨停开始算起,到12年5月底,已超过1年了,从主力的角度来看,拉涨停之前还有吸筹建仓的时间,他的操作时间还更长,一年多的时间无论对机构还是散户来说已超越了中线,向长线迈进了,从逻辑上讲,股价已反映了了过去一年的题材业绩和主力运作的结果,或者说已有的题材业绩和主力的耐力只能支持股价走到这一步了,股价要上一个台阶,必须有更亮丽的题材业绩了,庄家也需蓄力再发,我寄望的情绪性爆发从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一个长跑运动员你不能指望他能在末程百米冲刺。
  
  将来达实还有没有戏?这个得看它在建筑节能做的布局能不能开花结果,以及地铁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前面我说过建筑节能目前的成熟度就相当于儿童阶段,哪天它茁壮成长起来了,达实会牛气冲天,但这是长线的事了,至少暂时是看不到结果,在逻辑上13年5月底必须卖出,以后等机会再进去了。
  
  将中长线股价能上涨的逻辑列出来,如果逻辑上缺少支撑,那么中线得卖出,如果能很确定公司长线的数据支持,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能确定,先出来。
  
  兆驰也将是这样的运行逻辑,2013年年它做了很多战略布局,现在股票运作还没有完结,存在中线上涨的逻辑,长线股价能否空中加油,继续上涨,就看它在智能电视、LED、电视盒子等所做的布局能否传来捷报。到时再看吧。
  
  
  
  5、长线股中的短线操作
  据说说有些高手长期拿着一只股,在上面反复短线、做T,收益惊人,我没试过,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原因没别的,长期拿着一只股,对这股的股性太了解了,在上面做短线和做T比做其他股更有把握,我曾有过在自己的长线股上做短线的念头,2012年就不说了,那时太菜,但在2013年还是没有去做,不得不说2013的功课没做足,今后得补上。在长线股上做短,我不担心短线技术的问题,对股性的了解就是最大凭仗。这是中长线操作的增值方法,值得去做。
  
  
  
  
  
    六、如何看待亏损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把亏损当做是交易中的销售费用,这和企业的销售是一样的,试问一个公司特别是搞工程的公司要拿到单,不付出销售费用能行吗,这些费用包括吃喝玩乐、广告宣传和灰色费用。想想公司的销售为了拿到一个大单,金钱啊美色啊关系啊都用上了,最后还拿不到单的多的是,以工程项目的销售为例,如果一个销售跟的项目中标率有50%,他这一年的业绩就非常非常好了,和我们炒股的一年几倍的回报差不多了,有的销售一年下来连个大单也拿不着,且销售费用没少花,还整天三陪喝得伤肝又伤胃。我以前所在的业务部门,不断投标,屡败屡战,中标就如大海捞针,很不容易啊。
  
  相比之下,我觉得炒股的“中标率”比他们好多了,亏点小钱作探路费,如果能探明一只能搞的股,这回报率还是很划算的。
  
  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都有个控制目标,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的比例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炒股也一样,亏损/资金的比例也要合适,以100万资金算,“销售费用”不宜超过10万,如果花了10万还不能搞到一只能大赚的股,那就认输吧,回去反省。


/*****以10%的亏损率(销售费用)试验到一个能大赚的股票,有试验的必要******/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