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与特色,加快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2014-09-15]
2014-09-15 11:20:23 来源: 红网(长沙) 有0人参与分享到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医药保健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工治未病”的传统理念影响下,中药保健养生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必将带动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自三月份以来,我们就中药材产业发展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涉及4个省、6个市(州)、15个县(区)。与省发改委、卫生厅、经信委、林业厅等10余家相关单位举行座谈,走访了20余家中药企业、20多个种植基地、13家中医院、5家社区医院和50多家村卫生室,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做强中药材产业,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有着较大比较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巨大。
一、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湖南省地处华中地区,山陵湖泊遍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是中药材资源大省。近年来湖南省中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地脉优势、人脉优势、技术优势已逐渐显现。
(一)中药材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
湖南省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养植和生长。现有药材种类2384种,占全国的18.7%,药材总蕴藏量1200多万吨,居全国前列。其中,全国361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省拥有241个,占全国的66.8%,位居全国第2位。目前湖南省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达450万亩,大宗、道地药材280万亩,养殖基地上万亩,主要集中在怀化、永州、邵阳、湘西、
张家界、益阳等市(州)的28个县,中药材种养植加工是多山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湖南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的道地药材有40多种。其中,玉竹产量占全国的80%,百合占全国的70%,金银花、茯苓占全国的60%,吴茱萸占全国的40%,厚朴约占全国35%,蛇养殖约占全国33%,已逐步形成了极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带。如慈利的杜仲产业高峰时期发展到了40万亩,目前仍有20多万亩,1996年被授予“杜仲之乡”称号。靖州的茯芩产业,年产量达6000多吨,年加工贸易量达1万多吨,占全国出口的70%,是全国最大的茯芩加工买卖市场之一。隆回的金银花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年产干花1.2万吨,成为了全国金银花集散中心,2001年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5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湖南省区域特色明显的丰富中药材资源,为今后湖南省的中药材大集群规模化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医药研发能力强,配套体系完善
湖南省现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1个(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等中医院校,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所综合院校开设了中医药及中医药资源等相关专业;药物研究机构22个,有新药研发能力的院校和医疗机构6个,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医药重点研究室。拥有专业研究人员近3000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38人,新药研究开发数量、技术水平居全国第4位。
(三)中药产品质量高,提取能力国内领先
湖南省中药企业加工的品种规格齐全,涉及传统饮片、超微饮片等多种剂型。中药产业中代表初加工的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6位。能够生产包括片剂、颗粒剂等30多种剂型,1000多个品种,
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优势品牌产品,如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古汉养生精等19种,单品年销售已超亿元,妇科千金片单品销售达到了7.6亿。涌现了一批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品牌优势的加工企业,如九芝堂、千金药业、紫光古汉、湖南汉森、时代阳光、希尔、异蛇科技、正清药业、馨恒康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天地恒一、安邦制药等名牌企业。 二、制约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3年全国中成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1%,中药饮片加工同比增长达到了26.9%。而湖南省去年同比增长虽然达到20.2%,却只占全国中药产业比重的3.5%,全国排位在第14位,这与湖南省超强的中医药研发能力和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的状况很不相称。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湖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缺少统一协调机制
目前中药材产业涉及管理部门众多,自从药材公司退出历史舞台后,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政府也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信息不通,中药材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比如,林业只管资源培育,没有中药材产业的统一规划。经信委只管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在原材料种植上、产量上无法实施有效引导。中医药管理局则只负责中医药医疗方面的管理,对中医医疗方面所掌握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农民和生产企业之中。而林业、农业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还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混肴的现象。没有宏观调控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部门间的整体合力,更不能形成完整有序的大集团产业发展链条。
(二)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引导相对乏力
道地药材的培育种植往往集中在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的林区。生产经营者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进行通电、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且目前这方面的扶助、补助政策不足,对资源的培育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中药材加工企业而言,稳定的原料来源是保证企业成长的关健。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规划,市场信息反馈不灵,许多药材培育目标带有盲目性,农民往往跟风种植多,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农民只能自担风险,对产业的冲击很大。比如湖南省厚朴价格在80年代就达到了每斤300元,而价格最低的时候只有每斤4元多。杜仲原来每斤100多元,最低降到了每斤4-5元。投入不足和引导乏力所导致的风险增加,价格波动,使得湖南省大多数企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不足,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原材料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同时,风险和价格波动也直接导致部分较大型企业的独家产品、专利产品和新药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大量药材需从外省购入,导致很多药企出现产能高而实际产值过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湖南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缺少高端集群平台和行业标准,发展理念滞后
湖南省目前有规模以上中成药企业65家,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48家,但大多没有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而湖南省唯一的生物医药园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虽然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和标准化提取物等优势产业群,但与外省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引导乏力、规模偏小、内容建设不足等差距,难以承担高端集群平台作用。
目前,部分外省已经出台了道地药材的地方标准,提出了明确的种植、质量、检验等一系列标准体系,中药材行业开始走入标准化规范化模式。而湖南省在此方面任务仍十分艰巨。一是没有出台一种中药材的种植标准、检验标准,在国内没有形成影响力。二是药品GMP实施工作难度大。三是湖南省在中医药领域发展理念上相对滞后。
(四)批发市场本地药材不断萎缩,前景堪忧
目前湖南省最大的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65亿元,但本地药材只占销售总量的17%左右,并且市场内饮片交易占到了80%,且大多是批发商自己加工出售,都没有经过新GMP认证,也没有实力获取认证,而没有经过新GMP认证的饮片厂2015年后将不能上市销售,这将对湖南省药材批发市场带来很大冲击。我们调查了解到其他省的药材市场已在着手准备了,樟树药材市场虽然销售只近20亿元,但本地药材占65%,而且已在产业园中划定饮片加工园区,由政府规范指导,扶持并帮助批发商、饮片厂联合起来尽快通过国家GMP认证。廉桥市场再不行动将面临被挤出的危险。
三、繁荣湖南省中医药事业的建议
尽管目前我们与中医药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发展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就加快湖南省中医药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产业定位
湖南省药材总蕴藏量1200多万吨,居全国前列,目前虽然在开发利用上有所欠缺,但潜力十分巨大。去年湖南省中药企业主营收入达到2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近1%,如加入中药材种植收入,比重将会加大。建议省政府明确中药材产业定位,将中药材产业定位于湖南省支柱性产业。
(二)强化统筹引导
建议成立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全省中药材产业工作。由省委副书记或政协主席任组长,分管工业、农业和卫生的副省长任副组长。发改委、经信委、卫生厅、林业厅、农业厅、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从事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2次以上联系会议,研究制定全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及时协调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做强市场主体
一是建立产业园区。建议省政府高端定位,打造“科技领先,产业领先”的集医疗、产业、教学、科研四位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区。园区可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作为基础,以长、株、潭为核心区域,建立多个产业集群园区,打造出高端发展平台。
二是完善产业链条。鼓励园区内企业实行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原材料供应模式,鼓励园区企业与地方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有效对接,引导园区企业与科研机构实行有效合作,将邵阳、怀化、永州等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作为延伸产业链,形成种、产、学、研、销一体的规模化大集群产业链。
三是打造龙头企业。利用园区集群优势,树立“创建拳头产品,树立品牌企业,打造集群产业”的理念,对现有知名老品牌进行深度开发,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力争做大做强省内的名牌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和龙头引领作用,带动辐射其他地区发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资金扶持。建议在省财政厅设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中药发展建设,重点用于消除基地设施投入不足和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国土、水利、农开办、交通、扶贫办、经信委、科技、发改委等部门涉农、涉工项目资金合理整合,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领域进行重点扶持。
二是政策扶持。在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中加大对省内中药大品种的集中采购扶持力度,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优势品种和大品种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优先推荐进入国家、省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享受农产品抵扣政策,符合税法规定从事药用植物和初加工的企业免征、减征所得税。加强中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中药企业申请专利,加大对专利申请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请企业的资助力度。
三是技术扶持。支持协助制定道地药材地方标准,尽快出台玉竹、百合、金银花、茯苓、吴茱萸、杜仲、厚朴、蛇毒等湖南省规模性道地药材的种养植、检验、加工等行业标准。重点支持中药企业、中药饮片厂、中药成分提取企业新修订药品GMP改造目录。建议借鉴江西樟树模式,在廉桥药都产业园中划定饮片加工园区,由政府规范指导,扶持并帮助批发商、饮片厂实行联合,尽快通过国家GMP认证。
文/戴菊芳 李利君 汤恢焕 谢鼎华 周宏灏(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本文系参事集体撰写的调研建议)
(原标题:立足优势与特色,加快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