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个目标看来是直接冲3478,这其实是很符合波动理论的吧,看来我还是谨慎啦,用时间上看也是的,注册制要在今年下半年才推出,这段时间总不能长期振荡吧
证监会的打击应该就是最后的振仓啦,冲过3478点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应对注册制。
0
这波行情是牛市序募,主要目的是激发市场人气,现在周开户超50%增长,中国大妈在排着队进场,这波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尽管现在量能充沛,但觉得不会直接去攻击3478点的目标位,见好就收,接下来更好的可能是个股行情。
0
这波行情是牛市序募,主要目的是激发市场人气,现在周开户超50%增长,中国大妈在排着队进场,这波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尽管现在量能充沛,但觉得不会直接去攻击3478点的目标位,见好就收,接下来更好的可能是个股行情。
0
文章是转贴
波浪理论暗示七年熊市结束 牛市第一步目标1万点
2014-08-17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根据波浪理论,股市最大的波浪是“大循环浪”,时间最长、幅度最大,它包含低一个级别的5个“循环浪”,一、三、五浪上升,二、四浪下跌,笔者将已经运行过的十几年的超级大牛市划为第一循环浪,将刚结束的运行了7个年头的超级大熊市划为第二循环浪,认为以后运行的新一轮超级大牛市是第三循环浪。下面是对第二循环浪已经结束的认定理由,以及对刚刚启动的第三循环浪初期阶段的中期行情的预期,研判如下。
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已结束
沪市的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从2007年历史最高点6124点开始,结束于2014年上半年底部2000点区域,时间为7个年头。它运行了A、B、C3个大浪,A大浪调整:从2007年高点6124点跌到2008年低点1664点;B大浪反弹:从2008年低点1664点上升到2009年高点3478点;C大浪调整:从2009年高点3478点跌到2014年上半年底部2000点区域结束。这3个大浪中,A、B两个大浪相比C大浪时间短、形态明显,研判稍为简单,而C大浪调整时间长达5年、形态不明显,研判较难。现在主要研判C大浪调整。
C大浪包含5个中浪,1、3、5中浪下跌,2、4中浪上升。第一中浪从2009年次高点3361点跌到2010年低点2319点,5个季度跌1040点(31%);第三中浪从2011年高点3067点跌到2012年低点1949点,6个季度跌1118点(36%)。根据波浪理论的交替规则,如果1、3、5浪这3个浪其中两个在时间、幅度方面基本等同,那么,通常另一个浪是延长浪,在幅度、时间方面是其1.382倍、1.5倍、1.618倍等,而少数时候另一个浪则是缩短浪,是其0.382倍、0.5倍、0.618倍等。现在,对第一、三中浪进行比较:它们的时间分别5、6个季度,幅度分别为1040点、1118点,属于“基本等同”。那么,接下来,第五中浪的走势就应当分为两种数浪了,即“延长浪”亦或“缩短浪”。
第一步,先分析“延长浪”——因为如果按照常规,理应选择“延长浪”作为第一种数浪,并且,如果借鉴历史,则沪市历史上的中长期调整浪半数以上是C浪创A浪的新低点,那么“高一个级别的超级大熊市C调整大浪”如果按照多数情况就应当创A调整大浪低点1664点的新低点。基于这两个常规,所以笔者原来一直将“延长浪”作为第一种数浪,研判幅度为:跌1700点或1500点(第三中浪跌幅1118点×1.5倍=约1700点、1118点×1.382倍=约1500点);研判目标为:到达1000点(上下各300点)区域(第四中浪反弹高点2444点-1700点=约800点、2444点-1500点=约1000点);研判时间为:2015年或2016年结束。
第二步,分析“缩短浪”——因为“缩短浪”属于“少数时候”才出现的,属于“非常规”的,所以,以前一直将其作为第二种数浪。“缩短浪”,研判其运行幅度,如果按照0.5倍的话,研判幅度为:560点(第三中浪跌幅1118点×0.5倍=560点);研判目标位为:到达约1880点(第四中浪反弹高点2444点-560点=约1880点)。很有意义的现实是:2013年6月沪市到达全年最低点1849点,与理论幅度和目标位1880点仅相差30点(1.5%)左右,很接近,已经达到“缩短浪”的幅度和目标位区域了。经过笔者的反复研判,认为以前的数浪应当转换,即将“延长浪”改为第二种数浪,将“缩短浪”改为第一种数浪。有以下5个理由:
1,目前行情已经达到“缩短浪”的幅度和目标位。2,在季度K线图上,如果按照“单式”波浪划分,能够数出第五中浪所包含的5个小型浪。显示第五中浪结束,同时也显示C调整大浪结束。3,在年K线图上,如果按照“单式”波浪划分,能够比较清晰地数出“C调整大浪”所包含的5个中型浪(共计3个年阴线,分别代表1、3、5三个下跌中浪)。显示C调整大浪结束,同时也显示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结束。4,在季度K线图上,最近一年多的5个K线形态显示收缩三角形,幅度收窄,寻求突破(从2013年6月跌到1849点最低点后,至2014年上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2000点区域横盘,没有下跌,显示熊市的气数在衰竭)。5,参考历史上的三次长期熊市,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跌到最低点1664点已经属于跌幅较大,可以结束了:第一次长期熊市,从1993年高点1558点跌到1994年低点325点,2年时间,下跌1233会,跌幅79%,0.84位;第二次长期熊市,从2001年高点2245点跌到2005年低点998点,5年时间下跌1247会,跌幅55%,0.72位;第三次长期熊市,即现在的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从6124点跌到1664点,7个年头下跌4460点,跌幅73%,0.80位。
当前牛市行情的研判
今后的超级大牛市“第三循环浪”是主升浪,其时间、幅度都会较大幅度地超过第一循环浪,历史证明中国股市的上升势头同经济快速发展一样都走在世界前面,18年从100点上升约6000点(约60倍)是领先的。
笔者研判第三循环浪的预期为30年(左右各5年),到2040年~2050年,从2000点上升15倍~20倍,到达3万~4万点。其中,第一步到达1万点的时间,需要10年左右。这个大牛市,由若干个中期牛市、熊市组成。当前的中期牛市,从2014年下半年的2000点区域开始,约运行两年时间,上升1500点左右又75%,到达3500点区域,因为此处是超级大熊市“第二循环浪”B大浪反弹高点2009年高点3478点的顶部区域,是一个很强的阻力位,中期牛市会在那里受阻结束,展开中期熊市调整。目前中期牛市的第一个上升波,是一个短期行情,从2014年6月20日最低点2010点开始,上升8周到达近期高点8月13日的2230点,涨220点、约11%,势头强劲。笔者认为接下来会调整几周,在9月份展开第二个上升波。
近一个多月的上涨行情,在热点方面,金融、煤炭、有色金属、军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概念、行业板块争相表现。在下一个上升波中,这些热点还将继续,因为在一个中期行情中会强者恒强
0
正好骗大妈进场再调整,哈哈。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10000只是山脚,怎么也得10w
0
单纯考虑总市值说明不了问题,把总市值放在gdp中考虑才会意义。
先不考虑上市公司的发行对总市值增长的影响,如果到10000点的话,实际上总市值与GDP的比例80%多点而已,如果把总市值与货币M2相比的话,m2以年增长13%计,1000点总市值/m2为26.4,这个数字并不高。
注册制发行后,退市制度会跟上,到底会是个怎么状态,到时候再评估吧,静态的值10000点并不高。
年份\亿 股票总市值 股市总值 货币M2 股市总值/m2
/GDP
注:表格中的gdp月度数据是用插值大体上估计出来,主要是为了方便对比。
1999年12月 26471.17 29.52 117638.10 6.98
2000年12月 48090.94 48.47 132487.52 12.14
2001年12月 43522.20 39.69 152888.50 9.46
2002年12月 38329.13 31.85 183246.94 6.81
2003年12月 42457.71 31.26 219226.81 6.01
2004年12月 37055.57 23.18 250802.79 4.66
2005年12月 32430.28 17.64 296040.13 3.59
2006年12月 89403.90 42.40 345577.91 7.24
2007年1月 105643.48 49.40 351498.77 8.65
2007年2月 112870.47 52.06 358659.25 9.49
2007年3月 128033.36 58.25 364104.66 10.70
2007年4月 160929.55 72.23 367326.45 14.19
2007年5月 177739.50 78.73 369718.15 16.07
2007年6月 166232.79 72.67 377832.15 14.71
2007年7月 199191.51 85.96 383884.88 17.55
2007年7月 233087.13 99.31 387205.04 20.49
2007年7月 223042.79 93.84 393098.91 21.76
2007年10月 280235.62 116.44 394204.17 22.61
2007年11月 289884.53 118.98 399757.91 19.64
2007年12月 327140.89 132.65 403401.30 23.07
2008年1月 277854.82 110.64 417846.17 20.19
2008年2月 281633.02 110.17 421037.84 21.55
2008年3月 226789.14 87.18 423054.53 18.07
2008年4月 240244.25 90.78 429313.72 18.51
2008年5月 224866.70 83.55 436221.60 17.40
2008年6月 178035.09 65.06 443141.02 13.46
2008年7月 181884.60 65.39 446362.17 13.88
2008年8月 155435.29 54.99 448846.68 11.84
2008年8月 148163.98 51.60 452898.71 11.04
2008年10月 112067.70 38.42 453133.32 8.32
2008年11月 122484.24 41.36 458644.66 9.36
2008年12月 121366.44 40.37 475166.60 9.52
2009年1月 133095.49 43.84 496135.31 10.45
2009年2月 140389.20 45.81 506708.07 10.97
2009年3月 161474.24 52.20 530626.71 12.84
2009年4月 169253.31 54.21 540481.21 13.59
2009年5月 179786.64 57.05 548230.77 14.62
2009年6月 201448.06 63.35 568947.92 16.02
2009年7月 235734.81 73.46 572997.81 20.38
2009年8月 187095.40 57.78 576698.95 16.40
2009年9月 196901.69 60.27 585405.34 17.21
2009年10月 215892.02 65.51 586643.29 22.32
2009年11月 235903.04 70.96 594604.72 24.14
2009年12月 243939.11 72.74 606223.55 24.95
2010年1月 226361.6223 66.47 614811.72 23.57
2010年2月 236596.9982 68.42 623399.88 24.14
2010年3月 244952.5765 69.78 631988.05 24.78
2010年4月 227905.5098 63.98 640576.22 23.00
2010年5月 209639.43 58.00 649164.38 21.01
2010年6月 195138.7282 53.22 657752.55 19.27
2010年7月 225922.0521 60.75 666340.72 21.48
2010年8月 235121.3584 62.35 674928.89 22.04
2010年9月 238740.361 62.44 683517.05 22.30
2010年10月 270133.5869 69.70 692105.22 25.43
2010年11月 264315.5794 67.30 700693.39 27.13
2010年12月 265422.5943 66.69 709281.55 27.23
2011年1月 261289.8533 64.66 733884.83 26.21
2011年2月 276857.7113 67.49 736130.86 27.83
2011年3月 277662.1777 66.69 758130.88 27.41
2011年4月 274637.3768 65.00 757384.56 27.40
2011年5月 258191.3671 60.23 763409.22 25.79
2011年6月 264214.3307 60.77 780820.85 25.72
2011年7月 263380.6919 59.74 772923.65 25.88
2011年8月 254617.2015 56.96 780852.30 24.73
2011年9月 231596.2712 51.11 787406.20 22.37
2011年10月 242982.9162 52.90 816829.25 22.60
2011年11月 231715.4135 49.79 825493.94 21.34
2011年12月 214758.1021 45.54 851590.90 19.37
2012年1月 220919.2802 46.46 855898.89 20.00
2012年2月 238810.5205 49.80 867171.42 21.28
2012年3月 224704.9049 46.47 895565.50 19.28
2012年4月 238177.9251 48.86 889604.04 20.64
2012年5月 239308.0458 48.69 900048.77 20.41
2012年6月 226209.2792 45.66 924991.20 18.71
2012年7月 213192.0135 42.69 919072.40 17.90
2012年8月 209564.9718 41.63 924894.59 17.47
2012年9月 213947.3757 42.17 943688.75 17.56
2012年10月 212783.9902 41.61 936404.28 17.62
2012年11月 199378.0802 38.69 944832.40 16.54
2012年12月 230357.6218 44.36 974148.80 18.65
2013年1月 243908.2841 46.67 992129.25 19.41
2012年2月 245516.221 46.69 998600.83 19.46
2013年3月 233684.9718 44.17 1035858.37 17.88
2013年4月 228641.8909 42.95 1032551.90 17.57
2013年5月 247754.7564 46.26 1042169.16 18.84
2013年6月 212812.9168 39.50 1054498.65 16.03
2013年7月 218531.83 40.32 1052212.34 17.07
2013年8月 230192.11 42.21 1061256.43 17.95
2013年9月 241276.42 43.99 1077379.16 18.54
2013年10月 236194.51 42.81 1070166.64 18.40
2013年11月 247684.61 44.63 1079257.06 19.14
2013年12月 230977.19 41.37 1106524.98 18.04
0
还有个数据叫做总市值(包括流通市值),看看6000点的和现在2200点的总市值,再估算下10000点的总市值是多少?
你还会认为10000点其实不算高啊?
0
且行且观察。10000点其实不算高啊,以上证为例,每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比gdp增长略高,8%吧(13年上交所上市公司净利增长13.5%),10年就接近2.5倍,现在上交所市盈率才10倍,在牛市的气氛中20倍市盈率轻松达到,以2000点为基数*2.5*2=10000点,很轻松的